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水资源整体上短缺,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约6.188万亿m^3,年水资源总量约2.7万亿m^3,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2250m3,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按亩均算只有1300m^3.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定西是半干旱区,是国内水资源稀缺地区,自产水资源仅16亿m^3,人均占有540m^3,不足全省人均的1/2,占全国人均的1/4.  相似文献   

2.
沈阳市是辽宁省的重点缺水城市之一,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448m3,沈阳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辽宁省的1/2,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5,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17,水资源匮乏严重。本文分析沈阳市水资源利用状况,提出沈阳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单位面积水资源量居全国第四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浙江省水资源分布与人口、经济、耕地分布不平衡,年际间变化大,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用水粗放、浪费、污染严重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完善水权转让法律保障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水权转让体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浙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持续干旱和水资源缺乏成为人类面临的新危机,这个危机在我国尤为严重。我国的淡水储量在世界排名第四,但人均占有量却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且水资源在  相似文献   

5.
贵州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全国降水丰富且稳定的地区之一。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为3000多立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是贵州月降水量的年内年际变化大,水资源的利用率仅达5%,有水用不上,干旱、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6.
我国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因此应把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现有水利工程的挖潜和节约用水是近中期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战略重点;增加水利投入是解决水资源供求矛盾的基本战略措施;区域性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应建立在防治干旱洪涝灾害和区域国土开发整治总体规划基础之上,并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多地少、水资源匮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20%,干旱缺水历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而浙江省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比全国平均水平还要低8%。在北部平原和沿海地区,人均占有量竟然难以想象地同我国最缺水的华北平原相近。而传统的水利渠道分流灌溉方式因沿途渗漏和水面蒸发,进入田间的水只有50%左右,真正被有效利用的只有1/3左右。因此浪费现象极为严重。而在全国总用水量中,农业用水要占到总量的3/4,故而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省情的节水农业之路,便成为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也是一项跨世纪的全球性战略举措。在这方面浙江省余姚市水利局行动较早,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特请该局奕永庆高级工程师将目前已趋成熟的节水灌溉几种方式和具体技术,逐篇撰文分期连载于后,供农业第一线工作的同志们结合当地实情参考选用。  相似文献   

8.
叶德双  邓兆安 《科技资讯》2006,(15):143-144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排在世界109位,仅为世界平均水平1/4。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供水矛盾日益突出,干旱缺水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国家领导和全民根据国情提出多种节水灌溉模式,以解决农业发展的危机。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水体污染也很严重。目前,许多城市缺水情况日益严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有些地区生活用水的紧缺影响到了人民日常生活。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郭欢  宋风英 《科技信息》2012,(17):439-439,484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占有量仅22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并被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到1700至1800立方米,水量需求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新问题将更加突出。而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的废(污)水排放总量已经达到了620亿吨,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有近四分之一的水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原本有限的水资源岌岌可  相似文献   

11.
李祥东 《科技信息》2007,(5):229-229
我国水资源总量约2800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2300多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四分之一,同时在时间和地域上分布不均,使我国一些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特别是99年以来的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发以来,安徽省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但资源不足的矛盾也日益显现,特别是水、土地、能源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安徽省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利用率低,全省人均耕地面积0.07公顷,只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67%,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22%;人均水资源拥有量1120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45%,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1%,许多重要的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3.
陶攀  徐鹏 《甘肃科技》2011,27(6):3-4
沙河市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6221万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342.8m3,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2200m3的15.6%,不足国际上公认的人均1000m3缺水标准的34%。受季风气候和地形条件的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全年降雨80%左右集中在汛期的几个月内,往往造成汛期洪害,枯季河水断流,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已成为沙河市发展经济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油比水贵这是常识,但在特定时间和环境,水有时更显金贵,中国有句俗话“春雨贵如油”,在中东更是如此。广袤的中东地区,拥有约4亿人口、164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自然条件恶劣,水资源极度匮乏。30年前,中东人均水占有量约为3000立方米,如今只有那时的1/3。沙特、科威特、约旦等国人均占有量不足200立方米。专家们估计,到2025年,中东多数国家将沦为贫水国家(年人均占有量1000立方米确定  相似文献   

15.
孙小花  林珊 《海峡科学》2004,(2):32-32,35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占有量的1/4.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污染日趋严重,地表水处理和污水处理回用日益受到重视,水处理剂的需求量迅速增大,新型絮凝剂的开发与研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农业节水技术的选择与立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业节水是长期的战略任务众所周知,我国水资源不足,而农业始终是用水大户。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4亿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仅2400立方米/(年·人),亩均占有量1460立方米/(年·亩),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4和1/2。若按未来人口15亿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1875立方米/(人·年),而美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13500立方米/(人·年),1985年人均实际用水量已达1900立方米/(人·年)。我国总用水量中约7O~80%用于农业,当用水紧张时,首先被削减的总是农业用水。目前全国农田灌慨平均每年缺水达300多亿立方米,受旱面…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又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目前,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其排位约在世界110位左右, 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当人口达到16亿的时候(2030年左右)我国尤其北方地区将面临更严重缺水的挑战。北京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大都市之一, 水问题将成为首都未来可持续发展中最突出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总体上讲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不富裕的国家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1/4.由于水资源地域分布极不均衡 ,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远低于全国人均水平 ,只占全国人均值的1/5.黄淮海流域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出现了水危机和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严重局面 ,已引起各级政府和国人的广泛关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提出了任务和要求 ,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也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本文是以黄淮海流域出现水危机的原因分析作为切入点 ,探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首都水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又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目前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其排位约在世界110位左右 ,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当人口达到16亿的时候(2030年左右)我国尤其北方地区将面临更严重缺水的挑战。北京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大都市之一 ,水问题将成为首都未来可持续发展中最突出的重大问题。一、首都水问题的现状1.水资源紧缺 ,供需矛盾尖锐目前 ,北京市可利用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300m3,为全国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0。据有关部门预测 ,2010年北京…  相似文献   

20.
刘光耀 《科技信息》2009,(10):90-90
水是万物的生命之源泉,但是随着人类的活动,对自然水体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目前,世界上可供饮用的水源越来越少,许多国家都已陷入缺水的境地。我国本就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自改革开放以来,水资源破坏更是极其严重。目前,水源不足、水体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特别是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缺水问题更为突出。对污染较轻的居民生活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正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