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这被国际上视为美国放弃国际责任的又一重要举动。但事情恐非"退群"这么简单,而是涉及中东地区复杂的利益博弈背景。伊朗核问题上的各方心思伊朗核问题的实质不是核问题本身,而是伊朗在中东的地区地位问题,即外界是否承认伊朗在中东地区存在合法的国家利益。所以美欧及一些中东国家对伊朗核问题的讨论往往与伊朗的地区影响力和中东地区安全问题相关联。一些国家认为伊朗无权涉足伊拉  相似文献   

2.
外刊要论     
美国处理伊朗问题的双赢战略Michael McFaul,Abbas Milani,Larry Diamond(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华盛顿季刊》2006年冬季刊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出版伊朗近年来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这是美国对伊政策失败的结果。对伊朗的制裁已经走进死胡同,没有起到任何效果;不断的武力威胁反而使伊朗的极端政权更加稳固,成为其凝聚民心的手段。因此,美国应该采取一种新战略:全面地接触伊朗,谋求伊朗的民主化。从长远看,民主化也是解决伊朗核威胁的根本之策。市场经济、私有制度、资本主义的中产阶级已经在伊朗广泛存在,因此实现…  相似文献   

3.
朱凤林 《科技信息》2012,(36):I0053-I0053
最近发生的很多事件表明,美国对叙利亚的武力干涉即将开始,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可能难逃此劫。随后美国就会全力解决伊朗问题。伊朗是中国的重要石油来源,不仅在于中国购买伊朗的石油数量大,同时更是一种石油保证。如果伊朗政权不保,美国就基本完全控制了中东的石油。中国为了自身右油战略安全应该有所作为和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4.
<正>殷罡:就算伊核协议能圆满地执行,对伊朗所有相关的制裁能顺利解除,我们仍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伊朗核问题极有可能在告一段落的同时发生质的变化,即演变、升级为中东核问题。因为伊朗核协议的签订实际上是把伊朗的全部核技术和部分核能力合法化了,伊朗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东的日本",给阿拉伯主要国家和土耳其等中东未拥核国家树立了榜样,为中东进入全面核竞赛提供了动力。据我观察,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约旦、埃及和土耳其等五国已经开始建设或洽谈购买核反应堆,数量在十座以上。这五个国家的在建和拟建的核反  相似文献   

5.
正9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伊朗总统鲁哈尼在第73届联大一般性辩论期间"互呛"。特朗普大力抨击伊核协议,威胁对伊施加更多制裁;鲁哈尼则批美方逆多边主义潮流的做法显现"智力不足"。与此同时,与会的其他主要大国都主张维护核协议。自今年5月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后,该协议能否存续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对美国来讲,特朗普政府旨在通过"最大压力"政策迫使伊朗做出选择,要么在核能力、弹道导弹、中东事务上做出重大让步,要么面临政权崩溃的风险。对伊朗来讲,  相似文献   

6.
两伊问题是中东的两大热点问题之一。“9·11”恐怖事件促使现任布什政府介入中东事务。由于小布什尊崇和奉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行为方式 ,对遏制伊拉克和伊朗 ,尤其是推翻萨达姆政权不遗余力。小布什发动的“倒萨”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也将美国拖进了战后乱局的泥潭。美国正寻找借口 ,拟将伊朗作为下一个重点打击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自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在伊朗问题上采取了较为强硬的姿态,一反奥巴马执政后期通过积极接触来缓和两国关系的立场。1月29日伊朗试射一枚中程弹道导弹后,美国指责伊朗此举旨在破坏中东稳定,违反了伊核协议,随后对与伊朗弹道导弹计划及伊斯兰革命卫队有关的12家实体和13名个人实施了资产冻结等制裁。甚至有美国官员称,为应对来自伊朗的威胁,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所有手段都在美国的考虑范围之内,暗示未  相似文献   

8.
<正>9月15日,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伊朗外长扎里夫举行会谈并共同会见记者。王毅表示,伊朗是中东大国,在地区和伊斯兰世界有重要和独特影响。中方高度重视伊朗和中伊关系,今年以来两国领导人多次会晤,为两国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伊核问题达成全面协议的新形势下,中伊关系将开辟新前景,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董漫远 《世界知识》2012,(17):25-27
不管是奥巴马蝉联总统还是共和党入主白宫,如果伊朗继续强力挑战美国的中东战略,且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已经被推翻,那么,对伊动武一事或许会提上日程。当前,伊朗外交安全环境险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策动轮番对伊制裁,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动武的调门升高,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阿拉伯国家加强对伊战略防范,美、欧、沙特、土耳其等国企图更迭叙利亚巴沙尔政权、肢解伊叙战略同盟。综合分析各种因素,今年内美国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似可排除,但绝不意味美伊博弈的降温。中东-海湾地区仍将持续紧张。  相似文献   

10.
外刊概要     
<正>美伊和解凸显海湾国家对伊朗态度分化【英】《中东》2014年2月美国和伊朗的和解无论多么有限和微小,对中东局势都将造成重大影响。传统上,伊朗作为"什叶派威胁",是海湾合作委员会六个成员国(均为逊尼派君主国)的共同敌人。但在美伊达成初步核协议后,各国对伊朗态度的分化随之显现:沙特对伊朗的"核抱负"显然疑心未去,只肯将美伊签署初步核协议称之为"体现了良好意图",甚至还与法国达成大笔军售合同,以此表达对美不满;阿曼对伊朗的态度则友好得多,该国甚至主持了几次  相似文献   

11.
自1月20日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美国和伊朗都展示出了重返2015年达成的伊核协议的意愿。从美方动作来看,新一届美国政府将以外交为主要手段,试图联合欧洲与中东地区盟友共同应对包括核、弹道导弹、“地区冒险主义活动”和“人权”等在内的“伊朗问题”。其中,拜登政府将通过重返伊核协议规制日益升级的伊朗核活动视为外交工作中的优先事项,并明确表示如果伊朗重新遵守伊核协议承诺,美国也会这样做。  相似文献   

12.
正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1月16日宣布,国际原子能机构当天发布报告,证实伊朗完成了开始执行伊核全面协议的必要准备步骤。这意味着伊核全面协议当天将开始正式执行,国际社会将解除针对伊朗的相关制裁。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16日签署行政命令,解除此前对伊朗的制裁。欧盟委员会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和伊朗外长扎里夫同日宣布,鉴于伊朗履行了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承诺,与伊朗核问题有关的经济和金融制裁按照全面协议  相似文献   

13.
正叫嚣一年多,特朗普终于在他执政9个月后宣布不再认可伊朗遵守"伊核问题全面协议",并指示财政部对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实施制裁。欧洲劝阻、伊朗骂街统统没用。实事求是地说,特朗普从伊核协议"退群"并不会让美国占到什么便宜,只是突出反映了以色列和美国国内犹太财团的利益诉求,反而会使得本已风平浪静的伊核问题波澜再起,甚至触发多种"并发症"。正如伊朗方面多次所说,伊核协议是一份国际协议,而且经过了联合国安理会批准,美国作为主要当事方,对  相似文献   

14.
<正>过去30年的中东变局中,伊朗抓住了一系列重大事变带来的机遇期,得以强势地跨在核门槛上同全世界讨价还价。如果今后伊朗谨慎守成,认真执行伊核协议,充分利用解除制裁带来的宽松经济环境集中精力搞建设,在地区事务中发挥非对抗性积极作用,伊朗就会越来越强大而富足。由此,"后伊核协议时代"的中东格局其实已经露出端倪:强势的伊朗面对着内外交困、山河破碎的阿拉伯世界,"伊斯兰国"对逊尼派极端分子的吸引力使之由中东难题变成了世界难题,这个恶魔会永无休止地折磨阿拉伯国家,但不会侵蚀什叶派的伊朗。在伊核协议得以执行、美伊关系得以改善甚至正常化的前提下,以色列的外交空间也会拓宽……  相似文献   

15.
<正>7月14日,经过长达20个月的紧张谈判,美、中、俄、英、法、德六国(P5+1)终于就伊朗核问题与伊朗达成全面协议。该协议的达成是国际社会多年不懈努力的结果,如果得到完全执行,除将对中东地区安全和地缘政治格局、全球反恐、国际核不扩散形势和国际原油市场产生直接的影响外,还将对美伊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美伊较量的焦点在长达36年之久的美伊公开敌对关系中,伊核问题是双方战略博弈的焦点。伊朗的核项目始于上世纪50年  相似文献   

16.
<正>"伊朗问题"或许是更加准确的表述郁红阳:近期有关伊朗核问题的话题就像北京今年的三伏天一样热,几乎天天都"霸占"各大媒体的头条,普通老百姓对此也非常关注。但是,简单称之为"伊朗核问题"恐怕不太确切,"伊朗问题"或许是更加准确的表述。虽然问题的起因是美国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然而,美国希望与伊朗解决的问题早已远远超出纯粹的核问题范畴。  相似文献   

17.
外刊概要     
《世界知识》2012,(17):6-7
1为何伊朗应该拥有核武器?【美】《外交事务》2012年7/8号中东核危机由来已久,由于以色列的"核垄断",该地区在40年时间里都处于独特的"安全失衡状态"。以色列对核武器的依赖导致其不允许该地区存在其他核力量。1981年,以轰炸了伊拉克核反应堆,又于2007年打击叙利亚的核设施。对以色列核特权的恐惧导致潜在对手更渴望发展核武器。而在巴以问题上支持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世界在安全上长期处于被动、无助的状态,成为中东地区不稳定的根源。当前的伊朗核危机应该被视为中东核危机的延续。美国不应对伊朗政权存在偏见,其拥有核武  相似文献   

18.
2020年1月11~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东三国——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与阿曼进行了穿梭访问。联想到此前不久伊朗总统鲁哈尼访日、日本充当美伊之间"协调人"而频频进行的一系列外交活动,不难看出,安倍的中东外交走的是一条"平衡外交"之路:在美国与伊朗之间搞"平衡",既不触怒美国,也不得罪伊朗;既要照顾到伊朗面子,又要均衡顾及沙特等中东其他大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正>7月14日,外交部长王毅出席伊朗核问题六国与伊朗外长会。会上,各方达成了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全面协议。会后,王毅就此接受了中外媒体采访。王毅指出,全面协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维护了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伊朗方面做出了不发展核武器的政治承诺,各方以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议方式将这一承诺固定下来;同时给予伊方和平利用核能的正当权利。全面协议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体现了多赢、共赢精神。伊核问题十分复杂,涉及各方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20.
<正>11月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伊朗,分别与伊朗总统鲁哈尼和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举行会晤。谈及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普京表示,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是一份积极的协议,有助于国际和平与稳定,国际原子能机构是唯一有权确认伊朗是否遵守该协议的机构。他说,俄罗斯反对任何改变这一多边协议的单边行动。某些国家不承认这一多边协议的行为不可接受。他强调,俄罗斯反对将伊核问题与包括国防在内的其他事务相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