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中叶,党中央以备战为目的,在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在福建小三线建设的过程中,上海往龙岩地区先后迁移了华光被单厂和经昌染织二厂,输入了一大批技术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提高了龙岩民用纺织品生产水平,填补了龙岩地区现代纺织业的空白,对龙岩纺织工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来自上海的纺织工人用精湛的技术和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影响着龙岩的工厂工人,对龙岩现代产业工人的培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深入研究上海支援龙岩小三线建设的这段历史,可以让尘封的历史让更多人所知,同时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2.
为了切实推进扶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民族地区和谐稳定,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在西海固地区实施生态移民的决策部署,按照《宁夏"十二五"西海固地区生态移民规划》,从2011年开始用5年的时间将宁南山区不适宜生存地区的35万人贫困群众搬迁安置到近水、沿路、靠城的区域,为了让移民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态移民成功的关键是村庄规划编制的合理。根据近几年农村规划工作经验谈几点想法,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移民在迁移人口的同时引起了其社会资本的变迁,少数民族移民社会资本的变迁具有其特殊的民族特色.本文通过对灾后重建北川羌族自治县社会资本重构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民族地区生态移民如何保护与传承其民族文化、社会资本重构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散布在中国大西南崇山峻岭中的三线建设的国防工业企业,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关系的缓和以及中国经济布局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国防武器需求的减少,纷纷从偏僻的山区和边远的乡镇迁移到了大城市,留下了甚为宝贵而又正在衰败的工业遗址。打造红色旅游新址,建设生态养老福地,开辟学校教育空间,有助于三线建设工业遗址实现从"军工禁地"到"文化园地"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5.
调查分析了1984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实施的吊庄式移民工程,成功地将宁南山区的特贫户逐步迁移到宁北有开发利用潜力的地区,使其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移民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如行政管理上保留吊庄移民区与原移出县的隶属关系,移民步骤上先进行小规模示范性两栖式移民,后进行大规模集中移民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吊庄式移民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及调整解决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6.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经济和国防建设,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三线建设不仅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且从多途径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文以多民族聚居的凉山州冕宁县沙坝地区为例,阐述三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途径和成效,包括:党的领导在政治上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命运联结;工业文明的发展为民族共同体的构建奠定了经济基础;文化交融推动了民族共同体情感的加深;教育的发展为民族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人才保障;社会发展不断增强民族共同体构建的稳固性。三线建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是彼此成就、相互促进的关系,三线建设在新的文明体系中达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途径和方式,在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的今天仍然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移民补偿方式是长期困扰我国水电工程移民的一个主要问题,我国当前施行的"开发性补偿"移民政策虽在一定时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该政策在移民补偿标准、补偿范围和补偿数额等方面均存在问题。"投资性补偿"的提出借鉴了经济学中的价值转移理论,将移民补偿分为"长期补偿"、"安置补偿费入股"和"土地使用权入股"三个阶段,该机制更能适应我国的国情,并有利于逐步实现水库移民和库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后移民时期”重大社会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诠释三峡库区"后移民时期"、"社会心态环境脆弱"、"产业空虚化综合症"和"移民利益群体"等概念基础上,描述了研究后移民时期三峡库区重大社会问题的理论框架,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调查分析了1984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实施的吊庄式移民工程,成为地将宁南山区的特贫户逐步迁移到宁北有开发利用潜力的地区,使其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移民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如行政管理上保留吊庄移民区与原移出县的隶属关系,移民步骤上先进行小规模示范性两栖式移民,后进行大规模集中移民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吊庄式移民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及调整解决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三线建设开始后中国科学院在科研机构布局上所进行的调整,梳理了三线建设初期(1964~1966年)中国科学院对于这一场大规模的以备战为目标的经济建设运动的反应和支援三线建设的情况,进而分析国家战略调整对于中国科学院科研机构布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唐宋时期,有部分僧、道宗教移民迁来湖湘之地,这部分宗教移民以僧人为主,南方之闽浙和北方之陕晋,都是主要迁出地,而湖南之衡山与潭州诸山是主要迁入地。在迁移时间上主要集中于唐中后期与北宋时期,迁徙原因主要与佛道之学传授有关。他们的到来对湖南宗教文化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期导读     
<正>我国少数民族多聚居于自然条件恶劣、生态脆弱的地区,近年来,为减轻这些地区的环境资源承载压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移民工程.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移民在迁移人口的同时引起了其社会资本的变迁,这种变迁具有其特殊的民族特色.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吴燕红  相似文献   

13.
《奇闻怪事》2013,(7):23
在高考中,部分考生利用各地存在的高考分数线的差异及录取率的高低,通过转学或迁移户口等办法到高考分数线相对较低、录取率较高的地区应考,这被称为高考移民。其实在科举盛行的古代,早就有高考移民一说。而且,你会从这些高考移民中,找到熟人呢!  相似文献   

14.
汉民族移民在暹罗(泰国)与暹女通婚所生的混血儿称为"洛真(Luk Chin;Lukjin)"。汉民族移民在"下南洋"中,泰国就是一个重要的迁入地,与暹女通婚融合历史由来已久。对于不断迁入的汉民族移民,泰国采取了欢迎和厚待的政策。到了17世纪,汉民族移民在泰国的主要侨居地,以致今日泰国南部人大半含有华人血统。久而久之,今天泰国的华人比华侨多得多。据统计,泰国的华侨约30万左右,而华人(参加泰籍的)约有270万人,他们约占泰国总人口14%,居住遍及泰国各地城乡。虽然"洛真"之名并未广泛使用,也并没有成为泰国土生华人的专称。但既然吴凤斌先生在《东南亚华侨通史》中确称泰国土生华人为"洛真",文章顺着汉民族移民迁入泰国、建立早期社区的历史轨迹,对泰国的土生华人——洛真人略作钩沉。  相似文献   

15.
三线建设移民一直面临着地域身份认同问题。通过对重庆K厂三线移民二代的研究,发现他们对地域身份的认同大体分化为三类。三线移民二代的地域身份认同,不仅由年龄的差距而带来认同的分化,更受到家庭环境、出生地、同龄群体、婚姻等个体因素以及户籍制度等国家政策的影响。他们对地域身份的认同差异,在语言、饮食习惯、归乡意识与就业地选择等方面都有具体表现。三线移民二代的地域身份认同及构建,印证了生命历程研究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16.
三峡工程建设的成败,重点在于移民安置,随着三峡工程的进展,库区经济、生产、生活秩序将发生重大调整、移民就地安置、特困企业迁移、移民政策执行程度等等都影响着三峡移民的稳定,因此,必须正确运用法律手段将不稳定因素变为积极因素,保障为三峡工程作出重大牺牲的百万移民的利益,保证三峡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周虹 《科技信息》2008,(12):286-287
"迁移"是存在于数学教学中的普遍规律。知识之间包含的相同要素越多,越容易产生迁移。"正迁移"促进了新知识的习得,"负迁移"妨碍了新知识的获得。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恰当运用迁移理论,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正迁移、避免负迁移。  相似文献   

18.
非自愿迁移、相对收入与移民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在湖北省巴东县针对三峡库区移民调查获得的数据,通过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非自愿迁移以及相对收入变化对移民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非自愿迁移对移民的健康有消极的影响,但不显著;而相对收入是影响移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对移民的心理干预,加大移民社区的医疗卫生投入,提高移民收入水平是提高移民的健康水平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三线建设是一场以备战和抵御可能发生的外敌入侵、保卫国家安全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中心的宏大的经济建设工程。三线建设的提出是在国家濒临战争危机、立足国内经济实情、借鉴历史与现实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伟大战略构想。从三线建设决策制定的深刻认识中,得出了搞建设要有战略眼光、强大才是安全的刚性保障、警惕才能防患于未然、历史研究要宏微观结合等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生态移民社会融合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心理和文化方面。文章从社会、心理、文化等方面分析,认为三江源生态移民的总体融入水平还不高,还需政府、社会以及移民自身三方面共同努力。只有这样,移民才能从"二元社区"完全过渡到"敦睦他者",逐步走向"同质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