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苦难成为底层文学描写的一个焦点,备受底层文学作家的关注。受大众文化的影响作家对苦难的关注变成"比惨比狠"的残酷叙事。这种对苦难的过分渲使底层文学中的底层形象与官方底层叙事和底层读者期待视野中的底层形象存在极大的反差。这使底层文学作品在传播过程中遭遇尴尬情景。对传播视域中底层文学苦难叙事的分析应引起作者的重视,这将关系到底层文学的发展前景和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
底层文学,是世纪之交中国文坛不能回避的热点话题。在底层文学叙事中,底层陷入困境既有环境原因,也有自身原因。因此,既对导致底层苦难的外部环境保持敏感和警惕,又明白单单怪责外部环境可能产生的歧误;既看到底层自身的精神痼疾,保持启蒙的信仰和勇气,又时刻意识到启蒙者自身的局限,是当下中国作家在进行底层书写时应有的理性立场。  相似文献   

3.
苦难是新世纪以来底层文学关注的主题,这其中底层女性的情感困境得到有力的书写,但有批评者指责底层文学夸大苦难及缺乏文学性。对此一些创作者和论者则提出各自反驳的理由。底层文学主要问题在于思想资源的匮乏。强化现代性眼光,并且结合形式突破,这是新世纪底层文学的关学出路。  相似文献   

4.
刘庆邦秉承"人道主义"的叙事立场和"悲哀"的叙述情感,以其小说叙事书写了乡土居民们物质匮乏中的生存挣扎、生存挣扎中的人性扭曲、人性扭曲中的存在焦虑等现实性苦难,完成了对当代中国现实生存状况的理性审视和精神透视,表达了一个作家宝贵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学自觉的人文价值承担。  相似文献   

5.
艾芜是一位体验过人世底层苦难生活的作家。他在进行文学写作时,自觉地取材于中国底层社会,将下层劳动者作为小说创作的主要观照对象。他在自己著名的小说《南行记》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奇异而丰满的底层人物形象,并在这些人物形象中注入了鲁迅因子。因此他们有着与鲁迅笔下底层人物一样的暗淡人生、灰色命运和悲苦境遇。但又由于生活环境不同,所以他们在对待相同的命运时,却表现出不同的生命意向和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6.
阎连科代表的底层写作处于现实主义文学普遍意义的困境中。《丁庄梦》凝结着现代化语境中一个知识分子的焦虑,也是阎连科苦难叙事理性化的坚实一步。面对无物之阵,作家只能是矛盾的展现者,而不是问题的解决者。  相似文献   

7.
底层文学中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即是对底层苦难的表现。然而随着底层文学的发展,作家群体对苦难的书写呈现出一种极致化的书写方式。那么这一现象有何表现?如何解读?带给我们何种启示?笔者将就此展开个人分析。  相似文献   

8.
"底层叙事"是随着社会转型而逐渐形成的一股以底层视角来呈现现实、关注民生的文学思潮。王祥夫是当代底层叙事的代表作家之一,新时期以来他执着于卑微人生的关注,善于描绘底层个体琐碎的日常生活,并从中发现存在的社会问题。而且他还有意识地摆脱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深入底层人民的精神世界去深度挖掘人性的复杂性。社会批判和人性挖掘的相互照应形成他独特的底层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9.
壮族作家东西以底层视角和边缘化的叙事姿态,向读者展示了经济欠发达区域那种失语的生存状态和苦难的人生。其小说在叙事方式和叙述内容的选择上.具有鲜明的民间审美文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底层文学日渐成为一种思潮,承担起文学大众化的使命。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看,大众化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当下底层文学继承和发扬现实主义精神,它的价值更多地表现在社会导向和道德批判上,在审美价值、叙事方式上并无出新之处,无法产生间离化效果,它的持续升温,从一个侧面折射了文明转型时期一部分人的社会情绪和道德呼唤。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图书馆对弱势群体进行知识援助的阻力和动力,构建了图书馆对弱势群体进行知识援助的动力机制模型,该模型能为图书馆对弱势群体进行知识援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组成部分,应该体现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介绍了社会弱势群体的概念及其构成,探讨了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的必要性,阐述了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现状及其原因,提出了加强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弱势群体是社会中经济贫困、能力贫困或受到法律、制度、政策排斥而导致权利贫困的人的概称。保护弱势群体包含了更多的道德、法律和人文因素,是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义,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权状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文艺大系》与《中国新文学大系》在"十七年文学"的小说篇目编选上,表现了编选者不同的精神背景对同一段文学的不同讲述,以及编选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的规训,在"谁"的"十七年文学"这一问题上存在着归属的差异与分歧。我们应该以客观的目光去正视这段历史,靠近这段真实存在过的文学,最真实地还原这段文学的历史,从而给予"十七年文学"以更准确、更真实的文学史定位。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妇女争取人权从古至今一直在进行着,其中包括体育权在内。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妇女体育权的角度入手,来探析朝鲜妇女的社会地位对其参与跳板运动的影响,旨在为朝鲜族跳板运动的发展及传承的可持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悲剧精神产生于中国近代社会“内忧外患”的现实土壤,具有忧患意识、抗争意识及深切的痛苦体验等特征,它在近代文学中具体表现为:作为一种戏剧类型的悲剧得到明确提倡,传统叙事文学中的“大团圆”结局被突破,英雄悲剧及其崇高性特征得以充分展现。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近代悲剧精神是中国文学现代性的重要表现,也是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过渡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17.
提升高校图书馆为聋哑读者的服务质量是“以人为本”教育背景下对于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体现了社会服务的公平性原则。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为聋哑读者服务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高校图书馆为聋哑读者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中的弱势群体及服务状况,阐述了高校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重要性,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讲话振奋人心。文学艺术应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助力。就文学创作而言,应重申文学的社会性和人民性;文学创作应发挥其改良社会的作用;文学创作应重视文学的美育作用。就文学批评而言,应实现批评家与作家的有效沟通,批评家应提高其专业素养和人格素养。就文学研究而言,应改革目前过于功利化的科研管理体制,尊重科研规律,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科研的繁荣。文学艺术作为国家的软实力,发展和繁荣文学艺术是中国梦本身的一种需要。  相似文献   

20.
文献资料是图书馆馆藏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图书馆文化底蕴的象征。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图书馆的文献利用率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阐述了计算机存储技术在图书馆文献利用中的特点,探讨了利用新技术提高图书馆文献利用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