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手段对矿区开采沉陷所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某一矿区的开采沉陷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数据,在GIS平台下,开发了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空间分析原型系统,实现了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范围和准确影响面积等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和特征的自动获取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大宁煤矿一个正在开采的工作面进行地面沉陷监测,结合该矿的实际资料,对大宁矿区开采沉降规律进行实测研究,得到了开采沉陷基本参数和典型的山区地表移动分布特征,为以后的矿区开采及地表开采沉陷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良  张建亮 《山西科技》2007,(6):100-101,113
煤炭开采所引发的地质灾害中,以开采沉陷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最为严重。文章就矿区开采沉陷所引发的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进行了研究,并开发了相应的建筑群保护煤柱设计软件。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开采沉陷预计建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GIS支持下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开采沉陷定量预测的方法和思路,完成了影响因素的选取、数据处理、开采沉陷初始预计模型的建立及验证。数据处理由GIS软件完成,采用BP神经网络训练方法对开采沉陷系统进行建模;进而结合验证结果,对误差进行了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GIS支持下的神经网络模型对复杂的开采沉陷系统进行模拟预测,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说明GIS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开采沉陷预计领域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开采沉陷有关预测数据的可视化表示,既基于编程自动实现又充分发挥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开采沉陷进行空间表示和分析功能。作者基于ArcView结合VB的二次开发模式开发了基于GIS的矿山开采沉陷视化原型系统,其实践效果良好,生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从数据库的设计原理出发,研究了普通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动态数据库结构的设计与实现,研究结果可用于矿区专用铁路开采沉陷的活跃期、稳沉期的确定,分析一定时间间隔内的各种参数的变化情况,满足工程量的计算、工期、进度的安排、施工组织设计等工作的需要,保证矿区铁路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7.
针对神木矿区大柳塔矿的实际情况,从岩体损伤力学角度出发,对神木矿区大柳塔矿的开采沉陷进行了损伤有限元分析.程序中考虑岩体损伤时,在充分采动的条件下,模拟采空区形成冒落带和裂隙带,研究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为矿区土地复垦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10.
基于RS和GIS的徐州市2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S和GIS技术对徐州市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对LANGSAT TM/ETM遥感图像进行处理和解译判读,获取反映徐州地区1987年和2006年两个时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数据。通过应用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及土地利用程度时空演变模型,对徐州地区5区2市3县20年的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这种空间演变的驱动力因素。研究表明:20年来徐州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结构转化明显,其中裸地、耕地面积的减少和林地的增加是研究区总体特征;林地面积的增加,使研究区域空间异质性增强,呈现独立板块增加的趋势和阶段性演化的特征。徐州地区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是自然条件、政策因素、经济因素、交通因素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人类活动是这种变化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遥感和GIS的莆田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 结合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 分析了莆田市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 通过对土地利用的动态分析, 具体把握土地利用的现状, 反映区域内土地资源的特点和优劣势, 诊断土地利用合理与否, 为区域土地资源科学管理及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土地用途分区的目标函数与约束体系,对基于空间数据挖掘的土地用途分区系统框架进行了设计,重点分析了系统中的数据层、知识层、空间数据挖掘层的内容和实现策略,并实现了GIS与应用分析模型紧密耦合集成的土地用途分区系统.最后,以陕西省白河县土地用途分区为实例,验证了该系统应用于县级土地用途分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开采沉陷模拟对矿区的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开采沉陷理论与地理元胞自动机相结合,基于GIS平台,以VS2010为开发工具,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构建了开采沉陷元胞空间,探讨了开采沉陷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框架结构及实现方法,构建了开采沉陷模拟对象关系图,建立了开采沉陷元胞自动机演化模型.以山西某煤矿为例,开发了开采沉陷元胞自动机原型系统,根据研究区的煤层条件和开发方法,进行了模拟实验,分析未来开采沉陷的演变过程,为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进行开采沉陷系统分析和开发,基于GIS和CA进行开采沉陷模拟,开发方便,系统兼容性好,能够展示更多的时空信息,便于数据管理.在空间划分上,CA模型能够与传统的预计方法有机融合,较为准确地预测未来的地表塌陷损毁情况,为塌陷区治理提供依据.由于开采沉陷涉及的学科较多,未来还需进一步完善演化模型,探讨三维空间下的系统演化过程,提高模拟的真实感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字正射影像,运用遥感与GIS技术对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宏观描述和微观定量分析研究。首先提取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信息,从总体上研究广州市各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然后利用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状况,构造土地利用的空间位置转换和数量变化模型对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位置转移进行定量评价,最后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来分析广州市土地利用的变化程度,并对变化的原因进行了评份。结果表明:广州市地类变化绝对量大,并以一级地类内部转换为主;耕地减少较快,可调整地类大幅度增多。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柴达木盆地土地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获取了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后备资源方面的数据,以此为基础,讨论了柴达木盆地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土地开发潜力作了简要的评价,提出了土地持续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用1985年和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借助ArcView3.2软件和统计分析技术,分析了泉州市1985年~200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85年~2000年期间,泉州市土地利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泉州市15年来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年均变化速度为0.22%。(3)泉州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增减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通过统计分析显示,耕地和水域面积的减少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草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主要集在内陆山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的增加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林地面积的增加主要集中在内陆山区。其中类型转化变化量最大为耕地转变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其次为林地与草地类型之间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运用GIS软件,分析红寺堡灌区1996,2000,2006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并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996—2010年间红寺堡灌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较大,主要土地类型为牧草地、耕地和沙地、荒地,从以牧草地为主变为以耕地为主,牧草地减少和耕地增加的幅度最大,城镇村建设用地和林地次之,水域最小。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呈增加的趋势,从1996年的24956.31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26663.71万元,其中耕地和林地面积的增加起主要作用,加上水域,三者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的贡献为84.59%。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分布变化也与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紧密相关,直观地反映了从灌区开发前到灌区建设初见成效后的土地利用变化,表明红寺堡灌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加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以福建省延平区为例,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的支持下探讨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程度差异显著,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率的顺序为:园地〉耕地〉林地〉草地,尤其是林地中的疏林地、园地中的茶园和耕地中的旱地土壤侵蚀程度尤为严重。文中还提出土地利用与水土保持相结合的具体对策,以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梳理现阶段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土地利用对水资源影响研究在内容和方法层面的发展,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来源进行分析.在内容方面,现有研究关注的用地类型更为全面,尺度更加多样,更加关注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布的影响,强调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区别与联系.在技术方面,情景分析和分布式水文模型应用十分广泛,土地利用变化模型也逐步为更多的研究所采用.随着研究向复杂化和模型化发展,研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不确定性的量化对于研究的深入发展十分必要.除此之外,分析土地利用规划与水资源管理目标之间的潜在冲突以及在情景构建中考虑水资源变化对土地利用的制约,也应当在未来研究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