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最近读了李佩珊(1924-)、许良英(1920-)教授主编的《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第二版),科学出版社,1999年),收获很大,增加了不少知识,觉得有必要向我国学术界郑重推荐。……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前50年中国物理学研究经历了起步和发展阶段.中国物理学者通过各种努力,包括译书、教育改革、留学、合作研究等,广泛开展与国际之间的学术交流.中国物理学研究的过程也反映了中国与国际学术学习与交流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现代遗传学从孟德尔的工作被重新发现算起,不过是一门只有百年历史的年轻学科,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就更短.虽说上个世纪20年代前后,孟德尔的理论和有关工作已经被介绍进来,但因遗传学是一门实验生物学科,需要一定的实验设备,当时我国物质条件很差,因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没有太大的进展.在我国真正比较系统、全面地开展遗传学的教育研究,是上个世纪后半叶的事情,而这期间还饱受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干扰.中国遗传学会直到1978年才成立,正是这种曲折经历的最好诠释.尽管如此,遗传学却是近年来在我国发展最快、而成果又异常突出的重要学科之一.遗传学与医学、农业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密切相关,它的成长历程理所当然地受到人们的关注,谈家桢和赵功民主编的<中国遗传学史>就是介绍了这一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5.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一般存在三种态度:一种是全盘否定;一种是以现代科学来说明中国文化之高深,如鲁迅所说的,“风水,是合于地理学的,门阀,是合于优生学的,炼丹是合于化学的;”还有一种则是希图对其进行改造而使之取代西方主流文化,如新儒学之类.初读何祚庥院士的《从元气学说到粒子物理》(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是很容易将其归入第二类的.作者在用了四分之一的篇幅介绍中国古老的元气学说,用了仅十来面纸简短地考察了元气学说与现代物理的关系之后就总结道: “总之,中国的元气学说不仅在理论上与现代物理学的场论相通,而且在历史的延续上也是现代物理学场论的滥觞.”(p62)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与以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代表的近现代自然科学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研究范式,具有不可通约性。亚里士多德是按研究是的方式即本体的方式为指导来研究他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的,其中的关键是确立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类事物的本体并将本体与他所要寻求的原理对接起来,构成学科意义上的知识原理。对《物理学》来说,就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确立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存在的原理(本原),这就是《物理学》第一章的内容;二是确立自然科学所研究的本体是自然,这就是《物理学》第二章的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运动问题,形成学科的理论知识。运动问题是《物理学》研究的主体,运动与本原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自然是运动的本原(原理)。《物理学》最后两章关于第一推动者的论证是其自然科学的理论归宿。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于日本学者撰写的第一部《中国化学史》进行了分析评论,认为该书具有的主要特点是:(1)时代性,概括了直到1992年以前的最新研究成果;(2)严谨性,运用文献丰富,以求得出严密结论;(3)辩驳性,注意从不同见解的争论中进行阐述,自然得出结论;(4)社会性,注意把化学发展置于整个社会中考察,揭示深层动因;(5)比较性,注意把中国化学发展置于世界范围考察,体现中国的特点和作用;(6)形象性,运用相当丰富的图片进行叙述,具体、生动;(7)日本视野性,以日本学者特有的角度阐述中国化学发展,具有独到之处。文章还指出了该书一些需要改进和提高之处。 相似文献
8.
<剑桥世界人类疾病史>一书,叙述了不同地区的医学传统和疾病史以及人类主要疾病的历史和地理分布,为研究者快速掌握不同国别史中对疾病研究的概况与动态提供了一本极好的研究手册,同时也使我们反思在重视具体文化语境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跨文化的疾病史书写.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编纂一套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是中国科技史学者共同的心愿。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于1987年酝酿,后被列为中国科学院"八五"计划重点项目,截至2011年,共出版了26卷。这套书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持,团结全国科技史研究力量,凝聚一百多位学者之心血共同撰写,是中国学界60多年来完成的一部系统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巨著。 相似文献
10.
《大公报》是20世纪30年代科学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它注重宣传科学知识,鼓励科学家参与国事,奖励科学事业。科学家也充分利用《大公报》推进社会科学化,为社会服务。《大公报》提倡科学、信仰科学,不是急功近利式的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和技术,而是要学习西方人信仰真理、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1.
马丁·克菜因(1924 ~2009)是世界著名的现代物理学史家,他是开创20世纪物理学史研究的少数先驱者之一.虽然克莱因从未来华访问,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的学术工作就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一些中国的科学史工作者.然而,很多人对克莱因的学术生涯及其对中国学者的影响都不甚了解,甚至一无所知.本文不仅向读者介绍了克莱因的杰出人品和成就,而且第一次揭示了他对中国的现代物理学史研究工作的热情支持和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