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纳米陶瓷的性能及制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微观结构、性能、制备技术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纳米陶瓷的扩散及烧结、超塑性和纳米陶瓷的增韧 ,分析比较了纳米陶瓷的各种制备技术 ,指出了脉冲电流快速烧结法为纳米陶瓷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纳米陶瓷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分析普通陶瓷存在的裂纹缺陷问题,由此引出高性能的替代材料纳米陶瓷。之后,具体介绍了纳米技术以及纳米陶瓷的制备方法,并针对纳米陶瓷特有的性能,进一步分析了西方国家高性能陶瓷的市场预测情况以及纳米陶瓷的应用前景。最后,展望纳米陶瓷可在包括建筑及其装饰材料在内的工程领域乃至日常生活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纳米结构陶瓷涂层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纳米结构陶瓷涂层材料的磨削特性,概述了工程陶瓷材料的磨削性能,对纳米结构陶瓷涂层精密磨削的材料去除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陶瓷材料的发展和纳米陶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陶瓷的发展史,以及从纳米粉末的制备,烧结及纳米陶瓷性能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纳米复相陶瓷刀具材料的研究成功有望从根本上解决陶瓷材料的脆性问题,比起传统陶瓷刀具材料,它具有更高的抗弯强度、断裂韧性等力学性能。本文介绍纳米复相陶瓷的增韧补强机理;对研制高性能纳米陶瓷刀具材料需考虑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纳米陶瓷具有不同于传统陶瓷的独特性能,经典的陶瓷烧结理论已不完全适用于纳米陶瓷粉体的烧结行为.基于纳米陶瓷的烧结问题,概述了纳米陶瓷的成型与烧结行为的研究概况,对其力学与摩擦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纳米陶瓷烧结过程和纳米陶瓷摩擦学有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二维超声磨削纳米陶瓷表面微观不平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新型二维超声磨削方法及其磨削系统的加工特性,并以表面微观不平度分析了二维超声磨削方法对纳米氧化锆陶瓷磨削的优越性.进行了不同磨削参数下纳米氧化锆陶瓷的普通磨削和二维超声磨削对比试验,讨论了二维超声磨削纳米氧化锆陶瓷过程中影响其加工表面微观不平度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二维超声磨削纳米氧化锆陶瓷可获得较好的 加工表面,且其磨削过程不易堵塞砂轮;选用合适的加工参数,可获得纳米级超光滑加工表面.  相似文献   

8.
纳米颗粒对陶瓷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纳米材料是当今社科研究的热点,对陶瓷材料采用纳米颗粒复合的方法可大大改善其力学性能。本文介绍了纳米复合陶瓷的各种强韧化机理,简述了其制备工艺,对纳米复合陶瓷的内在强韧化机理和最佳制备工艺作了进一步探索。同时给出了我们的部分分散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纳米电子陶瓷材料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对纳米电子陶瓷材料进行系统分类的基础上,扼要地介绍了纳米介绍了陶瓷的种类、结构、性能和制备方法,介绍了目前研究的热点,并指出了纳米电子陶瓷材料未来的研究重点是:探索制备纳米电子陶瓷的新方法和新工艺,寻找新的高性能纳米电子陶瓷系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等离子喷涂的基本原理、等离子喷涂陶瓷涂层的特点和等离子喷涂纳米陶瓷涂层结合机理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纳米材料及其性质,系统阐述了纳米材料在药物、制冷材料、薄膜、催化剂、太阳能电池、陶瓷、包装材料、涂料、纺织物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氧化物纳米陶瓷的制备研究现状进行综合评述 ,包括纳米粉体的制备和表征、成型与烧结。着重分析了湿化学合成纳米粉体工艺中硬团聚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消除方法。在此基础上 ,对氧化物纳米陶瓷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APS),在7.5m螺杆泵螺杆基体表面上制备纳米掺杂30%AT13(Al2O3+13%TiO2)陶瓷涂层,采用Philips XL-30型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和Philips X-port型X射线衍射仪(XRD)等现代分析手段对纳米掺杂AT13等离子喷涂粉末及螺杆表面等离子喷涂涂层的显微组织、物相进行了观察测定。结果表明:纳米掺杂等离子喷涂粉末结构呈微米级粒子表面包覆纳米粒子的麻团状,尺寸在50~70μm内,流动性好,适用于大气等离子喷涂。纳米掺杂使等离子喷涂涂层元素分布均匀性提高,孔隙度降低,涂层内出现(Al2O35.333与斜方晶态的Al2TiO5物相。涂层断口分析证明:在纳米掺杂30%的涂层中,出现大量直径约为10nm的蠕虫状晶须,断裂方式变为韧性的穿晶断裂,为纳米掺杂螺杆使用寿命成倍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综合评述了纳米技术在传统陶瓷、结构陶瓷、光学功能陶瓷、电学功能陶瓷和生物功能陶瓷等方面的应用。对纳米技术在陶瓷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展望了纳米技术对陶瓷未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纳米非晶-Si3N4、微米α-Si3N4、微米AlN、纳米Al2O3和纳米Y2O3为初始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了Sialon陶瓷。通过调整配方中Si3N4对应原料的种类,研究了不同结构的Si3N4对合成Sialon陶瓷的影响。通过XRD和SEM对试样的物相和显微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测试了试样的体积密度、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和维氏硬度。实验结果表明,配方中的Si3N4全部采用α-Si3N4,经SPS烧结后可获得α/β-Sialon陶瓷,当用纳米非晶-Si3N4逐步替换α-Si3N4时,所合成的Sialon陶瓷中的α-Sialon晶相的相对含量减少;当全部采用纳米非晶-Si3N4时,则试样中仅含有β-Sialon相。  相似文献   

16.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介绍了纳米二氧化钛粉体、薄膜和块材的制备技术,其中对化学法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同时阐述了纳米二氧化钛作为传感器材料、催化剂载体、光催化剂、太阳能电池原料和防紫外线添加剂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ZnO and MnO2-doped PbTiO3 nanometer powders have been prepared by using titanium butoxide (Ti(OC4H9)4) and lead acetate (Pb(Ac)2.3H2O) as starting materials, acetic acid (HAc) and methanol (CH3OH) as catalyst and solvent, respectively, and Zn(Ac)2 and Mn(NO3)2 as dopants. High density and crack-free PbTiO3 ceramics were obtained. Electrical measurement indicates that the ceramics has lower dielectric constant, dielectric loss, and especially low surrounding moisture effect.  相似文献   

18.
ZnO and MnO2-doped PbTiO3 nanometer powders have been prepared by using titanium butoxide (Ti(OC4H9)4) and lead acetate (Pb(Ac)2.3H2O) as starting materials, acetic acid (HAc) and methanol (CH3OH) as catalyst and solvent, respectively, and Zn(Ac)2 and Mn(NO3)2 as dopants. High density and crack-free PbTiO3 ceramics were obtained. Electrical measurement indicates that the ceramics has lower dielectric constant, dielectric loss, and especially low surrounding moisture effect.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纳米单斜ZrO2含量对Al2O3/ZrO2复合陶瓷烧结性能的影响。在单斜ZrO2初始含量较少的情况下,处于Al2O3颗粒之间的部分ZrO2颗粒阻碍了颈部的形成,使样品的烧结密度降低。但随着单斜ZrO2初始含量的增加,纳米单斜ZrO2颗粒之间的接触机会增多,使得样品烧结密度提高。实验结果表明,纳米ZrO2的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的烧结性能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纳米技术在耐火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简要介绍几种无机纳米材料前驱体及粉体的制备,详细介绍了纳米前驱体及粉体在纳米复合耐火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应用。初步研究表明,将纳米粉体或其前驱体引入耐火材料中,既可起到更紧密的充填作用,又能起到促进烧结、改变内部结构的作用,还能提高反应活性和催化作用,可进一步提升耐火材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