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清华新闻网6月28日电2015年6月27日上午,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外交学会协办的第四届世界和平论坛在清华主楼报告厅拉开帷幕。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以"共同构建人类和平安全命运共同体"为题发表致辞。原国务委员、世界和平论坛主席唐家璇致欢迎辞。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主持论  相似文献   

2.
文化播报     
正共同安全秩序:合作、包容、开放——第五届世界和平论坛在北京举行2016年7月16日至17日,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协办的第五届世界和平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今年论坛的主题为"共同安全秩序:合作、包容、开放"。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到会并致开幕辞,她表示,中国古语讲"天下太平,万物安宁;天下大乱,无有安国"。千百年来追求和平可谓人类最朴素的心愿,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各国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来对待彼此,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在7月16日的午餐会上,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发表演讲,阐述了中国外交战略和政  相似文献   

3.
权威说法     
《信息化建设》2014,(12):5-5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词中写道:"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网络建设,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携手努力,本着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原则,深化国际合作,尊重网络主权,维护网络安全,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北京冬奥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北京冬奥精神的形成过程和时代价值.首先,体育赛事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呈现出一种互为镜像的关系,北京冬奥会正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举办.北京冬奥精神是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从战略维度、战术维度和作业维度三个层面对世界和平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其次,北京冬奥精神传承于中国体育百年奋斗历程的精神谱系,从不同社会阶段中汲取体育救国、体育兴国、体育报国和体育强国的精神养分,并根据时代局势进一步发展其精神要义;第三,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审视北京冬奥精神的时代价值,冬奥精神中胸怀天下的“大局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奥林匹克赛场上的理论建构和丰富,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方法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道路的指导方针,共创未来的共同体追求包含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而不同”的思想,有着未来世界的共同愿景.  相似文献   

5.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该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其中,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塑造共同体建设中所蕴含的递进性和层次性,充分彰显了中国为解决世界共性问题所做出的特殊贡献,在坚持共同价值观上为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重构新的国际秩序观上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它吸收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因子",衔"外来理念",化"传统理念,在实践层面具有深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产生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现实依据,旨在解决全球发展难题,为世界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发展提供指引。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实践要求的角度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指出要在实践中积极谋求共识,坚持同舟共济的理念,尊重多元化差异,开展协商对话与交流,塑造权责共担的责任共同体,不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各国的交流合作搭建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力度渗透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社会日益成为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科学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国家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也是增进人类理解包容、理性平和的思想基础。全球公众科学素质不平衡的问题还很突出,国际科学素质领域交流合作机制尚不健全,世界各国人民期待提升科学文化素质、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对推进什么样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阐释,也是怎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指南,必须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9.
建国初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雄心勃勃,要领导全国人民把中国建设得繁荣富强。中国不仅仅珍惜以千百万人生命为代价换来的和平,不仅仅只关注着自己国家的命运,还关注着世界和平,关注着整个人类的命运。那时,我国的国防工业还刚刚开始筹建,武器装备还远不能保障国内的各种需要,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为了忠实地履行国际主义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一些受援国签订了协议,开始了无偿地向一  相似文献   

10.
高君扬 《世界知识》2012,(15):64-65
7月7日,备受瞩目的中国第一个高级别非官方国际安全论坛——"世界和平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协办,主题为"各方共赢:和平、安全、合作",各方贤达齐聚清华,探讨了这一攸关当今世界前途命运和各国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课题。尚在此次会议筹备阶段,即有来自学界和媒体的不同猜想:在论题设定的相关领域下,此论坛的规格之大、层次之高前所未有。或可比肩财经界之博鳌论坛、又或者直追防务届之香格里拉对话,一切都要看此次会议能否带来一些更新的启示。在中国日益融入国际大市  相似文献   

11.
李红  陈倩 《科技智囊》2021,(6):65-69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运用一系列先进技术,在较短时间内扭转了国内疫情的严峻形势.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方案在全球抗疫中的作用,文章运用内容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首先梳理了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论逻辑,其次探究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全球科技合作与疫情防控之间的结构关系,最后分析了中国疫情防控的有效举措,进而得出结论:中国疫情防控工作的成效离不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和全球科技合作的开展,而中国在平台建设、机制整合及合作网络等领域的方案共享将有助于遏制全球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2.
一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亚洲的面貌巳起着极大的变化。一连串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不断地在亚洲召开。今年四月亚洲各国人民的代表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亚洲国家会议和亚非二十九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尤其充分地显示了经过长期斗争、渴望掌握自已命运的亚非各国人民对于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保障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并进而促进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合作和人类文化进步的共同愿望和要求。无疑的,这种愿望和要求是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和人类社会进化的原则,同时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的基本精神和中国人民在国际事务中努力奋斗的目标是完全—致的。所以两次会议的成就,立刻得到亚非和世界名国人民的欢迎和拥护,也将促使亚非国家之间进一步的增进友谊、了解、互助和合作,因而推进自己的国家走向繁荣和进步,使亚非和世界的和平事业得到更有力的保障,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13.
两极格局瓦解后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论”,西方霸权主义企图将“文明冲突论”作为其达成非正义目的的话语高地。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旋律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顺应了时代发展大势,符合人类未来发展的科学要求,是对“文明冲突论”的有力批驳。度越“文明冲突论”,首先要从西方文明发展的角度深度剖析“文明冲突论”形成的现实基础及理论内涵,进而展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理念论辩,最终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14.
世界和平运动正迈开大步向前进展。几年来各国的和平力量已由涓涓细流汇合而成为澎湃汹涌的长江大河。世界和平运动代表着全世界人类的一致主张——要求裁减军备和禁止大规模毀灭性的武器;要求大国举行协商,解决悬而未决的国际争端;要求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以保障世界和平舆安全。通些要求,在酥敝、中苹人民共和团和各人民民主囚家坠持不渝地奉行和平政策的影瞥下,在各团爱好和平人民的植橇反封侵略势力的活勤下,已  相似文献   

15.
《安徽科技》2022,(1):54-55
十月 12日 科技进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主题论坛在蚌埠市举行.由安徽省科技厅和蚌埠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蚌埠市科技局、蚌埠国家高新区共同承办的"科技进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主题论坛在安徽省蚌埠市古民居博览园隆重举行.论坛作为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六届年会的主题论坛之一,分为文化交流与科技进步·文化与科技融合、全球性问题研究与开放科学及全球共享创新平台建设、科技风险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等3个子议题,邀请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到会交流,深入探讨科技进步如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太湖世界文化论坛是中国创立的高层次、非官方的国际文化论坛,是唯一一个在民政部注册的以论坛为组织名称的全国性社团组织.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深入思考和把握当代世界潮流、洞悉中国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非一夕之功能成,亦非一己之力能至。"这是习主席在向全球释放充满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信号时所强调的。这也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全球其他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在中国向全世界发出构建人类命运共  相似文献   

17.
研究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能够科学地把握人类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是人类社会追求真正共同体的实践指南。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命题角度,以问题为导向,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支撑,以国际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提出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下的“校企校”协同育人模式,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九大以后,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将成为实现“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大战略的重要载体和中国向周边地区混合投射软硬实力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一个国家的兴衰和命运,在世界科技创新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下,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以此次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面对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世界各国人民勇敢前行,风雨同舟。在我国,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坚持以民为本、生命至上,采取最全面最严格防控举措,带领全国人民全力以赴抗击疫情,同时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始终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大国的担当与责任。  相似文献   

20.
笔者曾在《世界知识》第5期刊文,论述中国和周边国家共同应对突发性灾害,是中国周边学战略层面的重大研究课题,也是中国创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重大问题。中国对新冠肺炎的防控已成为前所未有的伟业,展现了中国出色的领导应对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发挥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人民的团结奋斗精神,得到世界各国热情支持,已经胜利在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