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简要阐述了城市设计的理论、意义以及与城市规划作用的不同侧重点,以南京为例子浅析构建城市空间特色的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表明了城市设计需要通过指标控制的手段来构建城市景观特色并且通过这些景观特色的构建培育城市特征、增强城市竞争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当今时代,文化日趋重要。大庆市等新生城市尤其要注重特色文化建设。为此,大庆市通过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鼓励研究,注重理论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打好旅游牌,事业与产业相互支撑等途径迅速构建出由文化艺术、文化旅游、文化科研为外在构成,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重要内涵的特色文化,从而为学界进一步研究新生城市的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周华伟  朱大明 《江西科学》2010,28(6):790-796
了解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本质规律,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引导城市在信息时代向着优化的方向发展,对城市规划具有一定的积极性。首先回顾了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历史,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了阐述。信息时代的来临,新的驱动因素对城市化进程有不同程度的推动力量,并由此引发了城市空间结构新的发展特征和发展趋势。采用实地调研与查阅原始资料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分析了昆明地区独特的城市空间结构。针对昆明城市现状,提出了面向信息社会城市发展策略,对于把握城市未来空间形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玉 《科技咨询导报》2009,(33):168-169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如何推进城市现代化,更好的发展城市经济是目前的研究重点。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据一些国际权威机构的预测,旅游文化和环保产业将是21世纪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自1997年底以来,旅游业被我国列为与信息产业和房地产业并重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式作为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于一体的新颖生活方式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提升旅游城市竞争力成为目前急需考虑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市特色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座城市存在的根基和发展动力,而地域文化是城市特色形成的源泉。本文在研究南阳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分析了南阳地域文化对城市特色构建的影响,探讨了基于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背景下南阳城市特色构建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文化面临着剧烈变革,很多城市出现同质化现象,地域特色文化也遭遇剧烈冲击。基于城市基因对城市性格肌理的风格化设计是避免城市同质化和个性遗失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城市性格肌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为媒介,沟通城市建设与特色文化传承,结合现代科技、时代审美特征等将特色文化合理地传承并将其现代化,选择合理的展示载体赋予其新的表达语言,积极探索现代城市建设与地域特色文化保护的共生模式。  相似文献   

7.
李小丽 《科技资讯》2010,(23):84-84
本文介绍了简约主义的基本特征,以及产生的原因,结合理论以及消费者的心理,应用简洁的自然主义风格来设计空间。根据理论设计了伊风园住宅,从最先的市场调查,到与客户的沟通,再到确立户主的设计风格,以及对其客厅、餐厅、卧室、玄关、以及儿童房的设计,都遵循了简约、恬静、雅致的设计要求,并让客户从中得到生活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在“软实力”概念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是指城市的传统文化、教育观念、价值理念、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对城市发展发挥的力量。城市文化软实力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竞争力及发展模式。景德镇是千年瓷都,拥有灿烂的瓷都文化。在科技时代要提升景德镇城市文化软实力,就需要创新发展陶瓷文化产业、打造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商业综合体大量新建.商业综合体入口既是商业综合体的组成部分,又是商业综合体融入城市街道景观的纽带.通过对商业综合体入口环境概况的简述,从人群的行为模式角度寻找当下商业综合体入口环境设计的探究方向,针对探究方向对重庆北碚万达广场进行调研分析,最后从入口设立、空间设计、交通组织、景观设置和文化性表达五大探究方向总结出当下满足人群需求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入口环境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0.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我国整个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其建设的好坏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实现与否。南京高校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去整合自己的文化资源,从观念、制度、组织和行为等不同层面来探寻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以推动南京高校法治文化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市中心区土地开发强度研究——以南京老城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京老城区土地开发强度的研究,总结出影响中心区土地开发强度的因素包括交通区位、商业区位以及历史风貌区保护等方面.基于南京市2050年地铁站点周边用地可达性,构建南京老城区土地开发强度模型.从商业网点规划、历史风貌区保护等社会、历史条件对模型进行探讨,最终实现南京市老城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要求对个性化、本真化进一步进行探索,而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研究并将其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正是这种本真化探索的一种有效投射。本文以对蒙味餐厅的室内设计为例,从研究蒙古民族文化中的色彩和光线的内涵入手,探索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及蒙古族特有的民族色彩、独特的光线内涵对现代蒙味餐厅室内设计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苏北片区城市居民对南京8个特色资源在知晓度、出游意愿和出游偏好3方面的抽样调查与分析,尝试变以往的“目的地调查”为“客源地调查”,旨在重新认识南京特色资源旅游市场价值潜力,以利于指导南京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在总结现代省会城市的空间结构特点的基础上,以四个典型沿海省会城市南京、杭州、济南、广州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空间扩展特征进行相关分析,得出沿海省会城市空间扩展沿交通走廊定向发展、集聚与扩散等主要规律。指出沿海省会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出现的资源利用、环境恶化、用地无序蔓延等问题,对未来大都市良好生态环境建设及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运用归因理论对高星级酒店服务失误和服务补救进行研究,建立服务补救前后归因结果差异模型,对顾客归因结果的归属性、稳定性和可控性3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服务失误类型显著影响服务补救前顾客对服务失误归属性和可控性的判断;2)归因结果归属性、稳定性和可控性在服务补救前后均存在显著差异;3)服务补救措施显著影响顾客补救后归因结果归属性的判断;4)服务补救前后的重购意向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七家湾与评事街社区为南京七家湾地区典型的回族与汉族杂居的城市社区。在这两个社区的发展过程中,回族与汉族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几十年来未出现民族纠纷,遂成为民族团结,社区和谐发展的典范。通过对这两个社区现状的调研,典型事例的分析与探讨,揭示了城市多民族杂居社区中各民族相处的互动关系,为构建和谐的多民族社区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17.
李雪征 《科技信息》2013,(14):178-178
本文深入分析解读了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凸现城市文化特色,揭示出城市发展的内驱力,进一步剖析大学文化的整体性、高层次、创造性、自主性、涵养性和应用性等特点,来挖掘对城市文化的影响,以及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通过对衡水学院影响衡水经济发展现状的研究,探索如何让大学文化这个点带动整个城市文化的繁荣,进而促进衡水市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卢金博  徐步朝 《江西科学》2021,39(3):566-571
西南城市目前经济发展处于高速发展中,如何平衡城市生态健康和高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重要问题.根据西南城市特点,以昆明和贵阳为例,从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人群健康状况5个方面选取21个指标,利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得到综合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2015―2018年的4 a,昆明和贵阳城市生态健康逐年提高,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人群健康要素水平同步上升;活力因素水平发展趋势不同,昆明整体向好,贵阳呈现病态;组织结构要素均处于临界状态且上升趋势缓慢.分析2个城市的主要限制因素进行了比较评价,为贵阳和昆明城市生态规划提供可靠的背景状况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9.
祝鹏 《科技信息》2014,(9):53-54
建设数字中国是我国国民经济、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数字中国建设。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它为城市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与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本文介绍了"数字昆明"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背景及意义,提出了建设的目标与内容,阐述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数字昆明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建设及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昆明"的建设,为地市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一个文学时代的风度而言,五四时代代表的是弥足珍贵的开拓精神,三四十年代代表的是建设中的雄浑气魄,那么在茅盾、巴金以及老舍身上,充分具备这种具有时代意义的开拓者和建设者的气魄。这点毋庸置疑,我们可以从外国作家的评价和角度加以印证。在五四年代的作家们之所以热爱国外文学,不仅仅只是易卜生和卢梭等人所引起的中外文学开放思潮,还加上了莫泊桑、契科夫等人怪诞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