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为明确钝黑离眼蚜蝇触角及感受器外部形态特点,应用扫描电镜(SEM)技术分别对雌性和雄性的钝黑离眼蚜蝇触角感受器的类型、分布及数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钝黑离眼蚜蝇触角由三节组成,均为单节,分别是柄节、梗节和鞭节,均密布微毛,鞭节上有感觉窝;触角有7种感受器类型:毛形感受器(Ⅰ、Ⅱ)、锥形感受器(Ⅰ、Ⅱ、Ⅲ)、腔锥形感受器、沟槽形感受器;毛形感受器Ⅰ和锥形感受器Ⅰ的数量在雌雄间存在差异、锥形感受器Ⅲ在雌虫触角上并未发现,其他感受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雌雄间均无差异.可为食蚜蝇科昆虫的行为学和分类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印度谷螟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H ǜbner)是世界性的贮粮害虫。本文对其触角用扫描电镜进行了研究。其触角为丝状,由基部的柄节、梗节和43~45节鞭节组成。共发现了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腔锥感受器、栓锥感受器、锥形感受器、耳形感受器和鳞形感受器等共七种感受器,并研究了它们在触角上的分布和数量。感受器在雌、雄蛾上也有很大差异,特别是毛形感受器、耳形感受器和刺形感受器。另外发现了又一种类型的锥形感受器,此种形状的感受器在国内外都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4.
触角是昆虫进行觅食、求偶和躲避天敌等行为的重要感觉器官,具有嗅觉和触觉功能.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性别黑带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 De Geer, 1776)成虫的触角及触角感器进行了观察拍照,分析了触角感器的种类、数量、形态结构以及分布特点.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黑带蚜蝇的触角由柄节、梗节、鞭节3部分组成;2)触角感器包括8类13种,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 ST)具3种亚型(STⅠ,STⅡ,STⅢ)、锥形感器(sensilla basiconica, SB)具两种亚型(SBⅠ,SBⅡ)、刺形感器(sensilla chaetica, SC)具两种亚型(SCⅠ,SCⅡ)、腔锥形感器(sensilla coeloclnica, CO)具两种亚型(COⅠ,COⅡ)、节间感器(sensilla intersegment, SIn)、棒状感器(sensilla clavate, Cl)、柱形感器(sensilla cylindrical, Cy)和B9hm氏鬃毛(b9hm bristle, BB);3)不同性别黑带蚜蝇成虫触角感器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用扫描电镜研究了6种蜻蜓雌性成虫触角上的感受器,其中差翅亚目:蜻科4种(黄蜻、竖眉赤蜻、秋赤蜻、白尾灰蜻);束翅亚目:科两种(长叶异痣、二色异痣)。蜻科(Libelulidae.)的4种雌性成虫都具有4种类型的感受器:锥状感受器、腔锥感受器,板状感受器和缶云状感受器。科(Coenagridae)的两种雌性成虫具有三种类型的感受器:锥状感受器、腔锥感受器和组合腔锥感受器。这些感受器的数量分布及排列方式在科属之间具明显的区别,同属内种间区别也是明显的;同种内不同性别间的有些种无明显区别,有的种雌性感受器的数量较雄虫多  相似文献   

6.
7.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的方法,对近暗散白蚁触角形状和触角感受器的种类、形态、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触角节数与长度:补充蚁后翅芽型补充生殖蚁兵蚁工蚁幼蚁;不同品级中发现12种感受器:短毛型感器、长刺形感器、短刺形感器、B?hm氏鬃毛、刺突状钟形感器、球状钟形感器、球状钟形感器与刺突状钟形感器间的中间型、半球形感器、单峰水滴形感器、双峰水滴形感器、单峰与双峰水滴形感器的中间型,其中,半球形感器、单峰水滴形感器、双峰水滴形感器、单峰与双峰水滴形感器的中间型为新发现感器;半球形感器仅存在于工蚁、兵蚁和翅芽型补充生殖蚁,水滴形感器仅存在于幼蚁.不同品级的触角节数和长度以及触角感器有明显差异,可以作为近暗散白蚁各品级的区分依据.  相似文献   

8.
用扫描电镜研究了6种蜻蜓雌性成虫触角上的感受器,其中差翅亚目:蜻科4种(黄蜻,竖眉赤蜻,秋赤蜻,白尾灰蜻)束翅亚目,惠科两种(长叶异痣Cong,二色异痣Cong)。蜻科(Libelluidae)的4种雌性成虫具有4种类型的感受器,锥状感受器,腔锥感受器,板状感受器和状感受器,Cong科(Coenagriidae)的两种雌性成虫具有三种类型的感受器,锥状感受器,腔锥感受器和组合腔锥感受器。这些感受器  相似文献   

9.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竖眉赤卒、秋赤卒、黄蜻、白尾灰蜻及线痣灰蜻5种蜻蜒的触角感受器。这些感受器主要有四种类型:锥状感受器、腔惟感受器、板状感受器和坛状感受器。它们的数量及排列方式在各个属间及各个种间均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美洲大蠊触角无感觉毛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扫描电镜观察美洲大蠊触角感受器发现无感觉器包括钟形感器和边缘感器两种,钟形感器仅分布于触角柄节和梗节,为凹窝内有一隆起的椭圆形构造;而边缘感器为感窗口催略呈圆形的隆起伏构造,分布于触角鞭节节段末端的边缘,在触角同一面每隔一节均可见一个边缘感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香樟齿喙象(Pagiophloeus tsushimanus Morimoto)是新发现的危害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的钻蛀性害虫,研究触角感器超微形态有助于了解该害虫的嗅觉行为及其与寄主植物的相互关系。【方法】将成虫触角用超声波清洗并冷冻干燥,采用离子溅射仪喷金镀膜,再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外部形态、感器类型及分布状况。【结果】香樟齿喙象雌、雄成虫触角均呈膝状,共有7类11种感器类型,分别为3种刺形感器、2种毛形感器、2种锥形感器以及表皮孔、柱形感器、栓锥形感器和叉形感器。刺形感器是香樟齿喙象的主要感器类型,在性别之间除刺形感器Ⅰ型、Ⅱ型长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类型感器长度、数量及分布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 锥形感器和叉形感器仅在雌虫触角上发现。【结论】此次研究观察了香樟齿喙象成虫的触角感器类型,可为开发基于信息素的害虫防治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大蛾卵跳小蜂雌雄成虫触角感受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特征,为探究各感受器的内部结构、感受机制及相关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大蛾卵跳小蜂的触角结构、长度及触角感受器的形态特征;鉴定感受器的类型,统计触角背面和腹面不同类型感受器的数量、位置。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触角长度和同类感受器的长度、宽度、数量在雌、雄蜂间的差异;比较不同亚节上感受器的数量、分布密度在雌、雄蜂间的差异。【结果】大蛾卵跳小蜂触角呈膝状,雌蜂的触角总长[(806.79±4.30) μm]大于雄蜂触角总长[(781.13±7.13) μm]。雌蜂触角鞭节有9亚节,包括6索节和3棒节;雄蜂触角鞭节有7亚节,包括6索节和1棒节。雌、雄蜂触角上都着生7种类型感受器,分别为毛形感受器(TS)、刺形感受器(ChS)、钟形感受器(CaS)、板形感受器(PS)、乳状感受器(MS)、Böhm氏鬃毛(BB)、指形感受器(FS)。TS和FS都分为Ⅰ型和Ⅱ型。雌蜂和雄蜂上TS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TSⅠ和TSⅡ在雌雄间的数量无显著差异。雌蜂ChS、FSⅠ的数量显著大于雄蜂相同类型的感器数量;雌蜂BB、FSⅡ的数量显著小于雄蜂相同类型的感器数量。PS、CaS、MS的数量在雌雄蜂间无显著差异。观察发现,从触角基部到端部,感受器类型和数量越来越多,密度越来越大。【结论】雌、雄蜂触角感受器的总量较为接近,但不同感受器数量、大小和分布存在差异,具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跳小蜂科昆虫中存在钟形感受器;大蛾卵跳小蜂的触角鞭节可能在寄主定位、识别、产卵等过程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阿里山潜蝇茧蜂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康  陈家骅  季清娥 《武夷科学》2011,27(1):114-117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阿里山潜蝇茧蜂Fopius arisanus(Sonan)触角感器,共发现6种类型的感器,分别是毛形感器、刺形感器、板形感器、鳞形感器、锥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其中的毛形感器和板形感器均有2种类型.感器种类和分布无性别差异.结合感器的种类和分布对各感器的功能进行推测.  相似文献   

14.
人类对天然生物所具备的应力放大功能的研究,有助于仿生开发适合于工程应用的应变传感器。在场发射电镜下观测到绿金龟子外甲壳的微观形貌,发现绿金龟子外甲壳是典型的正交逐层铺设纤维增强复合板,其上以40~50μm的间距分布着直径50~70μm的一系列近似圆形的刚毛毛窝,将这种形式表征为逐层正交铺设纤维增强带孔板,通过有限元及加权平均法计算获得孔应力放大系数为2.424,这种效应提高了外感觉器的灵敏度。进一步观测发现毛孔壁存在一种螺旋纤维结构,可抵御来自各个方向的应力集中,保护了刚毛下的毛窝腺及外体壁安全。  相似文献   

15.
本工作对刺楯纤虫的皮膜、口器、棘毛、背触毛以及细胞核作了超微结构水平的观察。结果表明,其皮膜银线系所在部位细胞外质呈电子致密的三角形,与周围外质有一定的间隙,此外的表膜呈小孔与外界相通;棘毛基部存在根纤维较短,伸入胞质深处;在纤毛器尤其是背触毛窝周围存在有膜囊,其在靠近细胞外质处常释放出内含的电子致密物质,可能对背触毛的支持起重要作用。此外,对口腔口围带(B-AZM),棘毛和背触毛在无性分裂时的发生也作了观察和描述。  相似文献   

16.
记述采自中国四川地区厕蝇科厕蝇属FanniaR.-D.,1830三新种;分别命名为类多突厕蝇Fanniapolystylodessp.nov.,毛颜厕蝇Fanniafacisetosasp.nov.和华西厕蝇fanniahuaxiia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学院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7.
尾须是昆虫重要的感觉器官,它与昆虫触角类似,表面分布着许多不同类型的感觉毛,这些感觉毛特化成各种类型的感受器,具有感觉外界环境变化的功能,在昆虫的繁殖、身体平衡等生命活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尾须感受器形态大小及特征的分类研究,其感受器主要可分为丝毛形感受器、钟形感受器、矛形感受器、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棒状感受...  相似文献   

18.
记述采自中国四川地区厕蝇科厕蝇属Fannia R.-D.,1830二新种分别命名为象鼻厕蝇Fannia elephantocerca sp.nov.和雅安厕蝇Fannia yaanensis  相似文献   

19.
鸡人工感染过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maxima)卵囊,巨型艾美耳球虫的裂殖生殖先由细胞核分裂,再在裂隙或缝隙处形成囊状突起,进而形成裂殖子,其过程伴随一系列细胞器的变化。小配子生成先由核伴随线粒体向周边移动,并向外隆起形成小配子的芽体,再进一步形成小配子。大配子形成过种中,胞浆内出现WFB2和WF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