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用高温固相扩散法合成了试样。研究了在Sr_3Ca_2(PO_4)_3Cl基质中,Tb~(3+)和Dy~(3+)离子的发光性质;Ce~(3+)对Tb~(3+)和Dy~(3+)离子发光的敏化作用;计算了Ce~(3+)→Tb~(3+)和Ce~(3+)→Dy~(3+)的能量传递效率;初步探讨了Ce~(3+)→Tb~(2+)和Ce~(3+)→Dy~(3+)之间的能量传递机理。  相似文献   

2.
Ce~(3+)和Tb~(3+)掺杂的BaO-La_2O_3-B_2O_3-SiO_2玻璃的发光性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传统熔体冷却技术制备Ce~(3+)和Tb~(3+)掺杂的BaO-La_2O~3-B_2O_3-SiO_2玻璃,并测试样品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由于Ce~(3+)在5d-4f轨道之间的电子跃迁,基础玻璃掺Ce~(3+)后吸收截止边明显红移;掺Ce~(3+)的BaO-La_2O_3-B_2O_3-SiO_2玻璃的荧光发射光谱为峰值位于410 nm附近的宽带,对应于Ce~(3+)的5d-4f跃迁;由于SiO~2比B_2O_3的光碱度大,玻璃的荧光发射波长,体现出随硼硅比的降低而略有红移;还原性气氛有利十提高玻璃中Ce~(3+)的含量,从而增强发光强度;对Ce~(3+)和Tb~(3+)共掺玻璃,Ce~(3+)和Tb~(3+)在波长200-311 nm间有激发带重叠,因存在竞争吸收,导致以此区间波长激发时Tb~(3+)的发光有所减弱;Ce~(3+)和Tb~(3+)在311-444 nm间也有激发带(或激发带与发射带)部分重叠,因Ce~(3+)和Tb~(3+)之间存在的辐射和无辐射能量传递导致Ce~(3+)强烈敏化Tb~(3+)的发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Gd_(1-a)Ce_aB_3O_6、Gd_1-bDy_bB_3O_6和Gd_(1-a-b)Ce_aDy_bB_3O_6体系的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的分析,研究了Gd~(3+),Ce~(3+),Dy~(3+)发光与组成的关系以及Ce~(3+),Cd~(3+)对Dy~(3+)发光的敏化作用;查明在上述体系中,Ce~(3+)→Gd~(3+)与Ce~(3+)→Dy~(3+)的能量传递均以电多极相互作用的共振传递为主;Gd~(3+)在Ce~(3+)→Dy~(3+)的能量传递中起中间体作用。  相似文献   

4.
Ce_(3+)、Tb~(3+)激活的LaBO_3的发光性能和能量传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在紫外光、阴极射线和X射线激发条件下Ce~(3+)、Tb~(3+)及Ce~(3+)和Tb~(3+)共激活的LaBO_3体系的发光性能及组成对Ce~(3+)和Tb~(3+)发射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4nm紫外光激发下Ce~(+3)对Tb~(3+)有良好的敏化作用;并确定了Ce~(3+)→Tb~(3+)的能量传送机理为偶极子—偶极子相互作用的共振传递;能量传送效率最高可达100%.在200nm紫外光、阴极射线和X射线激发条件下Ce~(3+)对Tb~(3+)的发光起猝灭作用。确定了在378nm紫外光激发条件下Tb~(3+)在La_(1-y)Tb_yBO_3体系中的浓度猝灭机理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Ce~(3+)在BaFBr基质中的发光性质。根据不同激发(发射)条件下的发射(激发)光谱,鉴别出BaFBr:Ce~(3+)具有两种不同的发光中心。对发射光谱中的发射峰作了高斯峰分解,发现BaFBr:Ce~(3+)的发射峰是成对出现的双峰,分别对应于Ce~(3+)的两种不同的发光中心。它们可归属为~2D_(3/2)低能级到~2F_(5/2),~2F_(7/2)的双基态的跃迁。 实验表明,BaFBr:Ce~(3+)具有较好的发光性质,可以用作X射线或光致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Tb~(3+)在氯磷酸锶镧中的发光性质、浓度猝灭和Ce~(3+)对Tb~(3+)的敏化发光。实验表明在该基质中Ce~(3+)对Tb~(3+)有良好的敏化作用。文中探讨了Ce~(3+)→Tb~(3+)的能量传递机理,证明为偶极子-偶极子相互作用的共振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7.
以高温固相法合成一系列Ce~(3+)-Nd~(3+)共掺Y_3Al_5O_(12)(YAG)发光材料.通过荧光光谱测试证明,在YAG基质中Ce~(3+)-Nd~(3+)之间发生宽谱高效近红外量子剪裁,能量传递机理为合作能量下转换.在460 nm波长激发下,Ce~(3+)离子吸收一个可见光子跃迁至5d_1能级,然后将自身能量传递给两个邻近的Nd~(3+),进而发射出两个近红外光子.对样品的荧光衰减曲线分析可知,Ce~(3+)-Nd~(3+)之间的量子效率高达177.8%.通过Ce~(3+)-Nd~(3+)之间的量子剪裁,可将太阳光谱中能量较高的紫外-可见波段转换为近红外波段,有利于太阳光谱更好地被晶硅太阳能电池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丙烯酸酯类单体与淀粉接枝共聚反应规律的研究工作报导甚少,Dennenberg等人曾简要报导过丙烯酸甲酯在Ce~(4+)离子作用下与淀粉的接枝共聚反应及其产物的生物降解性能的研究工作,近年,我们报导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在Ce~(4+)引发作用下与玉米淀粉的接枝共聚反应。本文简要报导Ce~(4+)引发丙烯酸丁酯与玉米淀粉接枝共聚反应规律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单相Ba_3Gd(BO_3)_3:Ce~(3+),Tb~(3+)荧光粉,利用XRD、SEM、激光粒度仪和光致发光光谱分别对其物相、形貌、粒度分布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的粒度主要集中在1.5~2.0μm,颗粒表面光滑。激发光谱主要由Ce~(3+)和Tb~(3+)离子的4f-5d特征跃迁组成。在Ce~(3+)离子的特征激发下(350 nm),样品呈现Ce~(3+)离子的5d-4f宽带发射和Tb~(3+)离子的f-f锐利发射;主峰为544 nm,对应于Tb~(3+)离子的5D4→7F5跃迁。随着Tb~(3+)掺杂量的增加,Ce~(3+)离子的发射强度逐渐下降,Tb~(3+)离子的发射强度先增强后减弱;最佳掺杂量为20%。样品中存在Ce~(3+)向Tb~(3+)的能量传递,其传递效率为33.9%。样品的发光颜色可从蓝光调整到绿色区域。样品可应用于UV-LED中。  相似文献   

10.
用热氧化法将钛片在空气中于600℃加热3小时,在氢气流中活化1小时后可制得金红石型 n—TiO_2多晶薄膜电极。从其平带电位、电流—电压曲线及光谱响应诸方面研究其光电转换性能,结果表明如所用电解质的 pH=14时,光电化学电池的输出特性最佳。太阳能的转换效率可达0.28%。电解质对太阳能转换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入氧化还原对可在光阳极上与水的氧化反应竞争。在酸性电解液中加入 Ce~(4 )/Ce~(3 )后竞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不同柠檬酸量和干燥温度下制备了Ce~(3+)掺杂的TAG荧光粉,同时研究了Ce~(3+)掺杂浓度对TAG粉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的量和干燥温度对TAG荧光性能有重要影响。在180℃下干燥,有效去除了前驱体中的结合水,从而降低了TAG相的转变温度,TAG最大相转变温度出现在877.5℃;提高柠檬酸的量能有效减少颗粒的团聚,从而增强粉体的荧光性能;TAG:Ce~(3+)荧光粉的发光强度随着Ce~(3+)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优掺杂摩尔分数为1%,对应的最大发射波长为534 nm。  相似文献   

12.
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新型Ce~(3+)掺杂K_2Y(WO_4)(PO_4)发光材料,研究了其在紫外和真空紫外光激发下的光致发光性能.在254nm激发下,K_2Y(WO_4)(PO_4):xCe~(3+)系列样品均显示出3个宽带发射,最高峰分别位于330,355和550nm,依次归属于Ce~(3+)的5d-~2F_(5/2),5d-~2F_(7/2)跃迁和O_2的p轨道到W~(6+)的d轨道的电荷转移跃迁.此外,在172nm激发下K_2Y(WO_4)(PO_4):0.05Ce~(3+)的CIE坐标为(0.309,0.3329),接近白光发射,暗示以Ce~(3+)掺杂K_2Y(WO_4)(PO_4)的白光发射材料在实现无汞荧光灯或等离子平板显示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由于铈离子可以在Ce~(3+)和Ce~(4+)之间可逆转换,以及氧空位的存在,氧化铈(CeO_(2-x),x=0~0.5)纳米粒子具有优异的催化特性,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的稀土氧化物得到了广泛的关注.Ce原子能够快速而大幅度地调整其电子结构(如产生氧空位或缺陷),以最佳的结构适应其周围环境,具有多种酶类活性(包括超氧化物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氧化酶等),可以清除体内产生的各种毒性活性氧.氧化铈在生物分析、生物医学、药物传递和生物支架等生物领域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氧化铈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生物领域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4.
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发-发射光谱及反射光谱等手段,研究了以尿素为燃料的溶胶-凝胶燃烧法,制备白光LED用Y_3Mg_2AlSi_2O_(12)∶Ce~(3+)荧光粉过程中的还原温度、Ce~(3+)浓度等因素,对荧光粉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比较了溶胶-凝胶燃烧法和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的Y_3Mg_2AlSi_2O_(12)∶Ce~(3+)荧光粉的结晶度、形貌和发光性能,并从反应过程对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组成铈锰铽激活硼酸镁的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表明:只含Mn~(2+)的硼酸镁发光很弱;Ce~(3+)能很好地吸收254nm紫外光并能把能量传递给Mn~(2+),Ce~(3+)→Mn~(2+)能量传递效率最高可达99.8%,从而获得发明亮红光的荧光粉。Ce~(3+)→Mn~(2+)能量传递的机理为共振传递。铈锰铽共激活的硼酸镁中,Tb~(3+)和Mn~(2+)都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增加Tb~(3+)浓度使色坐标x值降低,y值升高;相反,增加Mn~(2+)浓度使色坐标x值升高、y值降低,改变Tb~(3+)、Mn~(2+)的浓度可调整荧光粉发光的颜色。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TiO_2的光催化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不同Sm~(~(3+)),Ce~(3+)掺杂量,不同焙烧温度的TiO_2光催化剂,并对所制得的样品进行了系统的表征和光催化活性研究。SEM,XRD和FT-IR结果表明:所得粉体均为锐钛矿相纳米TiO2,稀土Sm~(3+),Ce~(3+)掺杂能细化晶粒,提高样品热稳定性;以孔雀石绿为目标降解物的光催化实验表明:400℃焙烧,当Sm~(3+),Ce~(3+)掺杂量为5%时其光催化活性最好,太阳光自然照射,常温常压下,加1mL 30%H_2O_2的氧化剂,降解6h降解率达到83%。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组成铈钆钐激活硼酸镁的发光光谱、激发光谱和发光寿命表明:在254nm紫外光激发下,只含Sm~(3+)的硼酸镁发光很弱;Ce~(3+)虽能很好地吸收紫外光,但只能将一部分能量传递给Sm~(3+);依靠Gd~(3+)的能量传递中间体作用,铈钆钐共激活的硼酸镁中Sm~(3+)的发光明显地增强。Ce~(3+)、Gd~(3+)和Sm~(3+)间能量传递的机理为共振传道。  相似文献   

18.
15种无机离子对微粒体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NADPH、NADPH ADP-Fe~(3 )或NADPH ADP-Fe~(3 ) EDTA-Fe~(3 )诱发体系,对大鼠肝微粒体形成脂质过氧化的能力,以及微粒体存放时间对MDA(丙二醛)值的影响。 观察了Tl~ 、Mg~(2 )、Ca~(2 )、Mn~(2 )、Ni~(2 )、Cd~(2 )、La~(2 )、Ce~(3 )、Pr~(3 )、Nd~(3 )、Eu~(3 )及Ce~(4 )等12种阳离子,在NADPH或NADPH ADP-Fe~(3 )诱发体系中,对脂质过氧化的影响。Mn~(2 )、Ce~(4 )、Ce~(3 )离子对脂质过氧化具有强的抑止作用,Ca~(2 )、Cd~(2 )、Eu~(3 )离子有轻度抑止作用。Mg~(2 )离子,则促进脂质过氧化。阳离子在NADPH诱发体系中的影响,普遍比在NADPH ADP-Fe~(3 )体系中的影响要大。 另外,在NADPH ADP-Fe~(3 )诱发体系中,SeO_3~(2-)、GeO_3~(2-)、AsO_3~(3-)三种阴离子,对脂质过氧化均无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首次在10K-900K的温度范围内研究了硅磷酸钆基质中Ce~(3+)能级的热移位。  相似文献   

20.
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分别与苧麻及亚麻纤维的非均相接枝共聚合反应规律。当[Ce~(4+)]在4.5×10~(-3)~6.5×10~(-3)mol·l~(-1)、[M]在6×10~(-1)~9×10~(-1)mol·l~(-1)、[H~+]在5×10~(-2)~8×10~(-2)mol·l~(-1),30~40℃,反应2~3小时,接枝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