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打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当今中国对外开放的国家重要战略决策。"一带一路"的国家开放战略与云南关系密切,云南是国家向西开放战略中的前沿和窗口,在整个宏观地理中具有突出的地位。考察丝绸之路的走向,云南正好位于南方丝绸之路、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结合点上。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云南是沟通"三路"、连接"两洋"、打通"两洲"的重要节点,在向西开放战略中的门户作用极为突出。重振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印度洋战略的必然选择和构建孟中印缅经济带的客观要求,国家向西开放战略使得云南从改革开放的末梢变成了前沿,这是地缘政治的新变化。云南在向西开放战略中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条件,可以在"一带一路"的国家开放战略中有所担当。充当好国家整体布局的排头兵,这是云南人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2.
<正>首份《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新《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从宏观战略、政策规划和战术举措三个层次极大地改变了日本战后的国家安全战略及防务政策,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日本"战后和平主义"发展路线的航向。  相似文献   

3.
<正>伴随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召开,"一带一路"建设进入了深耕细作、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美国战略界对"一带一路"的关注和讨论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六年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际,奥巴马政府并未将其视为美亚太政策乃至对华关系的关键议题,也没有出台针锋相对的政策主张。无论是2011年发起的"新丝绸之路"倡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伊始,新冠疫情在全球暴发和蔓延。受此影响,美国加快了医药等关乎国家安全战略产业向国内转移的步伐。近日,据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彼得·纳瓦罗透露,特朗普总统即将签署新版"购买美国货"行政令,实践总统"购买美国货,雇佣美国人"计划。该政令要求美国政府机构只能购买由美国本土制造的产品。与特朗普政府欲采取的管制政策步调一致,美  相似文献   

5.
<正>除了时常见诸报端的欧亚经济联盟、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外,上世纪末以来,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家或组织也曾提出一系列有关丝绸之路的规划,与我国倡议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地理、议程、甚至名称上都有契合之处。这些规划各有特点,发展阶段不尽相同,整体上与"丝路带"不存在根本性矛盾。在我国推进"丝路带"建设时,应充分了解他国有关丝绸之路的规划,理解他们的诉求和主张,以合作代替竞争,共享"丝路带"带来的发展红利。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今年8月公布的"新南亚政策"中重点强调了美印战略伙伴关系。10月18日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在出访南亚之前,在华盛顿著名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表题为《确定下一个世纪我们与印度的关系》的演讲,除了将"印太自由开放"作为主题外,也把印度同日本、澳大利亚一道列为美国区域战略的支点国家,并赋予了印度在其南亚政策中的核心地位。这使美印两国媒体和智库对于美印"新蜜月"充满憧憬  相似文献   

7.
<正>据法国《费加罗报》6月8日报道,中国已正式开始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并把它作为政府的一个优先事项。"一带一路"计划是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推出的: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4%,为20多年来最低。从陆路上看,中国从数年前便开始着手打造一个从中国通往欧盟(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的铁路网络。中国将投巨资在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5月,美国国防部常务副部长罗伯特·沃克在英国参加国际防务与安全论坛会议时公开表示,美国正以2016年为"试验年",寻求通过实施"第三次抵消战略"提升美军的作战能力,为确保美国今后25年的主导地位奠定基础。就在今年3月,沃克曾宣布美国将在2017财年投入120亿~150亿美元支持"第三次抵消战略"。何为"抵消战略"?美国新提出的计划为何是"第三次"?又是针对  相似文献   

9.
<正>最近,美国主要安全与防务智库对于出台针对中国、俄罗斯的新作战概念的讨论逐渐增多。4月16日,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发表题为《拨开和平迷雾:为新时代制定创新型作战概念》的报告,强调吸取20世纪上半叶美国出台和完善对日本作战概念的历史经验,推动新一轮作战概念创新。同月,新美国安全研究中心就作战概念问题向国会提出政策建议,还设立了"新美国战争方式"研究项  相似文献   

10.
外刊要论     
《新共和》(周刊)2004年6月7日刊美国《新共和》杂志社出版面对现实布热津斯基(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美国当前的对伊拉克政策充斥着谎言、傲慢自大和自欺欺人,需要基本的战略重估。美国必须从国际、政治和地区的角度采取补救措施,调整对伊政策。布什的重建“五步计划”是在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但该计划姗姗来迟且缺少实际内容。美国调整对伊政策必须考虑以下因素:主权移交应着眼于提升伊拉克过渡政府的合法性,应由联合国而非美国对伊移交主权;如果美军没有提出固定、及早的撤军时间表,占领当局将成为充满敌意的伊拉克人的攻击目标;伊拉克政府…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丝绸之路申遗成功的宏观背景,通过分析中国丝绸之路沿线各省区遗产旅游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中国丝绸之路世界遗产旅游发展战略。主要包括:遗产旅游品牌打造战略、境内外市场拓耕战略、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创新战略、跨越式发展战略、"点—轴—带—面"发展战略、旅游新业态培育与提升战略、差异化发展战略以及支持保障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正以2017年8月21日特朗普政府公布阿富汗新政策为标志,美国的南亚政策调整持续深化。特朗普政府的南亚政策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加大对印度的战略拉拢,联印制华;二是聚焦阿富汗和解,急于从阿富汗脱身;三是以"孟加拉湾倡议"为框架,加大对南亚—北印度洋地区秩序治理的参与。第一,在对印拉拢方面,美国的力度还是非常大的。当前,印度在美国地缘战略中的地位已经达到了历  相似文献   

13.
正当代"丝路"初具雏形中亚国家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轫之地,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正是在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八年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紧密协作,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分别确立了同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乌兹别克斯坦的"新乌兹别克斯坦规划"、塔吉克斯坦的"2030年前国家发展战略"、土库曼斯坦的"复兴古丝绸之路"等双边战略对接机制,  相似文献   

14.
正在继续实施石油战略的基础上,倡导"大丝绸之路"计划,努力将自身打造成欧亚大陆的能源、交通和信息枢纽,实现以阿塞拜疆为关键节点的"丝绸之路"梦。阿塞拜疆以丰富的石油资源闻名,更以其地缘战略位置而备受关注。1991年独立以来,阿塞拜疆依托油气出口,获得高速经济发展。阿塞拜疆认识到,油气资源虽然宝贵但终究有限,优越的地理位置若得到充分利用,则可提供取之不竭的地缘经济红利。基于此,阿塞拜疆在继续实施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我国提出以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核心的"两带一路"战略,充分发挥长江的运输功能带动经济,进一步推动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长三角地区作为"两带一路"联动主要汇合区域,既是长江经济带与新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承载地区,也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延伸地之一,而上海无论从地理位置、贸易流通、区域体系建设等都走在了前面。  相似文献   

16.
《世界博览》2009,(2):14-14
2008年12月16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联合国旅游组织于近日在“丝绸之路倡议”的框架下计划设立“联合国丝绸之路城市奖”。这一计划将在几个月内付诸实施。“丝绸之路倡议”的主要目标是为贸易创造更好的政策和法律条件,并吸引投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日】《选择》2017年7月刊2017年5月,中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标志着现代版"丝绸之路"构想正在逐渐成为现实。而与此同时,美国在欧亚的同盟体系却运转不畅。无论是宣布退出TPP和《巴黎协定》,还是要求欧洲各国提高对北约的军费分担,特朗普上台以来的政策均为"内向型"。本该扮演西方国家领导者的美国,如今却将自己全面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12月18日,日本政府正式敲定新一期《防卫计划大纲》及《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以下简称新防卫大纲及"中期防")。作为国家安全政策纲领文件,新防卫大纲进一步反映了日本安全政策的转变趋势,反映出日本日益强烈的"安全自主"乃至"战略自主"倾向。安倍主导的国家安全政策改革,让日本战后安全政策"专守防卫"原则进一步名存实亡,将争取"安全主权"、强化自主能力的"军事正常化"实践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相似文献   

19.
《世界知识》2014,(21):60-60
<正>10月1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举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未来主题研讨会暨《欧亚时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蓝皮书2014-2015》新书发布会"圆满召开。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他从国际战略格局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实行"战略东移",中国的东翼遭遇了巨大压力。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着手建设"丝  相似文献   

20.
对日政策是美国远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初期,美国对日政策经历了由"扶日抑俄"向"美日对抗"的转变,其基本目标是通过实施"均势战略",确保中国"门户开放",以便利用经济优势,巩固和扩大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霸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