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本期报道的项目,是获得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病症结合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与应用"项目.这一项目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王伟团队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方肇勤团队联合完成.我们的报道主要介绍方肇勤团队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在刚刚召开的201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上海交通大学的张荻教授及其团队,以"基于生物分级精细结构的材料功能特性研究"项目,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具有分级结构的功能材料是材料科学领域中的一类新型材料。这种材料在微、纳米连续尺度范围内具有复杂的形态结构并呈现多层次分布,而其特有的微观形态结构也提供了独特功能特性的可能。传统物理化学的制备方法对多尺度和多层次的纳米材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张荻教授团队  相似文献   

3.
李辉 《世界科学》2013,(10):35-37
●本期项目:高品质香精制备与品质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所获奖项:2012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完成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肖作兵,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获得华东理工大学生化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院长、"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重点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国家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主任、中国食品  相似文献   

4.
李辉 《世界科学》2013,(4):46-49
本期项目:中国大气污染物气溶胶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所获奖项: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复旦大学庄国顺教授。在上海院士中心2013年3月14日举办的第60期院士沙龙"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的对策和建议"上,  相似文献   

5.
<正>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纳米科学研究所郭万林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突破性地发现了一种常压下的全新动电现象——拽势(drawing potential),该研究以"Generating electricity by moving a droplet of ionic liquid along grapheme"为题发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 2014年第5期.同时,该研究团队于2014年5月6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Waving potential in graphene"一文中提出了利用石墨烯和  相似文献   

6.
李辉 《世界科学》2012,(9):31-34
由上海海洋大学(原上海水产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严兴洪(左图)教授领衔完成的“坛紫菜新品种选育、推广及深加工技术”项目,荣获了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在坛紫菜的基础遗传学、良种选育技术以及良种推广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理论与技术突破。此奖励,是国家对严兴洪等人30余年潜心研究的认可。  相似文献   

7.
<正>《世界科学》联合“澎湃新闻”平台,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下,共同策划“走近科学”栏目,对获得国家及上海市科技奖励的成果进行科普化报道。本篇围绕2020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与功能的系统性研究”展开,该奖项由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刘志杰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获得。  相似文献   

8.
今年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在大会发言中,就"三鹿奶粉"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事,提出要认真反思,改革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对此,人们非常赞同.  相似文献   

9.
<正>卢冠忠,博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曾任华东理工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校长。完成单位华东理工大学,凯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蓝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研究内容该项目依托国家973计划等项目的支持,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整套柴油车尾气净化技术,建立起了柴油车排气后处理净化技术的完整产业  相似文献   

10.
<正>在今年5月召开的201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上海海隆石油管材研究所主持的"苛刻环境油气井用高强韧高抗扭耐腐蚀钻杆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殊荣。上海海隆石油管材研究所是海隆石油工业集团公司2006年投资成立的研发机构,致力于根据市场需求,研发适用于各种苛刻环境的新型石油钻具。这里所说的苛刻环境,指的是深井、超深井、大  相似文献   

11.
李辉 《世界科学》2012,(3):24-27
作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出色成果,卞毓麟教授的《追星——关于天文、历史、艺术与宗教的传奇》一书,获得了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科普作品获得国家科技奖非常少见。本刊近日对卞毓麟进行了专访,期望通过本文,公众可以对一部科普佳作的产生过程有所了解,也对一位科普专家的风采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2.
周炜星是2006年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计划入选者,现为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金融系及华东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是金融物理学。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一生中有若干个时段是命运之神比较眷顾的时刻。眼下,对华东理工大学轩福贞教授来说,正是处于这样的时刻。几天前,他作为第一完成人的大型汽轮机关键部件全寿命分析与设计关键技术——一项历时10年完成的课题获得2010年度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前,他还获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12月Nature评选出年度十大科学人物,斯坦福大学化工系鲍哲南教授因在人造电子皮肤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而入选.鲍哲南教授是世界著名的华裔科学家,她领导的研究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电子皮肤的研究,并率先取得系列突破性进展.随着最新研究成果在Science上的发表,该团队首次实现了人造电子皮肤与脑神经的通讯,成为该领域发展史上又一重要里程碑[1].作为材料和化学领域的领军科学家之一,鲍哲南教授此次入选Nature年度科学人物,彰显了她在电子皮肤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致力于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基础研究,目前主要从事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纳米碳材料的多维多尺度合成及能源/传感/环境应用技术开发。针对材料学科的发展特点,形成了"交叉"和"合作"的团队风格,建成了一支稳定、团结协作、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学术团队。课题组现有教授1人、博士后3人、博士生10人、硕士生4人。与北京大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特拉华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罗塞塔任务夺得了此次《科学》201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的冠军,以下荣登亚军榜的九项研究涵盖了生命科学、空间科学、人工智能以及人类考古学等诸多领域。懂合作的"机器人"不需要上司机器人在与人类合作方面一直都表现得越来越出色,然而2014年有好几支团队的研究表明,机器彼此之间也能合作,无需人类的监督。机器人科学家一度还绞尽脑汁要改善机器人个体感知周围环境、对新的情况作出反应的能力,那时候,让一队队机器人各自执行任务似乎看起来还不到时候。可是在数  相似文献   

17.
<正>《科学通报》本期出版了题为"起航三维基因组学研究"的综述文章,将这个国际上前沿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给国内的读者.为了能够更多地了解该研究领域的相关情况,本刊对该文的主要作者——华中农业大学"千人计划"专家阮一骏教授进行了访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自2003年起开始实施"人类基因组百科全书计划"(ENCODE),阮一骏教授在新加坡基因组研究院带领的研究团队参与了此项工作.他们于2007~2009  相似文献   

18.
陈怡 《世界科学》2022,(4):25-28
<正>本篇报道围绕2017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目“调节餐后血糖的水稻高抗性淀粉的基因发掘及新品种选育”展开,该奖项由上海市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水稻中心朴钟泽领衔的特种稻研究团队获得。发现抗性淀粉1982年,英国科学家英格利斯特(Englyst)等人在进行膳食纤维研究时,发现不溶性膳食纤维中含有淀粉成分,并首先将这种淀粉定义为抗性淀粉。  相似文献   

19.
<正>本篇报道围绕2018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富碳纳米材料的结构调控及其化学储能行为研究"展开,该奖项由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杨俊和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获得。电池就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把一块锌板和一块银板浸在盐水里,发现连接两块金属的导线中有电流通过。于是,他就把许多锌片与银片之间垫上浸透盐水的绒布或纸片平叠起来。用手触摸两端时,会感到强烈的电流刺激。  相似文献   

20.
正"走近科学"是本刊科研项目科普化报道的传统栏目,从本期开始,我们选择一批上海市获得国家及上海市科技奖励的成果进行报道。本篇报道的是2018年度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细胞属性转变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惠利健团队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