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文化建设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事业。由于种种因素制约,农村文化生活呈现出"五富五乏"状态。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以政府为主导、以村庄化为方向,多方面采取措施,以先进文化为引领、以优秀民族文化为武装,推动农村文化发展,满足村民文化生活需要,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
农村住宅的现状是与村庄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社会活动、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建国以后,由于村庄社会结构的变迁,村民住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近年来,农宅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应从农民自身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去寻找,作者在文中提出了解决农宅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改造是对农村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的一种形式,也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独特的社会现象,其本质是城中村土地利益的重新分配。这意味着村民原有生产方式不可逆转的改变和村民在社会角色中的逐步转化。因此,城中村改造要统筹考虑村民安置和生活来源方式等问题,运用科学的改造模式与补偿机制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余学玉 《皖西学院学报》2011,27(6):40-43,72
蒋光慈的《咆哮了的土地》突破了以往创作"粗暴的呐喊"的弱点,注重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人物情感的层次性,注重对生活环境的描写,呈现出较为浓郁的泥土气息和乡村情调。更为重要的是,《咆哮了的土地》在题材、人物、结构等方面的创新与经验,被后来的"红色经典"创作广泛借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本范式。从这种意义上说,《咆哮了的土地》堪称是"红色经典"的开山之作,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生活习俗。旅游,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以一种不同的方式影响着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也是旅游业的灵魂。随着天水旅游业的发展,天水文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取广西龙州县N村为研究个案,以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属性的村民为对象,通过对他们媒介接触与使用状况的调查,考察该村庄社区媒介的历史变迁,村民媒介接触内容和使用动机,以及媒介给村民带来的影响,指出目前边境农村地区大众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探究媒介在促进边境地区农村社会发展中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村庄布局现状研究作为村庄布局规划的基础和前提。以甘肃省永昌县村庄布局现状为例,对其村庄布局影响因素、村庄变迁动因、布局现状等问题进行研究。现状存在村庄分布零散、规模偏小,土地集约程度低,村庄空巢现象突显,基础设施配套效率较低等问题,现有村庄布局形态已经不适应农村生产生活的发展。亟需科学推进县域村庄布局调整,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以及集中居住点适度集中,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城镇化进程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村庄-农户"关系也就是指村干部与农民的关系,它是农村社区中的核心社会关系。农村社会关系的协调、稳定其核心内容就是"村庄-农户"关系的协调、稳定。所以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村庄-农户"关系的状况,是制约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瓶颈"。研究"村庄-农户"关系,就要揭示"村庄-农户"关系的问题出在哪,从而找出问题的本质,为解决"村庄-农户"关系的问题提供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回应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和宏观号召的使命所在,也是解决旅游业面临现实问题矛盾、促进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该文以分析旅游业多重属性为切入点,探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核心要义与推进方向.提出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旅游业产业事业属性兼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旅游业作为经济产业和社会事业的协同发展,是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其核心要义是“供给的有效性”和“发展的公平性”.供给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多元主体培育,多种业态融合,有效引导需求等;发展的公平性主要体现在机会公平,利益均衡,过程公正等.同时,以新时代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从创新赋能、文化赋魂、开放赋力、绿色生态、协调高效等方面阐释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方向.以期为深化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路径提供参考,为后续围绕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构建与水平测度等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杨发崇 《科技信息》2009,(34):284-285
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株洲太高水库居民点在新农村建设中,健全乡村规划体系,加快交通、通信、市政、信息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改善农村生活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有新改善、环境质量有新提高、村庄建设有新变化。完善农村公路网和客运网。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要求,加大村庄整治力度,推进农村"改路、改水、改厕、改房"和污水处理。让零散农户向中心村集中靠拢,搬出大地,退宅还田,补充原村庄空缺住宅,让村庄整齐化,也便于配套设施的整改,减少为零散住户修路通电等造成的不必要资源浪费。规划始于理想,措施见证过程与成效。  相似文献   

11.
建筑是经济、技术、艺术、哲学、历史等各种要素的综合体,作为一种文化,它具有时空和地域性,各种环境、各种文化状况下的文脉和条件,是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在建筑中的反映,同时这种文化特征又与社会的发展水平以及自然条件密切相关。我们这一代建筑师应当牢固地树立起"科学的建筑文化观",以中国文化为主体,加速建筑文化与环境、与民族、与社会、与时代的交融进程。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是当代中国农村村庄治理的基本形式,是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村民自治的近三十年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得我们很有必要从村民主体这一角度从理论上重新审视村民自治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是当代中国农村村庄治理的基本形式,是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村民自治的近三十年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得我们很有必要从村民主体这一角度从理论上重新审视村民自治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农村进入了现代化、城市化的快车道。传统意义的村庄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萧条、"空心"和消失。当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社会发展状况差异很大,有的地方的农村现代化程度高一些,有的低一些,这种差异是明显的、不可否认的。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就随处可见的一般村落而言,其现代化演进的程度都已很显著了,也随之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比如耕地大面积流失、村落"空巢化"、村落传统面临瓦解等。  相似文献   

15.
内源式发展是以社区参与为途径、文化个性为重要资源、人自身为发展目的的内生性发展模式。从海村的个案来看,少数民族农村社区因地制宜,自主探索内源式发展的实践途径,对社区的物质生活水平、自治能力、文化建设等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但是,从现代化的广阔历史背景来审视,缺乏规制和约束的内源式发展实践,仍然摆脱不了市场经济理性的奴役,因此在发展中如何将经济行为被规制于"社会性"这一基本问题,同样是少数民族农村社区内源式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北盘江两岸,自古就居住着布依族,在与汉民族等各民族的长期共同生活、交往中,创造了灿烂的布依族审美文化。布依族以"和"为美、关注生态的审美文化,承载和激发了使生命充满美好与欢乐的审美情感,表现出天人亲和的自然哲学、生命哲学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这有助于当代社会"人性分裂"的温暖与弥合,有助于审美文化的自然宁静与整体美丽,也有助于布依族审美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宗族是我国农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宗族一旦被赋予种种文化内涵后一定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宗族势力是宗族和宗族文化偏离正常轨道的产物,对农村村民自治、农村基层政权及农村法制建设具有不利影响。正确看待宗族和宗族文化问题,对宗族在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中所起的互助作用要给予肯定;对宗族组织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行为要进行辩证分析;对农村宗族势力对农村政治生活的不当干预要加以有效遏制。推进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逐步消除宗族势力存在的经济根源;及时掌握宗族和宗族文化动态,化解宗族矛盾和纠纷。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农村老年人抑郁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江西省农村老年人抑郁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找到抑郁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461名江西省不同地区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躯体功能和心理功能是影响农村老年人抑郁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睡眠与精力、负性情感、正性情感、运动与感觉功能等对老年抑郁的发生有重要影响。社会支持和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是住房条件)也对农村老年抑郁有预测作用。结论睡眠与精力不足、负性情感体验过多、运动与感觉功能退化、社会支持系统弱化等因素是老年抑郁的重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9.
危静 《科技信息》2008,(29):183-183
哭嫁作为一种传统的婚俗文化,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及其丰富,有"中国式咏叹调"之称的哭嫁歌正是这种丰富文化的艺术产物。它是一种抒情性歌谣,以哭诉为主要形式,内容丰富,情感真挚,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及社会分工的不断加剧,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各省开始展开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实践来改变农业生产和经营模式取得规模效益,从而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在实践中,土地股份合作社大都采用"固定收益+浮动分红"的利益分配机制,从理论和实践角度看这种利益分配机制是可行的,但同时这种利益分配机制对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组织属性定位及运营存在挑战。为更好地推行该利益分配机制,应加快立法建设,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以及加强内部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