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迪  单鹏飞  李伟 《科技信息》2010,(17):I0028-I0029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古村落公共空间的整治规划成为关注的重点。本文对古村落公共空间进行了界定、分类,并阐述其整治规划的内涵,并以太湖明月湾古村落为例进行整治规划。  相似文献   

2.
著名古村落苍坡村的古建筑景观呈现珍贵的宋代风貌,是传统社会耕读文化遗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苍坡古村成为该地区重要旅游景点,村中古建筑也得到了以当地旅游部门为主导的保护和开发,但近年来该村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其经验与教训值得深入探讨。古村落不仅是古建筑遗址,也是现代农村社区。在保护、展示古建筑的同时,不能忽视、损害古建筑主人即村民的活态文化和生存利益,应该合理传承、完整展示与古建筑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而且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应该由当地村民作为主要实施者,政府管理部门应承担指导与资助责任,而不能代替村民成为保护工作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古村落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其科学保护问题成为学界研究热点.以江西丰城白马寨村为例,从有形文化实体、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村落文化空间等方面,对古村落的文化生态系统整体性保护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对村落保护与开发策略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古村落遗存数量多,空间分布地域特色显著,对古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古村落空间分布及其形成背景要素的分析,阐明古村落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不同区域古村落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从而为充分开发利用古村落遗产资源,因地制宜地实施古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提供依据,促进古村落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温州于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后辟为商埠,这也成为温州建筑风格演变的一个重要转折.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西式建筑成为温州近代建筑的重要形式,近年调查发现的三垟周衡平宅是温州典型的近代建筑,很大程度上保存了原有的建筑风貌.对于研究民国时期温州大型居住建筑的布局、建造技术实为不可多得的实例.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张,乡村空间的挤压,"古村落旅游"之风盛行。古村落旅游的开发者过于注重商业价值,研究者过于注重专业知识,体验者过于注重农家享乐。这些都不利古村落旅游的开展。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古村落旅游的意义、困境和对策。把普通大众的文化心理、文化生活体验放在重要位置,从而探寻古村落文化资源、发开古村落旅游产品、开展古村落旅游文化体验活动。我们以温州地区为例,积极探寻温州古村落所蕴含着的地方文化,如生态文化、物态文化、情态文化;挖掘温州古村落文化的体验方式,如参与节日庆典、参与农家活动、体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广大农村,现状还有不少极具价值的古村落,在进行新农村规划时应予以注意。本文结合湖北省仙挑市郑场镇渔泛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实例,对新农村规划中古村落的保护方式进行探索,提出了“一村两制”的规划方法,将古村落的保护与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相融合,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石河子居民为例,利用结构方程构建“感知价值-居住满意度-地方认同”模型,讨论以居住满意度为中介变量的城市居民感知价值影响地方认同的内部机制和相关特征.结果表明,居民居住满意度的感知价值要素影响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居住环境、邻里关系、基础设施;同时,邻里关系对于地方认同具有正向影响.由此可知,居民感知价值正向影响居住满意度,居住满意度正向影响地方认同,居住满意度为感知价值的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地方认同,说明城市居民更加关注居住满意度,印证了感知价值与地方认同存在复杂关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以宜昌市为例, 从居住空间和就业空间的互动关系入手, 采用基于微观模拟的大尺度城市模型UrbanSim, 模拟城市未来的空间动态。结果表明, 2010?2015年, 宜昌市的人口和就业共同向沿江重点城镇化区域集聚。通过家庭区位选择模型和就业区位选择模型的标定, 以共享影响因素的形式, 突破了UrbanSim在家庭区位选择模型和就业区位选择模型上分离执行的局限, 从微观个体层面实现了居住空间与就业空间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对武汉市新洲区3个乡镇11个村326户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研究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户居住空间选择偏好.模型结果表明,文化程度和年龄等个人属性特征显著影响农户居住空间选择偏好;家庭收入、宅基地面积和房屋建筑类型是促使农户居住空间选择的重要因素;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和城市向心力显著影响农户居住区位选择.因此,应合理的引导农户居住空间行为.  相似文献   

11.
沧溪村位于浮梁县东北部勒功乡境内,是宋代以来赣皖交界一带具有代表性的村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小村,是如何做到比较完整地保存当地的传统建筑和文化的?笔者从沧溪村的前世今生管中窥豹,对景德镇地区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开发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我国大都市郊区的新城住区发展模式,寻找有效的调控手段来促进新城居住空间的健康发展,本文采用社会调查的方法,对南京的东山、仙林和江北3个新城进行了深入考察和访问.研究表明:新城居住空间的社会演变经历了初步侵入、多元变动和空间分化的3个阶段,在不同阶段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包括配套滞后、空间失配、住房空置问题,以及空间资源分配不公和空间边缘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西递古村落具有典型的皖南民居风貌特征.文章从理性观点出发,以实际调研作为依据,用安居古镇的保护为例,分析西递古村落的保护、利用与发展,归纳对古建筑保护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世界遗产数量已跃居全球首位,在世界遗产保护利用过程中,除了客观技术手段外,越来越多的主观情感引导,致力于塑造到访者的世界遗产环境责任感,以期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和方差分析等工具,以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为例,探讨地方认同与世界遗产保护意愿的关系.结果表明:(1)地方认同与世界遗产保护意愿存在显著正相关;地方认同在现实评价、未来愿景与遗产保护意愿之间存在中介作用.(2)在世界遗产保护意愿背景下,人口素质、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的关联性不显著;但地方依恋与现实评价、未来愿景等因素,两两之间存在相互影响.(3)在世界遗产京杭大运河的保护意愿中,到访者更倾向于可弃船沿途游览京杭大运河,而非限制人流进入量、价格杠杆调控等其他措施;多渠道呈现世界遗产的保护措施和成果,提高到访者的现实评价和未来愿景,形成强烈的地方认同,有助于增强世界遗产保护意愿.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是当今社会一个迅猛发展的朝阳产业。古村落旅游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本课题选择了皖南古村落,对游客、旅游企业、导游、古村落居民、地方政府等不同人群进行实地访谈与调研,多角度剖析在皖南旅游业高速发展的今天,皖南古村落旅游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解决方案,进一步来实现皖南古村落的“动态保护”和“合理利用”,让更多的国内外游客领悟到皖南古村落的深层次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城市空间加速扩张,城市不断规划建设新城区.从城市新城区居民择居行为心理的角度,结合居民感知调查,实证分析了芜湖市天门新区居民的居住空间选择偏好,探讨了新城区居住空间的理想布局,以期合理引导天门新区的居住空间分异.  相似文献   

17.
根据古村落旅游是我国特色的文化旅游之一,其资源内涵丰富、吸引力强,产品结构和特色符合当今旅游市场需求的趋势,重点分析了我国古村落旅游景点景区开发和保护现状.分析认为:古村落旅游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旅游产品不成熟、旅游规划水平低、旅游资源保护不力、经营管理体制混乱、旅游宣传不足、旅游意识观念落后、人力资源短缺等方面.依据陕西省旅游资源普查所获基本数据,以陕西省韩城市党家村古村落旅游为例,提出了对古村落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与加强旅游资源保护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闽金二地50余个市、县、区300余个村庄的调研发现,福建古村落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存在古村空巢,开发资源资本产权主体不明,保护修缮资金综合监理不到位,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元素缺失等问题。建立健全古村落文化资源保护验收监理机制,强化古村落村民即为文化遗产资源资本产权主体的意识,转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资金投入方式,发展农业休闲文化产业和村属小学教育,可有效促进古村落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领域调查的实证研究,以天庆·丽舍情园为案例,运用分离指数和GIS的分析方法,针对居民个人的特性、工作地、原住处等因素,研究其在居民住房选择行为中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居民相近的个人特性趋向于选择相近的住房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功能特性开始影响居民的住房位置选择行为和住处分离现象开始出现.揭示了居住的住房位置选择行为中普通的空间分异规律,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决策以及政府国土资源规划、宏观调控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闽西连城县培田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客家古村落的个案研究,分析古村落在保护和发展过程中村民的满意度、参与情况以及参与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如:参与意识低下、形式单一、参与效果差等,进而提出发展地方经济、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地方政府公信度以及健全参与渠道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