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志敏的“清贫”哲学思想积淀了中华民族的道义、德行和民族尊严、不畏艰苦的精神,在中国现代哲学中,是一种独树一帜的崭新的哲学思想。方志敏的“清贫”哲学思想中蕴涵了丰富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在教育共产党人的思想品德和对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八一精神的感召下,方志敏领导发动了赣东北的弋横暴动,在艰苦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了“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方志敏精神,体现了“爱国、自由、平等、公正”的思想。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四个”方面建设,继承并弘扬方志敏精神,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方志敏的狱中文稿,应该首先解决方法论问题。本文认为,烈士提供的大量内证,比后人揣度的几条外证,更真实、更可信、更有力。沿着这条思路,文章从社会心理学、社会行为学的视角入手,剖析了方志敏的爱国态度、爱国行为、爱国理想,进而全面评述方志敏的爱国观。  相似文献   

4.
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2005年"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成立以来,学术界对方志敏精神的概念、提出的历史背景、内涵以及如何弘扬方志敏精神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一)单行本图书《民族英雄方志敏》,1936年,44页,32开本,无版权页。内收五篇文章:方志敏同志等被俘一周年纪念(陈绍禹)、方烈士在狱中致全体同志、方烈士的遗嘱、民族英雄方志敏(阳朴)、民族英雄方志敏(哈马丹)。《方志敏自传》,霞社校印本,18开本,实价四角。无版权页。内收三篇文章:《自序》、《清贫》、《可爱的中国》。  相似文献   

6.
方志敏以“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而著称于世,成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光辉楷模。以方志敏为主席的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是最得群众拥护和爱戴的廉洁政府,它卓有成效的工作,曾得到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高度赞扬,被誉为“苏维埃模范省”。在扩大苏维埃区域、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方志敏十分注意各级苏维埃的自身建  相似文献   

7.
方志敏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为中国革命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他是江西第一个地方党团组织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党内比较早认识到"农民问题"并积极组织开展农民运动的革命家;是"大革命"失败后党内最早举起共产党的旗帜、举起武装起义的旗帜、举起土地革命旗帜的领导人之一;领导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创建了我党历史上最早一批苏维埃政权;领导闽浙赣苏区最早实行通过发展国民经济的办法来增加财政收入,最早实行对外贸易,最早发行红色股票;红十军的主要创始人;十分重视改善民生,领导创建了我党历史上第一个人民公园;他的爱国情怀、爱国思想和爱国篇章,铸就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又一座丰碑,是最早被称为"民族英雄"的共产党员之一;他的清贫精神和清贫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具有标杆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方志敏关于"死"的理念中,"死"是一种辩证的否定。它既是生命的终结,也是生命的升华,产生的是一种激励后人更加努力奋斗的精神。方志敏的关于死的意义、死的价值、死的期望及对死的态度的表述,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道理。方志敏关于"死"的理念渊源于孔子的"杀身成仁"和孟子的"舍生取义"的哲学命题,但它具有时代特征,有自己独特的哲学之道。  相似文献   

9.
方志敏从朴素的爱国情感上升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而从一个爱国主义者转变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其学生时代就显示了自己的特点。一、胸怀大志,刻苦攻读。方志敏虽然出生于一个佃农大户,但家境并不富裕,按照“家规”,只有老大的长子才可以入学,而方志敏父亲方高翥排行老三,因此,方志敏是没有机会上学读书的,但因方志敏颇具天资,深得祖父长庚老人的喜爱,并受到私塾先生的器重,得以在本村私塾启蒙。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爱国事业,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方志敏,为“可爱的中国”捐躯的业绩,正是这光辉史册上的一页。评述方志敏由爱国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者的思想历程,对培养我国人民,特别是青  相似文献   

11.
正值纪念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90诞辰之际,60名专家、学者和党史工作者聚集在志敏同志的家乡弋阳县,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就方志敏的思想、实践、业绩及其情操广泛研讨,深入切磋,把方志敏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学习方志敏精神,就要学习方志敏精神的价值追求。文章通过对方志敏精神的深入剖析,认为方志敏精神集中体现了"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方志敏积极传播先进思想武装工农群众,热心发展苏区经济造福工农群众,其精神切实体现了"为民"的价值追求;方志敏精神对"务实"的价值追求主要体现在政治工作、军事工作和经济工作三个方面;方志敏不仅在思想上坚守清廉,在实际工作中也以身作则。  相似文献   

13.
三十五年前。即方志敏牺牲三十周年前夕,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曾挥毫题下了“方志敏永垂不朽”的七字墓碑。据说,专门为单个先烈这样题字以盖棺定论,在毛泽东那儿还极为罕见。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以致身后能受到这历史巨人如此崇高而又特殊的评价?值此烈士诞辰100周年之际,让我们走近方志敏,对他作一番追忆和了解。一、一个光明的追寻者追寻太阳,是方志敏短暂人生中的最初主题。“我是一个黑暗的憎恶者,我是一个光明的渴求者”,方志敏后来回忆时就曾这样说道。他对人世间光明的强烈渴求,也正来源于他对黑暗现实的深恶痛绝…  相似文献   

14.
庄子的死亡观集中体现在生命相对论,自然本体论和精神超越论三个层面.其美学思想是在人向自然生成的动态过程中,以"道"和"德"两个美学范畴为基础,借助精神外在和内在无限超越的双向统一,建构超越时空有限性的美学死亡观,使死亡的忧惧感化为精神的至乐感,回归"道"体的本原状态.  相似文献   

15.
正【看看例文】秋天的一个早晨,凉风习习,妈妈带我到浦城仙楼山公园去参观、游览,我首先瞻仰了"红十军解放浦城纪念碑",高大的方志敏塑像立刻映入了我的眼帘。"红十军解放浦城纪念碑"坐落在仙楼山公园的广场上,纪念碑的正前方有方志敏和四个红军战士的高大雕像。正中间是党代表方志敏的塑像,高大威武,让我仿佛看见他在1932年9月中旬的一天清晨,指挥红十军战士,英勇杀敌,解放浦城的壮烈场面。方志敏右边第一个是老红军,头上带着斗笠,左手拿着长枪,眼望前方,脸上带着胜利的微笑;右边第二个是女红军,她肩上背着长枪,手里拿着短枪;  相似文献   

16.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方志敏提出了丰富的民本思想,养成了优良的亲民作风.在纪念方志敏诞辰110周年之际,探讨方志敏的民本思想和亲民作风.对于全面贯彻落实"以民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同志都知道,方志敏烈士的《可爱的中国》和《清贫》文稿,是经由鲁迅先生之手送迭党中央的。那末,书稿又是由什么人、用什么方法从江西南昌送到鲁迅先生的手里的呢?这篇文章向您提供了一份解答这个问题的宝贵材料。本文的整理者是我院中文科讲师魏中祁,文中的送信人则是她的母亲。  相似文献   

18.
八一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造了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八一精神。在八一精神的感召下,方志敏领导发动了赣东北的弋横暴动,并创建了红十军。本文论述了八一精神与方志敏创建红十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红十军精神。红十军精神与八一精神是具有共同特征的历史精神。  相似文献   

19.
"方志敏式根据地"无论在经济建设,还是在政治文化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系统梳理方志敏的社会思想及其实践举措,可以将方志敏的社会思想归纳为,注重民众利益,重视各阶层和谐;注重民权,重视民众社会参与;注重民生,重视社会建设。对今天启示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本质必须以民权建设为基础,以社会建设为重点,以社会参与为动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20.
先秦儒家和王重阳具有不同的死亡观。通过对两种死亡观进行比较,以探知其反映的两种精神文化的差异。先秦儒家将人看作是社会性的存在,没有区分肉体与灵魂,将人的死亡归结为宇宙、自然时间的流逝。这种死亡观说明人不具有独立性,人的生死都是宇宙大化流行的一部分。王重阳将人分为肉身与真性两部分,人死只是肉体的消亡,真性则可以永恒;而且真性是我们真正应该去追求与实现的。对真性的重视则意味着对个人存在及自由的关注。两种死亡观的差异反映出两派不同的精神思维特质:先秦儒家是积极融入自然,是一种"向下"的自然主义精神;王重阳则是一种"向上"的超越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