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异丙酚对大鼠内毒素脑损伤中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 STAT3)表达的影响,探讨异丙酚在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清洁级SD大鼠72只,雌雄不限,体重220~ 250 g,随机分为3组(n=24):L组(内毒素组)和LP组(内毒素+异丙酚组)经颈内动脉注射内毒素200 μg建立大鼠内毒素脑损伤模型,C组(对照组)经颈内动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LP组颈内动脉注射内毒素后即予异丙酚100 mg/kg剂量腹腔注射.3组分别于6、12、24和48h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额叶皮质,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STAT3、NF-κB和iNOS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内毒素脑损伤后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C组相比,L组、LP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P-STAT3、NF-κB和iNOS表达增加(P <0.05,P<0.01);与L组比较,LP组各时间点脑含水量、P-STAT3、NF-κB和iNOS表达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 异丙酚可减轻大鼠内毒素性脑损伤,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磷酸化STAT3、NF-κB和iNOS表达水平上调,进而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外源性干细胞因子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源性干细胞子(Stem cell factor,SCF)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胃电及胃阻抗的影响.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 50 mg/kg并高糖高脂饲料喂食建立DGP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n=8)、糖尿病+外源性干细胞因子治疗组(DM+ SCF组,n=8);DM+ SCF组腹腔注射SCF 0.4 ug/(kg·d),共15天,对照组和DM组每天腹腔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H=7.4).阻抗式胃动力系统检测大鼠胃动力和同步胃电,透射电镜观察胃窦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DM组大鼠胃电节律紊乱,胃电主功率百分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DM组大鼠阻抗主功率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阻抗胃动过缓功率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DM大鼠予SCF干预后,胃电、胃阻抗主功率百分比均有所改善(p <0.01;P<0.05);DM组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胞核肿胀、肌浆网、内质网扩张,部分细胞胞质内细胞器溶解、消失;DM组大鼠予SCF干预后胃窦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善,电镜下仅见平滑肌细胞胞核轻度肿胀,密斑、密体、肌丝稍减少,余细胞器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外源性SCF能显著改善DGP大鼠的胃电,并能部分改善其胃蠕动,其机制与胃窦平滑肌结构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Roux-en-Y胃旁路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代谢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8)和糖尿病模型组(32只)。糖尿病模型组成模3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C组,n=8)、糖尿病假手术组(DSO组,n=8)及糖尿病手术组(DO,n=14),DO组行胃旁路术,DSO组行胃窦十二指肠离断原位吻合。检测术前、术后1、2、4、8周血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水平,测定术前、术后8周空腹血糖(FBG),肾脏ADMA、血尿素氮(BUN)、肌酐(Cr)、一氧化氮(NO)水平,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检测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PRMT1)mRNA及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1(DDAH1)mRNA,PRMT1蛋白表达水平,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学变化。结果随着手术时间延长,D0组GLP-1水平增加,其余各组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8周,DC和DSO组较DO组和NC组FBG、BUN、Cr、ADMA水平,PRMT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NO、NOS、水平、DDAH1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AS染色示DC组和DSO组肾小球基质沉积,阳性染色物增多,余无明显变化。结论 2型糖尿病肾脏组织中的ADMA升高;胃旁路术促进ADMA代谢,改善了肾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X射线诱导的皮质发育障碍(DCDs)模型鼠与正常对照鼠致痫的性别特点.方法 将8只SD孕鼠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于X线直线加速器照射制作皮质发育障碍模型,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仔鼠成年后按性别分成4组.分别给正常对照组雄雌性及实验组雄雌性仔鼠腹腔注射氯化锂-匹洛卡品,观察产生癫痫的潜伏期、注射总剂量、癫痫发生率.结果 腹腔注射氯化锂-匹洛卡品后DCDs雄鼠较雌鼠发生癫痫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注射总剂量显著减少(P<0.01),癫痫发生率高(P<0.05).正常组雄鼠较雌鼠发生癫痫潜伏期缩短(P<0.05)、注射总剂量减少(P<0.05),癫痫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DCDs及正常鼠中雄性鼠较雌性鼠易感性高,更适于造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早期腹腔置管引流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血清TXA2及PGI2的影响。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模型组(ANP组)、早期腹腔置管引流组(APD组),每组12只,于24小时后处死,比较各组大鼠腹腔内大体改变,HE染色观察胰腺病理改变并评分,测定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介(IL-1β)、血栓素A2(TXA2)及前列环素(PGI2)水平,并计算TXA2/PGI2值。结果 ANP组、APD组与SHAM组比较,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清TNF-α、IL-1β、TXA2、PGI2水平及TXA2/PGI2值均显著升高(P0.05);与ANP组比较,APD组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清TNF-α、IL-1β、TXA2、PGI2水平及TXA2/PGI2值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早期腹腔置管引流能有效改善ANP大鼠模型血清中血管活性物质的平衡失调,并减轻胰腺损伤程度和全身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腹腔置管引流(Abdominal Paracentesis Drainage,APD)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胃肠动力改善的影响。方法大鼠SAP模型通过胰胆管以12 ml/h的速度注入5%牛磺胆酸钠(0.1ml/100 g)完成,小肠推进指数是以10 g/L台盼蓝1.5 ml灌胃后半小时处死大鼠(小肠推进实验)测定小肠台盼蓝推进距离与小肠全长的比。第一部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6小时组、12小时组和24小时组,然后进行小肠推进实验,选取三组中小肠推进指数最小的实验组时间点表示大鼠胃肠动力最弱的大概时间点,开展后续实验。第二部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SAP组)、实验组(APD组),每组10只。根据第一部分结果,于造模后24小时进行小肠推进实验,并对比各组大鼠腹腔内大体改变,HE染色观察胰腺病理改变;腹主动脉采血,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胃动素(motilin,MTL)、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以及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水平。结果对比不同时间点小肠推进指数,发现在SAP造模成功后24小时小肠推进最慢;假手术组未产生腹水,SAP组和APD组均产生腹水;与假手术组比较,SAP组、APD组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血清TNF-α、IL-1β以及VI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而小肠推进指数、MTL及CCK均显著降低(P0.01);与SAP组比较,APD组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较轻,血清TNF-α、IL-1β以及VIP水平均降低(P0.05),而小肠推进指数、血清MTL及CCK均升高(P0.05)。结论 APD有效地改善了SAP模型大鼠胃肠动力障碍,可能机制与引流出腹水以及其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胃转流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及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糖尿病模型组(32只),模型组注射STZ(35 mg/kg),血糖稳定后确定成模30只,再将其分为糖尿病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8只),手术组(14只)。术后8周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肾重指数(肾重/体重)、尿素氮(BuN)、血肌酐(Cr),测定各组大鼠肾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及PKC的活性,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糖尿病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手术组能明显降低空腹血糖、改善肾重指数、BUN、Cr等指标(P0.05),同时肾组织抗氧化酶TSOD、GSH-PX活性增强,MDA含量减少,肾脏PKC活性降低(PO.05)。HE染色显示手术组病变也明显轻于糖尿病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结论胃转流术可能通过抑制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及PKC活性增强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酒精性慢性胰腺炎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钟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探讨酒精性慢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方法 24只1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酒精组、酒精联合脂多糖组(以下简称联合组)各6只.酒精组和联合组饲以25%酒精,饮酒12用后联合组和脂多糖组,反复腹腔注射脂多糖2 mg/kg·w,共4次.用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CD14、TLR4、TNF在各组的表达.结果 酒精组CD14、TLR4和TNF表达较对照组和脂多糖组增加(P<0.05),联合组CD14、TLR4和TNF表达较对照组、脂多糖组明显增加(P<0.01),较酒精组增加(P<0.05).结论 酒精性慢性胰腺炎组织中CD14、TLR4和TNF表达增加,脂多糖通路可能参与了慢性胰腺炎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基膜聚糖(Lumican)基因过度表达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体外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以携带人Lumican基因的重组慢病毒感染A549细胞,用嘌呤霉素(puromycin)筛选法建立稳定细胞株.分别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A549细胞组、空载体组及Lumican感染组目的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运用MTT法研究Lumican基因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Transwell法检测Lumican基因对A549细胞侵袭的影响.结果 ①各组Lumican mRNA表达差异显著(x2=21.60,P<0.01),Lumican感染组明显高于其它两组(F=102.86,P<0.000 1),Lumican感染组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其它两组.②Lumican感染组在不同时间(1、2、3、4、5 d)OD(吸光度)值与A549细胞组和空载体组差异不显著(P>0.05).③各组穿膜细胞数差异显著(x2=23.49,P<0.01),Lumican感染组明显高于其它两组(F=73.92,P<0.001).结论 成功构建了Lumican高表达的人肺腺癌A549稳定细胞株,Lumican基因对人肺腺癌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无影响,但能增强人肺腺癌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行为学评价观察不同脊髓损伤节段选择的特点及对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不同脊髓损伤节段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BBB评分法和斜板试验观察1d、3d、5d、7d、14d、21d和28d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通过BBB评分法和斜板试验观察显示,脊髓损伤组(T8、T9、T10)大鼠相比假手术组大鼠各时间点均有显著差异(P0.01),整体趋势随时间呈现跳跃式变化。BBB评分结果显示,第5d开始,T10组的评分值高于T8组(P0.05),第7d到21d,T10组的评分值明显高于T8组(P0.01),第14d和21d,T10组的评分值高于T9组(P0.05),在第28d,T10组评分相比T8组和T9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斜板实验结果显示,第5d到28d,T10组的评分值高于T8组(P0.05)。第5d到14d,T10组评分值高于T9组(P0.05),而第21d和28d,T10组的评分值相比T9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评分值标准化为百分制后进行横向比较,假手术组大鼠两种评分值之间的一致性较好,脊髓损伤组大鼠两种评分值之间的差异较大,在术后1d、3d、28d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7d、14d可观察到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通过BBB评分和斜板试验发现,T10组实验结果所反映的组间差异在术后各时间点较T8、T9差异更加显著,跨度更大,在实验过程中更有利于观察其变化,在损伤后第5d到第21d尤为明显,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选择T10损伤节段要优于T8和T9损伤节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置管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损伤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仅行开腹手术)、SAP组(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诱导SAP模型)、APD组(SAP模型基础上行APD干预),每组10只。3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24h取材,光镜观察胰腺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评分;检测血液及腹水中淀粉酶、TNF-α、IL-1β含量;取肺组织检测其中TNF-α、IL-1β、NF-κB含量;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中HMGB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无腹水产生,而SAP组有腹水产生;与假手术组相比,SAP组、APD组血清中的淀粉酶、TNF-α、IL-1β含量明显升高(p0.05);两组肺组织中MPO、MDA、TNF-α、IL-1β、NF-κB含量也明显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也观察到两组肺组织中HMGB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镜下见以上两组胰腺及肺组织损伤程度也较假手术组明显(p0.05)。而与SAP组相比,APD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APD可通过引流出含大量有害物质的腹水,降低SAP大鼠血液中的炎症水平,减少肺组织中炎症介质的表达,从而减轻SAP大鼠肺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小儿肾病综合征复发中的意义.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的患儿分为三组即合并细菌感染组50例、合并病毒感染组32例及非感染组16例,采用免疫色谱法,分别测定三组患儿的血清PCT,同时测定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及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结果 细菌感染组血清PCT阳性率(84%)高于非感染感染组(12.5%)和病毒感染组(0%),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感染组血清CRP阳性丰(76%)高于非感染感染组(37.5%)和病毒感染组(0%).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感染组血清NAP阳性率.(78%)高于非感染感染组(31.3%)和病毒感染组(12.5%),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感染组WBC计数均值高于非感染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叉(P<0.01).在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检测阳性率高于CRP、NAP检测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检测可应用于肾病综合征复发患儿,作为早期快速鉴别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新指标,以明确肾病复发的原因,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纯电休克及丙泊酚联合电休克对抑郁大鼠电休克治疗效果及海马内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正常对照组(C组)、抑郁组(D组)、单纯丙泊酚组(DP组)、单纯电休克组(E组)、丙泊酚联合电休克组(M组)。C组正常饲养,其余采用经典的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法建立抑郁模型。建模成功后,E组直接行电休克治疗,M组腹腔注射丙泊酚90mg/kg,麻醉产生效应后行电休克治疗,每日进行以上处理1次,连续7日。以Open—field法和糖水消耗实验进行行为学评分。实验完成后处死大鼠,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TNF—α受体蛋白的表达;ELISA法海马TNF-α的含量,RT-PCR法测海马TNF—α mRNA表达。结果E组和M组大鼠的行为学评分高于D组和DP组,且M组高于E组(P〈0.05);D组和DP组海马内TNF-α含量以及mRNA的表达高于其它各组(P〈0.05),M组海马内TNF—α含量以及mRNA的表达低于E组(P〈0.05),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DP组海马区TNF-α受体表达量低于C组(P〈0.05),M组的表达量接近于C组,但高于E组(P〈0.05)。结论慢性应激使大鼠海马内TNF—α含量升高及其受体表达下调,从而产生抑郁症。丙泊酚可以改善电休克抑郁症状可能与进一步下调抑郁大鼠海马内TNF—α的含量和上调其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磁性丹参微球在骨损伤后的体内分布特点及对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功能分化的影响,探讨磁性微球促骨愈合缓释诱导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股骨骨折模型,在磁靶向作用下注射磁性丹参微球制剂,筛选最佳浓度,考察其磁响应性。MTT法检测1 d、4 d、8 d和12 d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BMP2和BMP7蛋白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BMP2和BMP7 mRNA的表达。结果 (1)在3500Oe磁场下给予60 mg/L的微球制剂后,骨折组织的丹参素含量检测达到最大值(P0.05)。(2)MTT试验显示在成骨细胞对数生长期第4天和第8天药物组+磁场组增殖效果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药物组高于空白组和磁场组(P0.05)。(3)Western blotting检测药物+磁场组的BMP2和BMP7在所有时间点表达量均高于空白组(P0.05),BMP2、BMP7药物组表达量高于空白组和磁场组(P0.05)。(4)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第12d时BMP2、BMP7 mRNA表达升高最为明显(P0.05),药物组和药物+磁场组表达量高于空白组和磁场组(P0.05)。结论磁性丹参微球在大鼠体内有较好的磁响应性,并对成骨细胞的增殖以及骨形态蛋白BMP2和BMP7的表达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对感染性脑水肿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左颈内动脉注射脂多糖复制大鼠感染性脑水肿模型,将8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水肿组(I组)、盐酸戊乙奎醚治疗组(P组)。检测6h、12h、24h、48h时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病理形态;脑组织SOD活性、MDA含量;免疫组化法及RT—PCR法检测AQP4蛋白分布与AQP4mRNA含量。结果:(1)与C组相比,I组、P组脑含水量、MDA含量均升高,同时SOD活性、AQP4蛋白、AQP4mRNA表达均减少(P〈0.01)。与对应时间点P组相比,I组脑含水量、MDA含量均升高,同时SOD活性、AQP4蛋白、AQP4mRNA表达均减少,于24h达高峰,48h仍在较高水平(P〈0.01)。(2)脑组织光镜检查:I组大鼠脑组织损伤严重,P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盐酸戊乙奎醚能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感染所致的脑组织损伤,上调AQP4表达,对脑水肿有一定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链霉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肾脏功能的变化,以探讨此种模型是否适用于糖尿病肾损害的研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辅以高脂饮食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筛选造模成功的大鼠为糖尿病组,并与正常大鼠比较,造模后8周观察两组大鼠血糖、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creatinine,CR)、血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尿微量白蛋白、肾重指数的变化以及AGE受体(Receptor of AGE,RAGE)、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在肾脏的表达变化。结果糖尿病组的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血AGE、尿微量白蛋白以及肾重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RAGE、PKC的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组高(P0.05),PK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则较正常组低(P0.05)。结论 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造模后第8周肾脏功能存在明显的损害,并且导致肾脏损害的上游重要介质RAGE、PKC、PKA在第8周都有着明显的变化。此种模型能够用于糖尿病肾损害的研究,并且是观察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较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大鼠模型肺组织中白三烯 B4(LeukotrieneB4, LTB4)含量与5 脂氧合酶(5 LO,5 lipoxygenase)mRNA水平的变化,以及给予齐留通干预的影响.方法36只健康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采用被动吸烟法制作 COPD大鼠模型,给予药物组鼻饲齐留通,测定肺功能,各组肺组织匀浆检测其 LTB4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RT PCR法检测5 LOmRAN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药物组的0.3秒用力呼吸容积(Forcedexpiratoryvolumeinthe0.3second,FEV0.3)/用力肺活量(Forcedvitalcapacity,FVC)%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1),吸气相阻力(Inspiratoryphaseresistance,Ri)和呼气相阻力(expiratoryphaseresistance,Re)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1,P<0.05);模型组较药物组 FEV0.3/FVC%下降程度更低,Ri、Re更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比较各组大鼠肺组织 LTB4水平,MPO活性及5 LOmRNA表达:模型组、药物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齐留通干预使得三项指标均有显著降低(P<0.001).结论 LTB4及5 LO参与 COPD的气道炎症过程.5 LOX抑制剂齐留通可部分抑制减少 COPD大鼠肺组织中 LTB4产生,其机制可能为抑制5 LO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枯否细胞是否参与急性低氧暴露下肺、脑组织损害的过程。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A组),高原对照组(B组)和高原干预组(C组),每组30只。实验前两天开始对C组大鼠每天经尾静脉注射1mg/ml氯化钆(1 mg/100 g体重)以抑制枯否细胞(KC)的作用;A组、B组大鼠每天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g/100 g体重)。A组大鼠放入高原模拟舱内,不做减压处理,在其内饲养;B组和C组大鼠放入高原环境模拟舱内,模拟7 000 m的高原环境,在其内饲养。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肺、脑含水量,HE染色观察肺、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中IL-1、TNF-α浓度。结果急性缺氧24 h、48 h,B组和C组的肺、脑含水量高于A组(P0.05),而且B组的肺、脑含水量高于C组(P0.05);急性缺氧48 h,HE染色,A组肺、脑组织正常,B组、C组的肺、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重于A组,C组的肺、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轻于B组;急性缺氧24 h、48h,B组和C组的IL-1、TNF-α浓度高于A组(PO.05),而且B组的IL-1、TNF-α浓度高于C组(P0.05)。结论枯否细胞可能参与急性低氧暴露下肺、脑组织损害的过程,通过抑制枯否细胞可以减轻急性低氧暴露下肺、脑的损害,但枯否细胞在急性高原病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及其发挥作用的大小情况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解聚复肾宁对糖尿病大鼠肾脏H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解聚复肾宁(JJFSN)对糖尿病大鼠肾HGF表达的影响及肾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法建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解聚复肾宁治疗组、依那普利治疗组、JJFSN+依那普利治疗组。12周后,检测各组空腹血糖(FBG)、尿素(BU)、24h尿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清除率(Ccr);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HGF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胰岛素(Ins)含量,透射电镜观察肾脏超微结构。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FBG、BU、β2-MG明显降低,Ccr明显升高,血清Ins含量增加,肾组织HGF表达明显上调,肾组织病理变化减轻,其中以J+Y组改善最显著(P〈0.05)。结论JJFSN对DM大鼠肾脏形态争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肾脏HGF表达、保护胰岛β细胞、延缓肾脏纤维化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的方法构建皮质发育障碍(DCDs)动物模型中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研究DCDs形成机制提供基因水平筛选的研究平台。方法用两种方法制备DCDs模型:①射线损伤模型(射线组):采用剂量为1.45 Gy的γ射线照射妊娠15 d的SD大鼠制作子代大鼠DCDs模型;②卡莫司汀(BCNU)药物损伤模型(药物组):妊娠15 d的SD大鼠,腹腔注射BCNU制作子代大鼠DCDs模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对两种DCDs模型的子代新生鼠(P0)全脑做基因芯片扫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获得两种模型共有的差异基因。结果射线组大鼠与正常比较得到170个差异基因,其中25个上调,145个下调;药物组大鼠与正常比较得到259个差异基因,其中67个上调,192个下调。两组重合的基因共54个,其中3个上调,51个下调。结论皮质发育障碍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本实验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两种不同方法构建的DCDs模型进行了研究,获得两种DCDs模型共有的基因差异表达谱,为进一步研究DCDs形成机制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