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适合于浓醪发酵的酵母菌种的选育。以实验室自备的酵母菌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线诱变处理和杂交处理,选育出产酒率高的菌株c紫外线诱变处理时-不改变紫外线照射波长和照射距离,通过照射时间的不同处理菌种,然后进行浓醪发酵试验,选育出适合于浓糖化醪发酵的高产酵母菌J-l-l-3:该菌株在料水比1:2的发酵液中,温度325±1℃,发酵85-96h的奈件下,产酒率达到14.1%(v/v)。  相似文献   

2.
番茄早疫病拮抗菌酵母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几种果实表面附生微生物群中分离到120株酵母菌.通过平板筛选法(invitro),筛选出11株酵母菌对番茄早疫病(Alternariasolani)有拮抗作用.等体积混菌试验表明,11株酵母菌中有7株酵母菌,浓度为106、107和108CFU·ml-1时,能完全抑制105、104、103spores·ml-13种浓度的交链孢霉生长.通过果实接种试验法(invi vo)发现,酵母菌菌株L-1-6能够高度抑制3个品种番茄早疫病的发生,平均抑制率达到77.8%.  相似文献   

3.
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石油降解菌对海上溢油污染的降解能力,从大连石化隔油池污水中分离、纯化出一株以柴油为唯一碳源的石油降解菌DW-1.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宜生长条件为pH=8.5、盐度为30、氮磷比为10∶1.油培养基质量浓度为3 g/L时,将菌龄为48 h的细菌进行接种,平均除油率在70%左右,最高可达80.32%.海水培养基中絮状物特征表明,该菌株具有应用于海洋石油污染治理的潜质.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链霉菌702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较优组合条件,以链霉菌702菌株为试验材料,试验设计以单因素和多因素多水平的正交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结果中探索该菌的对数生长期为35 h~50 h,在菌丝体培养基中添加1.0%甘氨酸有利于该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正交试验分别以影响该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菌丝体培养时间、溶菌酶使用浓度、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的四因素三水平的L9(34)正交试验,试验表明:链霉菌702菌株原生质制备和再生较优组合为A2B2C3D1,即菌丝体培养时间为43 h,溶菌酶浓度为2.0 mg/mL,酶解温度为37℃,酶解时间60 m in,原生质体的制备率和再生率分别达到96.5%和27.8%。本试验为该菌进一步进行原生质体诱变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降酚菌的降解影响因素,诱变选育出高效苯酚降解菌,并确定此株高效菌的降解特性.方法从3种土样中分离纯化出一株能降解较高质量浓度苯酚的野生菌P4,通过菌落形态及显微镜观察作初步鉴定.采用紫外诱变的方法,从诱变后的正突变菌株中选取一株降解率最高且生长旺盛的菌株,命名为高效苯酚降解菌P4S,利用正交试验法测试其降解特性.结果初步鉴定野生菌株P4为酵母菌,该菌能在48 h内将800 mg/L的苯酚完全降解.经紫外诱变选育出的高效降酚菌P4S,能降解1 600 mg/L的苯酚,并可耐受1 700 mg/L的苯酚.由正交试验与验证性试验结果相比较,得出其在苯酚废水中的最佳降解条件为150 r/min,36℃,pH为6,生物投加量为5%,降解率可达85%.结论经诱变选育出的高效苯酚降解菌能降解更高质量浓度的苯酚,环境适应范围更广,更适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利用传统的方法从森林土样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能有效发酵木糖生产乙醇的酵母菌株。首先通过富集培养、初筛、复筛等步骤筛选出一株(1#菌株)能够利用木糖的酵母菌株,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性能指标试验,初步鉴定为假丝酵母菌(Candida sp.)。并对其进行了利用木糖发酵乙醇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为30℃,pH5.0,接种量为10%左右,初始木糖浓度为40g/L时,该菌株可以利用木糖发酵生产乙醇,产乙醇量为1.06g/100mL,相当于理论转化率的56.9%。  相似文献   

7.
采用平皿稀释分离法,通过对320株湿地松根际细菌分离物的筛选,获得1株拮抗性强的细菌菌株;运用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以镰刀菌属(Fusar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链格孢菌属(Alternaria)的真菌为病原菌,该菌株和生防菌株Pseudomonas fluorescens Q287、279、1M196、Pf5、HT51、Q3787、MVP14、FFL1R8共同对病原菌的平皿对峙试验,该菌株对立枯丝核菌、链格孢菌都有较强的拮抗作用,120 d盆栽测试得知,菌株P.fluorescens Q287最高保存率为77%,该菌株的最高保存率为62%,其拮抗效果和菌株Q287一样,均高于其他7个生防菌株,试验证明该菌株具有防治松苗猝倒病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加州鲈诺卡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加州鲈是我国南方的重要经济鱼类养殖品种,但近年病害问题十分突出。诺卡菌已成为危害加州鲈健康养殖的重要病原,目前对该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种属类型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国内首次从患病加州鲈体内分离得到诺卡菌,并最终确定了其病原种类是鰤鱼诺卡菌Nocardia seriolea。从患病加州鲈内分离到菌株NH090627,镜检发现该菌为革兰氏阳性的分支状杆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与诺卡菌属Nocardia细菌的基本特征相符。回归感染试验证实菌株NH090627即为引起此次加州鲈结节病的病原菌。对该菌株的16S rDNA进行了扩增和序列分析发现,该菌株与诺卡菌属细菌的亲缘关系较近,且与鰤鱼诺氏菌N. seriolea JCM 3360的16S rDNA 序列同源性最高,达到99.9%。综合上述试验结果,我们将加州鲈结节病的病原菌鉴定为鰤鱼诺卡菌。为了指导该病的防控,还对该病原菌做了一系列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氯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敏感,但对磺胺类和氨苄青霉素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Esteya vermicola是首次发现的松材线虫的内寄生真菌。最近从韩国土壤中发现了该菌的一个新菌株。该菌株能产生两种孢子,并能在4~5 d内感染几乎所有测试的松材线虫分离物。最近2年里在韩国进行了该菌株的温室和林间的接种试验,使用了3种方法进行接种,即喷施、注干和将感染的松材线虫接种到松树上。结果证明,该菌在松树幼树中生长并侵染到接种松树中的松材线虫,在松树中也观察到该菌的存在。目前,对该菌的使用方法和施用配方的评价和商品化工作正在展开。  相似文献   

10.
一株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菌株的分离鉴定与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离培养,从一株来自民间的“藏灵菇”(kefir粒)中成功分离出一株生长好、耐热、遗传稳定的酵母菌株;通过形态特性观察、DNA序列分析、生化特性试验对其作出了菌种鉴定,证明其为一株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菌;在实验室特定的培养基、pH、温度条件下,应用常规技术对该菌进行了培养生长周期的观察,描述了其不同生长周期的形态。  相似文献   

11.
离子注入对苹果酒酵母菌的诱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野生型苹果酒酵母菌为出发菌株 ,利用离子注入对其进行诱变 .结果表明 ,对苹果酒酵母菌的最佳离子注入剂量为 8× 10 15/cm2 N+ ,此时致死率为 70 4 % 用此剂量诱变后的一些菌株菌落特征和形态发生了变化 .对菌株进行发酵试验比较 ,获得一株酒精产率较高的菌株 ,发酵至第十天时 ,酒精产率最高 ,可达到9 0 % (φ酒精) ,比出发菌株高出 10 7%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健康的和感染松枯梢病的松树针叶上分离了叶栖微生物1 862株.选取有代表性的菌株通过室内平皿对峙培养,初步筛选出对松枯梢病菌和松赤枯病菌具有较好生防潜力的菌株12株.其中,拮抗细菌菌株6株、酵母菌3株、丝状真菌木霉(Trichoderma sp.)3株,拮抗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细菌、木霉、酵母菌,细菌无菌滤液的拮抗效果明显好于菌体本身.拮抗菌的筛选以相对抑菌效果为准,同时应考虑被抑制率和菌种本身具有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3.
抗番茄青枯病内生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室内防效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健康番茄体内分离到了93株内生细菌。采用含菌平板抑菌圈测定法,筛选出了3株对番茄青枯菌具有较强拮抗力的细菌菌株ZB—1、ZB-2和ZB-6。温室盆栽防病试验结果表明,内生细菌菌株ZB-6对植株进行预处理后,番茄青枯病防病效果可达63—65%,说明该菌株对番茄青枯病发生具有较好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甲烷氧化菌是一类能以甲烷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进行同化和异化代谢的细菌。本研究从污泥中分离、筛选获得一株甲烷氧化菌MO-01,根据该菌株的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证实该菌株与Methylobacterium zatmanii菌株有99%的同源性,属于Methylobacterium属。甲烷氧化菌MO-01的实验室培养条件筛选、研究表明,该菌株以甲烷为碳源,最佳培养温度是37℃,最适PH值为7.0,铜离子浓度为30 umol/L。本研究为今后甲烷氧化菌的放大发酵培养和动物源性单细胞蛋白的生产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维生素B12生产菌株脱氮假单胞菌05-04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和5-澳尿嘧啶复合诱变处理,选育到一株抗5-澳尿嘧啶突变株5-BU-3-5,该菌株经摇瓶发酵,发酵单位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8.0%.该菌株特性优良,经57m3发酵罐试验,平均发酵单位提高8.9%,是一株性状较稳定可深入开发研究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6.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实验菌P-3O1菌株进行形态学分类,为该菌株是嗜酸红假单细胞菌的福建变种(Rhodopseudomonas acidophila var.Fujianensis n.var.)的鉴定奠定了形态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现有碱性果胶酶产生菌的筛选和诱变,获得了一株碱性果胶酶高产菌株Erwiniachrysanthemi201,该菌株与出发菌相比,产酶期提前,12h的产酶量为出发菌株的4倍。试验表明,该菌株能使红麻快速脱胶,是一株很有希望用于生物制浆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8.
选用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表设计实验,研究碳源、CODCr/N、溶解氧以及pH值对菌株tsuruhatensis戴尔福特菌好氧反硝化性能的影响,并对该菌株利用发酵罐进行扩大培养.实验结果表明,此菌株为一株高效的好氧反硝化菌.  相似文献   

19.
拮抗梨黑斑病菌的链霉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河北梨树果园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rd)有强拮抗作用的链霉菌菌株B-105,该菌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离体叶片和鸭梨果实试验表明,B-105菌株对梨黑斑病防治效果显著.通过对拮抗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进行综合试验分析.鉴定该菌株为灰色链霉菌(sfreptomyces griseus).  相似文献   

20.
试验以寄生水霉Saprolegnia parasitica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及发酵液抑菌试验筛选获得一株拮抗菌FX11,其抑菌带平均宽度达18.30±1.52 mm,发酵液抑菌率为68.40%。试验通过形态学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其安全性和抑菌稳定性。结果显示,该菌株为Streptomyces polychromogenes;其发酵液对散鳞镜鲤、彭泽鲫、大鳞副泥鳅3种淡水鱼稚鱼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拮抗菌FX11经10次传代后抑菌效果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其发酵液经不同温度处理后,抑菌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pH变化对拮抗菌发酵液抑菌活性影响显著(P0.05),拮抗菌发酵液在pH 6.0~8.0范围内抑菌率最高。研究结果表明,菌株Streptomyces polychromogenes FX11对水霉病原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且传代稳定,其发酵液对试验鱼苗安全,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适应性,在水霉病生物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