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南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的繁荣与兴旺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一国一地发达程度的重要体现。河南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以拥有丰富的古文化旅游资源而著称。高度重视、正确认识、大力开发河南文化资源,把河南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的发展优势,是促使河南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认为:"文化资源丰富是河南很明显、很独特的优势,也是河南最根本、最重要的优势.中原要崛起、河南要振兴,首先必须突出河南文化的优势,发挥河南文化的作用."文化产业是代表经济发展方向的产业,承担着参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历史使命,同时,文化产业自身也面临着重大的结构调整问题,必须从转变发展方式中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面对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有着先天的优势,但由于观念、体制、资本、规划、人才及市场等方面的因素阻碍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对河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基础上对这些阻碍因素进行了充分地分析,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开发思路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认为:"文化资源丰富是河南很明显、很独特的优势,也是河南最根本、最重要的优势。中原要崛起、河南要振兴,首先必须突出河南文化的优势,发挥河南文化的作用。"文化产业是代表经济发展方向的产业,承担着参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历史使命,同时,文化产业自身也面临着重大的结构调整问题,必须从转变发展方式中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河南济源的王屋山拥有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号称"天下第一洞天".然而目前王屋山旅游资源开发还未能充分展示其独特的道教文化特色.从文化特色游的角度可以从两点三线着眼,挖掘丰富深刻的道教文化内涵,以文化特色打造旅游品牌,具有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等多重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6.
旅游资源评价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环节.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1982—2016年中国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进行梳理与分析.主要结论有:(1)研究阶段可分为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平稳增长3个阶段;研究热点可通过核心关键词、热词及高被引文献来反映;(2)评价区域涵盖中国各省,广西、河南、山东、四川等地为案例地密集区;评价对象与资源内涵沿5条主线不断扩展;资源自身价值与开发条件构成评价内容的主体;评价方法以定性与定量方法结合研究为主流.最后,从旅游资源社会文化价值评价、社区旅游资源价值感知、旅游资源指标监测与动态评价、加强与社会科学的融合等方面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河南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始于2004年,2006年10月,河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把"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作为中原崛起的核心和标志,第一次写进党代会报告中,在全国文化界掀起了"河南风"。从文化产业到文化体制改革,从经营性文化产业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河南在文化强省之路上越走越远。虽然河南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为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同时也遇到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所以,河南在文化强省战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前,还要充分发掘文化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后发优势,使文化成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从而推动河南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少华 《河南科技》2011,(23):36-37
<正>一、河南省的文字文化旅游资源文字是约定俗成的符号,是人类社会的记录和交际工具,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文字的发明是文明出现的重要标志,文字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文明发展的历史。世界因为有文字而精彩,人类因为有文字而文明。文字本身是书,文字本身是历史,文字本身是故事。河南,地处中原,毗邻黄河,孕育了深厚的华夏文化,遗留下来的文字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例如,安阳的  相似文献   

9.
旅游资源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资源 ,它既有其他资源的一些共性 ,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许多自己所独有的特性 .旅游资源因其内容的复杂性 .其特征也涉及了各个方面 .对于自然旅游资源来说 ,它具有自然景观所具有的一切特征 ,并且还以这些特征来影响旅游业的经营方式 ,同时还具有经济特征和文化特征 ;对于人文旅游资源来说 ,经济特征、人文特征是其最突出的特征 ,虽然它们也有自然特征 ,但不如自然旅游资源那样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一、特色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河南是农业大省、资源大省.因此,许多县市区依托本地丰裕的资源条件,实施了资源导向型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了典型的资源型产业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1.
登封市位于郑州市的西南部,其自然条件优越,历史遗迹众多.近年来,登封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旅游硬件和文化品牌的建设,先后获得了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国家级旅游城市的殊荣.特别是依托中岳嵩山、禅宗祖庭少林寺、中岳庙等旅游文化资源,创办武术节以及"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等文化项目,大大推动了登封市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城市知名度.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生态旅游开发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旅游资源丰富,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旅游资源被过度开发,旅游环境质量下降,旅游业已不再是所谓的“无污染产业”,旅游业发展中日益突出的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出现使吉林省生态旅游迅速发展.生态旅游不是一般的自然旅游,而是一种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整个旅游系统的发展方式,它是可持续旅游宏观指导思想的一种操作上的落实,追求的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的综合发展.吉林省实施生态旅游的措施是在生态环境敏感区建立生态旅游实验区和开发旅游资源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地域资源是旅游工艺产品生产的坚实基础,因此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在创意设计产业领域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站在文化创意产业的立场,坚持"资源换产业"的原则,通过对桂西北文化艺术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并探讨了旅游工艺品的创意及其文化附加值提升的办法和策略,期望旅游工艺品真正成为桂西北旅游基地的一项拳头产品,使之成为地方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进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产业竞争力是旅游业的重要经济特征.从区区条件、旅游资源禀赋、目的地的管理水平、市场需求状况等方面看漳州旅游产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也存在旅游拳头产品缺失、客源市场不稳定、产业内部结构矛盾突出、资金投入不足、宣传不力、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应进一步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实施政策倾斜,整合资源打造精品,突出区位加强合作,注重培养专业人才,提升漳州旅游产业竞争力,将漳州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自然与文化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5.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旅游开发与区域文化融合,旅游时间的调配与适度引导以及旅游业发展的环境保护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甚至制约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旅游资源丰富、闽南文化浓郁的厦、泉、漳地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是这一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与海峡对岸的台湾实现产业互补并扩大合作,发挥旅游文化对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预示着厦、金经济文化交流后的闽、台文化交流及闽、台旅游合作区的发展前景。因此,要逐渐由强调资源的原生性向强调文化的价值性过渡,综合评价和有效开发闽南文化资源,在突出“海峡旅游”主题的同时彰显两岸同根同源的旅游文化内涵,以此壮大区域旅游的实力,提升国内市场占有率,最终促成大闽南文化圈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河南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给河南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怎样推动河南旅游产业更好的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SWOT分析方法相结合,系统地分析研究河南旅游目前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有利于本地区旅游产业在进行战略规划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内部优势和外界机会,制定出降低风险、更好迎接挑战的科学发展战略[1]。  相似文献   

18.
文化空间已经成为城市或区域发展的重要功能空间,城市内河也是一种文化空间资源,它的独特形态、环境和文化,使其具有显著的休闲旅游价值.休闲旅游的开发离不开对文化的挖掘,尤其是对目的地文化空间的解读与设计.在对文化空间理论进行解读的基础上,依据福州城市内河的区位、结构和资源禀赋条件,做出了福州城市内河休闲旅游的主题区选择和开发设想.以期对类似文化型城市内河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普适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SWOT分析方法是在进行区域旅游规划和制定旅游发展战略时了解区域旅游发展各种影响因素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即对区域旅游发展的优势(strength)、弱点(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进行分析.本文试对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进行SWOT分析,对河南省文化旅游开发战略进行初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构建了旅游资源指数、旅游发展水平指数、国内旅游发展水平指数及国际(入境)旅游发展水平指数.基于协调度理论,以广东省为例,探讨各区域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水平、国内旅游发展水平、国际(入境)旅游发展水平之间的协调程度.结果表明,广东省大部分地市的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水平、国内旅游发展水平保持较好的协调状态;相对于国内旅游,各地市的国际(入境)旅游受旅游资源条件的影响较小,更主要的是受到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交通条件的影响.根据协调度,可将广东省21地市分成3类:协调型地市、基本协调型地市、不协调型地市.最后,从旅游资源、经济水平、交通条件和区位条件等方面分析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