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县情概况 云安县地处粤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总面积1202.9平方公里,总人口30.8万人。云安县是广东省重要化工和建材基地,主要工业产品有化工原料、水泥和石材,近年县内“三高“农业、农业商品基地发展迅速,同时还大力发展高脂松、尾叶桉等商品林种,全县经济正沿着良性轨道发展。2005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_55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完成工业总产值22.27亿元,增长26.3%;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744万元,增长44.9%;税收(国税、地税)入库158亿元,增长18.9%。目前,社会各项事业同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迁西县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北部,是个“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2003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5.8亿元,财政收入6.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15元,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5%。连续3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迁西县先后制定了《加强科技工作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3.
陈志刚 《遵义科技》2006,34(1):17-19
“十五”以来,桐梓县按照“绿色生态走廊,特色产业之乡,工业经济大县,遵义卫星城市”的发展定位和“强一攻二兴三,富民强县升位”的发展思路,以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揽全局,全面抓开放、主体抓民营、根本抓项目、倾力抓环境,通过全县上下解放思想、苦干实干,促使了县域经济的较快发展。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等多种因素导致我县经济跌入低谷的情况下,在2002年止住了下滑态势,2003年走出了低谷、实现恢复性较快增长,2004年各项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全县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连续三年分别以2000万元、1000万元以上的绝对值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九五”期末增长了24.5%,突破了2000元大关;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实现了翻两番。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开始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初步实现了“三个转变”,即各项工作基础由比较薄弱逐步向全面夯实转变,经济运行由低谷徘徊逐步向较快增长转变,经济结构由农业主导型逐步向工业主导型转变。  相似文献   

4.
韩明琴 《遵义科技》2005,33(1):28-31
通过对凤冈县386户农民调查,人均收入2614.00元,纯收入1382.00元,全县贫困户3870户,占总数的4%,达到小康水平的农户4980户,占总户数的5%,大多数农民属温保型。农民支出情况,主要是生活消费支出,占消费总额的20.9%,其中食品消费占总生活费用的40%。另外是衣着、日用、医药、燃料、学费、人情等支出,尤其是农村子女上大学的高额学费和亲友往来情况特别严重,无力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生活状况残缺,暗淡而纯洁。根据调查情况,提出相关建议:进一步实行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市场,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加工业,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引导和培训,大力发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总之必须是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切实路子。  相似文献   

5.
李红 《临沧科技》2007,(1):12-14
“十五”以来,在县委、政府的领导和省、市科技厅、局的关心支持下,凤庆科技工作围绕“十五”科技发展计划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方针,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全面实施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力地推动了凤庆经济社会的协调快速发展。2005年全县GDP达12.78亿元,比“九五”末增长71%,年均递增10%;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达7882万元,比“九五”末增长26.6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26元.比“九五”末增长624元,增88.88%,年均递增13.56%。  相似文献   

6.
杨志刚  史瑞建 《汉中科技》2006,(5):12-12,15
留坝县地处我市西北部,全县总面积1958平方公里,人口4.9万,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36元。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寻求发展良策,因地制宜,提出了“药菌兴县”的发展战略,扑下身子狠抓落实,精心培育支柱产业,依托丰富的药材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兴建了大地、天翔、好仕得等6家以西洋参为主的种植、制药企业,带动了该县西洋参产业,对全县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现结合绿色产业调研、筛选,对该县西洋参产业情况进行一些调查探讨。  相似文献   

7.
《定西科技》2007,(3):7-8
近年来,陇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中药材产业作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县域经济的优势主导产业来抓,并通过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措施,使全县中药材产业逐步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道路。2001年,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2003年,“陇西白条党参”、“陇西黄芪”获得国家质监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2006年中药材产业总产值5.13亿元,农民人均从中药材产业中获得收入68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7.1%。  相似文献   

8.
“十五”以来,市委、市政府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按照“三个顺应、三个遵循”原则,用工业思维指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优势,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马铃薯、中药材、畜牧、蔬菜、花卉和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到目前,我市产业结构已初具雏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逐步成为特色鲜明,初具规模,效益显著的优势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市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35.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7.8亿元。农民人均产业纯收入达到1249元.比2000年净增332元。在六大产业的发展带动下,全市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定西总体上进人加快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六大产业已成为定西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9.
朝阳县是农业大县.多年来朝阳县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了科技培训、科技咨询、科技增收等活动,鼓励广大农民投身到科技主战场.打科技立县之仗,走科技强民之路。  相似文献   

10.
《定西科技》2006,(3):14-15
近年来,陇西县委、县政府立足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实施三大战略,走好五条路子、提升六大产业,建立三大经济发展区”的工作思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以项目建设为总揽,按照“面向市场、突出特色、做大做强”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不断拓宽工作渠道。把发展马铃薯、中药材、畜牧、菌菜、劳务为主的产业开发作为推动全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切入点.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增长点来抓。使优势特色产业开始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良好态势迈进,提升了陇西县农业产业化综合开发能力。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快了全县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推动了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广东科技》2008,(9):64-66
惠州仲恺高新区建区十五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2007年,仲恺高新区创造工业总产值680亿元,工业增加值122亿元,出口总额60亿美元,利润16亿元,税收10.8亿元,分别是1994年的25、24、36、27、7.2倍。近两年,由于土地资源日渐匮乏,单纯依靠招商引资已经不能支撑经济的高速增长,高新区迫切需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新的形势下,管委会领导提出,要正视高新区土地资源不足的事实,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向创新要效益,通过把”工业仲恺”打造成为“科技仲恺”、“商业仲恺”,来实现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临安市下辖39个乡镇,661个行政村,总人口50.8万,1997年全市工农业产值147亿元,国内生产总值64亿元,人均1.26万元,居杭州市七县(市)前列;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14.4亿元,比上年增长8%,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005元。临安曾连续二届(91年、94年)进入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临安市盛产竹笋(笋干)、茶叶、山核桃、蚕茧、白果、山茱萸、高山蔬菜等农特产品。当前,临安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新阶段,实施农业产业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任务。为了加强宏观指导,明确今后若干…  相似文献   

13.
2005年,繁昌县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首批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试点县:到200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5亿元,增长19.1%;财政收入8.55亿元,增长33.4%;固定资产投资46.6亿元,增长19%;在岗职工年均工资24508元,增长19.9%;农民人均纯收入5190元,增长15%。  相似文献   

14.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近年来,宜宾县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据调查宜宾县国内生产总值近五年来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9%。产业结构更趋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逐年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2008年一、二、三产业的结构优化调整为31:40:29。2008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11.4亿元.比卜年增长23.7%。  相似文献   

15.
一、实施名牌战略是振兴西藏经济的必由之路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从此揭开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一页。30多年来,在党中央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全区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96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64.76亿元,是1978年6.65亿元的9.7倍,农业总产值41.58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173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75元,是1978年的5.45倍,全区贫困人口降为现在的14%左右,这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但是,由于诸多原因,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同全国比较仍有较大差距。据…  相似文献   

16.
桐庐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乙。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使镇党委、政行研了一班人形成了共识:必须队靠科技进步发展生产力和导项事业,为全县经济发席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负献,发挥“龙头”作用。近年来,镇委、镇政府坚持营造浓厚的科教兴镇氛卜,建设科技组织网络,落实科技项目和不花点,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一1一作向)“一度和深度发展。现成为省巾于火科技了他乡镇和全县科技丁作先进乡镇。门9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9.8亿元,获杭州巾乡镇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评比第3名,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626元。几年来…  相似文献   

17.
新昌作为一个山区小县,能够从全省厂个次贫县之一一跃成为中等发达县市,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关键一条就是紧紧抓住了科技进步这个根本。2000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8.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15000元,财政总收入达到3.73亿元,居全省第30位,其中地方财政收人 1.85亿元,居全省第28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5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23元,11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考核名列全省前茅,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达60%以上。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效益农业走出新路子 近几年来,新昌县委…  相似文献   

18.
《呼和浩特科技》2009,(2):32-33
在过去的一年中,武川县科技局把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作为科技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抓,明确提出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围绕马铃薯、生态畜牧业等全县支柱产业制定了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并逐项开展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专家大院一个,筛选、推广农牧业实用技术五项;引导、支持和完善农业专业技术协会12个:培训农民5万多人(次);建立中棚马铃薯种植技术集成示范基地100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村经济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积极推进农村经济体制创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课题和新任务。近年来,我县按照中、省、市关于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精神,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大力扶持和引导农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近期,县农经站和县政府办秘书科对全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全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工作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很值得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无锡县的工业、农业及各项社会事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之首,人称“华夏第一县”。1994年,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75亿元,完成工农业总产值650.4亿元。农业得益于工业的反哺,以农场为主要形式的规模经营迅猛发展,已有60%的责任田集约化经营,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民人均收入3389.1元,以农村小康生活量化标准相对照,全县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目前正向富裕生活水平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