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周荣华 《科技信息》2008,(23):181-181
东西方文化之不同,以孔子与苏格拉底伦理思想为端倪。孔子主张“仁者爱人”,认为血缘亲情是道德的终极因素,提倡美德在于人伦或情感。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是知识”,提倡知善才能行善,理性知识才能才能至善,情感则是至恶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方伟 《湖州师专学报》2010,(3):37-40,66
角色美德是具有多重性的。角色美德的多重性决定了不同角色美德行为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往往使人陷人道德两难的困境。面对各种角色道德困境,只有坚持超功利原则、最优价值目标原则、最高道德准则原则以及“最大善的目的”与“最小恶的手段”相结合的原则,才能使自己的角色美德行为选择更加理性、合理。  相似文献   

3.
基于普通逻辑的悖论研究既不能准确把握道德理论悖论的辩证特性,更不能为道德实践悖论提供令人信服的逻辑支撑。只有诉诸于辩证思维和辩证逻辑,才能真正揭示悖论本质,并就道德悖论逻辑作出恰当定位。道德理论悖论应当归属纯粹理性逻辑范畴,而道德实践悖论因具有与之不同却又相似相通的形成原因和解悖路径,可以划归极具辩证意义的实践理性悖论,从而引发逻辑及其悖论研究的领域突破与学术创新,构建统摄纯粹思维与行为推理、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全新的逻辑学说和悖论学科。  相似文献   

4.
造成大学德育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道德关怀.道德关怀教育以人生美德系统的建立为目标、以道德情感的激发为基本方式、以平等互助的主客体关系建构为模式,为大学德育实践与创新提供了一条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5.
信仰是一种对终极价值的关切。康德从理性出发,把信仰建立在理性本身对超验的渴望与追求之上,并只有在实践理性领域才能达到。道德的最终目的——至善的实现亦是以信仰作为精神支撑的。康德的道德信仰理论对解决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迷惘和道德危机、对我们的伦理道德建设都具有直接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态道德教育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高校学生生态道德情感,增强学生的生态道德责任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习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应通过开展生态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形成理性的生态道德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7.
生态道德教育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高校学生生态道德情感,增强学生的生态道德责任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习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应通过开展生态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形成理性的生态道德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加重,近现代许多伦理学家都试图从各个角度去阐述自然存在物具有着本身的内在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为人类应当承认自然的权利,进而建立起人与自然之间良好的公正形态。在环境危机日益加重的今天,批判继承这些思想家的理论思想对于树立起合理的生态意识具有着积极的意义。从动物存在具有权利的理论出发,去承认并尊重自然存在物的内在权利,不仅仅是人类自身延续的必然要求,具有着强烈的现实效用性;而且更体现着人类认知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发展,具有着道德崇高性.  相似文献   

9.
苏格拉底的美德思想是建立在主体自我理性反恩的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美德之所以成为美德,是由于内在性的普遍原则及其理性基础。在此基础上,苏格拉底揭示了一紊通向美德之路。勿庸置疑,苏格拉底的美德思想确实唤醒了人们的内在性,但是,单纯的理性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为美德的全部规定,因为不管从人的整体生存状态还是从其灵魂结构来看,都要求我们以更为审慎的态度对待它。  相似文献   

10.
行政道德在廉政建设中起着"道德的强制性仪规"作用,其理论解释多样。因而特别需要在行政道德规范理论和行政道德内化理论的辩正关系上进行研究,以形成理性因素的基本经验用于我国惩防体系建设和反腐败法规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袁慧玲 《科技信息》2010,(27):I0246-I0247
从总体上看,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具有强烈的现实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品德高尚,但也不乏对"知耻感"的漠视和麻木,"知耻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需要准确把握"耻"和"知耻感"的内涵及其道德价值和"知耻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继承、汲取我国传统"知耻教育"的精华,遵循道德教育的内在规律,大力开展大学生"知耻教育"。  相似文献   

12.
康德的道德哲学中包含有丰富的德性理论,德性论是其道德哲学研究的目的,具有最重要的地位。康德德性理论的核心问题包括:德性专属于人这种“有限的理性存在者”,只有人才能够拥有德性;从德性与义务、内在自由、准则的关系中才能准确把握德性概念;德性是幸福的前提和条件,德性与“配享的幸福”的一致才是人类道德实践应当追求的目的。当代人们的道德实践应注重道德原则与品格担当的统一,反思个体幸福实践。  相似文献   

13.
从德性伦理学视阈来看网络道德教育,就必须塑造网民的基本德性。塑造网民基本德性就必须立足网络社会来进行,这是网络道德教育的社会基础。采取德性论的理论模式,这是网络道德教育的理论视角。实现灌输网民道德认知,培养网民道德情感,锤炼网民道德意志,坚定网民的道德信念,践行网民的道德行为的"知行转化"。  相似文献   

14.
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公务员不仅是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更代表着政府和国家形象,因此,知廉耻是我国公务员的基本道德要求。改革开放后,虽然党和政府重视公务员的廉耻教育,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探明公务员廉耻教育缺失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丰富廉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加强法制建设、健全监督机制等四个方面来解决公务员廉耻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而培养公务员正确的廉耻观和荣辱观,提高其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15.
"忠"是孔子道德学说的一个重要范畴。孔子将"忠"当成"教之本"与"行之先",体现了良好品格与工作态度。孔子"忠"的内涵甚广,包含道德教化、理智德性、个人品德、伦理实践。当今社会道德滑坡,孔子"忠"德能引领我们遵守社会公德,坚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陶冶个人品德,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西方国家的德育思想及其对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勤春 《科技信息》2008,(13):201-202
德育工作不是中国特有的。重视学生的德育是西方国家学校普遍的教育理念。他们把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称为“德育投资”。尽管近代以来西方德育思想纷繁复杂,流派纷呈,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社会适应理论、自律理论和德性理论三大类。本文分析了这三类理论的基本内涵,并就借鉴西方国家德育思想的合理因素,改进我国高校德育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孔子认为德性是情感受到教化所产生的一种优良的品质,并由此建构起其德性理论.拟从传统与生活两个层面,通过对"智"、"仁"、"勇"三达德和忠恕之道的分析,阐述孔子德性理论.  相似文献   

18.
德性是中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核心伦理范畴,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文章系统阐述了麦金太尔的德性主义理论,揭示了德性的内涵、本质以及价值,在此基础上,为引导人们在当今社会“德性缺失”的情况下应当如何摆脱当前的道德困境提供了相关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传统孝道是我们传统美德的根基,虽利弊共存,但是它对于德育而言,作用是利大于弊的。文章拟从传统孝道切入高职德育,具体探讨其对高职德育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0.
在康德看来,道德教育必须秉承精确的原则和正确的方法。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建立一种思维方式,即思入本体,体认自由和道德法则的实在性,并使之成为德性的纲维。道德教育不能采取培养道德习惯、道德情感和以幸福作为最高原理的方法,而应该引导和启发受教者逐渐获得经过一再提纯的原理,以道德法则直接决定自己意志的动机,而不使之杂入任何经验成分。这对当今的道德教育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