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日关系“经热政冷”的局面已经延续多年了。2006年9月26日,安倍晋三出任日本新首相,在10月8日的第一次出国访问中就来到了中国,传达了日本试图改善中日关系的积极信息。但是,中国与日本之间在历史问题和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上的分歧尚未解决,在欧盟对华武器禁售、日澳军事关系等方面又出障碍。中日关系仍然步履艰难。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学生对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虽然缺乏认识,但对日本侵略过中国、在中国“做了坏事”大致还是知道的;百分之百的学生都对中日关系的现状感到担忧,并希望中日关系得到改善;很多学生热切希望为改善中日关系做些事情,但不知道该具体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3.
<正>6月27日,中国外长王毅在清华大学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和平论坛上发表午餐演讲。答问环节中,日本东京大学高原明生教授就中日关系提问,他首先评价"日中关系有了新的局面",然后引用了今年以来中日关系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如4月中日领导人第二次会晤、5月习近平主席会见日本3000人友好访华团并发表热情讲话等。耐人寻味的是,他问题的落脚点并不仅限于中日关系本身,而是以一句话的方式,询及"中方将采取什么措施推进‘一带一路’和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4.
日前,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以“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为题,举办了国际热点问题战略评估第一次研讨会,与会学者提出如下观点:一、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是由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引发的。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既是日本如何认识侵略战争历史并采取相应的方针、政策、战略的本国内政问题,又是日本是否服从国际判决、履行国际条约和遵守中日双边政治文件原则的国家诚信问题,更是涉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洲受害国人民的感情和尊严,关乎发展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影响东亚稳定与和平的国际关系问题。二、当前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呈逐渐恶…  相似文献   

5.
回溯中日两国交往的历史,已故周恩来总理在1972年作了很好的概括“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从甲午战争到二战结束,日本军国主义在历时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野蛮侵略中国,使中华民族蒙受深重灾难。1972平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完成了中日关系的历史任务,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但近年来,由于日本大国意识膨胀,政治右倾化,其对华政策的消极面逐步凸现,致使中日关系出现复杂局面。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目前中日关系处于非常敏感的关键时期,中国主张从切实维护中日关系大局出发,加强沟通、协调,冷静、理智地处理…  相似文献   

6.
石善涛 《世界知识》2013,(21):54-56
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阴晴不定的战后中日关系,关于战后中日关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的研究再度成为日本国内学术界的热点,日本出版了众多的学术著作。2006年春天,日本著名的中国问题、国际问题专家,时为早稻田大学教授的毛里和子女士出版了《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一书。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初爆发的日俄战争是国际关系的转折点之一,对东北亚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战争使中韩日三国关系自甲午战争之后再一次发生变化,日本得以代替韩国行使权力,与中国进行交涉,即中韩关系在中日关系框架下展开。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初爆发的日俄战争是国际关系的转折点之一,对东北亚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战争使中韩日三国关系自甲午战争之后再一次发生变化,日本得以代替韩国行使权力,与中国进行交涉,即中韩关系在中日关系框架下展开。  相似文献   

9.
郭玉莲 《科技信息》2010,(36):I0058-I0058
针对中国渔船与日本巡逻船在钓鱼岛海域发生相撞,日本的所作所为,中国的反应以及这件事情处理过程中背后的事情,让我们这些熟知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关注国际形势的热血青年,不得不深思,探析中日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7月16日,国务委员杨洁篪同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长谷内正太郎在北京共同主持首次中日高级别政治对话。双方同意,中日关系关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开启高级别政治对话是两国加强高层战略沟通的重大举措,有助于积累共识、管控分歧,形成中日关系稳定向好的势头。杨洁篪指出,去年年底以来,中日关系趋向改善,双方各领域对话交流有所恢复和增加。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日方应在历史问题上清晰发出积极信息,同时妥善处理敏感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世界知识》2014,(18):49-49
<正>2014年8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日本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日本战略走向与中日关系定位"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2014年是一战爆发100周年、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明年还将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当前中日关系面临困境,新旧问题发酵升温,使两国关系变得格外的敏感和复杂。正因如此,对话与协商、理性与真诚才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举行此次社科论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会学者围绕"历史  相似文献   

12.
<正>东北亚作为一个地缘区域,包括中国、日本、朝鲜、韩国、俄罗斯、蒙古国六个国家。东北亚国家之间有着天然的链接与利益的紧密联系,在长期的历史相处与交往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北亚情结""东北亚文化"与"东北亚认同"。历史上,中国与朝鲜半岛国家和日本曾书同文,结成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初以来日本对华ODA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对华ODA是中日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历史上为中日关系的的修复和发展发挥过重要的影响.但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对华ODA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分析了21世纪初期的日本对华ODA变化:(1)对华贷款规模逐年大幅度削减;(2)日元贷款实施周期和投向发生变化;(3)日本对华ODA日益政治化.探讨了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变化的影响,指出日本对华ODA对促进两国关系仍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日本是世界上具有深远影响的发达国家,又是中国的近邻,中日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非常重要.目前中日关系的障碍主要集中体现在三个问题上.中日两国只有以史为鉴,立足现实,同时面向未来,才能实现中日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日关系:进入非传统因素主导的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有必要从地球环境变化的高度认识到互相合作以面对共同问题的意义。当前中日之间关于钓鱼岛主权和东海资源的争端,表面上看是传统类型的中日冲突,但实质上,它们却有着大而深的背景,即中国经济崛起引起日本的不安和疑虑。中国的高速发展,在环境和生态上对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国家产生了影响。在这个背景下,中日关系已成为一种全新的关系,具有不同于历史上“农业国的中国和工业国的日本之关系”(冯昭奎语)的特征,进入了一个非传统因素主导的历史新时期。从积极方面讲,中日双方已互为彼此最大的经济伙伴。中国的发展受益于与日本的贸易…  相似文献   

16.
战争责任问题在20世纪末已进入跨国司法程序。但由于它与战后中日关系和新中国外交的历史渊泺,作为政治遗产的战争责任问题和作为思想遗产的革命外交,在后冷战时代与亚太地区的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复杂的互动、共生关系。日本学者从历史、社会学、国际政治学等视角对战争责任问题已有相当的研究积累;对于中国学者来说,在这一问题意识下对战后中日关系和中国外交的再探讨是不可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正>日本等国受到的国际压力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之际,有几个国家在历史认识问题上受到巨大的国际压力,而且"历史纠纷"又与国际安全关系紧张形成联动。日本安倍政府美化侵略、回避历史罪责的言行,不仅受到中国、韩国等日本军国主义受害国的强烈批评和不满,也经常受到西方国家的质疑和批评。2015年3月1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日期间,多次强调直面历史、正视过去是与邻国和解的前提,就历  相似文献   

18.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文化、地缘政治、经济等联系,中日关系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也许正是因为这许多的风雨的浸润,使中日关系成为中国对外关系中经久不息的话题。因此,对中日关系的各个领域、各个问题进行认真、深入、冷静、客观、全面的研究成为实属必要、但又确有难度的工作。国际政治学博士林晓光自1980年代以来一直从事国际关系,尤其是中日关系、日本政治与外交、中国外交的研究,最近推出了一部新书《日本政府开发援助与中日关系》。如果说,世人一般还知道政府开发援助(ODA)主要是经济援助的话,那么恐怕很少有人注意到ODA作为经…  相似文献   

19.
“现实问题”更紧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日本的“历史问题”伤害的主要是中国人民感情的话,那么,日本的“现实问题”则是对中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以及国家安全等核心利益实实在在的威胁。可以预见,日本的“现实问题”将超过“历史问题”,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今天的中日关系处在什么历史位置,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短期内看不出从根本解决的希望,但可以预言中日关系已迎来"冷和平"时代。回顾两千年中日关系史可以发现,自中日1972年建交以来,日本在对华外交上由友好合作转为竞争敌对,恰如古代中日关系历程的重现。在两千多年前,中国文明的扩展和辐射,成就了以中国为中心、近邻民族和国家为边缘的东亚文明和区域秩序。这一区域秩序也被称作"华夷体系"。在这一秩序下,中国历代皇朝统治者通过"王道"的教化来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