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探讨身高体质量指数(BMI)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PT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BMI指数将PTC患者分为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和肥胖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等比较不同BM...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54例甲状腺滤泡癌回顾性分析总结,探讨其临床病理学诊断标准.方法:收集54例甲状腺滤泡癌患者活检手术标本,通过常规HE切片染色,观察其病变特征.结果:高分化者39例,占72.0%(39/54);低分化者15例,占18.0%(15/54).包膜浸润者46例,占85.0%(46/54),血管浸润者38例,占70.1%(38/54).微小侵犯型滤泡癌44例,占81.5%(44/54);广泛侵犯型滤泡癌10例,占18.5%(10/54).结论:临床病理学诊断甲状腺滤泡癌完全根据包膜和(或)血管的浸润,分化程度等仅作为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以提高对该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09年间4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本组42例占同期甲状腺癌患者的50.6%,占同期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的14.43%,其中微小癌占了38.1%,颈淋巴结转移率23.81%。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率较高,结肿背景干扰甲状腺癌的检出;重视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及B超特征;对可疑结节术前在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可提高术前诊断率;冰冻切片快速病理检查是预防漏诊,提高术中甲状腺癌检出率的关键;甲状腺癌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加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或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加改良颈部淋巴结清扫是适宜的手术方式,术后辅以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术式选择及p53基因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34例PT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危险因素、术前和术中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低危组102例,行功能性根治术;高危组32例,行扩大根治术联合核素辅助治疗.对照术后标本的免疫组化结果,判断术前分组的可行性;结合术后随访情况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术后免疫组化结果:102例低危组中,p53基因的表达呈强阳性者14例(13.7%);32例高危组中,强阳性者28例(87.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5a,低危组出现转移者11例(10.7%),高危组淋巴结转移4例(12.5%),淋巴结转移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危组有严重并发症出现,两组无死亡病例.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前分组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p53基因表达与危险评估相一致,可作为判断PTC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6.
喉磷癌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双重癌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60岁。因“渐进性声嘶1年,伴呼吸不畅1月”于2003年7月18日入院。患者安静时无呼吸不畅,讲话及行走时有呼吸急促,无咳血丝痰,无咽异感,无吞咽困难,无失眠,无怕热多汗,无双手振颤,无食欲亢进,无心悸,既往有性情急躁,近半年体重下降约5斤。无烟酒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由于仍缺乏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准确的术前诊断方法,故目前对于是否应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CLND)仍有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CLNM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进行CLN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行颈部CLND并最终病理确诊为PTC的患者140例,将患者的各项临床病理相关因素作为自变量,以CLNM作为因变量,应用卡方检验及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以期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CLNM的高危因素.结果:恶性肿瘤数目(P=0. 277)、伴结节性甲状腺肿(P=0. 811)、伴甲状腺良性肿瘤(P=0. 152)、伴桥本氏病(P=0. 399)、术前彩超显示低回声(P=0. 174)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年龄(P=0. 037)、性别(P=0. 008)、肿瘤大小(P=0. 004)及彩超提示微钙化(P=0. 006)与CLNM有关,且年龄(P=0. 016,OR=0. 383)、性别(P=0. 016,OR=3. 167)、肿瘤大小(P=0. 003,OR=3. 244)以及彩超提示微钙化(P=0. 006,OR=3. 148)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CLNM的患者中,彩超提示微钙化、肿瘤大小、年龄以及性别均作为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决策是否行预防性CLND时应充分评估上述多个独立危险因素,并综合考虑作出合理的个性化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9.
田琳  陈斌  王亚兵 《科技信息》2013,(2):454-455
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以乳头状癌最为常见。桥本氏甲状腺炎可合并甲状腺癌,尤其是甲状腺乳头状癌,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二者的关系也已成为研究热点。现就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流行病学、病理形态学改变、可能的发病机制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小切口下行甲状腺乳头状癌联合根治术的应用和经验.方法:福建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06年6月~2011年11月期间对33例甲状腺癌病人施行了低位领式小切口保留颈丛的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结果:颈部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在Ⅵ区(74.7%) Ⅳ区(68.9%)、Ⅲ区(60%)、Ⅱ区(10.2%)、VB区(15.3,%).保留颈丛病人术后无明显耳部感觉异常,所有病人均无下颈部和肩部感觉异常.术后经6~60个月随访无局部复发.结论:对于临床考虑颈侧区转移(CN1b)或临床未提示颈侧区转移(CNO)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对没有颈部手术史、放疗史或无淋巴结明显外侵的手术病人,低位领式小切口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可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健康观察组(65例,行单侧或双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与对照组(63例,行单侧或双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随访2 a,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央区食道旁淋巴结转移、外侧区淋巴结转移、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观察组随访期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5例,转移率为7.69%;颈侧区淋巴结转移3例,转移率为4.62%;对照组随访期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1例,转移率为17.46%;颈侧区淋巴结转移7例,转移率为11.11%;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8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行中央区食道旁淋巴结清扫治疗术后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乳头状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与预后,对11例乳头状肾癌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与TNM分期,并随访患者。结果发现:11例乳头状肾癌镜下以乳头状、乳头-管状结构为主,45.4%(5/11)为1型乳头状肾癌,乳头表面被覆小细胞,胞质稀少,单层排列;54.5%(6/11)为2型乳头状肾癌,肿瘤细胞核分级高,胞质嗜酸性,假复层排列。免疫组化,11例乳头状肾癌AMACR、CK、CD10、CD117、Vim、MDM2的表达率分别为100%、72.7%、36.4%、36.4%、36.4%,0%,1型乳头状肾癌CK7的阳性率为100%,2型乳头状肾癌中Topoisomerase IIα为66.6%,P53阳性率为50%。乳头状肾癌具有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是一类独立的疾病单元,AMACR、CK7、TopIIα表达有助于乳头状肾癌及亚型的诊断,CK7、TopIIα与P53的表达可能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3.
胡双庆  陈玉芳 《甘肃科技》2011,27(5):151-152
原发性输卵管癌是一种少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占妇科恶性肿瘤的0.5%。为了总结分析输卵管癌患者一般的临床症状及病理特点。对2例输卵管癌患者的年龄、主诉、病理形态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2例患者的年龄分别为33岁和55岁,临床症状是阴道排液,病理诊断为腺癌,术前临床误诊。原发性输卵管癌,由于发病率低,临床症状不典型,无特异性的检查方法,误诊率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但有时易误诊.现收集98例甲状腺疾病进行临床病理及误诊原因分析,目的是对甲状腺疾病的正确诊断提供参考依据,进而提高该疾病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探讨其甲基化与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对5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率为68.6%(35/51),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未检测到该基因的甲基化,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患者年龄、性别无相关性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RASSF1A基因甲基化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常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在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甲状腺细针穿刺物中miR-221-3p、miR-125b-5p、miR-183-5p的表达及其与乳头状甲状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外科二科收住的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91例,乳头状甲状腺癌34例,术前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采用定量PCR对穿刺物进行miR-221-3p、miR-125b-5p、miR-183-5p检测,研究其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乳头状甲状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25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物中miRNA-221-3p、miRNA-125b-5p、miR-183-5p均有表达.miRNA-221-3p表达量良性组1.18±1.09,恶性组4.91±3.64;miRNA-125b-5p表达量良性组1.41±1.35,恶性组2.50±1.28;miR-183-5p表达量良性组1.76±2.79,恶性组2.31±3.01;3种微小核糖核酸表达量恶性组较良性组均显著上调.miRNA-221-3p表达与病灶大小、淋巴结转移及包膜侵犯相关,miRNA-125b-5p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miR-183-5p与病灶数目和病灶位置相关.结论甲状腺穿刺物中miR-221-3p、miR-125b-5p、miR-183-5p均有表达,miRNA-221-3p、miRNA-125b-5p有助于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诊断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和不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提取RNA进行转录组高通量基因测序,经过基因本体注释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找出核心差异基因,在GEPIA网站对核心差异基因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无复发生存期分析.取只在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的差异基...  相似文献   

18.
通过组织病理观察,分析青少年喉乳头瘤的临床行为特征。方法:追踪病史,复习10例小儿喉乳头状瘤和4例尖锐湿疣的临床和组织病理所见。结果:喉乳头状瘤和尖锐湿疣均为乳头状增生,镜下均以上皮组织增生为主要特征,棘细胞增生增厚,有异型性。喉乳头瘤可见凹空细胞(Koilocyte)呈单个或小灶或片状分布,并多分布于棘层。而形态与喉乳头瘤凹空细胞基本一致的尖锐湿疣的凹空细胞可达基底层甚至全层。结论:结合临床行为,发现喉乳头状瘤标本有凹空细胞的病儿父母多有性病史,且多次复发,病历的标本中多见这一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乙酰肝素酶(HPA)含量与微淋巴管密度的关系,探讨HP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检测1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20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乙酰肝素酶、D2-40的表达情况,计算乙酰肝素酶平均光密度值与D2-40阳性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分析乙酰肝素酶含量与微淋巴管密度间的关系,同时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微淋巴管密度和乙酰肝素酶含量分别进行比较。【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微淋巴管密度和乙酰肝素酶含量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P0.01),癌组织乙酰肝素酶含量与微淋巴管密度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乙酰肝素酶与微淋巴管形成有密切关系,乙酰肝素酶可作为其临床疗效判断和新药研发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为了自动化识别甲状腺淋巴结转移癌,提出了多任务中心的深度学习诊断方法。以卷积神经网络算法为基础构造了镜下结构观察任务中心和镜下细胞观察任务中心,以模拟完整的镜下诊断过程,而且各中心的观察因素呈多样性;诊断任务中心采用的是多因素下的直觉模糊集诊断方式,从而综合给出诊断结果。该方法完整地模拟了病理医生的显微镜下分析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甲状腺淋巴结转移癌的识别率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