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从文化分析角度整体分析了曹禺戏剧中“家”的代言人的性格特征,解剖了这类封建家长形象的性格内涵,获得对人物性格的整体把握,认为他们不过是一群传统家族文化的奴隶。  相似文献   

2.
曹禺的剧作浸染了浓厚的基督教罪感文化色彩,他主要接受了基督教文化中罪与罚意识的影响,却游离在基督教本体精神之外。当他孤独面对茫茫宇宙时,精神深处流露出的某种"迷失感"和"无家感",表白了他意识中对终极存在的迷惘和对救赎之途的困惑。这种深刻的迷惘和困惑,笼罩了曹禺独特的精神探索之路,也显示了现代中国一个人生探索者所处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曹禺早期的四大名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中充满深厚的“自由”思想。剧中年轻人渴求着自由但又深受家庭伦理道德、残酷社会现实的束缚以及封建落后文化的精神扼制。自由思想在曹禺作品中具有较清晰的演变轨迹及其内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人们可以从多学科、多角度来理解"个性".教育学中的"个性"也是见仁见智.经过梳理和规范,我们提出,教育学中的"个性"应为个体在先天素质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主要为教育)的相互作用(内化、外化),而形成有利于自身解放的,由多种素质(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融合而成的独特整体.据此,"个性"的基本特征是作为表象的独特性、作为境界的和谐性和作为根本的主体性.三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完美、健康的个性,意味着独特性、和谐性、主体性有机联系,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5.
金庸的武侠小说带给我们一个多姿多彩的武侠世界,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层次的认识和解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笔者就从远古神话——羿射十日中寻找潜在的民族精神,运用原型批评挖掘金庸小说人物郭靖身上蕴藏着的原型形象,并分析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安东尼澳·奎罗的悲喜剧《殉情》为例,阐释了莱辛在《汉堡剧评》中的情节布局理论,表现为:主线单一,布局匀称;与行动关系最密切的发现和突转,引发观众的怜悯或恐惧;人物的性格既是多色调、多层次激情的混合与斗争,又是超载性格和常见性格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7.
间谍这一形象早在我国夏朝就已有,其政治功能也已被世人所认可。但大多是在男性话语体系中得以凸显,女性的身体功能和附着其上的政治功能却被忽略。而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教授陈铨的谍战话剧《野玫瑰》和《无情女》却开创了一种以超人式女性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政治加浪漫通俗化的身体叙事模式,并获得巨大成功,一时风头无二。随即由《野玫瑰》改编的电影《天字第一号》也在上海创造了票房奇迹。直到今天,这种模式的影响依然袅袅不息。  相似文献   

8.
“曼德维尔悖论”尽管在形式逻辑上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但从感性的“私恶”出发论证公共理性产生的独到视角,使其在近代伦理学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转折性地位。通过对私恶与道德、经济、政治之间关系的探讨,从道德实践的动机、现实物质基础与效果三个维度理解公共理性何以可能的问题,可以形成对“曼德维尔悖论”的批判性认识。在理论上,“曼德维尔悖论”使近代伦理学研究开始关注到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为英国功利主义哲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问题导向,化解了动机论与结果论的片面性,为解决动机与效果间的一致性问题提供了方案。但该理论本身也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阶级的局限使曼德维尔将恶的产生仅仅归结到人性,并寄希望于“优秀政治家”的善良意志,因而无法像马克思那般深入到历史本质性维度发现“资本逻辑”的影响并提出变革不合理社会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