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剑峰 《科技潮》2009,(12):41-41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北京市财政经费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于1993年7月颁布实施。该计划旨在选拔一批高素质青年科技人才,通过资助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使其成为能够担负科技研究重任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2.
刘俊 《科技潮》2009,(7):41-41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北京市财政经费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于1993年7月颁布实施。该计划旨在选拔一批高素质青年科技人才,通过资助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使其成为能够担负科技研究重任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3.
郭剑峰 《科技潮》2010,(1):43-43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北京市财政经费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于1993年7月颁布实施。该计划旨在选拔一批高素质青年科技人才,通过资助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使其成为能够担负科技研究重任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4.
肖蓉 《科技潮》2008,(2):45-45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北京市财政经费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于1993年7月颁布实施。该计划旨在选拔一批高素质青年科技人才,通过资助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使其成为能够担负科技研究重任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5.
科技新星     
刘俊 《科技潮》2010,(4):43-43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北京市财政经费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于1993年7月颁布实施。该计划旨在选拔一批高素质青年科技人才,通过资助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使其成为能够担负科技研究重任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6.
科技新星     
刘俊 《科技潮》2010,(8):49-49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北京市财政经费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于1993年7月颁布实施。该计划旨在选拔一批高素质青年科技人才,通过资助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使其成为能够担负科技研究重压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7.
科技新星     
刘俊 《科技潮》2010,(9):33-33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北京市财政经费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于1995年7月颁布实施。该计划旨在选拔一批高素质青年科技人才,通过资助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使其成为能够担负科技研究重任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8.
科技新星     
刘俊 《科技潮》2010,(11):35-35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北京市财政经费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于1995年7月颁布实施。该计划旨在选拔一批高素质青年科技人才,通过资助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使其成为能够担负科技研究重任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2006,(10):41-41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北京市财政经费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于1993年7月颁布实施。该计划旨在选拔一批高素质青年科技人才,通过资助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使其成为能够担负科技研究重任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10.
《科技潮》2006,(11):39-39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北京市财政经费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于1995年7月颁布实施。该计划旨在选拔一批高素质青年科技人才,通过资助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使其成为能够担负科技研究重任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11.
周一杨 《科技潮》2004,(4):33-33
法律、维权、物证,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对现场勘察后提取的可疑残留物进行分析鉴定,从中找出有关案情的蛛丝马迹,为破案提供线索,为法庭辩护出示有力证据,这就是曾义为之付出青春并深爱着的事业——刑事物证理化分析、物证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针对20世纪90年代初,专业技术队伍中普遍存在断档问题、尤其是青年学术带头人缺乏而提出来的。作为北京市的跨世纪人才工程,这一计划旨在加速选拔培养一批跨世纪的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和科技骨干,使之迅速成长,成为能够担负起新世纪建设重任的科技领军人才。新星培养计划是北京市对科研人员培养系列计划中层次最高的。  相似文献   

13.
张乃军 《科技潮》2005,(1):41-41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北京市财政经费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于1993年7月领布实施。该计划旨在选拔一批高素质青年科技人才,通过资助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事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使其成为能够担负科技研究重任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14.
韩杰  曾立坚 《科技潮》2004,(1):24-26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实施至今,已有10年。10年树人,一大批科技新星计划入选人员茁壮成长,脱颖而出,在若干研究领域做出了有特色、有创新的工作,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可以说科技新星计划群星璀璨、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15.
《太原科技》2010,(4):104-104
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全面启动了“十二五”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瞄准促进世界城市建设,确定了“十二五”期间北京市科技工作的重点。一是以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地位、加强软实力建设为主的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工程;二是以创新政策体制机制突破、优化示范区政策环境为主的高起点推进中关村示范区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自1993年实施以来,已遴选了28批共计2663名相关人才,是北京市实施时间最长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文章通过对28年来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入选与评审基本情况的统计分析,概述了新星计划的发展历程、科技人才评价的发展脉络与重点要素,并为青年科技人才及科技机构提高申报人才计划成功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科委今日公布了2006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入选人员名单,我校共有7人入选该项计划,其中6人入选A类资助计划,1人入选B类资助计划。入选A类资助计划的是孙雷(信息学院)、彭宇新(计算机研究所)、毛利华(心理系)、徐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贾培增(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孙艺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入选B类资助计划的是张路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相似文献   

18.
刘俊 《科技潮》2003,(11):55-55
李晓延,男,1995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998年起任北京工业大学教授,2000年起任博士生导师。1998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院校青年学科带头人。承担并完成包括国家基金在内的多项高层次研究任务,获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各一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一个秋天的下午,下着大雨,记者终于采访到了一直很忙的李晓延教授。他成熟稳重、简于言语。这是李晓延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在交谈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其实在李晓延的心目中,一直以来都在贯彻他自己一个信念,那就是“担负自己的责任”,认真对待每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度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时间为2011年1月18日至2月28日下午5点。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网上审核推荐截止时间为2011年3月8日下午5点。(2011年广东省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中报指南中的“重大科技专项及重点科技项目、产学研引导项目”已于1月20日截止;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和创新平台建设项目、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项目、院士工作站建设项目”的组织申报时间另行通知。)  相似文献   

20.
2009年的科技计划将按照“开放、集成、扶优”的原则,突出重点,鼓励省内单位与国内外有能力有优势的单位开展科技合作,鼓励产学研结合,集中财力办大事,提升广东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组织实施一批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全省科技综合能力提高的科技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