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1月14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年度记者招待会上谈到俄日关系时指出,日美同盟对俄日关系产生消极影响。他说,美国在其战略文件中将俄罗斯与中国称作对手,而日美是同盟关系,美军就有权在日领土上用兵,如果美国的中短程导弹计划部署在日本,就是对俄罗斯安全的威胁。正如拉夫罗夫所言,俄罗斯独立30年来,美日同盟的强化以及机制不断加强的美国“印太战略”,使俄日构建相互关系受到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10月3日,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发布了题为《前所未有地重要:更新面向21世纪的美日同盟》的报告。该报告照例由前副国务卿、"知日派"领军者理查德·阿米蒂奇,以及前助理国防部长、"软实力"概念首创者约瑟夫·奈牵头发表。此前两人已分别于2000年、2007年和2012年牵头发表了三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阿米蒂奇报告",旨在推动美国对日政策和美日同盟转型,为同盟发展确定"未来方向"。新发表的第四份"阿米蒂奇报告"反映了当前美国知日  相似文献   

3.
<正>4月8日至14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日本首相时隔九年对美国的国事访问,也是美国总统拜登任内以国宾待遇接待的第五位外国首脑。美日借此访高调宣示两国“全球伙伴关系”定位,着力充实同盟内涵,扩大合作外延,使美日同盟进一步呈现全方位、外向型、攻击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2 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 ,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后 ,日美同盟共同遏制的对象消失了 ,日美经贸摩擦的加剧使同盟处于一种“漂流”状态。 90年代中期 ,美国经济恢复了景气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 ,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日美两国从自身的对外战略利益出发 ,决定强化安全同盟。 1995年美国的《东亚战略报告》和日本的新《防卫计划大纲》为强化同盟铺设了轨道。 1996年发表的《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和 1997年出台的新《日美防卫合作指导方针》以及 1999年日本国会通过的有关新指针的三个相关法案 ,使得日美同盟体制从此发生质变 ,日美强化安全同盟的跨世纪工程在历时三年后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5.
王佳 《科技信息》2007,(18):182-183
美日同盟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双边军事同盟,并未随冷战的结束而消失,相反,出现加强的趋势。这与美国全球战略重点的转移以及美日双方在亚太地区战略利益的相互借重不无关系。本文围绕美日双方各自的现实利益进行分析,探讨美日同盟持续存在并呈现加强趋势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外刊概要     
<正>美军基地消失之日石破茂(日本众议院议员,前防卫大臣)因普天间机场搬迁问题,日美同盟的前景令人担忧。长久以来日本得益于日美同盟,美国在日本保留军事基地符合日美两国利益。驻日美军基地问题的症结在于日美同盟的不对称性。《日美安保条约》规定:日本遭到攻击时,美国必须保卫日本;美国遭到攻击时,日本不承担保卫美国的义务,日本所担负的义务是为  相似文献   

7.
正4月15~18日,日本首相菅义伟访美,与美国总统拜登首次面对面会谈。日美首脑会聚华盛顿,对外彰显"同盟团结",推动两国新一轮战略互动趋向于"阶段性高潮"。在中美战略博弈背景下,作为"第三方"的日本日益倾向于紧密捆绑美国而强化对华制衡,这也导致中日关系面临更复杂、微妙乃至危险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丁翌 《科技信息》2010,(21):I0172-I0172,I0111
战后,东亚局势的急剧变化凸显了日本的战略价值,美国对日政策从打击、限制转变为支持和扶植,从而使日本成为美国对亚洲大陆实施遏制的冷战前沿。与此同时,日本审时度势,接受了“美主日从”的同盟关系,奉行对美“一边倒”的外交路线。美日同盟的建立为日本的崛起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9.
时至今日,冷战时期形成的、以美国为主导的一系列双边军事同盟仍在东亚地区安全中发挥着实质性作用,最为突出的就是美日同盟和美韩同盟。二战后,美日同盟一直是美国东亚同盟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美国东亚政策的基石。而美韩同盟则是美国双边同盟体系中合作水平最高的同盟。在统一  相似文献   

10.
2017年底特朗普政府抛出"印太战略"并启动美日印澳"四边机制"以来,外界普遍认为印度是"四边机制"中的薄弱环节。这一方面是因为印度有奉行不结盟政策的传统,且与日澳不同,并非美国的同盟体系成员国,另一方面,印度是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缺美"机制的重要成员,并且莫迪总理在2018年6月香格里拉对话会上阐述的印太政策与美国的印太战略"立意不同",似乎表明印度不会完全"随美而动"。  相似文献   

11.
2月11日,菲律宾外交部宣布,根据杜特尔特总统的命令,已照会美国政府通知正式终止菲美《访问部队协议》。这对两国同盟关系是重大打击,意味着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影响力将受到削弱,也会对"印太战略"的实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外刊概要     
<正>东亚共同体与重建日美同盟是车之两轮寺岛实郎(日本综合研究所所长)虽然外交的基轴是日美同盟,但另一方面与亚洲各国建立多层次关系也是日本在21世纪的应循之路。冷战时建立的日美安保体制已不合时宜,日本必须摆脱一直以来对美国的过度依赖,转向独立自主。而重建  相似文献   

13.
<正>8月17日,由日美双方外长和防长共同参加的"安全保障磋商委员会"(即日美"2+2")会议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目前朝鲜半岛形势紧张,日美积极通过各种形式对外彰显"同盟一致",既向朝鲜强硬施压,也毫不掩饰地展现出主导地区安全事务的野心。日美"2+2":各取所需此次日美"2+2"会议,是两国时隔两年零四个月之后再次举行,也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首次举行。会上,两国外长及防长在重视双边关  相似文献   

14.
杨伯江 《世界知识》2014,(21):70-70
<正>安全领域的合作历来是美国对日政策的核心。过去20年来,从民主党克林顿政府以"奈倡议"推动美日同盟"再定义"、结束"漂流"状态,发表《美日安全保障联合宣言》(1996年)、修订美日防卫合作指针(1997年),到共和党小布什政府借力小泉内阁遂行国际反恐战争,推动日本增强在亚太及世界安全事务中的作用,都是这种合作的表现。民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美日关系迎来了一个"历史性节点"。4月26日~5月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美国进行了长达一周的访问。期间,先是4月27日两国外长和防长"2+2"会议公布了新的"美日防卫合作指针",接着安倍于29日在美国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说,这在日本首相中尚属首次。美日同盟的协调度和密切度被提升到空前水平,两国似乎进入了一个更加如胶似漆的蜜月期。但是,如果结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大背景来看,美  相似文献   

16.
<正>本书研究主要围绕二战前后冲绳问题在中日美三国之间的历史经纬及缘由展开论述,时间段跨越二战后期及战后初期(1942~1952年)。二战后期,因中美战时同盟确立了日本战后领土范围,这决定了中国应当收回被日本所占的领土,但三年国共内战,又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扶植中国,抑制日本"的东亚战略。特别是美国单独占领琉球,使钓鱼岛领土落入美国琉  相似文献   

17.
以独特的中国因素视角,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泰同盟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面临的新挑战进行历史的梳理和分析。在安全防御同盟关系的基础上,美泰同盟在军事、政治方面展开紧密合作。美国由此获得了介入泰国国内事务的机会,从而保障了其在东南亚的各项利益;泰国在美国军事力量的庇护下,获得了一定掌控对内事务和对外事务的自主权。泰国2006年国内政治危机和中国近年来在东南亚影响力的扩大,使美泰同盟面临挑战,美泰同盟出现裂痕。由于挑战未触动关泰同盟的基础,美泰同盟不会有根本改变,但中国因素对美泰同盟未来发展的影响值得关注,即泰国会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采取骑墙战略,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的战略调整中,借重盟友以分摊更多责任已成为一个重要政策取向。美国强调发挥传统盟友的作用,并要建立新的伙伴关系,以创新手段维护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美国作为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国家,在亚太地区安全和国际安全事务中具有主导性影响,其对华政策和立场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扩散到其整个同盟体系。近年来,美国充分利用亚太一些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拓展其同盟关系。如美日同盟的防卫范围已经从保卫日本本土扩大到周边地区,由美国单方面向日本提供安全保障转变为双向  相似文献   

19.
正9月中旬,刚刚上任月余的日本新防卫相稻田朋美出访美国,以期进一步强化日美同盟关系。访美期间,稻田在华盛顿的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发表演讲,并与美防长卡特会面。在演讲中,稻田除老调重弹对中国在南海行为的"担忧"之外,还宣称日本自卫队将通过与美军联合在南海巡航、与区域内国家海军举行双边及多边军事演习,以及对一些国家提供协助等方式加强日本在南海的参与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日本海外派兵问题的由来与发展做了历史性的考察可以看到:一方面美国利用日美安保体制来要求日本为其谋求霸权的战略服务;另一方面日本为了使日美同盟更有效地运行,也为了使自己的国家战略能更好地体现,不断地协调宪法与日美安保体制之间的矛盾,不断发展自己的防卫政策和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