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士绅作为一个地方精英阶层,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士绅研究也相对比较成熟。《江南士绅与江南社会》是士绅研究的佳作,文章以文化权力为核心概念和主线,围绕着士绅文化权力的兴衰来探讨士绅与江南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开辟了士绅研究的新路径。本文将以文化权力为主题,对此书作一个简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2.
衷海燕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5):51-56
吉安府是以士绅阶层为主导的地区,由明至清,吉安府上层士绅呈现出由盛到衰的趋势,不过下层士绅的数量却日益增加,士绅阶层的社会构成经历了明显的变化过程。士绅的结构变迁与江右王门学派的思想密切相关,不仅导致了士绅价值取向的转变,而且促进了地方秩序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杨品优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0,30(2):12-18
明清时期,赣东北各县在府城、省城和京城购置了不少试馆和会馆,以解决士子们的考试寓所问题;清嘉庆、道光朝,赣东北地区还兴起了资助士子卷资、旅费的宾兴组织,地方士绅在科举会社的设立和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赣东北地方志中有不少科举会社资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晚期社会结构和社会控制方式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5.
明清时期,温州地区的奢侈风气引起了官府和士绅的高度重视。为此,他们以实际行动努力革除这种奢侈风气。对于官府实施禁令来说,禁止奢侈风气中的僭越,建立一个尊卑有序的社会是其主要目标;而对于士绅的改革而言,他们直接面对庶民大众,他们的禁奢是从自我到宗族乡村的过程。同时,官方和士绅在禁奢活动中的作用往往是交互的。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的传统江南女性,在爱情婚姻上有诸多的痛苦和困惑,其对美满婚姻的向往,体现在妇女们对女神的宗教信仰之中。传统社会重男轻女的现象又驱使江南社会女性产生了诸多非理性行为,其中祈子是江南女性女神崇拜中最广泛的宗教行为之一。 相似文献
7.
8.
明清时期武术的发展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武术发展史上的成熟期,传统武术基本文化命脉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这时期的无数发展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包括武术理论在内的武术文化形态的成熟上,这充分反映了中国武术文化的精神,到现在对传统武术继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明清帝国作为一个区域性大国,与其周边国家共同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中原王朝为中心的东亚国际交往秩序,确定和维系以中华为中心的朝贡体系,并对朝贡国家采取了"厚往薄来"、"无关税"、"怀柔怀远"以及优抚朝贡使节、抚慰东王后人的政策。苏禄国对明清两朝的朝贡活动持续了三百五十多年,接受中国对苏禄国王的承认和册封,在朝贡体系下前去中国朝见,以举行臣服于明清中原中央政府的各种活动,并以此作为维系苏禄国与中原明清王朝臣服关系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为丰富和拓展安徽乃至长江流域水旱灾害研究领域,通过对皖江地区各府县志文献资料关于水旱灾害的记载,使用数据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明清时期水旱灾害的发生特征、变化趋势及周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一是水灾居多且呈频次不断上升的趋势;二是区域间水旱灾害存在不均衡性;三是水旱灾害发生的交替性和长时段上的相对均衡性. 相似文献
11.
高密单氏是明清时期山东著名的科举望族,以诗书传家,二百余年兴盛不衰。其厚重的家学积淀,孕育出大批社会文化精英,在诗学、古文、经学、音韵学及书法篆刻等领域有出色表现,他们推动了齐鲁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高密单氏不仅是高密诗派的主要创作群体,而且是清代方苞的桐城文派在山东传播发展的主要基地。 相似文献
12.
13.
王颖泰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3-88
对明清时期的贵州戏剧批评学史料进行首次发掘、梳理、辨析和评说,描绘这一时期贵州戏剧批评学萌生发展的基本状况和贵州戏剧活动的历史面貌,指出明代已出现了以王阳明为代表的“戏曲有益风化”的理论主张。清代的戏剧批评学在继承明代“剧评诗”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对戏剧美学等诸多理论问题也有所涉及。由此可见,明清时期的贵州戏剧批评学是颇有实绩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目前检索到的196所山陕会馆资料的分析,论证了工商会馆在中国现代化征兆出现的历史条件下,所发挥的经济管理功能.认为工商会馆是富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和社会管理制度的创新,其对中国早期市场经济因素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张桂琴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4):74-77
梦会神女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母题之一。与此前的梦会神女母题相比,明清文言小说中梦会神女的故事借鉴了神女故事的原型,却脱离了情欲的窠臼,显得更为清新纯情。这与作者的儒生身份、阳明心学的影响以及至情学说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从河渠和堤坝两个方面对明清时期太原盆地的水利活动进行考察,研究表明明清时期太原盆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但由于区内汾河干支流频繁的决溢改道致使河渠和堤坝屡次遭到破坏,给人们的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8.
李锦伟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16-19
十年来,国内明清江西经济史的研究新见迭出,成绩斐然,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相当大的发展,集中反映了明清江西经济的状况,显示了江西地区在全国经济圈中的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现结合有关学者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对明清时期江西地区经济史的研究作一概述,以供同仁省览。 相似文献
19.
杨永福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3(3):38-42
以今文山州为核心的滇东南边疆早在汉武帝经营西南夷时即被纳入西汉帝国辖治。南朝后中央政府在云南地区的统治强弱不定,唐宋时滇东南则处于南诏大理与唐宋政权的缓冲地带。元代虽高度统一,而在边远的滇东南,仍是土官管辖之下,未有建制府州县的设置。直到明洪武十五年今文山北部始有广南府的设立,不过外地流官很少有到实地履任的。清康雍之际,大规模改土归流,设立开化府,加强了政治上的统治,文山地区进入了较快发展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主导、移民的大规模进入、对交通的重视等成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乔建伟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1):80-83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地狭人稠的地理环境、政府政策的刺激是明清时期鲁商与晋商兴起的共同原因,依托地缘结帮经商、开展多种经营、官商结合是其共同的经营方式,利润积累投向土地是其共同的资金运用方向。但由于受地域和经营观念的影响,鲁商经营地区较小且未深入到农村,主要经营绸缎布匹、粮食批发零售、餐饮等行业。晋商足迹遍布全国,甚至还把触角伸到亚欧市场,主要经营盐、茶、票号三大行业。鲁商的精神信仰是孔子,而晋商的精神信仰是关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