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研究测定了18,23,28,33℃等温度下斑马鱼(Danio rerio)的静止代谢率(RMR)和氨氮排泄率(AN)。结果表明,RMR值与温度(T)显著正相关,二者关系可用指数函数描述:YRMR=21.28e0.090 3T(r2=0.562,n=55,p0.01);雄鱼对温度的敏感性高于雌鱼;随着温度上升,AN显著增加(p0.05);各温度下,氨熵(AQ)值分别为0.34,0.14,0.10和0.16。研究认为,13和38℃可能是斑马鱼可长期耐受的温度下限和上限,该种鱼RMR水平较高且对温度变化较敏感;蛋白供能比过高可能是斑马鱼不适宜低温生存的原因,低温是否促进斑马鱼的无氧代谢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雄激素与三丁基锡对鱼类卵巢发育和配子发生的影响及其分子差异,分别用1μg·L-1睾酮(T)、1μg·L-1三丁基氯化锡(TBTC)单独处理以及T、TBTC(两者含量均为1μg·L-1)联合处理对斑马鱼(Daniorerio)雌鱼进行了90d暴露。组织学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T、TBTC单独处理的斑马鱼成熟系数(GSI)下降,卵巢发育受阻,卵子发生抑制,且TBTC单独处理的斑马鱼发育后期的卵母细胞大量凋亡;经T、TBTC联合处理的斑马鱼卵母细胞尽管在发育后期发生凋亡,但仍有少量卵母细胞持续发育,GSI值明显升高。定量PCR结果表明:T和TBTC单独处理都能显著下调雌激素(E2)合成酶基因cyp19a及其上游调控基因foxl2的表达(p<0.05),而两者联合处理则显著上调cyp19a和foxl2基因表达(p<0.05);T单独处理的斑马鱼雄激素合成酶基因P450 11β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TBTC单独处理使该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5),T、TBTC联合处理对该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T、TBTC单独处理均不影响孕激素合成酶基因20βHSD的表达,但T、TBTC联合处理却显著上调该基因的表达(p<0.05)。研究认为T、TBTC抑制斑马鱼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的机制可能既相似又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3.
用E2、EE2、DES、4-t-OP、4-NP、BPA等6种环境雌激素暴露雄性斑马鱼(Danio rerio)成鱼120 d。对暴露后斑马鱼精巢的组织学观察发现,其中精子的发生被明显抑制,精子大量丢失,出现空腔;早期生殖细胞大量增生。采用半定量RT-PCR对暴露后斑马鱼精巢发育和精子发生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联合处理后,斑马鱼精巢中雄激素合成酶基因P450 11β、cyp17a1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而孕激素合成酶基因20β〖KG0.01mm〗-hsd和雌激素合成酶基因cyp19a1a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但雌激素受体基因esr1的表达则显著上调(p<0.05);减数分裂标记基因dmc1没有显著变化,而scp3基因的表达则显著下调(p<0.05)。另外,视黄酸(Retinoic acid,RA)合成酶基因aldh1a2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而RA降解酶基因cyp26b1的表达则无显著变化。研究推测多种环境雌激素的联合处理可能通过下调雄激素合成酶的表达、上调雌激素效应和增强减数分裂起始并抑制减数分裂后期过程诱导斑马鱼成鱼精子发生障碍;因此多种环境雌激素低剂量联合暴露对渔业资源造成的生殖风险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4.
用150 ng·L-1环境雌激素乙炔基雌二醇(17α-ethinylestradiol,EE2)、300 μg·L-1环境抗雄激素氟他胺(Flutamide,Flu)单独处理以及150 ng·L-1 EE2与300 μg·L-1 Flu联合处理对斑马鱼(Danio rerio)雄性成鱼进行了30 d浸浴处理,并用组织学的方法检测了上述物质对斑马鱼精巢发育和精子发生的影响;同时,采用定量RT-PCR的方法研究了EE2和Flu影响斑马鱼精子发生的分子差异。组织学结果显示,EE2处理后斑马鱼精巢壁变厚,生殖细胞大量丢失;Flu处理后精子细胞数量下降,出现空腔,早期生殖细胞数量有增加的趋势;联合处理组斑马鱼精巢生殖细胞数量急剧减少,空腔化严重。定量RT-PCR结果显示,所有药物处理均能显著下调鱼类发育和繁殖相关转录因子基因(dmrt1、sf1)和生殖细胞标记基因(dmc1、nanos1)的表达(p<0.05);EE2单独处理、EE2与Flu联合处理还能显著下调鱼类类固醇合成酶基因p450-11β、cyp19a1a、cyp17α1和cyp17α2的表达(p<0.05),Flu单独处理只显著下调了p450-11β的表达水平(p<0.05),表现出一定的分子差异。研究提示EE2、Flu及两者联合处理均严重干扰斑马鱼精子发生过程,导致生殖细胞数量明显下降;上述药物对斑马鱼类固醇合成及配子发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
鱼类在自然生境中经常会遭遇环境温度变动状况,为考察温度对鱼类自发运动的影响,将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幼鱼分别在3个恒温水体(15,20,25 ℃)和1个周期性变温水体((20±5) ℃)中驯化30 d后,对实验鱼的自发运动进行20 min的拍摄,然后对视频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包括运动时间、静止时间、总路程、平均速度、运动时间比、实验水槽外周活动时间、中心活动时间等评价实验鱼自发运动的相关指标。结果显示:各处理组的外周活动时间均显著高于中心活动时间(p<0.05),并且静止时间也显著高于运动时间(p<0.05),但各温度处理组之间的各个自发运动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与高温组相比,低温条件下鳊幼鱼运动时间比并未显著下降,这可能与鳊在低温下保持较高的稳定游泳能力和较高的活跃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了不同光周期急性暴露对雄性斑马鱼(Danio rerio)攻击、焦虑和恐惧行为的影响。【方法】设置对照组(正常光周期)、短光周期组和长光周期组,连续暴露雄性斑马鱼成鱼3 d,在暴露结束后统计斑马鱼的各种行为参数。【结果】1) 与对照组相比,短光周期组斑马鱼的近镜频次和撞镜频次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不同光周期组中斑马鱼焦虑行为指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3) 短光周期组在斑马鱼皮肤匀浆液暴露后浮到上层的次数明显比对照组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光周期暴露抑制了斑马鱼的攻击和恐惧反应,将对斑马鱼的种内/种间竞争、繁殖、社交行为、存活等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笼养黑琴鸡( Lyrurus tetrix baikallensis )静止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笼养黑琴鸡(LyrufuS tetrix baikallensiS)四季静止代谢率(RMR)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RMR与环境温度(Ta,单位为C)之间的关系可以用"RMR=a+b1Ta+b2Ta2"很好地拟合,且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利用回归关系式求导,可以得到不同季节RMR的极小值(RMRmin)及其相对应的特定温度(ST,单位为C).黑琴鸡RMRmin、ST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波动,夏季RMRmin最高4.58 w/kg,分别为春、秋及冬季RMRmin的1.35倍、1.29倍和1.41倍;夏季ST值最高(27.3 C),分别比舂、秋及冬季高2.2 C、1.4 C和4.8 C.黑琴鸡RMR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在20~30 C条件下春、秋和冬季RMR差异不显著,而在1 5℃以下,秋季>春季>冬季.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群体大小对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幼鱼集群特征的影响,在(25±1) ℃水温下对分别由1,2,4,8,16尾实验鱼组成的5个群体(每群体8个重复)进行视频拍摄及轨迹分析,计算和分析了游泳速度及群体中不同个体空间分布的相关数据,据此得到群体的凝聚力和协调性。结果显示:麦穗鱼的最近邻距离介于3~6 cm(1~2倍体长)之间,且2个体组显著大于4,8,16个体组(p<0.05);群体排列的极性随群体增大而显著下降(p<0.05);麦穗鱼自发游泳速度多为0~10 cm·s-1,且随着群体的增大有下降的趋势;群体中不同个体间游泳速度的同步性随着群体的增大而显著下降(p<0.05)。结果提示:麦穗鱼的最近邻距离随群体增大而下降,即凝聚力增加,从而显示出该鱼具有典型的集群行为;随着群体增大,群体游泳速度同步性和极性的下降则说明该鱼协调性随群体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氨氮胁迫对斑马鱼(Danio rerio)繁殖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且规格一致的成年斑马鱼,分别在氨氮质量浓度为0(对照组),5,10和20 mg·L-1的水体中暴露96 h,而后配对并拍摄它们的繁殖行为,统计繁殖行为参数及产卵量。【结果】1) 氨氮质量浓度为20 mg·L-1的处理组中雄鱼对雌鱼的触碰次数减少,与对照组实验鱼的该项指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所有处理组中斑马鱼的追逐次数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2) 所有处理组的雌鱼和雄鱼单独进入产卵区的次数和停留时间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3) 氨氮质量浓度为10和20 mg·L-1的处理组中雌鱼和雄鱼同时进入产卵区的次数减少,与对照组实验鱼的该项指标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所有处理组中雌鱼和雄鱼同时停留在产卵区的时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4) 与对照组相比其他3个处理组实验鱼的产卵量有轻微下降,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结论】氨氮胁迫会抑制斑马鱼的繁殖行为,进而可能导致斑马鱼产卵量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镉暴露对斑马鱼(Daniorerio)肝脏的组织学结构和抗氧化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成年斑马鱼分为对照组、低剂量暴露组和高剂量暴露组,分别暴露于Cd2+ 质量浓度为0,5和25μg·L-1的水体中30d后,取肝脏进行组织学分析,并检测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抗氧化酶基因sod1,cat1 和gstr 的表达水平。【结果】镉暴露导致雌、雄斑马鱼肝细胞空泡化和细胞核固缩。低剂量暴露组雄鱼肝脏中仅MDA含量与对照组雄鱼肝脏中MDA含量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升高(p<0.05);而高剂量暴露组雄鱼肝脏中SOD,CAT和GPX的活性,GSH和MDA含量,以及cat1基因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雄鱼肝脏中的相应指标,比较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暴露组雌鱼肝脏中的SOD和CAT的活性、MDA含量以及sod1 和cat1 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雌鱼肝脏中的相应指标,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剂量暴露组雌鱼肝脏中的GSH含量和gstr基因表达水平与对照组雌鱼肝脏中的相应指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下降(p<0.05)。【结论】镉暴露可诱导斑马鱼肝脏的组织学损伤和抗氧化反应,且呈现出性别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0月于四川省自贡市长江支流沱江富顺段采集鲤鱼(Cyprinus carpio)、鲫鱼(Carassius auratus)、大眼鳜(Siniperca kneri)等3种鱼共60尾,分别测定鱼体化学组成,估算其能量密度。结果表明:3种鱼的脂肪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24%、4.13%和2.78%,蛋白质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6.96%,16.28%,17.27%,水分含量平均值分别为75.42%,74.05%,74.06%,E的平均值分别为5.28,5.47,5.18 kJ·g-1;3种鱼水分含量(CWAT鲤,CWAT鲫,CWAT鳜)与各自的能量密度(E鲤,E鲫,E鳜)的回归方程分别为:E鲤=-0.368 9CWAT鲤+33.081,(r2=0.799 6,n=30,p<0.01);E鲫=-0.308 4CWAT鲫+28.304,(r2=0.823 5,n=13,p<0.01);E鳜=-0.385 5CWAT鳜+33.729,(r2=0.882 5,n=17,p<0.01)。统计分析表明鲫鱼的体长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能量密度呈显著的正线性关系(p<0.05),而鲤鱼和大眼鳜的体长与它们均无线性关系。3种鱼的水分含量分别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能量密度均呈显著的负线性关系(p<0.01)。研究结果表明,采用3种鱼的水分含量估算各自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能量密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乙炔基雌二醇(EE2,17α-ethynylestradiol)诱导斑马鱼(Daniorerio)雌性成鱼卵母细胞发育障碍的机制,初步研究了斑马鱼雌激素和孕激素合成酶相关的基因P450c17-I、P450c17-II和cyp19a1a的组织表达模式和在滤泡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并用定量RT-PCR的方法对上述基因在EE2处理条件下的表达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P450c17-I、P450c17-II基因均主要表达于斑马鱼雌雄性腺,而在滤泡发育过程中均呈不同程度下调趋势;EE2处理后雌性卵巢中P450c17-I和cyp19a1a基因表达均显著上升(p<0.05),而P450c17-II基因的表达则没有显著变化。研究推测EE2可能通过上调内源雌激素的水平抑制后期卵母细胞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为考查温度对鱼类静止代谢率及低氧耐受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以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sinensis)幼鱼为对象,分别在10、20和30℃条件下驯化2周,随后将实验鱼置于密闭呼吸室中测定静止代谢率,并通过“双线法”推出临界氧压(Pcrit)等相关参数。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上升,中华倒刺鲃幼鱼静止代谢率(MO2rest)、Pcrit点所对应代谢率(MO2pcrit)以及临界代谢范围(MMS)均显著上升(p<0.05);MO2rest的温度系数(Q10)在10~20 ℃和20~30 ℃间分别为2.54和1.27。而中华倒刺鲃幼鱼Pcrit却不受温度变化的显著影响,表现出一定的保守性。研究表明,中华倒刺鲃幼鱼Pcrit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并不与MO2rest的变化趋势相吻合,这提示随温度的改变中华倒刺鲃可能还启用了其他生理、生化和(或)行为学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为了阐明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胎后发育的体温调节和产热能力,对其出生后1~42日龄幼仔的体温和静止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日龄和7日龄时高山姬鼠幼仔体温和RMR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14日龄时,高山姬鼠幼仔在低温条件下(5℃、10℃)体温相对较低,此时RMR已有明显的增加:7~14日龄是其体温调节能力快速发育的时期;21日龄时,高山姬鼠幼仔在低温条件下RMR极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点的RMR,28日龄时,高山姬鼠幼仔RMR在高温(35℃)条件下也表现出增加的趋势;35日龄和42日龄时,能判断高山姬鼠幼仔热中性区(thermal neutral zone,TNZ)在22.5~30℃之间,接近成体水平。以上这些结果说明,高山姬鼠幼仔在胎后发育过程中,为维持恒定的体温,不同发育时期产热机制和能量分配方式不同,发育早期,生理性产热较弱,能量主要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离开母体后,其恒温能力及产热调节能力得到较快的发展,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对笼养黑琴鸡(Lyrurus tetrix baikallensis)四季静止代谢率(RMR)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RMR与环境温度(Ta,单位为℃)之间的关系可以用“RMR=a b1Ta b2T^2a”很好地拟合,且相关关数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利用回归关系式求导,可以得到不同季节RMR的极小值(RMRmin)及其相对应的特定温度(ST,单位为℃),黑琴鸡RMRmin,ST产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波动,夏季RMRmin最高4.58w/kg,分别为春,秋及冬季RMRmin的1.29倍和1.41倍,夏季ST值最高(27.3℃),分别比春,秋及冬季高2.2℃,1.4℃和4.8℃,黑琴鸡RMR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在20-30℃条件下春,秋和冬季RMR差异不显著,而在15℃以下,春季>春季>冬季。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查饥饿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最大代谢、运动能力及两者相关性的影响。【方法】在20 ℃条件下,分别测定饥饿组(n=55,饥饿14d)和对照组(n=58,维持日粮水平)实验鱼的最大代谢率(Maximum meta-bolicrate,MMR)和匀加速最大游泳速度(Constant acceleration test speed,Ucat)。【结果】饥饿组和对照组的MMR和Ucat在实验前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与同期对照组相比,14d饥饿处理导致饥饿组MMR和Ucat均有所下降,两者MMR和Ucat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饥饿组或对照组的MMR和Ucat之间在实验前后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饥饿组或对照组实验前后的Ucat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关系(p<0.05),饥饿组实验前后的MMR之间也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中华倒刺鲃幼鱼在遭受饥饿胁迫时运动能力下降,原因可能与饥饿状态下机体下调生理功能以及身体内能量底物的缺乏有关。在实验处理前后对照组或饥饿组的MMR和Ucat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则是因为Ucat与鱼类的无氧代谢能力密切相关,而MMR反映的是鱼类的最大有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考查食性和摄食对鱼类运动和行为的影响及两者交互作用,以肉食性鱼类乌鳢(Channa argus)幼鱼和草食性鱼类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幼鱼为研究对象,在(25±1)℃的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实验鱼的自发运动、快速启动能力和隐匿行为的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乌鳢和鳊自发运动速度分别为(9.64±0.67)和(8.40±0.26)cm·s-1,用于运动的时间分别为(15.15±3.69)%和(13.39±3.50)%,均无显著差异;快速启动的最大线速度分别为(1.64±0.18)和(1.99±0.17)mm·ms-1,最大加速度分别为(0.21±0.03)和(0.31±0.03)mm·ms-2,鳊显著高于乌鳢(p<0.05);进入隐匿场所时间比分别为(2.81±0.91)%和(0.15±0.12)%,乌鳢显著高于鳊(p<0.05);摄食对乌鳢和鳊的自发运动水平和快速启动能力均无显著影响,仅导致乌鳢进入隐匿场所时间比显著下降(p<0.05)。研究结果提示,乌鳢和鳊幼鱼均具有较低的自发运动水平、较高的快速启动能力和较低隐匿行为,这一方面与乌鳢幼鱼的捕食方式和生活环境相适应,另一方面也与鳊幼鱼的觅食和避敌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雄激素与三丁基锡对鱼类卵巢发育和配子发生的影响及其分子差异,分别用1μg·L-1睾酮(T)、1μg·L-1三丁基氯化锡(TBTC)单独处理以及T、TBTC(两者含量均为1μg·L-1)联合处理对斑马鱼(Danio rerio)雌鱼进行了90d暴露。组织学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T、TBTC单独处理的斑马鱼成熟系数(GSI)下降,卵巢发育受阻,卵子发生抑制,且TBTC单独处理的斑马鱼发育后期的卵母细胞大量凋亡;经T、TBTC联合处理的斑马鱼卵母细胞尽管在发育后期发生凋亡,但仍有少量卵母细胞持续发育,GSI值明显升高。定量PCR结果表明:T和TBTC单独处理都能显著下调雌激素(E2)合成酶基因cyp19a及其上游调控基因foxl2的表达(p0.05),而两者联合处理则显著上调cyp19a和foxl2基因表达(p0.05);T单独处理的斑马鱼雄激素合成酶基因P450 11β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TBTC单独处理使该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5),T、TBTC联合处理对该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T、TBTC单独处理均不影响孕激素合成酶基因20βHSD的表达,但T、TBTC联合处理却显著上调该基因的表达(p0.05)。研究认为T、TBTC抑制斑马鱼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的机制可能既相似又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9.
滇西北地区是全球濒危植物多样性的热点分布地区之一。此研究以大尺度的濒危物种分布信息为基础,结合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滇西北地区濒危植物的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滇西北地区拥有濒危植物64种,分属于60属42科;滇西北地区濒危植物的多样性从南到北呈明显递增的趋势(R2=0.17,p<0.01);从空间分布宽度来看,81.3%的濒危植物分布范围狭窄,仅在1~2个县(市)域出现。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分布范围狭窄的特有植物的多样性可能是解释研究区域内濒危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R2=0.58,p<0.01)。这意味着滇西北地区濒危植物的形成机制可能与其狭窄生境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鱼类能量代谢和低氧耐受特征个体差异以及能量代谢与低氧耐受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在25 ℃条件下,以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循环呼吸仪对76尾实验鱼的代谢率、临界氧压(Pcrit)和失去平衡点(LOE)进行了测定。【结果】研究发现,中华倒刺鲃LOE、Pcrit、静止代谢率(RMR)、临界代谢率(MRcrit)分别为0.12~0.32 mg·L-1,0.80~2.80 mg·L-1,279.91~566.97 mg· kg-1·h-1,235.10~566.12 mg·kg-1·h-1;Pcrit与RMR和MRcrit间均呈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关系(p<0.001);LOE与RMR和MRcrit间的关系均无统计意义上的相关关系;LOE与Pcrit、RMR与MRcrit间均呈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中华倒刺鲃LOE具有相对保守性,RMR越低的个体具有相对更强的低氧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