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道家思想核心范畴的"道",具有三重意义:一是作为宇宙万物本体的"道";二是表征世界万物生成规律的"道";三是审美意义上的"道".老子的"大象无形"体现了道的这三种精神,并从哲学、美学的层面揭示了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审美境界应是一种与道相通的虚实相成、超越形迹之美的大美境界.老子的这些文学批评理念对后世文学批评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反”是《老子》一书中的重要概念。作为“道”之“反”,具有“相反相成”、“物极必反”、“循环往复”三种含义。老子的“反”之道的表达方式可以概括为:以不为为,以不争争,以不先先……这种“反”之道,为人们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生存之道。由此看来,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恰恰揭示了他的生命哲学、生存哲学的特质:谦下、守弱的“无为”与居上、刚强的“无不为”合二为一。这既表现了老子哲学所包含的大智慧,又反映了老子哲学所隐含的权术和阴谋。  相似文献   

3.
刘琳 《当代地方科技》2010,(24):175-175
关于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提出了一个以"道"为宇宙万物的生生之本,以"自然"为道的核心内容,以"无为"为人类放入实践原则的哲学体系,揭示了"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思想,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道"的思想,来认识一下道家核心的哲学理念。通过理论的认识,看看老子的哲学思想对于现实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贡献。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对“道可道 ,非常道”流行至今的解释是不成立的。因为这样的解释 ,不合乎老子论道时的语境要求 ,且会造成前后文之间的语义矛盾 ,还违背了古代汉语中名词用如动词的一般规则。所以对这句话 ,应该解释为 :道是可以实行的 ,但人们实行的往往不是“常道”。  相似文献   

5.
《老子》以"道"为其主题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形上学的创始者,《老子》形上学思想关注的问题是世界的第一原理,即世界的原初原因是什么,以及作为世界原初原因的"道"。本文对比了中西形上学思想的不同之处,提出了老子形上学思想的路向,着重论述了其形上学本体论的思想,最后总结了其形上学思想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6.
哲学起源于对生命的思索。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牟宗三先生曾指出,中国哲学的特质是生命的学问。中国传统生命哲学的基本精神奠基于先秦诸子的哲学探索之中,老子哲学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老子哲学中的生命关怀以“道”为核心范畴,遵循“本源之道”,探究“生命本真”是老子哲学的生命意识的核心命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比较文化的视角对《老子》的修身之道进行了分析。《老子》中的修身之道具有“内向超越”的维度,这不同于西方的“外向超越”。在《老子》中身不离道,道不离身,体性一如,在与道俱化中无己成己,而道动于返,用于弱,归于化。  相似文献   

8.
黄以明的书法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风貌,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它“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堪称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最典型地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是中华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9.
就《老子》与《论语》这两部道家与儒家的原始经典,讨论在老子与孔子思想体系当中,他们各自道的原貌。从而得出结论:老子与孔子各自所主张的道之本源是相同的。经过他们二人的加工与整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阐释道的含义,才形成了后世道家与儒家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庄子之道是“生命之道”,庄子的体道工夫其实是对生命的感悟与体验。庄子在无主观自觉意识的情况下,不期然地通向了审美之路,而庄子所梦寐的生命境界之提升得以实现,体现出独有的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1.
"贞观之治"之所以能如此辉煌而为后人所称颂,与唐太宗不遗余力的实行老子"清净无为"、"以民为本"、"修身治国"的治国方略关联重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现代物理学的世界观向着先秦道家某些思想归复的特征之剖析,呼吁在新世纪中,应当一如既往地努力研究和宣传中国传统思想,把“发掘神州瑰宝,弘扬华夏文化”的热潮推向一个更高层次的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老子“道”论包含丰富精深的思想内涵,主要包括道法自然,道之性:玄,道之用:弱和道之动:反。以此为立论基础,老子教育思想的无为自化、行不言之教、率性而行和生而不有等“自然”价值取向,对当前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本分析全真教龙门派内丹心论体系与老子"道"的紧密联系,得出全真教龙门派修行理论仍以"道"为主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周易》卦象取法自然,以模拟万物发展情状来阐释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元散曲的盛行亦是文学规律自然运行的结果.相较其他文学样式,元曲最突出之特色是本色自然,与"易"之自然之道有契合之处.尝试用《周易》"困""复""遁""乾"四个卦象来阐释元散曲的发展进程,是对易学规律与文学规律之间内在相通性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6.
谈"道"     
道为中国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一个概念,道有多种,但主要为天道与人道.道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对外部世界的价值观念的思维肯定形式.儒家文化对于道的探索,以人道为出发点,不断以天道来粉饰和神化人道;道家则以天道为探索起源,不断以人道来充实和完善天道.儒家之道和道家之道,对于中国民族精神的形成,虽然分别在道德层面和审美层面上做出各自的贡献,但对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及人生之道的把握上都产生了较为相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对子女的要求非常严格,他在教育子女上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教育子女"要完全靠自己",思想上严格要求,学习上时刻督促,希望"学成为国服务",生活上绝不允许搞任何特殊化。研究、学习和宣传毛泽东的家教方法,有利于广大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以毛泽东为榜样,自觉地严肃家教,使子女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先秦道家思想中"规律之道"内涵丰富,老子从"反者道之动"、"道法自然"作为"规律"作了系统、详尽的阐述。文子继承了老子"道"作为规律的思想,"道者,物之所道也",提出把道看作宇宙万物所遵循的根本规律,道也具有自身的规律,即为"反"。庄子将老子的外在规律之道转化,认为规律之道主要是存在于万物中使万物成为万物的原理。三者对"规律之道"的论述,既一脉相承,又有所突破,共同丰富和完善"道"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道家美育思想是中国本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它以"道法自然"的认识论为宗,以"自然体悟"的方法途径为用,构建了自己完整的崇尚自然及追求自然生活的美育体系。至今,对现代儿童美育活动仍有着重大启示与深刻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儒家与道家常被看作是一个出世,一个入世。其实,儒道二者在修身思想上有许多一致之处。通过对儒家经典《周易》与道家经典《老子》修身之道作一比较,可看出儒道两家在修身思想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