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引入产业集成思想,依据旅游业在区域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区域旅游集成开发概念。根据旅游产业在区域产业中的地位,将之分为主导型开发和非主导型开发两种类型。从基础分析、开发路径两方面出发,构建了区域旅游集成开发理论框架,其中基础分析包括经济区位、区域产业、旅游资源等3个方面,开发路径包括产业定位、开发定位、空间布局等3部分。应用上述框架,对重庆长寿区旅游开发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该区具有区位交通优势、产业集聚优势和旅游资源富集优势,并提出了服务功能的产业定位、高端商务度假的开发定位和“三圈一体”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2.
"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作为未来城镇规划用地选择的基础依据,倍受众多规划专家、学者的重视。本文以GIS为
主要技术平台,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中的邻域分析工具,基于25m×25m的长寿区DEM数据,提取平均海拔、相
对高程、平地面积,运用地形起伏度模型计算长寿区地形适宜度的空间分布,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图,揭示了现有建设用
地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长寿区整体建设用地地形适宜性较高;②现有建设用地中,最适宜地形占49.85%,适宜地形
占37.68%,较适宜地形占10.07%,不适宜地形占2.06%,最不适宜地形占0.33%;③长寿区城镇群发展潜力可观。实
证表明本研究结果可为长寿区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城镇规划选址等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主要技术平台,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中的邻域分析工具,基于25m×25m的长寿区DEM数据,提取平均海拔、相
对高程、平地面积,运用地形起伏度模型计算长寿区地形适宜度的空间分布,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图,揭示了现有建设用
地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长寿区整体建设用地地形适宜性较高;②现有建设用地中,最适宜地形占49.85%,适宜地形
占37.68%,较适宜地形占10.07%,不适宜地形占2.06%,最不适宜地形占0.33%;③长寿区城镇群发展潜力可观。实
证表明本研究结果可为长寿区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城镇规划选址等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等实地调研方法,主要从收入对农民旅游行为的影响这一角度,对重庆地域的6个区县8个镇的13个行政村的农民旅游行为作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农民的旅游认知渠道和旅游动机多样,且旅游需求旺盛;农民旅游消费行为层次分明,出游方式多样,旅游地多为重庆市内,对旅游的住宿要求不高,旅游消费比较理性,单次旅游消费总额及各消费段比例较为均衡,花费最贵的项目为餐饮住宿,其次为交通费用;农民的个人经济收入对旅游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农民群体的收入越高,旅游动机越是复杂,旅游消费层次也越高。研究呈现出的农民旅游的行为特征,为重庆农民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完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4.
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而人类的过度活动会对区域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使区域环境承载力出现超载,不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构建重庆市区域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状态空间法评价了重庆市2006—2011年的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发现:重庆区域承载力虽呈现逐渐改良态势,但仍一直处于超载状态;重庆的区域承载力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最后,论文提出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环保执法、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新兴产业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均GDP的快速提高,我国旅游业已经步入“后观光时代”。在此背景下三峡库区旅游景区的转型升级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梳理,以忠县良玉故里旅游景区开发为例,尝试性提出三峡旅游景区转型发展的路径。研究表明:①在自然景观特异性减弱的背景下,特有的三峡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必将成为接续型旅游产品,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应成为各景区的迫切任务;②锁定特定市场,细分需求层次,设计相对应的旅游产品是转型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6.
乡村复兴是在乡村经济繁荣基础上的乡村精神文化的重建,包括乡村景观、产业、生态、文化的复归及农民生活品质的提升。通过对重庆市万州区凤凰茶乡凤凰村乡村公园建设的实证研究,认为乡村旅游对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人文环境重塑从而实现乡村复兴具有重要作用。以凤凰茶乡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条件和乡村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为基础,通过完善配套设施和旅游功能区建设打造乡村公园,乡村公园模式扩展强化了凤凰茶乡乡村旅游产业链,从而有效推动凤凰村乡村景观、文化、产业、意象的重塑和复兴,并使乡村对城市形成一种有效的“乡村文化”输出。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公交网络的复杂性及演化机理,本文利用复杂网络相关理论知识和PAJEK软件分析重庆市主城区公交复杂网络的抗毁性,选择随机攻击和蓄意攻击两种模式。随机攻击就是完全随机地删除网络中的节点,蓄意攻击就是从网络中按照度值由大到小的顺序删除节点。以重庆市公交换乘网为复杂网络模型,研究该模型受到这两类攻击后,用平均最短路径长度和平均集聚系数来描述网络的抗毁性,并绘制相关示意图,由此分析并得出结论:重庆市公交网络具有鲁棒而又脆弱的抗毁特性。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8.
在Weka平台下使用了时间序列预测算法、朴素贝叶斯聚类和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分析真实就业数据,得到如下结论:该专业各年的男女比例总体较为平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该专业在重庆市的5所高校中既招收文科生,又招收理科生;女性党员学生且没有工作经验与“考取研究生”这一状态关联度较高;企业是信管专业的最主要的就业领域;获奖次数多的学生选择传统就业领域的概率比较大;该专业中、东部的就业信息向重庆市传递还不够充分。文章还分析了产生这些结论的2个原因:一是图书情报部门已经不能形成一个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独特的就业类型,但社会对该专业产生了新的需求;二是实际就业环境与专业定位设计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照相指数研究游客景区体验的规律特点。【方法】以网络照片为基础数据,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重庆磁器口景区照相指数的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磁器口景区总体照相指数反映了古镇特色;各功能分区的区域照相指数显示出古镇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且与游客流量呈正相关性;景点照相指数沿主要游径呈“Z”型的点轴分布。【结论】照相指数能够体现游客感知水平与关注度的空间规律,对景区整体开发与管理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0.
品牌个性被认为是产品持久差异化和满足消费者象征性需求的源泉,成为品牌最重要的竞争优势。但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形成的驱动因素目前未有系统的探讨。本文以重庆旅游品牌为例,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得出品牌个性形成的5个驱动因素:目的地地格、旅游产品、品牌营销、旅游者自我概念与社会认同和品牌社区。结果显示:这5个因素均显著正向影响着重庆旅游品牌个性的形成,且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根据影响力从大到小为:品牌营销(路径系数是0.96)、目的地地格(路径系数是0.87)、旅游产品(路径系数是0.86)、旅游者自我概念与社会认同(路径系数是0.75)和品牌社区(路径系数是0.74)。该研究结果对旅游目的地品牌经营者如何塑造品牌个性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1.
区域旅游规划系统是一个开放复杂巨系统,如何实现区域旅游规划高效化、智能化、科学化一直是区域旅游规划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运用综合集成思想及技术,通过系统定性问题、系统分解、建立模型、资源集成、系统分析、系统综合、综合集成设计等一系列步骤完成了对区域旅游规划系统综合集成.集成后的区域旅游规划系统具有数据录入、存储、管理、... 相似文献
12.
以2012年重庆市139个部门投入 产出表为基础,借鉴主成分 因子分析法和Czamanski法,共辨识出20个产业集群,并利用局部空间统计方法,测度产业集群局部空间的自相关系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重庆市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特征。结果显示:1) 不同产业集群的空间局部自相关度存在明显差异,纺织服装业集群最低(自相关系数M值为0-122 1),局部相关性和空间邻近不明显;而都市型工业(M值为0-399 4)、交通设备制造业(M值为0-424 7)、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M值为0-419 2)、汽车及其设备制造业(M值为0-466 9)等4个核心制造业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度较高,在重庆市具备独特优势。2) 重庆市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主要集聚在主城区和近郊县域,并向外部区域延伸;同时,产业集群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区域布局和功能重叠等问题,这些因素对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和产业特色发展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3.
以工业机器人仿真系统为背景,介绍了机器人的发展历程,重点描述了工业化机器人仿真开发的方法。该方法掌握较为容易,开发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在此基础上,文章设计并实现了基于OpenGL的工业机器人仿真系统,包括虚拟仿真环境的搭建、运动学分析和三维模型的绘制。最后,研究了OpenGL在机器人图形仿真系统中的具体应用通适代码封装使得工业机器人图形建模变得简易可行,并分析了工业机器人系统结构。探讨了该系统的运动学和逆运动学实现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仿真系统的研究方法也能够为其他场合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人口分布空间化是解决统计数据与自然要素数据融合分析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2009年重庆市的人口统计数据,以居民点为指示因子,使用GIS空间分析与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居民点分布与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相关性分别为-0.608、-0.902、0.94、0.994、0.952、0.995、0.957。利用居民点缓冲区的概念,用因子分析法得到海拔高度、土地利用、道路交通及河流水系4个因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权重,分别为0.726 75、0.000 6、0.026 7及0.248 0,然后通过数据融合实现研究区人口统计数据的空间化。结果表明,通过数据融合产生的人口密度与各区县实际平均人口密度的相关系数大于0.85。最终生成的栅格人口密度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区内部人口分布的空间化。 相似文献
15.
为完善重庆市的维管束植物种类多样性资料,近年来对重庆市辖区内及周边区域做了大量野外考察和标本采集。依据野外观察自然生境状态下的生活植物和对重庆师范大学植物标本室及其他标本馆相关植物标本的比较形态研究,首次确定在重庆境内有天然分布的白喙刺子莞(Rhynchospora browni)(莎草科)和川滇马铃苣苔(Oreocharis henryana)(苦苣苔科),其中白喙刺子莞产歌乐山等地,川滇马铃苣苔见于万州区长江三峡水库南岸。文中提供了这两个种的实物形态照片以资鉴别,并讨论了它们及其各自形态近缘种的区别特征和分布状况。迄今,重庆歌乐山及邻近地区是白喙刺子莞已知分布区的北缘,万州区则是川滇马铃苣苔的最东分布,两处的海拔高度均为它们已知分布区的最低记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区域旅游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动态变化,为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运用发展质量指数、耦合协调度、综合评价指数等方法分析重庆市武隆区2009—2015年旅游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变化特征。【结果】2009—2015年,重庆市武隆区旅游化和城镇化发展质量均不断提高。其中,2009—2011年旅游发展质量指数增加相对明显,随后几年保持相对稳定。研究时段内,重庆市武隆区旅游化与城镇化在多数年份为中度耦合协调,耦合协调度值为0.332~0.582。旅游化与城镇化在时序上的整体协同效应逐渐增强,综合评价指数从0.231增加到0.682。【结论】近些年来重庆市武隆区旅游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均不断提高,二者在时序上的整体协同效应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7.
收集了重庆市1997—2009年的入境旅游人次、主要客源国入渝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主要客源国人口和GDP总量等数据,运用亲景度和吸引力指标,对重庆市入境外国人旅游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入境外国人亲景客源市场主要分布于欧美地区,1998—2009年,美国、德国、英国的亲渝度都大于1,1997—2003年及2005—2008年,法国的亲渝度也都大于1;疏景客源市场则主要分布于亚洲等周边邻国,1997—2009年,泰国、韩国、菲律宾的亲渝度都小于1;重庆市对其主要客源国游客的吸引力呈不断上升趋势,1997—2009年,重庆市对日本的游客的吸引力从3 691上升到6 907,对韩国游客的吸引力从987上升到2 672;游客的接待量和亲渝度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相关性,统计期内,重庆市接待入境外国游客总人次排名前4位的依次是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其亲渝度的位次分别为第1、7、2、3位;而目的地对客源国的吸引力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游客接待量的大小,统计期内,重庆市对法国、新加坡和加拿大游客的吸引力总量位列第6、10和11位,接待的游客总量位列第6、8和9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综合服务质量、进一步细分客源市场、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等措施,为重庆市入境旅游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促进入境旅游的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