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对称性与对称性原理,用对称性原理分析一些物理现象以及根据空间几何对称性导出相应的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2.
贮存环中子衰变的中微子工厂为研究CP破坏效应提供了条件;超对称性模型在宇宙中产生物质的能力的假设提高了通过希格斯玻色子衰变的研究用来揭示CP对称性破坏的一种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讨论对称性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物理意义。通过对几个典型的对称性问题和对称性受到破坏的分析与研究,论述对称性是自然界中物质运动的规律所遵循的规律。自然界因为有对称性的存在,才有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角动量守恒等定律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量子拉比模型(QRM)是描述物质与光相互作用最简单的模型之一.本文发现在存在对称性的拉比模型中,偏置的引入将破坏模型的对称性,系统出现标度行为;通过引入一个新的伊辛相互作用,模型的对称性将重新修复.发现这种对称性与对称性破缺规律性的结论在N态量子拉比模型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揭示对称性与守恒量的内在关系,作者研究了事件空间中Birkhoff系统的Mei对称性与守恒量.首先,建立事件空间中Birkhoff系统的参数方程;其次,基于该参数方程中出现的动力学函数在经历无限小变换后仍然满足原方程的一种不变性,给出事件空间中Birkhoff系统Mei对称性的定义和确定方程;最后,得到由Mei对称性导出的守恒量并举例说明结果的应用.该文研究方法和结果可进一步拓展到事件空间中其它约束力学系统.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事件空间中完整系统相对于非惯性系的Noether对称性和Lie对称性,给出了对称性导致守恒量的条件以及守恒量的形式,最后举例说明结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导出单折射球面对轴外高斯光束变换成像时,其子午和弧氏两正交平面内的物像变换方程,并给出相应的象散和场面的定义式。最后,经分析和计算表明,物空间一束入射的因高斯光束,经过单折射球面变换后,由于光束的对称性被破坏,其结果在象空间一般形成一束出射的象散高斯光束。  相似文献   

8.
通过计算和证明一些经典二维赋范线性空间中具有对称性的双正交元的存在性,说明了在一般二维赋范线性空间中都存在具有对称性的双正交元.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宇宙学要求给定度规的时空应具有一定的对称性,由于所有与宇宙标准坐标系等效的坐标系,必须使用宇宙标准时,因此研究给定时空的空间对称性问题,就可归结为研究宇宙标准时为恒量的超曲面子空间的对称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将空间区域的对称性应用于三重积分的计算之中 ,归纳出了利用对称性计算三重积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平衡多小波由于可避免预滤波而成为小波分析的研究热点,对已有不平衡多小波进行平衡,常会丢失多重尺度函数的对称性.通过对平衡多小波的平衡特性进行研究,结合正交性、对称性,构造一组由小波系数构成的多元多项式方程组,利用Grbner基方法求解出2阶平衡多小波的滤波器系数.采用2阶平衡多小波对图像进行压缩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平衡多小波由于可避免预滤波而成为小波分析的研究热点,对已有不平衡多小波进行平衡,常会丢失多重尺度函数的对称性.通过对平衡多小波的平衡特性进行研究,结合正交性、对称性,构造一组由小波系数构成的多元多项式方程组,利用Groebner基方法求解出2阶平衡多小波的滤波器系数.采用2阶平衡多小波对图像进行压缩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平衡多小波由于可避免预滤波而成为小波分析的研究热点。对已有不平衡多小波进行平衡,常会丢失多重尺度函数的对称性。通过对多小波进行平衡时多尺度函数保留对称性的充要条件进行研究,导出了具对称多重尺度函数的平衡多小波的构造算法,给出了2重对称平衡多小波的滤波器系数。  相似文献   

14.
好氧性垃圾填埋场的热变形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好氧性垃圾填埋场内的高温会产生温度应力,引起不均匀沉降,进而会引起衬垫以及排水、排气管道发生破坏。为了避免这些设施发生破坏,必须对高温引起足够重视。本文主要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垃圾填埋场在温度作用下的变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垃圾填埋场在温度作用下,中部发生的变形量是最大的,为24.02 mm;垃圾填埋场的填埋深度与地表变形值之间的关系式为:y=5.32+0.95x;填埋场的应变具有对称性,应变最大值发生在顶端,为8.03×10-4.  相似文献   

15.
纳米硅薄膜的拉曼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等离子增强化学汽相沉积法,制备了本征和掺磷的氢化纳米硅薄膜(nc-Si:H)研究了晶粒尺寸和掺杂浓度对纳米硅薄膜拉曼谱的影响。结果表明晶粒变小和掺杂浓度增加都使纳米晶粒的TO模峰位逐渐偏离声子限制模型的计算值。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像的结果表明晶粒变小导致硅晶粒应力增加,而掺杂使晶粒内部杂质和缺陷增多,这些因素破坏了晶粒内晶格的平移对称性,进一步减小声子的平均自由程,导致实验值偏离理论计算值,  相似文献   

16.
Lorenzo MO  Baddeley CJ  Muryn C  Raval R 《Nature》2000,404(6776):376-379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the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for enantiomerically pure compounds has spurred the development of a range of so-called 'chiral technologies' (ref. 1), which aim to exert the ultimate control over a chemical reaction by directing its enantioselectivity. Heterogeneous enantioselective catalysis is particularly attractive because it allows the production and ready separation of large quantities of chiral product while using only small quantities of catalyst. Heterogeneous enantioselectivity is usually induced by adsorbing chiral molecules onto catalytically active surfaces. A mimic of one such catalyst is formed by adsorbing (R,R)-tartaric acid molecules on Cu(110) surfaces: this generates a variety of surface phases, of which only one is potentially catalytically active, and leaves the question of how adsorbed chiral molecules give rise to enantioselectivity. Here we show that the active phase consists of extended supramolecular assemblies of adsorbed (R,R)-tartaric acid, which destroy existing symmetry elements of the underlying metal and directly bestow chirality to the modified surface. The adsorbed assemblies create chiral 'channels' exposing bare metal atoms, and it is these chiral spaces that we believe to be responsible for imparting enantioselectivity, by forcing the orientation of reactant molecules docking onto catalytically active metal sites. 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it is possible to sustain a single chiral domain across an extended surface--provided that reflection domains of opposite handedness are removed by a rigid and chiral local adsorption geometry, and that inequivalent rotation domains are removed by successful matching of the rotational symmetry of the adsorbed molecule with that of the underlying metal surface.  相似文献   

17.
根据煤矿现场复杂高应力脆性围岩巷道顶板变形、破坏实际,对其岩石试样进行了卸荷破坏三轴实验,研究深部复杂高应力脆性破坏围岩的变形、破坏机理及其力学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深部复杂高应力环境下,中等稳定脆性围岩巷道顶板破坏属于卸荷不平衡力引起的变形破坏,必须采用围岩一支护体之间的刚度、强度、变形相互耦合支护技术,才能有效防止巷道顶板发生剪切、错动或断裂破坏。  相似文献   

18.
我国煤矿水体下安全采煤技术的发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综合机械化分层及放顶煤等高产高效采煤方法与水体下安全采煤技术的结合及应用,阐述了不断发展的覆岩破坏控制技术及控水采煤技术,归纳了不断进步的覆岩破坏探测技术、水体下采煤安全监测技术以及防水岩柱性能与质量评价技术,总结探索了不断提高的覆岩破坏及水体下采煤预测分析理论与方法以及回采工作面涌水量预计方法等,分析了特殊地质采矿条件下的顶板水害问题以及设计、审批、实施等各环节在水体下安全采煤中的重要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9.
短程有机电子给体-受体体系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合成了一类以蒽为电子给体,带不同吸电子取代基的苯为电子受体的新型短程有机电子给体-受体体系。光谱实验研究发现,该短程给体-受体体系内存在非常强的荧光淬灭现象。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强荧光淬灭的本质在于体系分子内快速的电子转移,同时表明缩短电子给体-受体之间的距离将加快电子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倒T形预应力预制构件叠合梁的受弯性能及破坏特征,设计制作了2根叠合梁和1根整浇对比梁,分别进行静载试验,观测叠合梁和整浇梁的正截面开裂荷载、承载力极限荷载、挠度变形、裂缝开展、破坏特征等,并将叠合梁和整浇梁的受弯性能作了比较分析,配筋适当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与对比整浇梁的整体破坏特征基本相同.图8,表4,参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