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考察了一系列含不同取代基团的三芳基膦配体对RhCl3催化硅氢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三(2‐甲氧基苯基)膦作为配体时,RhCl3能有效地催化硅氢加成,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好;当温度达到100℃、反应5 h、三(2‐甲氧基苯基)膦与RhCl3催化剂的比例为5∶1时,转化率最高,催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系列含不同基团的三芳基膦配体,并考察其对Karstedt催化剂催化硅氢加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氨基、羧基、烷基等基团的三芳基膦配体有抑制作用,而含硅基官能团的三芳基膦配体则可提高Karstedt催化剂催化活性,同时提高了β加成物的选择性.当催化剂用量为0.5‰,7a配体含量与 Karstedt (0.5‰相对苯乙烯)的比例为6∶1,催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在温和条件下合成了两种水溶性膦配体:三(4-甲氧基-3-磺酸钠苯基)膦(简称:4-MOTPPTS)和三(2-甲氧基-3-磺酸钠苯基)膦(简称:2-MOTPPTS).在水/有机两相体系中,以RhCl(CO)(TPPTS)2为催化剂前体,考察了4-MOTPPTS和2-MOTPPTS作为配体时,膦/铑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压力变化对1-十二烯氢甲酰化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三(3-磺酸钠苯基)膦(简称TPPTS)相比,在苯环上引入甲氧基后,其供电特性使催化剂对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的活性和生成醛的选择性不利,而邻位甲氧基的引入所造成的空间位阻,使2-MOTPPTS表现出较4-MOTPPTS更低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但与相应的油溶性膦配体相比,对生成醛的选择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结构中同时含有氮和磷的新型手性希夫碱,将希夫碱与金属配合物结合催化α-苯基-α-重氮乙酸甲酯与硅氢化合物的不对称硅氢插入反应,考察了不同的金属铜配合物和希夫碱对反应的影响,探讨了手性希夫碱/金属配合物催化体系对不同硅氢底物的适应性.当采用希夫碱4与Cu(CH3CN)4PF6的催化体系催化α-苯基-α-重氮乙酸甲酯与二甲基苯基硅烷的不对称硅氢插入反应时,反应具有优良的产率(100%)和对映选择性(76%).  相似文献   

5.
利用发烟硫酸磺化手性双胺双膦配体[(R.R)-C6P2(NH)2].合成了PNNP-型水溶性手性双胺双膦配体[(R.R)-C6P2(NH)2(SO3Na)4],并分别与简单的钌、铑络合物反应,制备水溶性手性钌络合物催化剂[(R,R)-C6P2(NH)2(SO3Na)4RuCl2]和铑络合物催化剂[(R,R)-C6P2(NH)2(SO3Na)4RhCl].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对手性配体及手性Ru络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进而用这些水溶性的钌,铑络合物催化剂或水溶性手性配体与铱络合物[IrHCl2(COD)]2组成的混合催化体系研究了多种芳香酮的不对称转移氢化。结果表明.在以异丙醇作为氢源时.对芳香酮的不对称转移氢化都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与铑,铱催化体系相比,水溶性手性钌络合物催化体系具有更高的活性和对映选择性.对于苯乙酮的氢化.其转化率和对映选择性分别达到91.6%和93.0%e.e..此外,进一步考察了反应温度和KOH用量对水溶性手性钌络合物催化苯乙酮不对称转移氢化性能的影响,并将水溶性手性钌络合物催化体系应用于多种芳香酮的不对称转移氢化,获得了高的收率和对映选择性,分别可达92.0%和96.4%e.e..研究结果表明,水溶性手性钌络合物[CR.R)-G6P2(NH)2(SO3Na)4RuCl2]是芳香酮不对称氢转移催化氢化的优良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β-(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配体的Pt配合物催化三甲氧基硅烷(TMOS)与1,2-环氧-4-乙烯基环己烷(EVCX)的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β-(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通过气质联用仪对反应产物进行分析,确定了主产物的结构.讨论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筛选出了最佳的的反应条件.Pt-C38H34N2P2催化剂用量为40ppm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当反应控温在80-90℃之间,β-(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产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3种双(二甲基硅基)取代的含硅单体化合物,即1,4-双(二甲基硅基)苯、4,4′-双(二甲基硅基)联苯、9,10-双(二甲基硅基)蒽,并将上述化合物分别与4,4′-双(乙炔基)联苯在RhCl(PPh3)3/NaI催化下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制备相应的硅桥联共轭聚合物.进一步对聚合物单体的光物理性质研究发现,由于硅甲基对构型的影响,聚合物对单体均呈现一定的荧光增强现象.利用对硝基苯胺作为淬灭剂,聚合物在淬灭剂极低浓度时(10-6 mol/L),依然具有良好的淬灭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以水溶性铑膦络合物RhCl(CO)(TPPTS)2为催化剂的两相体系中,反应温度、压力、膦铑比、催化剂浓度、CO/H2分压比、底物浓度等对1-丁烯氢甲酰化反应的活性和区域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RhCl(CO)(TPPTS)2对水/有机两相催化体系1-丁烯氢甲酰化反应表现出良好的活性和区域选择性,在100℃,2.5MPa,[TPPTS]/[Rh]=25时,生成戊醛的TOF高达2500h^-1,生成正戊醛的选择性达到87.5%.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Ni(dpm)2Cl2-CuCl(dpm为Ph2PCH2PPh2)对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聚氢甲基硅氧烷(PHMS)硅氢加成的催化性能,讨论了影响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Ni-Cu催化体系对MMA与PHMS的硅氢加成反应具有一定的催化效果,硅氢化接枝率可达到50%,在硅氢加成反应的同时伴随着MMA的热聚合反应发生,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接枝率相应增高,MMA的热聚合则相应减少;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但MMA的热聚合也随之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0.
以常见易得且稳定的催化剂及膦配体为催化体系, 进一步系统优化钯催化的无铜Sonogashira偶联制备β-(2-乙炔基苯基)环丁酮类化合物的反应体系, 高产率得到一系列含有不同官能团的β-(2-乙炔基苯基)环丁酮类化合物, 并进一步实现铜催化下该类化合物的开环-复分解反应.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水溶性膦铑配合物TOPP/RhCl3对1-十二烯水/有机两相氢甲酰化反应的催化性能。主要考察了反应温度、P/Rh摩尔比、水相pH值和溶剂等因素对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得到了以十三酸为主的反应产物,这一结果至今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2.
以三苯基氧化膦为原料,通过硝化反应、还原反应,合成B3型单体三(3一氨基苯基)氧化膦(TAPPO).以己二酸为A2单体,利用A2+B3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具有超支化结构的聚酰胺.研究反应条件对聚合物特性黏度的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NMR)对含磷超支化聚酰胺进行结构表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TGA)测定超支化聚酰胺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以天然L-酪氨酸为手性原料,通过酚羟基将其支载在聚乙二醇上,经过系列支载化反应得到聚乙二醇支载可溶的双(S)-3-(4-氧苯基)-N1-甲基丙烷-1,2-二胺手性催化剂,以水为溶剂,25℃下催化β-酮酯与α,β-不饱和酮的不对称多米诺迈克尔-羟醛缩合反应,得到环己酮,具有良好的不对称催化效果,产物分离纯化方便,手性催化剂可回收并重复使用4次后,不对称催化效果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金属离子Ce(Ⅲ)-T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体系催化双(对硝基苯酚)磷酸酯(BNPP)的动力学,探索不同催化反应条件对催化效率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和催化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金属离子Ce(Ⅲ)与Tris具有适当的配比,反应体系在适当的酸度和温度条件下,催化体系对双(对硝基苯酚)磷酸酯(BNPP)的水解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并且催化体系稳定,具有重现性,其催化活性基是由金属离子Ce(Ⅲ)和Tris形成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Ni(dpm) 2 Cl2 —CuCl(dpm为Ph2 PCH2 PPh2 )对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与聚氢甲基硅氧烷(PHMS)硅氢加成的催化性能 ,讨论了影响反应的因素 .结果表明 :Ni—Cu催化体系对MMA与PHMS的硅氢加成反应具有一定的催化效果 .硅氢化接枝率可达到 5 0 % .在硅氢加成反应的同时伴随有MMA的热聚合反应发生 .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大 ,反应速率加快 ,接枝率相应增高 ,MMA的热聚合则相应减少 ;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 ,反应速率加快 ,但MMA的热聚合也随之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6.
开展了通过2-二苯膦基二茂铁基-乙基5-羟基-3-氧杂戊醚(膦配体2)中的羟基键连到Merrifield树脂上的负载研究,制备了一种新的树脂负载的二茂铁膦配体(膦配体3).元素分析测定负载的膦配体量为0.53 mmol/g;31P NMR表明负载的膦保持负载前的三价特征而未被氧化;负载的膦可作为支持配体应用于钯催化的S...  相似文献   

17.
以L-苯丙氨酸和苯并咪唑为原料,首次设计合成了一类具有新型结构的含噁唑啉环的苯并咪唑卡宾配体.首先将氨基酸还原和氨基酰化保护,然后将保护产物与苯并咪唑偶联,并构筑噁唑环,最后合成季铵盐等5步反应高效合成了6种具有中心手性的氮杂卡宾配体(NHC)6(A~F).利用1 HNMR和13CNMR对相关产物进行了表征,同时利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对重要的中间体5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目标配体,并确定化合物5为R-构型.研究了其对吲哚与C=O、C=N加成反应的催化性能,在C—C键的构筑中,将氮杂环卡宾配体6分别与Pd(Ⅱ)、Cu(Ⅱ)和Ag(Ⅰ)络合,得出最优反应条件为:6F为配体,二氯甲烷为溶剂、氧化银为碱、醋酸钯为金属,最高收率可达91%.在进一步的C—N键构筑的研究中,筛选出最优配体为6A,最高收率为89.4%.  相似文献   

18.
在氮气保护系统中,将双(4-氟苯基)-3′-碘苯基氧膦、Pd(PPh3)4、三乙胺和亚磷酸二乙酯溶解在甲苯中,加热到80℃,反应过夜(TLC监测反应).反应完成后经色谱柱层析分离(200~300目,石油醚/乙酸乙酯),得到双(4-氟苯基)-3′-二乙氧基膦酰苯基氧膦,纯度高于99.5%.采用核磁共振、熔点仪及HRMS(ESI)等方法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化合物结构与理论结构一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合成了三种含异(口恶)唑二芳基乙烯光致变色化合物{1-(3,5-二甲基异(口恶)唑-4-基),2-[2-甲基-5-(2-甲氧基苯基)噻吩-3-基])全氟环戊烯(1o),{1-(3,5-二甲基异(口恶)唑-4-基),2-[2-甲基-5-(3-甲氧基苯基)噻吩-3-基]}全氟环戊烯(2o)和{1-(3,5-二甲基异(口恶)唑-4-基),2-[2-甲基-5-(4-甲氧基苯基)噻吩-3-基]}全氟环戊烯(3o),研究了取代基位置对三种化合物的UV/Vis光谱和荧光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 3具有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质和荧光性质;取代基的位置对化合物的性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分别采用从头算HF方法和密度泛函(DFT) B3LYP方法,在LANL2DZ基组下,应用内禀反应坐标(IRC)理论分析吡啶甲酸铑阳离子催化甲醇羰基化决速步骤反应沿最小能量途径(MEP)上相互作用分子间化学键的变化,对比[Rh(CO)2I2)]-催化剂,从催化剂结构、分子轨道分布等方面,探讨吡啶甲酸铑阳离子催化剂具有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