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8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日本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世界中的日本与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近年来,中日关系一波三折,在总体向好的同时仍具有敏感、复杂、多变等不确定因素。安倍二次上台执政以来,日本的自我定位及在世界中的"角色扮演"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中日关系溢出双边范畴的"国际化"也成为日益显著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正>中日关系篇在经历了小泉纯一郎时期中日关系的冰点状态后,2006年10月安倍首次就任首相后仅12天即"闪电访华",开启中日关系"破冰之旅"。但在两国领导人一系列"融冰""迎春""暖春"互访后,一度回暖的中日关系很快再遭冰封。2012年因日本制造"钓鱼岛国有化"事件,中日关系陷入"政冷经冷人冷心冷"谷底。正在此时安倍再度拜相,他上台前后通过参拜靖国神社或供奉祭品、指责中国和朝鲜恶化日本安保环境等言行,为此逆流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年份。8月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华日本学会联合承办的"战后日本70年:轨迹与走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中日友好学会会长唐家璇、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分别致辞。与会代表就"战后日本70年:国家战略与发展路线"、"战后日本70年:政治轨迹与走向"、"战后日本70年:经济轨迹  相似文献   

4.
正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的正式访问,体现了日本对华政策的明显调整。这一调整背后存在复杂的日本国内政治和外交战略动因,其未来发展前景仍有待观察。安倍调整对华政策这是2012年底安倍上台以来首次正式访华,距离上次日本首相访问已有七年。中日关系如此"相邻不相  相似文献   

5.
《青年科学》2008,(Z1):51-51
◎2007年12月27日至30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问中国。继日本前首相安倍2006年10月的"破冰之旅"和2007年春天温家宝总理的"融冰之旅"后,此次福田康夫访华被称作中日关系的"迎春之旅"。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7月16日,"中国领导人外交战略思想与中日关系"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同济大学国际公共事务研究院共同主办、《日本学刊》编辑部承办。中国社科院前副院长武寅,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党委书记、代所长高洪,中国社科院科研局局长马援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武寅在讲话中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领导人对国家外交战略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其中所蕴含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正2021年8月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1)——"努力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暨日本研究所成立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日双方友好人士、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70多人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何晓松 《世界知识》2014,(17):72-72
最近中日关系似乎有些转暖的意味,两国事务层面的互动有所增加。8月9日,在缅甸出席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期间,中日两国外长实现“非正式接触”。两国在此时缓和关系,其时机选择耐人寻味。安倍主动向中国示好,是战术调整还是战略调整,日本国内哪些因素在进行推动,这些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安倍实现了两大政治目标首先,安倍选择在7月份向中国表达改善两国关系的愿望,是因为其在7月1日解禁集体自卫权后,  相似文献   

9.
文化播报     
正"全球变局下的中日关系:务实合作与前景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5月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全球变局下的中日关系:务实合作与前景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是日本宪法颁布70周年,在安倍内阁推动之下,日本启动实质性修宪日渐带有现实含义,并将对内对外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有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于2016年11月5日在北京举办"宪法问题与日本政治学术研讨会"。会议围绕"宪法出台的历史经纬""围绕护宪与修宪的政治博弈过程评估""美国因素与日本宪法""当前日本修宪的动向及特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月16日至1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了越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三个东南亚国家,完成了其当选之后的首次出访。临行之前,安倍这样对日本媒体说:在处理中日关系时,他必须一边俯瞰世界地图一边思考自己的战略……看来,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以自己当选之后的首次出访行动完完全全诠释了他心中的“安倍主义”……  相似文献   

12.
日本首相安倍2013年以每月至少出访一次的频率访问25个国家、“华丽”地启动了“地球仪外交”后,在2014年第一个月份进一步扩展其“地球仪外交”射程、全力开展“全方位”首脑外交。当我们转动地球仪“俯瞰”安倍倾力推进的“地球仪外交”时,发现安倍“地球仪外交”“忽略”了日本的近邻——中国,且安倍足迹遍布中国周边和中国的重要朋友——非洲,这不能不令人忧虑安倍大力推行“地球仪外交”的战略意图以及未来中日关系的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13.
何晓松 《世界知识》2014,(23):72-72
<正>2014年11月10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出席在北京举办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与他进行了简短会见。此前,安倍派遣高官来华,与中国达成四点原则共识,为中日领导人见面创造了条件。安倍是历届日本首相中最保守和右倾的,他于2013年12月参拜了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使因日方2012年"国有化"钓鱼岛而迅速走低的中日关系进入冰点。此次,安倍谋求中日  相似文献   

14.
<正>日本和韩国同是中国周边最重要的邻居国家。20多年来,中日关系和中韩关系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前者冷得跺脚,后者热得烫手。朴槿惠总统和习近平主席成功实现互访,双方接待规格"史上最高",在中韩关系史上创造了新的记录。与之对应的是习近平与安倍在APEC的勉强会晤,标志着中日关系一时难以恢复常态。日本和韩国都是历史上受中国影响悠久、文化关系密切的邻邦,与中国有着割不断的历史联系,与中国的相互认知  相似文献   

15.
徐梅 《世界知识》2014,(15):72-72
<正>2014年6月24日,安倍政府正式公布《日本复兴战略》报告,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内容涉及雇佣制度、劳动力市场开放、农业改革、降低企业法人税、创建"国家战略特区"等,折射出日本政府的政策意图及日本经济的战略走向。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陷入低迷以来,日本历届政府都将振兴本国经济作为一项重要任务。2012年底,再度出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推出所谓的"安倍经济学",接连射出两支"箭"——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日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以此为契机,中日做出努力,推动关系改善,让两国关系重新走上正轨,并就两国如何深化合作达成重要共识。在2018年10月26日安倍首相访华期间,两国签署了52份合作协议,就货币合作、金融合作、在第三方合作等达成协议,此举被认为中日关系进入一个合作的"新时代"。除夕夜,东京塔首次点亮"中国红",安倍首相录视频用中文向华人祝福春节,祝愿两国关系取得新发展,这是多年没有过的。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6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在北京举办"战后70年的日本"系列研讨会之"战后70年的日本社会:变迁与变革"。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等机构的2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与会学者认为,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由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直至经济长期低迷的历程,日本社会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在家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5月22~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中日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战后70年的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日本经济研究中心、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  相似文献   

19.
孟晓旭 《世界知识》2013,(11):34-35
近期,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国际、国内频繁、高调地活动,赚足了风头,但其种种言行却使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越来越远,让日本和邻国的关系越来越"没有未来"。而导致这一切的正是安倍心里算计的"小九九"和胸中酝酿的"大梦想"。广布外交再"画圈",安倍揣着"小九九"2013年新年伊始,安倍曾这样表述其外交思想:"日本外交首先是要强化日美同盟  相似文献   

20.
正安倍政权的时代环境与选择"安倍时代"是日本国家战略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是日本在21世纪初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努力适应"后危机"时代世界格局、秩序变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在"安倍时代",日本努力摆脱"后危机"阴影,全力应对世界大变局,以安全领域为切入点推动国家总体战略转型,并达到历史高点。而日本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硬实力规模相对缩水,人口结构加速老化,资产所得、收入、雇佣及地域差距拉大,"一亿总中流"神话破灭,对转型构成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