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卡扎菲死讯传开,西方领导人弹冠相庆的时候,对利比亚干涉行动期间不断酝酿的“奥巴马主义”也大有呼之欲出之势。英国《金融时报》10月24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奥巴马主义开始成形”的文章,称赞其为“一种新形式的干涉主义,即高科技、低预算、政治上精明同时又使美国的影响力最大化、政府支出最小化”。 相似文献
2.
5月28日,在西点军校的毕业典礼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了一篇特殊的毕业致辞。通过这篇毕业致辞,奥巴马回应了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外对美国外交政策的质疑和批评,回答了“如何保持美国的领导力”这一核心问题,向世界全面阐释了他的外交政策理念。 相似文献
3.
誰都知道,“孤立主义”在美国是有它的历史淵源的。美国“孤立主义”的鼻祖是十九世紀初叶的总統詹姆士·門罗。他提出了著名的孤立主义的口号:“美洲是 相似文献
4.
5.
当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担心金融危机损害到美国品牌的信用和价值时,奥巴马似乎更看重美国制造的作用,无论品牌是否受损,利润是否降低,他希望挂着美国品牌的产品能在本土的工厂中生产。在近期的电视演讲中,奥巴马拿着一把挂锁、一双靴子、一根蜡烛和一双袜子,强调它们的共同之处是美国制造。时光荏苒,相似的场景在德国、日本等国都曾出现过,这一次是美国版的进口替代战略。 相似文献
6.
孤立主义是20世纪40年代之前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主要思潮之一,它虽然没有表现出具体的外交政策,但却在美国处理对外关系时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孤立”本来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尚未受到外界影响之前所处的一种封闭状态。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某国或某民族对外部世界全然无知或知之甚微,依靠着自身的力量按照社会发展规律缓慢演进。15世纪末,哥伦布远航到了美洲。自此以后,世界开始 相似文献
7.
各方都有自己的底线,这就决定了汇率的调整不会完全失控。美元对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的贬值,大体上是从2002年2月开始的。从2002年3月到2003年5月,美元对欧元贬值在30%以上,对日元约贬值12%。总体上,美元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货币比价约下跌13%。为扭转美元下跌趋势,2002年6月,美联储曾应日本央行的请求与欧洲央行联手进行过干预。但今年以来,美国政府却听之任之,没有行动。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在八国财长会议上回答记者提问时,对“强势美元”做了另外一番解释。他说,“强势”的意思是指美元使公众产生信…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短短的七个月里,他已经疏远了阿肯色州的农民、学生、老年人和商业界.这些还会反复出现在他以后投票记录里."7月31日,国会众议院放行大学助学金利率调整法案后,参议员马克·普莱尔迫不及待地跳出来攻击投下反对票的众议员汤姆·柯顿.普莱尔闯荡华府十载,论理不该主动批评政坛新手.但作为阿肯色州国会议员中惟一的民主党人,普莱尔面临着2014年改选的巨大压力.8月6日,36岁的伊战老兵柯顿高调宣布参选阿肯色州联邦参议员,并在当日民调中得到43%的支持,仅落后普莱尔两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2021年2月4日,美国总统拜登发表就任以来首次外交政策演讲。从中不难发现,其执政后美国外交仍以坚持现实主义为导向,以确保“国家安全”、追求“国家利益”为遵循。2月6日,第34届非洲联盟首脑会议召开。拜登通过视频表示美国将与非盟广泛开展合作,支持和帮助非洲国家战胜当前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共同促进未来繁荣。 相似文献
10.
11.
今年5月17日,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典礼,庆祝美国芭蕾舞剧院第70届春季演出季。剧院董事大卫·科赫(DavidKoch)亲临现场,并为剧院捐款25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2.
13.
14.
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一句话适用于世界上的所有国家和地区。无论是中美洲还是中亚,无论是加勒比还是加沙地带,无论是南美洲还是南亚次大陆,都是国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在国际舞台上占据着各自特殊的地缘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15.
最近,西方媒体和经济学界就“美国泡沫经济”问题展开了一场辩论,争论的焦点不仅在于是否有“泡沫”,更为重要的是,美国经济是否会出现80年代末日本那样的“大泡沫”及其严重后果。这场争论惊动了美国最高层,克林顿总统也对此发表了看法。那么,美国 相似文献
16.
17.
“新大西洋主义”的核心是为了保持美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控制欧洲的事态。然而美欧新的摩擦和矛盾也可能由此产生。其前景未必如美国所愿。美苏首脑马耳他会晤刚一结束,布什便径直赶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部布鲁塞尔,向北约盟国的领导人通报了同戈尔巴乔夫会谈的情况,接着又发表讲话,提出只要美国和北约盟国继续保持力量和团结一致,这种跨大西洋的关系就"可以创造一个新时代和一种新大西洋主义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19.
张翠玲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12(4):48-48,50
通过调查分析,美国图书馆界存在以下3种可能性,第一,在利用互联网的每4人中就有3人在利用美国公共图书馆,美国公共图书馆将继续存在;第二,互联网和美国公共图书馆相得益彰,将成功地并存;第三,互联网将替代人们对公共图书馆的需要,美国公共图书馆将进入一个衰退期,进而消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