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皓 《科技信息》2007,3(15):254-255
民主法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对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原则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对于创建和谐校园、促进高校学生工作发展也起着尤为突出的作用。因此,探讨在民主法治维度下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新思路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市民社会是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社会生活领域。独立的市民社会是法治形成的必要社会条件。市场经济作为市民社会的经济形式促进法律的形式合理性发展,并孕育社会普遍的法治理念。市民社会权利以各种形式制约国家权力,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社会条件。中国在探求法治现代化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市民社会的基础作用与决定作用,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提供富有价值的借鉴意义。同时,有必要对西方市民社会理论做出正确的鉴别、吸收。  相似文献   

3.
宪政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内在品质,是与人治相对立的国家政治体制,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文明与进步推动世界走向宪政,当今民主国家宪政已经成为国家与国民的必然选择。而农民群体作为我国国民大多数的群体,在宪政体制下他们的的政治权利又将为何?权利的来源以及怎样保护权利成为当下中国宪政机制必须深思的问题。本文拟在结合西方国家宪政制度探讨我国的宪政视野下农民的政治权利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4.
市民社会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西方社会。从古典时期至近现代的市民社会理论发展脉络可以看出,市民社会理论发展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人文要素,这些要素是构造社会自主交往和自治机制,孕育民主法治体制的核心价值。因此,市民社会的现实发展和理论创新对于推进中国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以及文化创新性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以人民民主为本质内涵。在党领导下所要倡导的法治文化,正是党领导下的以法治国所需要的先进文化。法治文化的建立,正是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和必要因素。法治文化的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从经济、政治、社会、法制和文化等多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法治国家的建立,必须依赖市场经济的经济基拙、政治体制的社会基础、正义公平的法制基础以及法治导向的文化基础等作为地基铺垫来实现完成。而在众多要素中,文化要素是其中关健的因素,没有这个由文化到政治、由抽象现念到具体制度的转化,就不会有现代法治。所以,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建设,是推动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中强有力的精神文化力童,对推动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经济发展的研究离不开法治环境问题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法治进行经济分析,来探讨我国法治的经济学基础、经济价值以及它与市场的关系,以期能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建设。经济分析法学是以经济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法律与法律制度的一种法学思潮。以经济分析法学的基本方法来研究法治问题,必然涉及法治的成本问题,法治的成本可以分为法治的内在成本、法治的外在成本和法治的机会成本三部分。法治的成本问题表明,即使是法治也在消耗着社会有限的资源,也在占用着社会的机会成本,因而必须重视法治的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7.
《科技智囊》2014,(12):13-15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习近平在说明中提到,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从法治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开启法治经济的新里程本次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开启了法治经济的新里程。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曙光指出,过去认为中国经济是政府主导型,是县域和地域竞争在推动经济增长。但在法学界看来,制度松绑和市场力量的释放才  相似文献   

8.
2010年4月20日,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洛阳市瀍河回族区、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和呼和浩特市回民区这5个特设的城市民族区的代表齐聚郑州,参加首届中国城市民族区发展论坛,共同交流经验,商讨未来发展途径。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上人们的关注,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基层行政法治建设在其特殊的背景之下也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推动整个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法治经济     
循着以法治理经济的思路,把法治经济建设作为今后发展市场经济的主导方向,不仅是解决当前市场经济建设中诸多突出问题的有效手段,更是保证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需要。本文在论述了法治经济的涵义、特征,并就建设法治经济从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法治经济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时下,法治建设已成为主流。作者认为法律信仰是法治的内在驱动力,并就法律信仰与法律信仰有关的含义进行了阐述。在考察西方法治史上宗教信仰、哲学信仰对树立法律信仰的作用的基础上,在论述法律信仰的基础和环节中,可以窥见法律信仰的作用。在分析我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状况以及目前阻碍我国法治进程的因素之后,作者认为法律信仰在我国有形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坚信只要树立了法律信仰,法治就不难实现。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法治社会中,存在着三种异质性法律文化,即马克思主义法律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西方法律文化。这三种历时性的法律文化以冲突的形式和共时性的形态存在于当今意识形态中。应处理好这三种法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从而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创造良好法律文化氛围。应当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为主导,立足于重视和发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解读,同时借鉴和吸收西方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从而谱写法治中国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阶层分化,矛盾交织,传统社会管理模式面临巨大挑战,创新成为一项紧迫而艰巨的战略任务。社会管理创新是在一定法治文化环境中进行的,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灵魂,社会管理创新与法治文化在价值目标上有契合之处,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现实依据与制度保障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必要要求,也是深入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3.
时下,法治建设已成为主流.作者认为法律信仰是法治的内在驱动力,并就法律信仰与法律信仰有关的含义进行了阐述.在考察西方法治史上宗教信仰、哲学信仰对树立法律信仰的作用的基础上,在论述法律信仰的基础和环节中,可以窥见法律信仰的作用.在分析我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状况以及目前阻碍我国法治进程的因素之后,作者认为法律信仰在我国有形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坚信只要树立了法律信仰,法治就不难实现.  相似文献   

14.
法制精神培育与法治环境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建设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有利的法治社会环境,更有赖于法治精神对社会的渗透程度。当前我国法治建设最缺撼的是法治精神。法治精神培育,必须构建法治精神的三大要素。法治环境优化,必须健全民主政治、完善市场经济、培育理性文化,改善法律运行环境,并始终坚持以法治精神培育为内在灵魂。法治精神培育与法治环境优化是相互促进、包容共生的关系,在法治建设中,两者必须紧密结合、协同作战,不可有须臾的分离。  相似文献   

15.
关于法治和德治的争论在东方和西方产生了相似的激烈争论。这种争论已经持续了约 30 0 0年并将继续。法律是最低的道德 ,道德是法治的环境。对于当代中国来说 ,法治和德治都不可或缺 ,不可丢弃。要建设一个文明、民主和强大的中国 ,依法治国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不应是弱势群体,国家应当赋予他们平等的公民权。农民工问题。是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利益关系的改变而引起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农民工问题的产生有多种原因,我国的户籍制度是主因,农民工问题根源在于社会方面的某些不公正。在法治的背景下,依据法治的精神完善我国相关法律制度,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人治和法治是两种不同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在我国,从人治方略到法治方略的转变,经过了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历史过程。依法治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8.
法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法治是法的统治、法的治理;法治国家是依靠正义之法来治理国家与管理社会,从而使权力与权利得到合理配置的社会状态。只有以人为本,厉行法治,才能保障人权、保证"良法"的有效施行。具体而言,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辩证地对待我国以及西方国家法治建设的实践,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集中全体社会成员的力量,为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9.
简析中国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蕾 《科技信息》2011,(36):I0034-I0035
民主,是多数人的统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实行治理或统治。法治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民主的保障,民主是法治建设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本文首先简明阐述了我国的民主法治现状,进而分析了民主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继续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应采取的举措。  相似文献   

20.
时下,法治建设已成为主流。作者认为法律信仰是法治的内在驱动力,并就法律信仰与法律信仰有关的含义进行了阐述。在考察西方法治史上宗教信仰、哲学信仰对树立法律信仰的作用的基础上,在论述法律信仰的基础和环节中,可以窥见法律信仰的作用。在分析我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状况以及目前阻碍我国法治进程的因素之后,作者认为法律信仰在我国有形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坚信只要树立了法律信仰,法治就不难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