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赫伯特·马尔库塞继承由霍克海默、阿多诺开创的文化批判传统,侧重从文化及意识形态层面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进行批判.他从资本主义文化的肯定性、压抑性、单向度性进行了文化批判,揭示工具理性造成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分裂,压抑人的意识和爱欲本能,从而导致人的异化.他在审美的感性领域找到对抗工业文化的力量,那就是“高层文化”的救赎,以此达到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创造人的感性新生活.  相似文献   

2.
作为二十世纪德国人本主义美学大师的海德格尔与马尔库塞,他们的审美革命之路在审美救赎与审美突围的两种不同取向中,走向了审美乌托邦的归途。然而,相比海德格尔在诗意的追寻中向古希腊的回归,马尔库塞"乌托邦终结论"则更具有大胆面对现实惨淡的审美突围的理论勇气。这既体现了他们之间明显的理论差异,也表现出其精神气质的相似处,这些决定了他们之间审美取向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作为对现代文明困境的回应,马尔库塞提出了非压抑性生存的解放图景.这一解放的乌托邦以爱欲解放为“阿基米德点”,进一步扩及劳动解放、自然解放、审美解放等领域,从而构筑起马尔库塞整个乌托邦理论的大厦.“非压抑性生存”虽然具有虚幻的色彩,但不能因此否认它所具有的生存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赫伯特.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它继承了批判哲学和否定辨证法的思想,批判了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人的全面控制,试图为人类指明解放的途径。其美学思想是他整个学说的有机部分,更加典型地体现了他的总体思路。他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所造成的人的全面异化,同时借审美和艺术来克服人的异化,“新感性”和“美学形式”是实现人的解放的审美要求,但把异化囿于审美领域,其思想表现了强烈“乌托邦”色彩,但反异化乃其美学思想核心。马尔库塞视野中的现实异化图象马尔库塞把解决异化问题视为其美学的中心,从他对世界异化状…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民歌研究的艺术人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少数民族民歌具有重要的艺术人类学意义。它有利于新兴的艺术人类学摆脱传统美学对精英艺术的过度关注和对民间艺术、群众性艺术漠视的狭窄思想束缚,拓宽美学研究的视野和领域,使美学得到民间审美经验和大众审美经验的启发、汲取边缘文化的活力和来自听觉艺术的审美经验,从而弥合美学与草根文化之间的裂痕,激活中国美学对本土艺术与现实文化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法兰克福学派的早期理论家马尔库塞反对西方现代社会对个体的压抑,强烈批判西方现代文明社会对人的异化从而使人成为“单向度”的人,高扬人的个性自由,提出用“新感性”美学作为救世良方,通过艺术和审美培养出健全的、多向度的人。他的美学思想呈现出激进的批判性、强烈的主体性和鲜明的浪漫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当代媒介形式对中国审美文化的影响,尤其对审美文化的扩展性方面来看,当代媒介在社会网络中的中心地位已确立,虽然审美文化对媒介的变化存在着依赖性,但是忽视了媒介文化对美和艺术的影响,破坏了其本源和模仿现实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8.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是当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马尔库塞的艺术政治理论是其“批判的社会理论”的逻辑归宿,是其晚年思想的核心。马尔库塞晚年之所以从政治上的激进主义转向文化艺术的批判,是因为他认为“心理上的压抑、哲学上的理性、美学上的表现和高级文化的优越感,都是资产阶级社会统治的对应表现”。这种在深层革命结构上的对应性,促使马尔库塞得出结论,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  相似文献   

9.
法兰克福学派的早期理论家马尔库塞反对西方现代社会对个体的压抑,强烈批判西方现代文明社会对人的异化从而使人成为“单向度”的人,高扬人的个性自由,提出用“新感性”美学作为救世良方,通过艺术和审美培养出健全的、多向度的人。他的美学思想呈现出激进的批判性、强烈的主体性和鲜明的浪漫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在自身的发展历史过程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倾向。一是否定、批判,揭露社会的丑恶,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愤慨之情;二是肯定,歌颂、表现了生活的关,显现出乐观自信的情调。而这两种审美倾向的产生是作家对社会现实的审美理解的不同所造成的,是艺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马尔库赛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犀利批判的同时,提出了“乌托邦”的若干思想。他认为,乌托邦不是传统意义上不切实际的空想,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可能性”对它进行分类和修正。他在批判现实社会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乌托邦”理论,即“现代乌托邦革命”的理论。令人遗憾的是,他构建的新“乌托邦”,由于和客观现实相剥离,过分强调“意识革命”,因而其整个理论路径也难逃空想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在文艺领域系统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文艺观,而且在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科学地总结了中国文化史和文艺史的经验,对中国的新文化和新文艺进行了体系性的理论概括和开拓,成为中国新文艺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3.
马尔库塞在人本主义哲学基础上,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制度一体化的现实,强调人的历史主体性和意识形态的否定性;批判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否定了生产方式变革的理论。这是他“人道社会主义”学说的理论前提。马尔库塞构造了其新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分析了无产阶级结构的变化,区分了无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历史变迁;突出了社会革命的目标和革命主体,描绘了一幅新社会主义社会的蓝图。但是,马尔库塞用弗洛伊德主义来“修正”马克思主义,只能是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反面。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为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艺术,是企业在多变的竞争环境中的精神支柱。建设与发展现代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就如何建设现代企业文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现实生活向艺术文本的生成--美学源构关系的发生及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是文艺美学的基本问题。就艺术创作来说 ,艺术源于现实、贴近生活的特点决定了艺术文本的生成离不开现实生活 ,但这一过程绝非传统的再现 /表现理论那样简单。在当代文化视野和理论背景上 ,揭示艺术与现实之间源构关系的真实存在 ,将有利于避免固有的美学观念和方法所造成的在艺术的本体及创作等理解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16.
水是源,文化是魂.衡水湖作为京南第一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水利风景区,水文化十分丰富,既有水工程、水环境、水景观等物质形态的水文化,又包含水哲学、水法规、水文艺、治水理论和水著作等精神形态的水文化.  相似文献   

17.
宗教美术作为人类宗教文化的一种审美形式,是一种群体的精神行为。宗教推动了人类美术文化的发展,美术又推动了宗教文化的兴盛。不仅宗教利用艺术,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也借助于宗教,宗教不但为艺术提供了题材、成为艺术表现的对象,而且宗教思想对艺术思维、艺术观念、艺术表现方式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宗教建筑、雕塑、绘画所展现的辉煌成就,给整个世界的艺术带来了夺目的光彩,宗教艺术因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把一切异化现象归于劳动异化,把异化的产生归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本身,指明了克服异化之路在于废除私有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而马尔库塞则以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依据,以存在主义观点为基点,割裂人的本质和人的存在的关系,把劳动异化曲解为人的本质的异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向存在主义方向发展。因此,马克思劳动异化论和马尔库塞总体异化论之间有着原则性界线。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抉择和拒绝是任何社会革命不可回避的难题。马尔库塞提出的"文化大拒绝"的"左"口号,不只是对当代工具合理性的批判,其要害在于他改变了马克思"虚假意识"概念的科学内涵。理解马克思"虚假意识"概念的科学内涵,对于我们正确把握"三个代表"提出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内涵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滇西北藏区民居建筑绚丽多彩,可谓雪域高原的一朵奇葩。而其门饰图案更是集藏传佛教与苯教文化内涵于一体,将物质与精神、宗教与世俗、实用与审美诸要素十分和谐地融为一体。通过对滇西北藏区民居门饰吉祥图案"妙莲"和"吉祥结"、"狮子"以及门饰色彩的分析考证,提出藏族门饰吉祥图案具有图腾信仰、藏传佛教和祈福文化的多重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