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0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讲话,宣布美国政府对伊核协议的新立场。特朗普在讲话中指责伊朗没有遵守伊核协议的"精神"并"在多方面违反协议"。因此,他表示此次不会向国会证实伊朗履行伊核协议承诺。他还指责协议未能完全、永久限制伊朗的核发展计划,伊朗则利用协议获得大量资金。特朗普同时表示,如果政府不能与国会及美国盟友达成新的解决方案,美国也做好了退出伊核协议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正9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伊朗总统鲁哈尼在第73届联大一般性辩论期间"互呛"。特朗普大力抨击伊核协议,威胁对伊施加更多制裁;鲁哈尼则批美方逆多边主义潮流的做法显现"智力不足"。与此同时,与会的其他主要大国都主张维护核协议。自今年5月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后,该协议能否存续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对美国来讲,特朗普政府旨在通过"最大压力"政策迫使伊朗做出选择,要么在核能力、弹道导弹、中东事务上做出重大让步,要么面临政权崩溃的风险。对伊朗来讲,  相似文献   

3.
<正>自4月以来,美国与伊朗之间的紧张关系迅速升级。美国先是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定为"外国恐怖组织",后又吊销中国、印度、土耳其等继续进口伊朗石油的豁免权,5月初更向波斯湾派出航母战斗群。5月8日,伊朗通知美国以外的其他伊核协议签署方,伊朗决定减少履行伊核协议下的"部分承诺"。伊朗总统鲁哈尼表示,伊朗并不是要退出伊核协议,并表示欧洲有60天时间与伊朗举  相似文献   

4.
正伊核协议(正式名称为"联合全面行动计划")是2015年7月14日伊朗与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德国共同签署的国际协议。根据协议,伊朗承诺限制其核计划,国际社会解除对伊制裁。2018年5月8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实施"极限施压"政策,全面制裁伊朗。拜登政府上台后,于2021年4月6日在维也纳启动重返伊核协议的谈判,通过欧盟作为中间人,迄今同伊朗已进行过六轮间接谈判。谈判气氛一度相当乐观,伊方代表数次表示成功"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5.
正叫嚣一年多,特朗普终于在他执政9个月后宣布不再认可伊朗遵守"伊核问题全面协议",并指示财政部对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实施制裁。欧洲劝阻、伊朗骂街统统没用。实事求是地说,特朗普从伊核协议"退群"并不会让美国占到什么便宜,只是突出反映了以色列和美国国内犹太财团的利益诉求,反而会使得本已风平浪静的伊核问题波澜再起,甚至触发多种"并发症"。正如伊朗方面多次所说,伊核协议是一份国际协议,而且经过了联合国安理会批准,美国作为主要当事方,对  相似文献   

6.
<正>经过两天的"加时"谈判,伊核问题各方4月2日在瑞士洛桑达成初步协议。伊朗同意收缩核活动,美欧同意在核查后解除制裁。4月2日晚,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欧盟以及伊朗在历时八天的谈判后终于就全面解决伊核问题达成初步协议。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与伊朗外长扎里夫当天共同出席发布会,宣布与会各方通过了一份联合行动计划,并就计划中的关键问题达成一致。莫盖里尼  相似文献   

7.
<正>11月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伊朗,分别与伊朗总统鲁哈尼和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举行会晤。谈及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普京表示,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是一份积极的协议,有助于国际和平与稳定,国际原子能机构是唯一有权确认伊朗是否遵守该协议的机构。他说,俄罗斯反对任何改变这一多边协议的单边行动。某些国家不承认这一多边协议的行为不可接受。他强调,俄罗斯反对将伊核问题与包括国防在内的其他事务相联系。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看,伊核协议尚未被撕毁,但特朗普政府的确在做"撕"的工作,而且其不仅针对核协议本身,更在于改变美伊关系发展轨道,破坏执行核协议的氛围与条件。而对伊朗而言,核协议执行过程中虽有诸多不顺,但毕竟从中有所收获。因此,无论特朗普如何挑衅、如何制造撕毁协议的声势,伊朗总统鲁哈尼始终强调核协议的多边性、合法性,没有一气之下也抛出退出协议的论调。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份国际协议就好像是美国和伊朗之间的一场临时婚约,双方本来感情基础就不牢,不过是为了利益而结合。  相似文献   

9.
<正>李绍先:伊核谈判协议达成后,还将对中东现有的地缘政治格局带来冲击。从整体而言就是,传统大国的分量在下降,而伊朗则晋升为该地区最有分量的国家,中东地缘政治力量失衡的局面恐将长时间存在。首先是位于中东核心区域的伊拉克和叙利亚。这两个国家从某种程度上看已经完了,原有秩序已经坍塌,以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重建秩序,而不是与他国竞争。至于如何重建秩序,现在谁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方案,至少未来三五年内看不到有什么成形的东西。因为"伊斯兰国"问题本身  相似文献   

10.
<正>过去30年的中东变局中,伊朗抓住了一系列重大事变带来的机遇期,得以强势地跨在核门槛上同全世界讨价还价。如果今后伊朗谨慎守成,认真执行伊核协议,充分利用解除制裁带来的宽松经济环境集中精力搞建设,在地区事务中发挥非对抗性积极作用,伊朗就会越来越强大而富足。由此,"后伊核协议时代"的中东格局其实已经露出端倪:强势的伊朗面对着内外交困、山河破碎的阿拉伯世界,"伊斯兰国"对逊尼派极端分子的吸引力使之由中东难题变成了世界难题,这个恶魔会永无休止地折磨阿拉伯国家,但不会侵蚀什叶派的伊朗。在伊核协议得以执行、美伊关系得以改善甚至正常化的前提下,以色列的外交空间也会拓宽……  相似文献   

11.
自1月20日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美国和伊朗都展示出了重返2015年达成的伊核协议的意愿。从美方动作来看,新一届美国政府将以外交为主要手段,试图联合欧洲与中东地区盟友共同应对包括核、弹道导弹、“地区冒险主义活动”和“人权”等在内的“伊朗问题”。其中,拜登政府将通过重返伊核协议规制日益升级的伊朗核活动视为外交工作中的优先事项,并明确表示如果伊朗重新遵守伊核协议承诺,美国也会这样做。  相似文献   

12.
<正>2021年4月开始的伊朗核问题谈判已经断断续续10个月了,期间美国边谈判边追加对伊朗的制裁,伊朗边谈判边加速发展核能力,美伊双方迎头相撞的前景越来越真实。拜登政府一名高级官员预言,如果谈判没有进展,伊朗还在发展核能力,伊核问题将在2022年第一季度演变为危机。目前谈判的目标是各方重新回到2015年的核协议,但是六年来在美国与伊朗"边谈边干"的政策操作下,重回核协议似乎在刻舟求剑。拜登政府的伊朗问题特使罗伯特·马利说,  相似文献   

13.
<正>3月29日,在万众瞩目中,新一轮伊朗核问题外长会在瑞士洛桑拉开帷幕。虽然与会各方未能在最后期限(3月31日)达成初步协议,但各方决定"加时"两天,最终在4月2日达成了框架协议(参阅本期"时事概览")。按照伊朗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与伊朗此前设定的时间表,各方计划于今年3月31日前达成初步协议,再以此为基础展开技术细节方面的谈判,最终在今年6月30日前达成全面协议。此前,在2013年11月,有关各方达成了阶段性协议,并把全面解决伊  相似文献   

14.
<正>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达成后,美国呼吁朝鲜"重新考虑"其核计划,朝鲜则表示对伊核式谈判"毫无兴趣"。2015年10月中旬,韩国总统朴槿惠访美,美韩专门就对朝政策发表联合声明,重申既有立场,其中双方承诺要以"最强的紧迫感和决心"解决朝核问题。美国增强紧迫感的承诺是一种外交姿态还是政策转变?伊核协议能为朝核问题带来转机吗?朝鲜半岛无核化还有希望吗?这些问题相互关联,均涉及对朝核问题前景的判  相似文献   

15.
<正>经过12年的艰苦谈判,7月14日伊核问题六国与伊朗达成了全面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历史性协议,即《联合全面行动计划》。几天之后,德国经济部长兼副总理加布里尔就率领一个高级经济代表团赴伊朗访问,由此成为伊朗核协议达成后访问伊朗的首位西方高官,这也是德国内阁成员13年来首次访问伊朗。  相似文献   

16.
<正>殷罡:就算伊核协议能圆满地执行,对伊朗所有相关的制裁能顺利解除,我们仍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伊朗核问题极有可能在告一段落的同时发生质的变化,即演变、升级为中东核问题。因为伊朗核协议的签订实际上是把伊朗的全部核技术和部分核能力合法化了,伊朗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东的日本",给阿拉伯主要国家和土耳其等中东未拥核国家树立了榜样,为中东进入全面核竞赛提供了动力。据我观察,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约旦、埃及和土耳其等五国已经开始建设或洽谈购买核反应堆,数量在十座以上。这五个国家的在建和拟建的核反  相似文献   

17.
妥协的艺术     
<正>7月14日,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终于达成,长达12年的谈判终于画上句号,协议因此被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形容为"历史性的大交易"。而在种种惊叹与赞誉声中,《金融时报》的观察视角与众不同,它认为伊核协议的最大意义在于一个国家首次通过外交而非战争方式摆脱了经济制裁。的确,经济制裁始终是近代以来大国特别是美国推行对外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就在演讲中明确提到:"遭受经济制裁的国家就是一个即将投降的  相似文献   

18.
外刊概要     
正1欧盟为美国可能退出伊核协议预做准备【美】《今日军控》2018年4月1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声明强调,若英法德三国与美国国会无法达成解决伊核全面协议缺陷的补充协定,美国将在5月退出该协议。欧盟未参与美国与英法德三国的磋商,但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在3月19日表示,为应对未来出现他国做出违反伊核全面协议政治决定的情况,欧盟已开始为保护好欧洲的利益做准备。  相似文献   

19.
文化播报     
<正>"伊核问题与海湾局势"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当前,围绕伊朗核问题的国际斗争和地缘政治较量日趋激烈,海湾危机持续升级,已成为现阶段中东局势演变的焦点。2019年8月21日,中国社科院海湾研究中心与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联合举办"伊核问题与  相似文献   

20.
<正>伊朗核协议的签订,为伊朗核问题的和平解决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国际社会对此大多持欢迎态度。但是以色列则忧心忡忡,明确表示不接受伊朗核协议,认为"同伊朗签订核协议,意味着伊朗最终将获得核武器,并且打破地区平衡,威胁地区国家和全世界的安全"。为此,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政要纷纷前往以色列,试图"安抚其受伤的心灵"。为何都变成了"强硬派"从以色列国内来看,除了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国防部长亚阿隆等强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