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冷战向亚洲扩展和亚洲冷战格局的形成,杜鲁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东南亚的政策文件,在美国历史上首次制订了系统、完整的东南亚政策,为美国东南亚冷战政策奠定了重要基础.通过对这些文件的研究,探讨杜鲁门时期的美国东南亚政策.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所奉行的"单边主义"对好莱坞的战争题材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致美国国民对战争的态度都产生了很大变化.本文试图从美国单边主义政策出发,对冷战后的好莱坞战争电影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美国侵略的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政府一直把对外“援助”作为推行它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马歇尔计划”的执行为美国控制欧洲开辟了道路。“杜鲁门主义”的“援助”镇  相似文献   

4.
在阿以争端中担当调停人,以获得阿以双方的好感、削弱苏联在中东的影响,是美国自杜鲁门政府以来的基本政策取向.1967年六日战争结束后,约翰逊政府在应对阿以争端中所采取的平衡政策,也是美国传统外交政策的反映.为此,美国积极促动与苏联在解决阿以问题上的合作,推动安理会242号决议的通过.而对阿以双方,约翰逊政府则采取了拉拢约旦、与埃及保持联系及对以色列进行规制等措施,试图构建美国对阿以的对等平衡政策.然而,由于美苏争夺等因素的制约,美国这一时期的平衡政策最终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5.
1949年底,杜鲁门政府从遏制苏联的全球战略出发,决定调整其对华政策,即由战后的“介入”政策转为“脱身”政策。该政策表现在台湾问题上就是,“撒手”了之,放弃干涉。然而,随着中苏结盟以及固有的反共思维的反弹,美国国内掀起一股“麦卡锡主义”恶浪,这使美政治环境严重恶化,杜鲁门政府的对外战略指导思想因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政府对台政策彻底改弦易辙,美军派遣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企图以武力保护台湾,阻挠中国领土的统一。从此,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航道上的一座暗礁。  相似文献   

6.
印度支那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二战后美国对印度支那问题尤为重视,并把它纳入了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计划。杜鲁门时期是美国对印度支那政策的酝酿时期,到1954年,美国对印度支那政策经艾森豪威尔的精心策划已完全成熟。然而,艾森豪威尔政府过于夸大了共产主义的威胁,因此其对印度支那的政策并不切实际。美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此后美国一步步走上战争的边缘,不断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沼而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7.
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对印度的援助,服从于其全球战略和国家安全的需要,开启了战后美国援助印度的序幕。在冷战背景下,影响美国对印度援助的因素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今年7月20日是1954年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协议签订十周年。十年来,美帝国主义在越南南方、柬埔寨和老挝的所作所为证明,它是破坏日内瓦协议的罪魁祸首,是破坏印度支那和平和印度支那国家的民族独立、主权和统一的最凶恶的敌人。早在月内瓦协议签订以前,美国就积极插手法国殖民者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战争,企图取法国殖民者的地位而代之。美国总统杜鲁门在1950年6月27日发表声明,要加速从军事上援助在印度支那的法国侵略部队和派  相似文献   

9.
阿尔及利亚战争是危机的根源 4月16日法国盖伊阿政府垮台了。垮台的近因是法国国民议会的多数议员否决了政府在突尼斯问题上对美国的屈从,而它的基本原因却是政府的阿尔及利亚政策越来越不得人心。法帝国主义自从1954年11月在阿尔及利亚发动殖民战争以来,在三年半中动员的兵力从五万多人增加到五十多万人;军费开支历年增加,今年的军费预算达到近九千亿法郎,就是说每天要花二十五亿法郎。本来法帝国主义在八年的印度支那战争中,人财两失,已经受到沉重的打击,1954年停战后法国的财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总统的"主义"每一任美国总统都希望青史留名,他们默许人们给自己在世界上的所作所为贴上"主义"的标签,梦想成为某个时代的缔造者。这种"主义"往小了说是发动海外战争的指导方针,往大了说是对外战略的阶段性特征。多数美国总统提出了具有历史性影响的"主义",比如门罗宣布西半球不再受欧洲殖民主义支配、威尔逊倡议消除战争根源创设国际联盟、杜鲁门正式拉开冷战帷幕、尼克松决定与苏联缓和关系并撤出越南、卡特动  相似文献   

11.
半月谈     
才踏入了1957年的门槛,我们便看到国际斗争的波澜壮阔的前景。一方面,美国帝国主义者打着“艾森豪威尔主义”的黑色的旗帜,以中东为中心煽起新的冷战。这股险恶的逆流正遭到中东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坚强的抵抗,在这搏斗的惊涛骇浪中,经不起苏伊士运河风险的艾登倒先垮下来了。另一方面,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各国之间的团结合作,有了新的发展,显出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巨大的生命力,大大加强了争取国际局势缓和的主流的力量。美国新的扩张和冷战计划本来,艾森豪威尔政府一直执行着美国垄断资本的实力政策和殖民扩张政策。在第二次当上了白宫主人之后,“和平”的假面具,对于他说来,已经不像竞选时期那样需要;英法侵埃战争失败和匈牙利事件发生以后的国际形势的变化,助长了华尔街的殖民扩张的胃口。用美国专栏作家艾尔索普兄弟的话来说:“目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曾是盟友的美苏很快演变成了对手。苏联虽然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它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了,领土扩大了,特别是它进军东欧,在战争结束后仍驻扎在大部分东欧国家,这对美国的全球争霸计划是极大的威胁。这时,杜鲁门政府内有关对苏联要采取强硬政策的叫嚷甚嚣尘上。与美国国内当时的这种思想相呼应,美国著名的外交家乔治·凯南首次提出了遏制理论。从杜鲁门开始,“遏制”作为美国的安全战略指导了战后几十年的美国对外关系。40多年后的今天,当布什政府的“超越遏制”政策引起人们注意时,曾被称为“遏制之父”的凯南又为美国朝野人士记起。  相似文献   

13.
美以特殊关系的形成是冷战时期的特殊历史背景和中东地缘政治的产物。苏伊士运河战争前,由于美国推行“联阿抗苏”的平衡政策,美以关系并不特殊。随着苏伊士运河战争后中东格局的变化,美国出于维护其中东战略利益的需要,在犹太院外游说集团的影响下,同时基于文化和宗教上的接近以及民主理念和社会体制上的趋同,美以关系逐渐升温。经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约翰逊三届政府的推动,从1957年至1968年构建了美以特殊关系,并为以后历届政府所遵循。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以后,韩国政府超越冷战意识的民族统一、民族至上意识开始逐年上升,2000年朝韩首脑首次历史性会晤标志着这种意识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韩国的对朝政策也相继由民族和解的"北方政策"阶段进入了不计代价、更具民族共助色彩的"阳光政策"和"和平繁荣政策"阶段.南北经济交流合作也由此进入政府主导的发展时期.但是,这种政治因素影响下的非市场化运作是否可持续还是疑问.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冷战时期美苏双方紧张对峙的局面不复存在,于是美国为了维护自身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地位,迅速借助1990年8月爆发的海湾危机提出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构想.在后来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构想予以实践,显示了争夺战争中的领导地位、维护地区利益和分担战争责任以及防止武器扩散等方面的特点.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在战争中的辉煌胜利更加推动了这一构想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朝鲜战争是印度独立后不久便深入涉猎的几个重大国际问题之一。从战争开始到结束,印度积极参与调停,并就朝鲜战争所涉及的问题发表看法,表明立场。在这一过程中,印度政府所持的立场与美国政府多是不一致的,尤其是在对待参战后的中国的立场上,双方更是分歧严重。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政府非常重视印度的反应与立场,寄希望于印度能站在美国一边,支持美国所领导的反共产主义活动,但事与愿违,印度不仅未能站在美国政府一边,反而公开批评美国。在此期间,双方的主要分歧体现在对待中国的立场上。双方之间的立场差异折射出两国迥然有别的国家身份定位。  相似文献   

17.
法国作为冷战时期美国的盟友,与其他盟友相比,法国对美政策经常提出批评意见,尤其是在50年代末戴高乐第二次执政后,在他的反美独立思想的影响下,法国奉行了独立自主的对美外交政策.研究戴高乐的反美独立思想的形成、表现及影响更能加深我们对法国现行政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所谓"冷战",就是指二战后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方面进行紧张激烈的对抗而又没有爆发直接的武装冲突,简单地讲就是不用枪炮的战争。这场没有硝烟不动声色的战争,使世界格局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一些国家的冲击力也是不可小视的。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不久,世界格局就形成了以美、苏为两极的争霸态势。面对东北亚地区复杂的形势,美国在此举棋不定,实行较为温柔的政策,等待"尘埃落定"。但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开始调整其策略,从而形成了前后政策巨大的反差。  相似文献   

20.
今天美国反对裁军、甚至主张“预防性战争”的那班人,就是那些发动冷战,割裂德国,蹂躏和分裂朝鲜,拯救蒋介石和想出“两个中国”政策的人们。他们现在竭尽全力来破坏对和平共处必不可少们最高级会议。一小撮集合在洛克菲勒家族周围的人们,一次又一次地表现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制订者和执行者。这班人在杜鲁门政府和艾森豪威尔政府中都一样的活跃——政党的更换并没有妨碍他们的权力的继续。当时约翰·福斯特·杜勒斯只是一个高级顾问,而各克菲勒五兄弟则是核心集团中地位稍次的人物。少数较年轻的人,如尼克松,已经被提到前台来,而有些人像福莱斯特则已经死了。除此以外,角色和戏都几乎毫无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