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桃水煤矿区含煤岩系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上部含煤段由砂岩、砂质页岩和煤组成,下部不含煤段由砂质页岩夹砂岩组成,不含煤.含煤层数多,岩性相变较为普遍,井田内煤层对比是建立在含煤岩系岩性组合及含煤特征的综合研究基础上进行的.煤层对比以标志层法和岩性旋回法为主,辅以煤层间距、煤层自身及化石等资料.  相似文献   

2.
1979年7月间许继伯同志和笔者赴湖北竹溪一带进行化石采集工作,曾在杨家山、梅子垭等地采获不少笔石化石,特别在梅子垭水库旁约200米处的下志留统陡山沟组底部采到的一些笔石标本,经笔者鉴定是塔形螺旋笔石带(Spirograptus turriculatus zone)内的一种新笔石,取名筒形螺旋笔石(Spirograptus cylindricus sp. nov.)。筒形螺旋笔石(新种),特征明显,标志性强,与Spirograptus turriculatus共生。S.turriculatus是华中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上部的标准带化石。因此,新种的描述,对补充塔形螺旋笔石标准带化石的新材料具有一定的地层意义,对探讨它们之间的演化关系也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峨眉山早二叠世地层发育,化石丰富,含大量苔藓虫化石。栖霞组以Fenestella sp.(A)为特征,茅口组下部以Araxopora hayasakai最丰富,上部则以Meekopora emeishanensis(sp.nov.)为特色。Meekopora属在我国过去仅发现于石炭系,现该属首次在蛾眉山下二叠统中发现,其层位大致相当子北美早二叠世的瓜达卢普组(Guadalupian)。  相似文献   

4.
皖南龙潭组为一含煤地层,分布很广,可采煤层1—3层.在此含煤地层中产有丰富的植物化石,其保存完好、种属繁多,且产出的层位也较稳定.关于皖南龙潭组植物群及其时代的问题,至今很少人作过系统的论述,1980年,李星学、姚兆奇和冯少南等同志撰文论述到此问题.笔者近几年在皖南采集了龙潭组一些植物化石,进行了整理和初步分析.本文着重叙述了皖南龙潭组植物群的特征,并对其所属时代提出了粗浅的看法,以供人们进一步研究中国南部二叠纪含煤地层尤其是研究华南二叠纪植物群特征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西藏洛隆、丁青地区拉贡塘组为变质海相碎屑岩夹少量碳酸盐岩地层,广泛超覆在下伏不同时代及层位的地层和岩体上,产牛津期—基米里期,及提唐期—凡兰吟期的菊石等化石,其时代应为晚侏罗世牛津期至早白垩世凡兰吟期。多尼组为变质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地层,广泛超覆在下伏不同时代地层及岩体上,产早白垩世化石,且覆于拉贡塘组之上,其时代应为早白垩世欧特里期—阿尔必期。该区侏罗、白垩系界线应划在拉贡塘组的中上部。  相似文献   

6.
广州西北郊上泥盆统植物化石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所描述的植物化石是分别在广州西北郊龙尾岗、大沙村、沙水岗和牛岗等处发现的。早在1930年哈安姆曾对这一地区的地质进行初步调查,并认为这一地区的地层的地质时代为二叠纪。笔者在1958年把这些地层改属于中石炭世。其后,各部门的地质队亦继续在这一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并分别提出泥盆纪、泥盆石炭纪和早石炭世等地质时代。由于均未发现化石,上述的各种地质时代仅是推论而已。直到1962年,这一地区的地层所含的化石才被中山大学地质地理系的学生发现。这一地区所产的植物化石相当丰富。但动物化石则较少,而且保存不完全,在地层时代的鉴定上不起什么作用。本文描述的植物化石有下列属种: Leptophloeum rhombicum Dawson Cyclostigma kiltorkense Haughton 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Nathorst) ef. 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Nathorst) Lepidodendron sp. nov. Lepidostrobus sp. nov. Lepidophyllum sp. Sphenopteris sp. 在这些植物化石中,Leptophloeum rhombicum和Cyclostigma kiltorkense是晚泥盆世的标准化石。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的时代由早泥盆世到晚石炭世。它们是我国晚泥盆世陆相地层最常见的植物化石。因此含这些植物化石的地层可以和中国其他地区含同样化石的地层相比较。现在成问题的是沙水岗和牛岗等地质剖面。这些剖面含Lepidodendron, Lepidostrobus,Lepidophyllum和Sphenopteris。如果单从植物化石来考虑,这些剖面的地质时代应属于早石炭世。但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1)和龙尾岗和大沙村的剖面一样,它们的岩性亦以红色岩层为主;(2)从地理位置上看,它们的层位和产Leptophloeum rhombicum的龙尾岗的孰高孰低不易判断。因此现将沙水岗和牛岗等剖面暂定为泥盆石炭纪。  相似文献   

7.
笔者采集了淮南、淮北,凤台、颖上、宿县、濉溪及蒙城等地的二叠纪煤田82个钻孔,280多块样品,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二叠纪含煤地层中孢粉和植物化石含量丰富,孢粉属种繁多,保存良好,纹饰清楚,孢粉的垂直分带的规律性明显,故对二叠纪含煤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1988年6月,成都地质学院博物馆在四川江油县马角坝采获一具水生爬行动物化石骨架。该化石是由在此地进行普地实习的咸阳师专的师生发现的。化石产于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上部的黄灰色钙质白云岩之中。经修理、鉴定,确认为一保存不够完整的幻龙个体。背椎系列  相似文献   

9.
长期已来,龙门洞剖面中玄武岩之上的沙湾组以及飞仙关组中没有发现可鉴定的化石。1981年王正瑛等老师指导的毕业生在此测制剖面时,在沙湾组的黑色硅化炭质泥岩中找到植物化石碎屑,引起笔者的兴趣,特地与几位指导老师和同学前去采集,终于采到了一批保存  相似文献   

10.
祁连山西段的妖魔山组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厚550-800m。上与含Ashgill(阿什报)笔名的南石门子组连续沉积,其下为中铺群(兰代是期)呈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根据本组下部所产的Dicellograptus sextans exilis和上部所产的Amsassia of.chaetetoides lichenardia of.arctica珊瑚化石,妖魔山组的时代被确定为卡拉道克(Caradoc)阶。  相似文献   

11.
李建军 《大自然》2013,(1):28-35
恐龙足迹化石及含化石地层的特点,它所承载的地球历史和生命演化信息,以及化石所揭示的充满传奇色彩的遥远过去,深深吸引着恐龙足迹爱好者。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科技》2011,(36):79-79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邓涛研究员和他的科研团队近两年在藏北伦坡拉盆地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地层学调查和脊椎动物化石考察,不仅在丁青组原有鱼类化石报道的基础上发现了更多的层位和材料,而且还发现了对时代确定和古高度判断有重要意义的犀科化石。该化石发现于在藏北班戈县论波日地点丁青组上部,经研究确认为近无角犀  相似文献   

13.
文介绍在上杭县庐丰发现的两个中石炭统剖面,并划分为林地组和黄龙组两部份.林地组为陆相碎屑岩,厚度344—369米,中上段以植物化石 Rhodeopteridium chinghaiense—Neurop- teris gigantea组合为特征.据此,我们提出林地组的主体应属于纳缪尔期的新见解.黄龙组以白 云质灰岩和晶质灰岩为主,底部为铁泥质凝灰质角砾岩及碎裂硅质岩,或相变成铁矿层(马坑式铁矿 的主矿体),厚度75米.含两个蜒类化石带,即下部的Profusulinella带及上部的 Fusulina带, 时代为中石炭世晚期. 庐丰的中石炭统发育良好,层序完整,化石丰富,可作为福建省的典型剖面.  相似文献   

14.
南京地区上第三系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十年代以来笔者等曾陆续在南京地区的江宁、江浦、浦镇、大厂、六合及仪征等地进行新生代地质调查,相继采集与发现了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如1956年率领南京师范学院地理系学生野外实习时,在江宁方山南麓“洞玄观组”内首次发现安琪马化石~(8、11);1963年参加江苏省砾石层现场调查,又在浦镇砂矿内找到短腿犀、柯氏皇冠鹿、双角鹿、短吻鳄、利齿猪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的Cystophrentis-Pseudouralinia 间隔带及三叶虫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Siphonodella levis (Ni) Polygnathus cf.. inornatus E.R.Branson等牙形刺化石,海南岛白沙县金波老村附近南好组第二段中上部确定为下石炭统杜内早期,与Cystophrentis-Pseudourlinia间隔带底部层位相当.共同产出的Weberiphillipsia cf. linguiformis Yuan & Li,Weberiphillipsia sp.,Linguaphillipsia sp.,Hunanoproetus sp.,Austrulosutura sp., Conophillipsia sp. 等系海南岛首次发现的早石炭世三叶虫化石.它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同期三叶虫很相似,可能属同一古生物地理区.  相似文献   

16.
灵武市位于宁夏平原中部,地表出露地层有奧陶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产无脊椎动物、鱼、恐龙、哺乳动物和植物等化石.笔者对该地主要化石产地产出的化石种类进行梳理,并对其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进行评价.依据化石产出的完整性、珍惜性、观赏性、科研价值和知名度,划分化石保护等级,并规划国家级保护区2个、省级保护区...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或调查我国泥盆系地层时,常常习惯地把鹗头贝(Strin■phalus)作为中泥盆统上部的标准化石,而把弓石燕(Cyrtospirifer)作为上泥盆统下部的标准化石;前者和西欧吉微特阶(Givetian Stage)相比,后者则和西欧弗拉斯阶(Frash-ian Stage)相当。而且还传统地把弓石燕的出现,作为晚泥盆世的开始。但是,在实际上,我国有些地方,在上泥盆统首次出现弓石燕的地层之下,到中泥  相似文献   

18.
简要报道湘西麻阳上白垩统麻阳含铜建造中新近发现的一种巨型痕迹化石。该化石为圆柱状或椭圆柱状,直或略曲,不分叉,不分节,潜穴壁平滑,直径10cm左右,保存长度3m左右,初步定名为"巨型漫游迹(Planolitesgigassp.nocv)"。这一发现对于痕迹化石及麻阳含铜建造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地区的侏罗纪地层,蕴藏有重要的煤、粘土等矿产,并含有丰富的植物化石,早已为地质古生物工作者所重视。由于主要含煤地层中所产的大量植物化石,与华北地区一致,属锥叶蕨——风尾银杏(Coniopteris——Pboenicopsis)植物群系(下面简称Co.-Ph.系),时代为早、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20.
剑河八郎松山寒武系黔东统都匀阶清虚洞组主要由泥岩、灰岩组成,下部以灰岩为主,上部为泥岩、灰岩互层,顶部为中层白云岩.上部含有大量的莱德利基虫类、耸棒头虫类和褶颊虫类三叶虫及带软躯体动物多门类化石.本文报道的拜如尼亚虫Byronia Mathew,1899产于清虚洞组中部及中上部,分异度低,仅1属1相似种,即原生拜如尼亚虫(相似种)Byronia cf.annulata Liu,1986.原生拜如尼亚虫(相似种)Byronia cf.annulata化石保存较好,管壁保存有横脊.剑河八郎松山清虚洞组的拜如尼亚虫是贵州杷榔组和凯里组之后另一个产出层位,它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清虚洞组生物群的组成,同时亦为贵州乃至全球寒武系拜如尼亚虫Byronia的演化、埋藏特征等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