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记述了锚首虫科Ancyrocephalidae 单殖吸虫中国1外来属、外来种, 即寄生于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鳃上的趋鮰虫属Ligictaluridus Beverley-Burton, 1984, 普氏趋鮰虫Ligictaluridus pricei (Mueller, 1936) Beverley-Burton, 1984. 所获标本与Mueller (1936)、Mizelle & Cronin (1943)、Mizelle & Regensberger (1945)、Prost (1973)、Klassen &Beverley-Burton(1985)的描述基本一致。趋鮰虫属和普氏趋鮰虫均为我国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使用发酵饲料替代部分基础饲料饲喂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的效果。【方法】在户外网箱中饲喂初始体质量约285 g的斑点叉尾鮰42 d。在此期间设置T1,T2和T3共3个实验组,除T1组全部用基础饲料饲喂外,T2和T3组所用饲料中基础饲料与发酵饲料的质量比分别为95∶5和90∶10;然后分析各组实验鱼的主要生长性能和生化指标。【结果】1) 与T1组相比,T2和T3组的终末体质量、体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上升(p<0.05)而饵料系数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下降(p<0.05),且T3组的肥满度也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上升(p<0.05)。2) T2和T3组与T1组相比,前两者肌肉粗蛋白质量分数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上升(p<0.05);3) T2和T3组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活性较T1组而言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下降(p<0.05);4) 与T1组相比,T3组肝和头肾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下降(p<0.05);5) T1,T2和T3组肝的组织学结构无明显差异。【结论】饲喂一定比例的发酵饲料能提高斑点叉尾鮰的生长性能,改善该鱼种的肌肉营养组成,并有利于该鱼种肝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亚硒酸钠对斑点叉尾鮰仔鱼及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6℃条件下,用亚硒酸钠对斑点叉尾鮰仔鱼及幼鱼进行急性静水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亚硒酸钠对仔鱼和幼鱼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35 mg/L、5.12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135 mg/L、0.512 mg/L。  相似文献   

4.
制备荧光标记的致敏酵母及未致敏酵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斑点叉尾鮰全血体系与洗涤红细胞体系下红细胞C3b受体(erythrocyte C3breceptors,E-C3bR)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erythrocyte immune complexes,E-IC)花环率,同时检测未灭活血清与灭活血清(58℃处理30min)对洗涤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斑点叉尾鮰红细胞能有效粘附致敏酵母及未致敏酵母,其灭活血清组E-C3bR与E-IC花环率(分别为16.78%和13.51%)明显高于未灭活血清组(分别为5.99%和6.99%)与生理盐水组(分别为8.59%和8.30%);未灭活血清组E-C3bR与E-IC花环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试验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红细胞具有免疫粘附功能,并且血清中存在促进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热稳定因子及抑制其免疫粘附功能的热不稳定因子.该试验不仅从技术上促进了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而且有助于全面客观地了解鱼类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为鱼类的病害监测及其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高盐稀态酱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同时蒸馏萃取(VSDE)和直接溶剂萃取(DSE)法对高盐稀态酱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离、浓缩,并利用气质联用色谱(GC-MS)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鉴定.试验共鉴定出147种风味化合物,其中酸类17种、醇类12种、醛类16种、酯类36种、呋喃(酮)类12种、酮类13种、杂环化合物14种、酚类8种、吡喃(酮)类6种、吡嗪类4种、吡咯(酮)类3种、含硫化合物6种.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为酯、酸、醛、杂环化合物和醇类,其中酯类化合物的数量和相对含量最多;此外,有16种日式和韩式酱油中的关键风味化合物在国产高盐稀态酱油中被检出.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针对广西地区分离到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开发区域定制化的灭活疫苗,以实现鱼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首先,对斑点叉尾鮰源嗜水气单胞菌在LB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培养基的最适pH值,以及培养基中添加蔗糖对嗜水气单胞菌生长影响进行研究;随后探索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的制备方法,并在细胞水平和斑点叉尾鮰活体水平上研究疫苗的安全性,开展疫苗对斑点叉尾鮰的免疫保护实验。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浓度与菌液OD值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2E-10x+0.1399,R2=0.975 4。用于培养嗜水气单胞菌的LB培养基最适pH值为7.0~7.5,且在培养基中添加蔗糖能显著促进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研究制备的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在细胞水平和鱼活体水平均安全无毒,且对斑点叉尾鮰的免疫保护率可达到75%。据此,本研究初步建立起广西斑点叉尾鮰源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7.
斑点叉尾鮰鱼苗阶段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内测定30尾斑点叉尾鮰鱼苗的群体耗氧率和窒息点.鱼苗平均体长2.11cm,平均体重0.10g.试验用水为曝气24h以上的自来水,水的碱度2.60mgN/L,硬度1.15mgN/L,pH值7.2,溶氧5.86mg/L.结果表明,在水温28.2℃~28.5℃时的斑点叉尾鮰鱼苗的耗氧率为0.5233mg/g@h,耗氧量为0.0544毫克/尾@小时,窒息点为0.5226mg/L.斑点叉尾鮰的耗氧率呈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铬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幼鱼血液生理生化的影响。【方法】将 100 尾实验鱼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以曝气自来水为水体,在水温为(27.5±0.5 ) ℃ 的条件下,通过检测斑点叉尾鮰在含有不同质量浓度六价铬(0 , 9.196 , 19.196 , 29.196 , 39.196mg · L-1 )的水体中暴露 28d 后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血浆总蛋白含量以及血浆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研究铬对斑点叉尾鮰血液成分的致毒效应。【结果】斑点叉尾鮰血液中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浆总蛋白含量在各实验处理组之间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碱性磷酸酶活性随六价铬质量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质量浓度为 9.196mg · L -1 的六价铬处理组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与对照组和其他质量浓度的六价铬处理组的酶活性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而质量浓度为 19.196mg · L-1 的六价铬处理组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最低,与对照组和质量浓度为 9.196mg · L -1 的六价铬处理组的酶活性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斑点叉尾鮰对一定质量浓度范围的铬污染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补偿能力,它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对铬污染的敏感性不同,其中碱性磷酸酶对铬污染相对更敏感。
  相似文献   

10.
以斑点叉尾鮰鱼皮为原料,在低于蛋白变性温度的条件下利用乙酸提取和乙酸/木瓜蛋白酶提取的2种不同水解产物,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系统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乙酸水解产物和酶溶性水解产物的热变性温度分别为30~35℃和28~35℃;酶溶性水解产物在溶解性能、乳化性能和乳化稳定性方面优于乙酸水解产物,而在吸水性能、吸油性能、起泡性以及泡沫稳定性方面,乙酸水解产物明显好于酶溶性水解产物.  相似文献   

11.
豆腐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同时蒸馏萃取 (SDE)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 分析技术,研究了豆腐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共有44 种化合物被检出,其中包括12种醇类、12种醛类、10种酯类、2种酮类及8种其他化合物.从化合物的香气活性值可知,(E,E)-2,4-癸二烯醛、二甲基二硫醚、3-甲基丁醛、丁酸乙酯、2-甲基丁醛是豆腐挥发性风味的重要组成成分,芳香味、卷心菜味、果味、可可味等构成了豆腐的特征风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烹调方式对鱼肉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和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本文以白乌鱼和鲫鱼肉为原料,比较了蒸煮和油炸烹调方式,对其基本营养物质、氨基酸、蛋白质、风味化合物含量,以及氨基酸指数和蛋白质效价的影响.结果发现,以白乌鱼和鲫鱼生肉为对照,蒸煮和油炸使白乌鱼和鲫鱼肉的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蒸煮使鲫鱼肉干基灰分显著增加(p<0.05),油炸使白乌鱼和鲫鱼肉干基灰分显著增加(p<0.05);蒸煮和油炸均使白乌鱼和鲫鱼肉的干基脂肪和干基蛋白质含量显著(p<0.05)增加.与白乌鱼和鲫鱼生肉相比,油炸使白乌鱼和鲫鱼肉的必需氨基酸总量、氨基酸指数和蛋白质效价均提高,且较蒸煮组高.油炸和蒸煮后,白乌鱼和鲫鱼肉的挥发性化合物含量依次为油炸肉>蒸煮肉>生肉.总之,白乌鱼和鲫鱼肉经油炸和蒸煮处理,使其蛋白质营养价值提高、风味物质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3.
<正>酒类作为一种国际性饮料,深受世界各国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酒类品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酒的风味。风味主要包括滋味和气味2种:滋味来源于食品中的呈味物质如无机盐、游离氨基酸、小肽和核酸代谢产物等;气味则主要由食品中的不饱和醛、酮、含硫化合物以及一些杂环化合物等挥发性物质产生。酒的风味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香气成  相似文献   

1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嗅闻对晒制前后山西老陈醋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基于保留指数、质谱、标准品,气-质联机共鉴定出8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气相色谱-嗅闻鉴定出42种香气活性化合物,包括含硫化合物、含氮杂环、含氧杂环、醛类、酮类、醇类、酸类、酯类、酚类、其他类。其中2种醋中含量较高的为乙酸、四甲基吡嗪、糠醛、糠醇、2,3-丁二酮等20种化合物,检测频率较高的为3-甲硫基丙醛、2-乙基-3,5-二甲基吡嗪、2-呋喃丙烯醛、香兰素、乙酸、3-甲基丁酸等16种化合物。从化合物种类看,晒后新出现了3-甲硫基丙醇、2-乙酰基呋喃、苯甲醇、丙酸等14种化合物,但有二甲基二硫醚、苯丙酮、丁酸、3-甲基戊酸、丁酸乙酯、2-乙酰基吡咯、5-羟甲基糠醛等19种化合物消失。从化合物含量变化看,晒后四甲基吡嗪、糠醇、苯乙醇、丙酸、乙酸苯乙酯等11种香气活性化合物含量升高,而乙酸、糠醛、己酸、二苯甲酮等29种香气活性化合物的含量降低。总体上,晒制后有杂味的化合物种类及含量降低,而具有良好香气特性的化合物种类或含量增加。研究结果可为山西老陈醋生产工艺的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风味物质与不良因子的相关性,检测了油炸薯片、油炸方便面面饼、麻花、咸味花生米4种常见方便食品共16个样本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以及不良因子丙烯酰胺、多环芳烃和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探讨了油炸方便面面饼风味物质和不良因子间的相关性。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基于NIST 2015谱库检索和核对保留指数的方法鉴定出含氮杂环化合物、含氧杂环化合物、醛类、羧酸类、酮类、酯类、烷烃类和其他类化合物等共7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反式脂肪酸,油炸薯片和油炸方便面面饼中检测出苊、蒽、 艹屈 、荧蒽、芴、菲、芘等7种多环芳烃及丙烯酰胺。比较4种食品,油炸薯片中检测到的吡嗪类化合物及丙烯酰胺含量较高,油炸方便面面饼中羧酸类化合物及多环芳烃含量较高,麻花和咸味花生米中脂肪醛类化合物和含氧杂环化合物含量较高。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油炸方便面面饼风味物质和不良因子间的相关性,发现丙烯酰胺含量与可来自美拉德反应的吡嗪、甲基吡嗪等化合物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环芳烃含量主要与可来自油炸或烘烤过程中脂肪氧化降解的醛类、酸类等化合物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选择适当的食品加工工艺条件可同时兼顾喜好风味的形成和食品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乙醇为极性溶剂分别提取藜蒿叶和藜蒿茶中的活性物质,并运用GC-MS对藜蒿叶和藜蒿茶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采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藜蒿叶中含4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烷烃类化合物(9种)和烯烃类化合物(19种),其相对含量分别为47.22%和35.52%;而藜蒿茶中则含有2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烷烃类化合物(13种)和酯类化合物(4种),其相对含量分别为60.70%和25.32%。  相似文献   

17.
分析苹果白兰地橡木桶陈酿过程中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变化,采用液液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陈酿时间的苹果白兰地中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并就风味物质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陈酿过程中苹果白兰地共鉴定出90种化合物,其中酯类物质43种,醇类物质32种,酸类物质15种。随着陈酿时间的延长,苹果白兰地共同酯类及酸类香气物质的种类数量和总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共同醇类香气物质总含量呈现减少的趋势;而酸类香气成分的种类数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陈酿过程中,苹果白兰地中的香气成分发生着生成、更替、消失的动态变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整个陈酿过程挥发性物质随变化规律聚集为3类,不同大类的苹果白兰地呈现出不尽相同的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18.
利用GC-O-MS分析热处理前后西瓜汁的挥发性有机物风味成分。结果表明,GC-O-MS鉴定出鲜榨西瓜汁44种气味化合物,热处理西瓜汁50种气味化合物。结合嗅闻、气味稀释因子和香气活性值确定鲜榨西瓜汁中的关键气味化合物是壬醛(清香、青草味)、反-2-壬烯醛(清香、黄瓜味)、反,顺-2,6-壬二烯醛(清香、黄瓜味)、反,顺-3,6-壬二烯醇(清香、黄瓜味)、反,顺-2,6-壬二烯醇(清香、黄瓜味)和香叶基丙酮(花香、甜味);热处理西瓜汁中关键气味化合物为反-2-庚烯醛(脂味、苦味)、1-癸醛(脂味、肥皂味)、6-甲基-5-庚烯-2-酮(蘑菇味、霉味)、苯乙酮(苦杏仁味)、二乙基二硫醚(大蒜味)和顺-6-壬烯醛(臭味、刺激味)。顺-6-壬烯醛特征气味原为清香、黄瓜味,而热处理西瓜汁中顺-6-壬烯醛的含量增大,超过感官评价员鼻子的耐受值,呈现臭味、刺激味。热处理产生了异味成分,气味化合物的变化导致了西瓜汁加热后的蒸煮味。  相似文献   

19.
从白酒窖泥中分离得到11株乳酸菌,经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为1株短乳杆菌、1株鼠李糖乳杆菌、2株干酪乳杆菌和7株铅黄肠球菌。 分析了11株菌MRS培养基发酵产乳酸性能,结果表明:乳酸产量与菌群生长呈正相关,鼠李糖乳杆菌L9、干酪乳杆菌L10与L11发酵液乳酸含量较高,分别为15.74、15.58、14.74g/L。4株代表菌相同条件下发酵高粱培养液产挥发性风味组分,共有物质13种,包含了白酒中重要香气成分:乙酸、己酸、乙酸苯乙酯和苯乙醇,且乙酸、己酸相对含量较高。各菌产可挥发性组分差异明显,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种类为:短乳杆菌L5产烷烃类化合物(27.91%),铅黄肠球菌L8产醇类化合物(43.14%),鼠李糖乳杆菌L9产酯类(7.35%)、酮类(3.61%)和吡嗪类(3.3%)化合物,干酪乳杆菌L11产酸类(27.98%)和芳香类(5.96%)化合物。仅有短乳杆菌L5产四甲基吡嗪,短乳杆菌L5和铅黄肠球菌L8可明显产乙醇,鼠李糖乳杆菌L9和干酪乳杆菌L11产3-羟基-2-丁酮。这些物质对白酒风味和口感有重要影响。研究显示,窖泥中各种乳酸菌特征不一,对白酒酿造有不同影响。本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挖掘白酒酿造功能微生物、拓展乳酸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