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临摹是进行书法学习的开始,是关键性的一个环节,是汲取优秀传统书法作品精华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具体体现在:临摹是书法创作的基础,集字是进行初级创作的好帮手,创作是书法临摹的升华。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河南的书法事业从刚刚复兴时的较为后进的状态,逐渐进入被书坛人士称之为“书法大省”的行列,书法、篆刻创作和理论研究以及组织工作均取得了为世瞩目的成就。从30年书法发展的状况看,河南书法创作尽管已进入到高潮期,但离“高峰期”还有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3.
书法与诗歌,是南北朝两朵瑰丽的奇葩,二者关系甚密。南北朝书法兴起于秦汉魏晋书法的基础上,其创作,北朝尚碑,故碑书尤兴;南朝禁碑,文人习书,仅在尺素之间,故隶草盛行。其书法之美趣为“力”、“韵”、“意”,这既是他们书法创作的追求,也是他们用来衡量书法优劣的标准。南北朝诗人得此美趣之后,致力于诗歌理论的研究和艺术关的创造,并灵活处理了三者之关系,打通了书法同诗歌之关节。  相似文献   

4.
书法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形质技巧,积淀了数千年中国传统化的精华,蕴含着丰富深厚的民族化精神。从民族化的角度审视书法艺术的传统特质,理解其与华夏化的密切联系,可以提高广大书法爱好的化素质和美学修养,促进书法创作和书法审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所尊奉的构思论书法创作观并不符合书法创作实际,我们对意在笔前、成竹在胸等书画文艺理论存在误读误解的情况。书法创作是一个自动化生成过程,而不是对事先构思好的艺术形象进行简单的复制加工的过程。当代书法创作要集体摆脱做书法的尴尬境地,实现书法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对人性的张扬,就必须走出构思论的阴影,回归书法的自动化生成的汉字书写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中国书法在发展历史过程中经历了从帖学到碑学,多少年来以"二王"为代表的帖学一直笼罩着中国书坛,直至清代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提倡碑学,为书法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但是,书法发展的脚步并没有因此而停滞不前。随后,沈曾植在书法创作中提倡了碑帖结合,这为当代书法创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所尊奉的"构思论"书法创作观并不符合书法创作实际,我们对"意在笔前"、"成竹在胸"等书画文艺理论存在误读误解的情况。书法创作是一个自动化生成过程,而不是对事先构思好的艺术形象进行简单的复制加工的过程。当代书法创作要集体摆脱"做"书法的尴尬境地,实现书法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对人性的张扬,就必须走出"构思论"的阴影,回归书法的自动化生成的汉字"书写"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孙吉龙 《科技资讯》2006,(20):183-184
书法学习可分为“写字”、“书法”、“书道”三个层次,而书道是最高境界,书法学习通过确立目标、选贴、临贴和创作等过程也是感悟和追求书道境界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指出创作甲骨书法艺术品,书作者需将甲骨文字与书法艺术同步研习。首要文字正确,然后在观摹临默、求形追神、笔墨技法、章法布局和深化学养诸方面下功夫,以期用毛笔、宣纸,尽可能完美地再现甲骨书契古韵,服务于当代。同时,作者对当今甲骨集字及书艺创作流派作了分析,并对书法、书品、人品作了探究。  相似文献   

10.
孙过庭在《书谱》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五乖五合”主客体关系论,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书法艺术创作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用文中的话说就是:“得时”,“得器”,“得志”三者的关系,即“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书法创作只有使主客体互相配合,协调统一,才能达到最佳创作状态,从而心手双畅,创作出上等佳作。  相似文献   

11.
袁跃奇 《科技资讯》2011,(15):234-234
书法是通过对汉字的书写,借助汉字而创造出形象的创作艺术,而作为书法创作手段的书写则贯穿于于整个书法创作过程,既然书写是艺术创造,不仅要讲究书写的技能功夫也同时也要讲究创造的审美效果。书法艺术到底是该讲求"工"还是该追求"拙"?在书法艺术中",工"与"拙"究竟是对立的还是有有统一元素在里面,究竟哪种可以被称作更有价值的艺术形式,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书法是我国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充分认识其创作中的审美内涵是时代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意在笔前”、“意在笔中”、“笔绝意在”三个方面关于“意”的美学内蕴的初步阐述,有助于我们提高书法创作的审美能力,从而正确把握“意”在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与书法更有不解之缘。《兰亭序》的产生因缘、书写艺术、文辞内容均与酒密切相关。历代众多书家嗜酒而书,使墨色酒香交融成一道灿烂的风景线。他们的作品,因渗透真情实感以及不可复制性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本文旨在探索书法与酒的边缘文化,无意夸大酒在书法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古代书论自然物比拟观的嬗变蒋忠友一.引言书法不同于绘画,不直接描写自然事物,但在创作过程中,书家们不得不时刻关照自然界,从中得到意想不到的创作的启发和灵感。狂草号称天下绝伦的唐代书法家张旭“始见公主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意,观公孙氏舞剑器而...  相似文献   

15.
书法创作中的雅与俗,作为评价书法好坏的标准,向来是书法家最在意的,作为另一种相对于文士阶层的"雅"而被区分为"俗"的民间书法,却是大书家创新书体的泉源。因此,从雅与俗的角度切入,观察书法典范的成立以至流派的兴衰,对于书法演变关键问题的理解,应有帮助。而且我们对书法创作中的雅与俗的反思,在格调上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其保持健康发展,就不仅是重要而且也是十分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马公恩先生是现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因为平日主要从事书法创作,所以不少人对他在篆刻方面的成就不了解或了解不多。这同推崇他的书法艺术成就一般只注重他的隶书楷行,很少把目光放注到他的篆书艺术成就的情况近似。近几年来,为了纠正“十年书法热潮”中书法篆刻普遍存在浅薄粗授和狂怪躁动的流弊,人们开始较多地注意对老一辈书法家艺术成就的研究,以作借鉴。在这一背景下,马公愚的书法篆刻艺术引起较多同行的关注,不仅在大陆,港台、新加坡一些出版物也作了介绍讨论,还权力搜集他的作品举行展览观摩。笔者是马公恩的侄孙,青少年…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晚明文人,徐渭坎坷的一生与他在文学艺术等方而取得的丰硕成果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本文结合晚明社会文化背景,在阐述徐渭人格状态的基础上,分析他的书法美学与书法创作,特别是对其行草作品的赏析以及对其独特风格形成原因的探析。  相似文献   

18.
《河池师专学报》2011,(2):F0002-F0002
韦峙高(1932~1993)。广西罗城人,仫佬族。生前系中国书法家协会广西分会会员。河池地区书协理事。韦峙高于1987年调入河池师专任专职书法教师.1990年晋升讲师。是河池市第一位从事高等院校书法教育工作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创作以行楷为主.追求雅俗共赏。以柳公权楷书立骨,兼有米芾、赵孟叛、文征明笔意,谨严有法而又优美畅达,儒雅风流而又大度雍容,颇受群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9.
张伟  崔晓曦 《科技信息》2011,(21):I0177-I0177
中国书法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很好的表现了阴柔与阳刚之美的完美结合,是阴阳美的一种实践表现形式,书法之所以美,正因为它是一种"势"的表现,这种"势"表现的好,能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韵味,这种韵味有一内在的美感,并且富有灵动性。文人画尤其注重书法,和书法的关系非常密切,书法可以说是文人画中的点睛之笔,书法中的点、线和笔画之间的组合,不但构成了艺术形象中的元素,而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有欣赏价值,它的运笔可以体现画家的一种内在的气质和创作状态。可以说在文人画中,画面与书法表达的是士大夫们相同的感受或者是创作状态,二者是一致的,相通的。  相似文献   

20.
晋代书法与唐代书法作为我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两个高峰,在创作及审美追求上都各具特色.晋人书法呈现出平和自然、含蓄蕴藉的美的境界;强调情理统一,崇尚刚柔相济、骨肉相称、骨势与韵味和谐统一的"中和"之美,以"尚韵"著称.唐代则推崇雄强肥硕、豪放飞动的阳刚之美,以"尚法"见长.而这种创作及审美的差异性,则主要是由社会文化心理、时代风尚以及创作主体的情感好恶等主、客观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