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以,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标准不仅在质上,而且对于量也有新的要求。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阅读,提高阅读质量,就摆在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陈晓峰 《奇闻怪事》2007,(3):126-128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循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标准不仅在质上,而且对于量也有新的要求.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阅读,提高阅读质量,就摆在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钢琴演奏的情感体验,是指钢琴演奏者在钢琴演奏过程中的情感反应。钢琴演奏的情感体验来自于演奏者对钢琴作品的审美感知,是钢琴演奏者在对钢琴作品审美感知基础上的联想与想象,钢琴演奏的情感体验还来自对钢琴作品的分析与思考,来自于钢琴演奏者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和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6.
歌唱者准确、全面地把握住作品所蕴寓的情感内涵,结合自己的经历、认识、体验,经过再创造,并通过自己的歌唱表现出作品所赋予的情感,感染听众,才是歌唱的最高境界。为此,作为歌唱者,除练就发声、共鸣、呼吸等歌唱的基本功外,更要功外之“功”,通过丰富自身的学识和加强艺术实践,深刻地发掘作品思想感情的内涵,来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精神,准确地驾驭作品的音乐性、形象性及动作性等,创造出完美的声乐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7.
声乐作品种类繁多结构丰富,不同的种类或结构要求不同的情感体验方式。为此,不能简单地将某一种体验生搬硬套于相类似的情感体验之中,必须依据不同的种类、结构,分别体验出各自不同的感受。声乐作品的情感表现范围内极为复杂多变的表现过程,必须建构在真切细致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之上,才能准确生动地再造出声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情感表现。  相似文献   

8.
围绕电视纪录片创作与市场化生存存在的不适应的问题,从纪录片创作的角度,探索纪录片创作怎样适应纪录片市场化的问题。提出了电视纪录片要可信、可感,以真实为底线;要选择有思想性的、适于画面表现的、能有画面表现力的题材;要向观众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要让观众在情感的经历中,感受艺术的美。高潮点是作品情感的总爆发,是使观众审美经验与情感体验现实化的关键点,要设计好作品的情感高潮点。  相似文献   

9.
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的时候不是无动于衷的,都会依据是否符合各自的需要而产生主观体验,这就是情感。情感是人脑对事物与人的需要观点之间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语文数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在具体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针对语文教材的实际,凭借有效的教学手段,把自己和作品的情感传达给学生,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情感。  相似文献   

10.
苍向鹏 《广东科技》2013,(22):209-209,150
高中诗歌教学历来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难点。当前高中语文诗歌在教学上有较多的缺陷,在要面对高考的情况下,诗歌教学更看重的是鉴赏水平的培养。个人的不同理解被淡化,学生都是按照固定的模式欣赏,诗歌的解读走人了“死胡同”。新课改要求学生要有端正的鉴赏态度,要注重审美体验,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诗歌教学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审美和探究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应用好情境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具有现实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移情是一个人对他人情绪、情感的共鸣反应,是一个人在观察处于某种情绪状态的另一个人时产生的与被观察者相同的情绪体验,是一种替代性的情绪反应。当一个人感知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即由于对别人情绪的觉察而导致自己情绪的唤起。  相似文献   

12.
艺术创作与艺术境界的主观感受,与潜意识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所有对设计作品的消费都是在外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内部的感动,引起生理和精神的愉悦。视觉图形的游戏感和乐趣体现在能够重视自己的真实感受,激发人们尊重自己的内心体验,设计作品带来的身体愉悦转化成为内心精神的快乐。现代社会,诉诸人身体感官的设计成为生活主题,互动体验环节的设计使人类感官的享受日益细微化、精致化。如何运用人类潜意识情感展开诉求,却是超现实图形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3.
情是教育的根,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教育,教育过程是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的过程。语文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作品、老师、学生三者的情感交流,因此,情感性原则是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文章从陶冶情感、释放情感和培养情感这三方面来注重情感教育,让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流露。  相似文献   

14.
杜拉斯在作品的人物、背景、情感之中常常杂糅了对现实生活的回忆,在她不同作品中可以发现她流露着相同的情感基调,体现在故事的叙述上就是一再出现重复的情节和人物。这种创作的重复性源于杜拉斯独特的生活体验和创作心理,也使小说的内涵更富弹性张力。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因为这种情感体验能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个性化特点。从自身教学实践来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情感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6.
黄巍 《科技信息》2011,(31):281-281
高校油画创作教学应引导学生从写生入手,多从西方大师的作品中学习创作经验和灵感,以自己熟悉的生活为依托,寻找能激发创作情感的题材,以个人擅长的表现手法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培养出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要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多数人只倾心于认知技能的目标制定和实施,而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看得可有可无。以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重要,难把握。这些做法和认识培养出的是高分低能,人格不完善的学生。情感质量的低劣比知识的贫乏具有更大的危害,发展智力绝对不能以牺牲学生的社会性情感为代价。罗杰斯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个人参与实践过程中对各种经验的体验结果,这种体验,一方面取决于他自己在参与实践过程中直接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机体体验;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因教师、父母、同学对自己作出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产生的积极的或消极的体验。本文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8.
罗曼 《科技信息》2011,(6):268-268
歌唱是情感的艺术,有“声”而无“情”,只是声音的炫耀而不是歌唱艺术,“唱情”才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所在。有“情”而无“声”则是装腔作势,没有传“情”的手段,没有艺术的技巧也不是真正的艺术。歌唱艺术中的情感表达来源于歌者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在歌唱艺术中,情感表达是重中之重。只有充分分析、理解作品,准确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才能深刻地反映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相似文献   

19.
论阅读情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感受时所产生并对行为动作进行制约的一种内心体验。阅读情感,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对作品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高级情感体验。情感,在其表现形态上,并不是一种能单独存在的东西,不是人的行为的简单伴随物,而是对人的行为及其它心理能力发生强有力影响的重要因素。它往往通过感知觉而“粘附”于一定的表象之中,古人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郑玄《诗大序》)就是指的这种“粘附”现象。由于文章是以“言”来…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对音乐的欣赏需要聆听感受其情感 ,方能体验作品内涵并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