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等实地调研方法,主要从收入对农民旅游行为的影响这一角度,对重庆地域的6个区县8个镇的13个行政村的农民旅游行为作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农民的旅游认知渠道和旅游动机多样,且旅游需求旺盛;农民旅游消费行为层次分明,出游方式多样,旅游地多为重庆市内,对旅游的住宿要求不高,旅游消费比较理性,单次旅游消费总额及各消费段比例较为均衡,花费最贵的项目为餐饮住宿,其次为交通费用;农民的个人经济收入对旅游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农民群体的收入越高,旅游动机越是复杂,旅游消费层次也越高。研究呈现出的农民旅游的行为特征,为重庆农民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完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人口的压力,以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可持续旅游成为人类关注的热点。三峡是我国最著名的旅游区之一,近年来其旅游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科学分析三峡地区脆弱的旅游生态环境及三峡工程引发的生态问题是促进库区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前提。调查分析表明,库区目前主要的旅游生态环境问题有:自然灾害、水土流失、蓄水引发的地质灾害、旅游资源消失、水质恶化、库岸消落带“、三废”排放及移民所产生的生态压力等。基于这种旅游生态环境条件及可持续旅游的系统性要求,提出促进库区可持续旅游的建议:1)推进库区旅游生态环境建设;2)创新旅游开发理念;3)开展旅游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科研工作;4)加强环保教育、转变观念等。"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3.
借助标准差、变异系数、Gini系数、锡尔指数,对2004—2010年广西旅游经济时空差异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广西旅游经济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但相对差异总体趋势减小,且具有明显的波动性;旅游发展速度不平衡,地域差异显著;旅游经济发达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湘桂铁路沿线;桂东、桂西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广西旅游经济差异及桂中地区内部旅游经济差异是广西旅游经济总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广西旅游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能为管理部门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4.
品牌个性被认为是产品持久差异化和满足消费者象征性需求的源泉,成为品牌最重要的竞争优势。但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形成的驱动因素目前未有系统的探讨。本文以重庆旅游品牌为例,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得出品牌个性形成的5个驱动因素:目的地地格、旅游产品、品牌营销、旅游者自我概念与社会认同和品牌社区。结果显示:这5个因素均显著正向影响着重庆旅游品牌个性的形成,且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根据影响力从大到小为:品牌营销(路径系数是0.96)、目的地地格(路径系数是0.87)、旅游产品(路径系数是0.86)、旅游者自我概念与社会认同(路径系数是0.75)和品牌社区(路径系数是0.74)。该研究结果对旅游目的地品牌经营者如何塑造品牌个性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5.
基于江汉流域36个气象站点30年(1981-2010年)的日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数据,计算得到其逐日温湿指数等级值和风效指数等级值,据此分析汉江流域旅游气候舒适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汉江流域旅游气候舒适度具有较好的年内变化一致性,最为舒适的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汉江流域内旅游气候舒适度自上游至下游呈现出从较舒适至较不舒适的趋势;最后据此提出了汉江流域旅游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6.
依据旅游竞争力理论,借鉴CR模型框架结合城市旅游特征,从城市旅游发展实力、城市旅游接待能力和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城市旅游社会经济支持力和城市旅游生态环境支持力5个方面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概念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苏州及周围的南京、杭州三地的城市旅游的具体指标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相比南京和杭州,苏州城市旅游竞争力总体较弱,但具有竞争潜力。建议通过实施新的旅游策略,加强旅游接待设施建设,挖掘潜力,抓住机遇,提高苏州城市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源,在对期刊载文量和作者进行计量学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元分析方法,从研究层次、研究方法、研究案例地和研究主题等4个角度对我国旅游解说研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系统层面的研究是旅游解说研究中最常见的研究单位;以旅游者为核心的个体层研究是未来发展方向;(2)以个案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访谈为主的定性研究是旅游解说研究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3)旅游解说研究案例地选取相对集中,但分散化趋势明显;个案研究比较丰富,对比研究有待深入;(4)研究主题集中在解说系统规划设计、解说效果评价、解说翻译、解说媒介选择等4个方面,其中解说系统规划设计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区域旅游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动态变化,为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运用发展质量指数、耦合协调度、综合评价指数等方法分析重庆市武隆区2009—2015年旅游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变化特征。【结果】2009—2015年,重庆市武隆区旅游化和城镇化发展质量均不断提高。其中,2009—2011年旅游发展质量指数增加相对明显,随后几年保持相对稳定。研究时段内,重庆市武隆区旅游化与城镇化在多数年份为中度耦合协调,耦合协调度值为0.332~0.582。旅游化与城镇化在时序上的整体协同效应逐渐增强,综合评价指数从0.231增加到0.682。【结论】近些年来重庆市武隆区旅游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均不断提高,二者在时序上的整体协同效应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9.
农业旅游的飞速发展,对其相关研究日益引起重视,而准确把握其研究学术动态、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等,对于推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采用科学图谱工具CiteSpace对农业旅游研究进行图谱分析。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农业旅游研究进入蓬勃发展期,研究的规范性不断增强;研究热点丰富,7篇文献构成了研究的知识基础,研究视角从“物化”到“人化”,基础到应用研究的趋势明显;显著的学科交叉性,主要有环境科学、生态学、农学;文献发表涉及刊物众多,农业类和旅游类刊物占主体;研究力量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东亚,已形成多个作者研究团队和研究机构,中国的研究力量居世界前列,但宜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国民对健康养生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养生旅游正势不可挡地从众多旅游业态中脱颖而出,成为旅游的新趋势。古佛山养生旅游资源涵括4个主类,5个亚类和17个基本类型,资源单体数量36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养生旅游要素和深厚的禅宗养生文化积淀,形成了良好的禅宗养生旅游资源条件。以禅宗道的本质为切入点,将禅修境界与养生诉求、环境资源、旅游活动相融合,突出禅宗养生旅游主题,依据养生的精神性核心需求,按照问禅养身—习禅养心—参禅养性的逻辑理念,构建了天人合一,禅养五重奏禅宗养生旅游产品体系,并针对观光游憩旅游、森林健行旅游、休闲人居旅游、民俗体验旅游、禅宗体验旅游等特色养生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1.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一直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热点。本文针对重庆直辖以来的土地资源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建立土地资源的"P-S-R"模型,由"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响应系统"构建的24个正负向指标组成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对重庆市2003—2011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重庆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经历了急速恶化后缓慢改善的过程,呈现出逐渐好转的趋势。总体来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要改善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状况,本文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保护和改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建议,为加强保护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工作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依据《重庆统计年鉴2011》的相关数据,对重庆市40个区县2010年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根据重庆自身情况,选取年末总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区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区县级地方财政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总产值、进出口总值共9个指标,并将其转化为F1、F2两个综合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F=(70.145%F1+13.937F2)/84.082%,从而得出重庆市40个区县经济发展状况的具体综合排名。结果表明,一小时经济圈的经济发展优于渝东北地区,渝东北地区整体上又优于渝东南地区;其中一小时经济圈渝北区发展最好,渝东北地区万州区的发展最好,而渝东南地区黔江区的发展最好。 相似文献
13.
运用资料查阅、访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城市森林乡土树种资源进行调查,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重庆乡土树种评价体系,确定了评价因子及其权重,对重庆城市森林乡土树种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价。结果表明:重庆乡土树种资源有2300余种,其中乔木600余种,灌木1700余种;朴树(Celtis sinensis)、灯台树(Cornus controversa)等一、二级树种抗逆性强、生态效益好、观赏价值高,在城市森林建设中应大力推广应用,垂柳(Salix babylonica)等三级树种作为补充配置树种运用。重庆市乡土树种资源丰富,有利于增加城市森林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城市森林景观,改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查2013—2015年重庆市山洪灾害详查点的合理性,以便进一步指导后期的补充调查工作。【方法】利用Arc GS10.0I空间分析与数据统计工具,基于地貌、海拔、坡度、河网密度、降雨量等因子,分析重庆市详查点和灾害点空间分布,研究不同影响因素下详查点和灾害点的分布差异,探讨山洪灾害详查点分布的合理性。【结果】结合目前重庆市山洪灾害防治分区特点,分析重庆市山洪灾害调查工作薄弱区,经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详查点与灾害点空间分布总体一致,但在部分山洪灾害高发区详查点数量不足。从不同区域分布来看,山洪灾害密度较高的渝东南部地区详查点密度最低;从不同影响因素来看,某些条件下区域详查点密度偏低,如人口分布集中的73~252 m 高程区、5°~15°坡度区、1200~1300mm 降雨区及1.6~4.7km·km-2河网密度区。2)重庆市山洪灾害详查点分布符合防治分区情况,然而对于一级重点防治区的山洪灾害详查工作略显不足。3)根据山洪灾害易发区与详查薄弱区分布条件,统计得出重庆市境内未来需详查范围达4.58×104km2;考虑到一级重点山洪灾害防治区,这一范围面积为1.96×104km2,其中渝东北地区需要详查的面积最大,渝东南地区、渝西部地区及渝中部地区需要详查的面积则依次减少。【结论】2013—2015年重庆市山洪灾害详查点总体符合山洪灾害发育规律,但部分灾害高发区详查点不足,在未来山洪灾害补充调查评价工作中,应加强详查点薄弱区的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X×Y,f×g)和(X,f)及(Y,g)之间动力性质的关系。【方法】将个体空间的动力性质推广到乘积空间。【结果】1)EP(f×g)=EP(f)×EP(g),其中EP(f)表示f 的所有终于周期点的集合,EP(g)表示g 的所有终于周期点的集合;2)f×g为可扩的充分必要条件是f与g分别为可扩的;3)若环面连续自映射可以分解成两个圆周连续自映射,则f1×f2具有拓扑稳定性的充分必要条件是f1与f2分别具有拓扑稳定性;4)若f×g为极小的,则f 与g 分别为极小的。【结论】乘积空间与个体空间在终于周期点集、拓扑可扩上是等价的,其中在一定特殊条件下拓扑稳定性是等价的,但在拓扑极小和拓扑传递的性质上却是不等价的。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6.
收集了重庆市1997—2009年的入境旅游人次、主要客源国入渝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主要客源国人口和GDP总量等数据,运用亲景度和吸引力指标,对重庆市入境外国人旅游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入境外国人亲景客源市场主要分布于欧美地区,1998—2009年,美国、德国、英国的亲渝度都大于1,1997—2003年及2005—2008年,法国的亲渝度也都大于1;疏景客源市场则主要分布于亚洲等周边邻国,1997—2009年,泰国、韩国、菲律宾的亲渝度都小于1;重庆市对其主要客源国游客的吸引力呈不断上升趋势,1997—2009年,重庆市对日本的游客的吸引力从3 691上升到6 907,对韩国游客的吸引力从987上升到2 672;游客的接待量和亲渝度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相关性,统计期内,重庆市接待入境外国游客总人次排名前4位的依次是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其亲渝度的位次分别为第1、7、2、3位;而目的地对客源国的吸引力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游客接待量的大小,统计期内,重庆市对法国、新加坡和加拿大游客的吸引力总量位列第6、10和11位,接待的游客总量位列第6、8和9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综合服务质量、进一步细分客源市场、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等措施,为重庆市入境旅游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促进入境旅游的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梳理山地乡村景观研究的相关成果,分析山地乡村景观研究进展。【方法】在系统分析山地乡村景观相关文献基础上,基于乡村景观分类方法,主要从山地乡村的垂直生态景观、山地乡村农业景观、山地乡村聚落景观、山地乡村景观文化等研究方向综述了山地乡村景观的垂直分异性、生态脆弱性、多功能性、立体农业景观、梯田文化、传统聚落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山地乡村景观研究重格局轻功能等不足。【结果】借鉴景观生态学的思想和方法提出了山地乡村系统多维景观格局演变趋势、山地乡村景观格局演变驱动机制和山地乡村景观多功能权衡等重点研究方向。【结论】研究结果对山地乡村景观的理论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8.
对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利用进行研究,旨在为构建健康重庆,发挥高校体育场馆效用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访谈、实地观察等研究方法,以健康重庆为视角,对高校体育场馆利用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重庆高校场馆开发利用不足,表现为功能定位不全、经济社会效益不明显、组织管理模式滞后、安全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所以建立场馆联盟委托经营管理模式;形成多层次全方位服务体系;加强宣传力度、创建服务品牌;实行网络化服务管理是发挥高校体育场馆效用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9.
2010年7月在参与重庆环城游憩带项目策划的过程中,对重庆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进行调查,通过构建AHP模型,分析确定模型中各因素的评价体系指标及其相互关系。评价结果表明,重庆环城游憩带的旅游资源以休闲性为主要特色,同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而区位条件、政策导向、旅游配套设施、景点组合度、环境质量、环境容量等是影响重庆环城游憩带旅游产业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根据对评价结果的分析,提出发展定位与发展模式,即分为点状圈层开发阶段、点-轴渐进扩散阶段、圈层网络构建3个阶段;此外,还应加快与完善对旅游项目和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交通网络和旅游资源整合,从而实现重庆环城游憩带的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种类调查和区系分析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利用的前提,但重庆昆虫过去只有零星的记载和分析。近年来,在重庆典型的生态区开展了系统的昆虫采集、野外拍照和分类鉴定,同时,以1864年—2009年的《动物学记录》为主,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系统地整理和分析了分布于重庆的昆虫种类情况及区系分布。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已记述昆虫26目(23亚目)319科2 566属4 715种。通过系统的区系分析,重庆市已知昆虫种类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系中属于东洋区,其中与古北区共同分布种占63.49%,与其他区系共同分布种相对较少,1.59%的种为世界性分布;在我国动物区系中,重庆市昆虫种类属于西南区,其中与华中区的共同分布种最多、占77.49%,其次是与华南区共同分布种占59.21%,与青藏区的共同分布种最少,占16.31%,重庆特有分布种有234种。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