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西藏拉萨市当雄县阿热湿地作为研究地点,采用双向指数种分析(TWINSPAN)法、主分量分析(PCA)法以及冗余分析(RDA)法对阿热湿地植物群落结构、空间分布特征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以及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记录阿热地植物物种45种隶属于20科,其中主要植物有35种;阿热湿地植被类型有高山草甸群落、湿生草甸群落、沼生群落和旱生群落;影响湿地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素为过度放牧、暂时性积水、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其他干扰,并且各群落之间的相似性较大,生境间的异质性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印江车家河湿地公园的实地调研,选取公园内各种典型的不同生境(山地、河岸、村庄、农田、水体等),采取样线法进行植物类群的逐一记录整理,并结合当地以往林业部门的种质资源调查报告。得出:印江车家河湿地公园内维管植物种类较多,其中石松类和蕨类植物9科12属14种,裸子植物7科12属12种,被子植物89科188属266种,共计有维管植物105科212属292种;植被类型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萌生矮林、荒漠和旱生灌丛、草原、草甸、草本沼泽;印江车家河湿地公园调查区域种子植物区系中,珍稀植物及特有成分极为贫乏,但外来入侵种较泛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三江平原湿地水文因子与湿地植被群落类型的关系以及水位梯度与湿地植被生态特征的耦合关系,分析水文情势对湿地植被群落的影响,为湿地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东北三江平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为研究区,基于野外调查选取水位梯度明显的9条样线共90个样点数据,建立以物种为横坐标、样点为纵坐标的21×90的矩阵。采用PC-ORD 5对矩阵数据进行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对保护区湿地植被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分析群落类型与水位梯度的关系,使用CANOCO 5对矩阵数据进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探究湿地植被群落分布与水位梯度的关系。最后利用Origin 2018对典型湿地植被的株高及生物量与水位数据进行高斯拟合,探究水文梯度变化对湿地植被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TWINSPAN结果显示,洪河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可划分为12个群落类型,群丛类型沿水文梯度的变化体现了植被类型由湿生植被向旱生植被演替的变化趋势,表明水位变化对湿地植被群落的演替与分布具有重要作用。样地DCA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植被群丛的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植被群落类型及分布主要受水位梯度的影响。物种DCA排序结果显示,湿生植被、湿中生植被、旱生植被在排序图上均有明显的分布范围和界限,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水位梯度。高斯拟合结果表明,3种典型湿地植被的高度和生物量随水位的变化趋势均为先增加后减少。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rpa)、漂筏苔草(Carex pseudocuraica)的最适水位生态幅分别为:[4.46 cm,20.04 cm]、[8.30 cm,28.40 cm]和[40.87 cm,48.71 cm],3种湿地植被的高度及生物量对应最大水位排序均为:小叶章<毛果苔草<漂筏苔草,此结果与分类和排序结果相符合。小叶章的高度及生物量对水位梯度的变化最敏感。【结论】水位梯度为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群落类型与分布的首要环境因子,优势种的分布体现了所属植被群落的分布特征,并且具有指示生境的作用。水位梯度对湿地植被的生态特征有极显著影响,不同湿地植被对淹水水位适应性的差异导致其最适水位生态幅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
广西玉林湿地植物区系与群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和查证相关文献,对广西玉林湿地植物的种类、生活型、区系成分和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玉林湿地植物有44科82属119种,其中湿生植物32种,沉水植物8种,浮水植物11种,挺水植物68种。湿地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分为11个类型和2个亚型,以热带成分为主。湿地植被分为4个植被亚型和29个群系。外来入侵种、人为干扰和水体污染是影响湿地植被生长和分布格局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巢湖十五里河河口湿地植被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口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也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讨河口湿地植被在不同时期内种类和组成的变化,以及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文章以巢湖十五里河河口湿地为对象,在巢湖处于枯水期和丰水期时,分别对其植物群落进行了野外调研,研究发现:枯水期河口湿地分布植物有21种,隶属于18属,11科;丰水期河口湿地分布植物11种,隶属于10属,7科;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枯水期时河口湿地植物组合类型有8种,丰水期时河口湿地植物组合类型为4种;枯水期时河口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比丰水期时高,但其均匀度比丰水期时低;湖泊水位、河口水质和人类活动是河口湿地植物种类和组成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6.
根据246个样方调查资料,依据中国湿地植被的分类原则和分类系统,结合漓江湿地植被的生境条件和群落学特征,漓江湿地植被可以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和30个群系;组成漓江湿地植被的植物种类有158种,隶属57科124属,其中乔木9种,灌木25种,藤本植物4种,草本植物120种。基质、水流、水深、水位变动、水淹时间和人为干扰是影响漓江湿地植被分布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法,对拉鲁湿地植被群落组成、分布格局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拉鲁湿地29种主要植物种隶属17科25属,其中最常见的种类有苔草、嵩草、芦苇、委陵菜和水蓼。TWINSPAN表明,28个样方分为四个主要样方组,分别代表不同的生境类型并与CCA排序结果基本一致。CCA分析反映了拉鲁湿地植物群落组成和分布格局随环境因子变化的趋势,并且由CCA渐进选择分析确定了影响拉鲁湿地植物群落组成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放牧、水位和践踏干扰等。  相似文献   

8.
汾河临汾段湿地植被的数量分类和排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汾河临汾段湿地植被做了分类和排序研究.TW INSPAN分类将湿地植被82个样方分为16个群丛,论述了各群丛的群落学特征.DCA排序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表明影响群丛分布格局的主导生态因子为土壤水分和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及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DCCA)对植被群落进行分类和排序,并通过GIS图直观表现多样性指数的分布情况.研究发现,经过TWINSPAN分类,并结合考察实际情况,50个样方划分为6个植被类型,分别为乔木群落;灌丛;灌草丛;草甸植被;藤本植物;湿生、水生植被.DCCA二维排序和TWINSPAN分类结果较一致,其中样方排序能够很好地反映群落的生境特征.排序轴的第一轴,从左到右,群落由中生、旱生群落演变成为中生、湿生群落,反映了水分的变化情况.排序轴第二轴从下到上,群落类型从草本植物变为灌丛再变为乔木群落,近似反映了地形上坡度的变化.通过GIS图可以发现,物种丰富度较高的群落主要集中于乔木群落及灌丛;而α指数较高的群落主要集中于乔木(人工林)、农作物、部分野生灌木和草本群落,灌木群落的多样性处于中间水平,藤本植物和水生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都处于较低水平.这与人工干扰强度较大以及超级植物大量繁殖占据生态位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李成波  赵先华 《科技咨询导报》2011,(25):154-155,197
运用TWINSPAN将黄河三角洲湿地67个样地划分为6个群落类型,并用Levins修正公式和Pianka公式分别计算了6个群落类型和总群落中各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TWINSPAN划分而得的6个群落类型从A到F,水深逐渐下降而土壤盐分逐渐升高,同种湿地植物在不同的群落类型中生态位宽度不同,黄河三角洲湿地不同的植物种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普遍较低,生态位分离较为明显。这取决于不同植物种群对不同水盐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水盐环境条件要求相似的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相对较大,而对水盐环境条件要求差异较大的物种之间生态位重叠值接近或达到0。此外,根据生态位理论,并结合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在湿地植被保护和管理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汾河临汾段酚污染严重,酚的污染预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文章提出的河流水质预测预报递归方程,在汾河临汾段酚的预测计算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岷江上游杂谷脑河干旱河谷植被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岷江上游杂谷脑河干旱河谷属干暖河谷,该区干旱河谷灌草丛植被分布于河面以上海拔高度2 000m以下的河床两侧山坡范围内,不同种类的灌丛分布断续,主要呈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很少呈均匀分布.灌木基本上为落叶种类,为适应恶劣的环境,灌木表现出一系列的趋同现象,如丛生、根深、叶小、具刺、被毛、低矮或匍匐的性状;群落层次和组成结构单一,群落类型具有多样性.该区有维管植物253种,隶属于57科178属,植物种类贫乏,有明显的重点科.种子植物区系以温带成分占优势,与热带成分有紧密的联系.植被具有荒漠化、半荒漠化性质,且程度在加重.  相似文献   

13.
孙运锋 《河南科学》2012,30(7):887-889
基于保护和恢复沙河湿地生态系统,有效改善漯河市区域生态环境,促进漯河市城市综合、全面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品位,将漯河市沙河湿地公园水资源保护与恢复作为核心环节,着力于沙河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综合研究了漯河沙河水系的水资源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水资源保护与恢复方案.  相似文献   

14.
人类活动对长江径流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以及全球气候的变化,长江径流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为分析人类活动对长江径流特性的影响,以万县、宜昌、汉口、大通、白河、仙桃6个水文站为研究对象,以丹江口、葛洲坝及三峡水库关闸蓄水时间划分研究时段,利用各站近50 a的日流量资料对比分析了各研究时段长江年、汛期、非汛期、月径流量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水库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与水库库容大小、水库运行方式以及测站与水库的距离远近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利用3S技术对图们江下游地区的湿地系统进行了分类.以Spot卫星影像为信息提取的数据源,采用监督分类和人工分类相结合的方法,把该地区的湿地划分为5个系统、8个子系统和12个类型.通过对分类结果的比较分析发现,虽然图们江下游地区湿地的面积比较大,但是主要以人工湿地为主,自然湿地所占比重低且湿地景观比较破碎,湿地生态系统脆弱.  相似文献   

16.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今后20年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无疑具有深远意义。作者就重庆市近年工业"三废"的排放及2000年长江经济带各相关省市的"三废"排放进行比较分析,指出长江经济带的环境质量虽有改善,但仍是制约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并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措施,包括建立绿色产业;形成循环经济;倡导清洁生产;实行总量控制及改革环境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7.
人类活动对长江泥沙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长江泥沙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发生了变化.为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对长江泥沙特性的影响,以长江万县、宜昌、汉口、大通、白河、仙桃6个水文站为研究对象,以丹江口、葛洲坝及三峡水库关闸蓄水时间划分研究阶段,利用各站近50 a的日含沙量资料对比分析了各研究阶段长江年、汛期、非汛期、月输沙量变化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历时的输沙量均呈显著减少趋势.该研究成果为评价人类活动对长江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性的影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汉江中下游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工农业发达,是湖北省经济精华所在,同时也是污水大量排放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带,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汉江水量减少,流速减缓,水污染将更趋严重。通过分析提出,充分利用本地区湿地资源条件,并结合人工湿地,建立一套以农田为中心的,包括人工建造湿地、多级水塘、田间沟渠坑塘或基塘系统、湖滨湿地和河岸植被缓冲带等多种湿地在内的综合湿地系统,来达到防治水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汾河河谷采集植物标本280份,并鉴定到种248种,北起霍州南到临汾尧庙,共有种子植物47科166属。区系分析表明:该区系可分为13个类型8个变形,其中世界分布和北温带分布属占优势,生活型分析表明一年生植物占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