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品牌个性被认为是产品持久差异化和满足消费者象征性需求的源泉,成为品牌最重要的竞争优势。但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形成的驱动因素目前未有系统的探讨。本文以重庆旅游品牌为例,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得出品牌个性形成的5个驱动因素:目的地地格、旅游产品、品牌营销、旅游者自我概念与社会认同和品牌社区。结果显示:这5个因素均显著正向影响着重庆旅游品牌个性的形成,且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根据影响力从大到小为:品牌营销(路径系数是0.96)、目的地地格(路径系数是0.87)、旅游产品(路径系数是0.86)、旅游者自我概念与社会认同(路径系数是0.75)和品牌社区(路径系数是0.74)。该研究结果对旅游目的地品牌经营者如何塑造品牌个性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反应是以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认知为基础。旅游目的地通过塑造品牌个性,促使旅游者对它形成独特的品牌偏好,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本文通过自主设计出重庆旅游品牌个性测量表,在对中国12个省市的重庆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网络问卷560份,纸质问卷420份),对重庆旅游品牌个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重庆旅游品牌个性特征为"率真、激情、英勇、智慧和信赖"。其中"率真"是重庆旅游品牌最显著的个性特征,评价平均值为4.239,其他依次为"激情"、"英勇"、"智慧"和"信赖",评价平均值次为4.087、3.772、3.758、3.575。该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重庆旅游品牌个性研究的空缺,并对重庆旅游品牌营销实践与理论研究提出相应启示和后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就旅游者品牌意识对旅游目的地品牌选择的影响探讨,对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品牌经营者均有着巨大的双向价值。本研究在对旅游者品牌意识等概念进行定义的基础上,开发出旅游者品牌意识对旅游目的地品牌选择影响的测量量表,并运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对数据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旅游者品牌意识(Brand name awareness)的两个维度即品牌再认(Brand recognition)和品牌回忆(Brand recall)与旅游者品牌选择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旅游者品牌意识对旅游者品牌选择具有正向影响关系;旅游者品牌再认对旅游者品牌选择有着正向影响,但影响不够显著;旅游者品牌回忆对旅游者品牌选择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旅游者品牌回忆对品牌选择的影响比旅游者品牌再认对品牌选择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对旅游目的地品牌经营者如何增加旅游者的品牌意识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等实地调研方法,主要从收入对农民旅游行为的影响这一角度,对重庆地域的6个区县8个镇的13个行政村的农民旅游行为作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农民的旅游认知渠道和旅游动机多样,且旅游需求旺盛;农民旅游消费行为层次分明,出游方式多样,旅游地多为重庆市内,对旅游的住宿要求不高,旅游消费比较理性,单次旅游消费总额及各消费段比例较为均衡,花费最贵的项目为餐饮住宿,其次为交通费用;农民的个人经济收入对旅游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农民群体的收入越高,旅游动机越是复杂,旅游消费层次也越高。研究呈现出的农民旅游的行为特征,为重庆农民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完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引入产业集成思想,依据旅游业在区域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区域旅游集成开发概念。根据旅游产业在区域产业中的地位,将之分为主导型开发和非主导型开发两种类型。从基础分析、开发路径两方面出发,构建了区域旅游集成开发理论框架,其中基础分析包括经济区位、区域产业、旅游资源等3个方面,开发路径包括产业定位、开发定位、空间布局等3部分。应用上述框架,对重庆长寿区旅游开发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该区具有区位交通优势、产业集聚优势和旅游资源富集优势,并提出了服务功能的产业定位、高端商务度假的开发定位和“三圈一体”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6.
7.
乡村性是乡村旅游吸引力的核心,乡村性评价是指导乡村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从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景观特征、乡村氛围等4方面构建包含12个评价因子的乡村性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选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乡村性评价程序,并以广西柳州市7处典型乡村旅游目的地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性由强到弱排列顺序依次为:龙女沟、程阳八寨、下伦屯、中渡古镇、鹭鹚洲、太阳村和景泉农庄。评价结果提示在乡村旅游开发实践过程中,可通过强化乡村景观可辨性、维持乡村生活原真性、立体化营造乡土氛围等途径强化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性。
  相似文献   

8.
厘清旅游产业链特征,对准确分析旅游业的社区参与状况和有效促进旅游扶贫具有重要作用。运用产业链理论,以地处武陵山区的重庆龚滩古镇为例,从形态结构、演化过程和空间特性3个方面分析了贫困山区古镇旅游产业链特征。研究表明:1)龚滩古镇旅游产业链具有“双层两圈结构”。当地居民主要参与到低价值环节,获益程度较低,产业链本地化面临当地居民“不愿意”和“无能力”的双重障碍;2)随着旅游业发展,本地化特征鲜明的古镇传统产业链进入了“旅游化”演化过程,具体表现为产业链重心位移、空间扩张和关系解构3个子过程;3)古镇旅游业呈现出以古镇老街为中心、与周边区域基于供需关系形成的“横向链小集聚、纵向链大跨越”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外对旅游动机和旅游品牌个性的研究不断深入,但对两者之间影响关系的认识比较模糊。对以青岛为旅游目的地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构建了游客感知品牌个性的五个维度,并且提取出旅游者的四种旅游动机。最后应用多元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探讨了旅游动机与品牌个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旅游动机影响游客对目的地的品牌个性的感知,同时也为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国民对健康养生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养生旅游正势不可挡地从众多旅游业态中脱颖而出,成为旅游的新趋势。古佛山养生旅游资源涵括4个主类,5个亚类和17个基本类型,资源单体数量36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养生旅游要素和深厚的禅宗养生文化积淀,形成了良好的禅宗养生旅游资源条件。以禅宗“道”的本质为切入点,将禅修境界与养生诉求、环境资源、旅游活动相融合,突出禅宗养生旅游主题,依据养生的“精神性”核心需求,按照问禅养身—习禅养心—参禅养性的逻辑理念,构建了“天人合一,禅养五重奏”禅宗养生旅游产品体系,并针对观光游憩旅游、森林健行旅游、休闲人居旅游、民俗体验旅游、禅宗体验旅游等特色养生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1.
借助标准差、变异系数、Gini系数、锡尔指数,对2004—2010年广西旅游经济时空差异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广西旅游经济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但相对差异总体趋势减小,且具有明显的波动性;旅游发展速度不平衡,地域差异显著;旅游经济发达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湘桂铁路沿线;桂东、桂西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广西旅游经济差异及桂中地区内部旅游经济差异是广西旅游经济总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广西旅游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能为管理部门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江汉流域36个气象站点30年(1981-2010年)的日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数据,计算得到其逐日温湿指数等级值和风效指数等级值,据此分析汉江流域旅游气候舒适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汉江流域旅游气候舒适度具有较好的年内变化一致性,最为舒适的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汉江流域内旅游气候舒适度自上游至下游呈现出从较舒适至较不舒适的趋势;最后据此提出了汉江流域旅游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理解重庆石漠化形成机理,运用ArcGIS栅格叠加和主成份分析功能,分析了重庆岩溶地区石漠化强度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因素的关系。得出结论:1)石漠化分布地区土层厚度较薄,厚度在39cm以下的石漠化面积占51.29%,厚度在20cm的石漠化面积占32.92%;2)石漠化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15°坡度区域;3)石漠化区域2010年土壤侵蚀强度等级较1999年有了明显降低,突出表现在极强度、中度土壤侵蚀,从面积比例来看,分别比1999年降低了4.78%、2.55%;4)石漠化在高程上的分布主要集中在500~800m和1000~1500m范围;5)岩溶面积分布与农业劳动力、耕地面积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7以上。石漠化程度与土层厚度、坡度和高程呈负相关关系,石漠化程度与土壤侵蚀强度呈正相关关系。根据石漠化成因,提出了相应的石漠化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人口的压力,以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可持续旅游成为人类关注的热点。三峡是我国最著名的旅游区之一,近年来其旅游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科学分析三峡地区脆弱的旅游生态环境及三峡工程引发的生态问题是促进库区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前提。调查分析表明,库区目前主要的旅游生态环境问题有:自然灾害、水土流失、蓄水引发的地质灾害、旅游资源消失、水质恶化、库岸消落带“、三废”排放及移民所产生的生态压力等。基于这种旅游生态环境条件及可持续旅游的系统性要求,提出促进库区可持续旅游的建议:1)推进库区旅游生态环境建设;2)创新旅游开发理念;3)开展旅游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科研工作;4)加强环保教育、转变观念等。"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源,在对期刊载文量和作者进行计量学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元分析方法,从研究层次、研究方法、研究案例地和研究主题等4个角度对我国旅游解说研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系统层面的研究是旅游解说研究中最常见的研究单位;以旅游者为核心的个体层研究是未来发展方向;(2)以个案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访谈为主的定性研究是旅游解说研究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3)旅游解说研究案例地选取相对集中,但分散化趋势明显;个案研究比较丰富,对比研究有待深入;(4)研究主题集中在解说系统规划设计、解说效果评价、解说翻译、解说媒介选择等4个方面,其中解说系统规划设计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
依据旅游竞争力理论,借鉴CR模型框架结合城市旅游特征,从城市旅游发展实力、城市旅游接待能力和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城市旅游社会经济支持力和城市旅游生态环境支持力5个方面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概念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苏州及周围的南京、杭州三地的城市旅游的具体指标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相比南京和杭州,苏州城市旅游竞争力总体较弱,但具有竞争潜力。建议通过实施新的旅游策略,加强旅游接待设施建设,挖掘潜力,抓住机遇,提高苏州城市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鲜明独特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和品牌个性不仅能吸引游客,并能提升游客重游和推荐旅游目的地的意愿。基于前期研究结果以及品牌个性理论研究,构建了34个项目的妈祖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量表;以福建湄洲岛为研究对象,收集了712名湄洲岛游客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妈祖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主要包括原始、忠诚、耀眼、闲适和刺激等5个特征。提出要突出独特和鲜明的品牌个性,目的地品牌个性与目标市场的需求和偏好相匹配,建立积极的品牌体验,加强品牌传播和推广,做好品牌维护和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照相指数研究游客景区体验的规律特点。【方法】以网络照片为基础数据,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重庆磁器口景区照相指数的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磁器口景区总体照相指数反映了古镇特色;各功能分区的区域照相指数显示出古镇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且与游客流量呈正相关性;景点照相指数沿主要游径呈“Z”型的点轴分布。【结论】照相指数能够体现游客感知水平与关注度的空间规律,对景区整体开发与管理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业旅游的飞速发展,对其相关研究日益引起重视,而准确把握其研究学术动态、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等,对于推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采用科学图谱工具CiteSpace对农业旅游研究进行图谱分析。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农业旅游研究进入蓬勃发展期,研究的规范性不断增强;研究热点丰富,7篇文献构成了研究的知识基础,研究视角从“物化”到“人化”,基础到应用研究的趋势明显;显著的学科交叉性,主要有环境科学、生态学、农学;文献发表涉及刊物众多,农业类和旅游类刊物占主体;研究力量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东亚,已形成多个作者研究团队和研究机构,中国的研究力量居世界前列,但宜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20.
托斯卡纳是意大利农业旅游发展最为突出的大区, 在世界上享有盛名。为了促进我国农业旅游的健康发展,可借鉴托斯卡纳农业旅游发展的部分成功经验。托斯卡纳发展农业旅游主要有以下经验: 以法律法规规范农业旅游发展; 以农业为本; 以网络作为营销媒介; 以乡土生活方式为卖点; 以多样化的培训和学习增强农场吸引力等。由于我国农业旅游在快速发展中存在着大规模扩张、 重复建设、 旅游活动单一、 旅游服务质量低、 渐趋城市化等问题,可以借鉴的经验主要包括: 1) 加快国家和地方的农业旅游立法, 以法律法规规范农业旅游发展, 从食、 住、 行、 游、 购、娱等各方面做出制度性规定; 2) 准确定位农业旅游, 保证农业的主体地位; 3) 加强旅游目的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专业的农业旅游网站, 发挥农业旅游网络营销优势; 4) 强化农业旅游的乡土性, 保持当地风貌或生活习惯, 强调随意休闲; 5) 丰富旅游活动, 增强农业旅游教育性、 学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