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高校创新人才成长环境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亚娥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3,16(1):120-123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成长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针对目前创新人才成长环境的局限性,提出高校在构建创新人才成长环境时,要在实施创新教育、改革学生评价体系、建立创新基地、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等方面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
芦冬青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2(1):50-55
结合结构洞理论分析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创新动力的形成,并建立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创新动力机制模型,探讨模型内各动力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运行机理;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实践发展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词汇和语法两个层面介绍莎士比亚作品中若干创新手法,阐述在对待词语试验性、词类活用性及句法变异性等语言现象时应该从修辞和语义的视角去观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运用分析与归纳及辩证思维方法,阐述课程体系优化创新的理论依据,分析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现状,以及优化创新的必要性。提出从课程目标体系优化、结构体系的创新、内容体系的整合化,实现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理论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是评价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内在标准;理论是否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是评价理论创新的外在标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开放性和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内在动力;社会实践的发展,是理论创新的外在动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7.
论创新教育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开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违背了创新教育精神。为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开展全方位的创新教育势在必行。教学理念的创新是关键,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是保障。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物理精品教材的建设,重组优化教学内容,构建新的教学体系,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物理学前沿和物理学史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余薇 《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15(7):55-56,62
业绩评价标准是设计激励机制的一个基础环节,它不仅影响到激励机制的构建,而且影响到激励机制所带来的后果,影响资源配置。本文拟对构建新的业绩评价体系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磊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7(9):56-60
对于李渔的结构理论研究中关于结构的理解和主脑的理解的争论问题,试图提出自己的观点。阐释自己对李渔结构理论总体内容的理解和看法,指出李渔结构理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11.
12.
贺春林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1):19-21
分析了《数据结构》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重新组织了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方案,以充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旨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相关理论梳理,构建企业创新网络结构、组织学习与创新绩效之间的理论研究框架,根据175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探讨了组织学习对企业创新网络结构的四个维度(网络规模、网络中心度、联结强度、稳定性)与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创新网络结构的四个维度对组织学习与创新绩效都产生直接正向影响;组织学习对创新绩效产生直接正向影响;组织学习在创新网络结构与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结构转型与制度创新关系的历史表明:制度创新对深化农业结构转型至关重要。我国农业结构转型的深化正面临着制度建设缺乏约束、金融制度演进偏差约束以及制度实施软化约束。完善制度建设、矫正金融制度演进偏差以及强化制度的实施机制是促进农业结构转型深化的制度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16.
吴晓东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3,23(2):26-30
从认识论意义上说,创新就是创造、求新,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内容,在建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现代形态中,“创新”要放入和实践、认识、真理同等重要的位置来看待。 相似文献
17.
创新集群微观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入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聚焦上海杨浦环同济建筑设计产业集群,对其空间形态与集聚性进行了测度.同时着眼于集群内部空间结构分析,对创新集聚性随空间尺度与步长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索,并基于其影响因素从水平和垂直两个维度对创新集群网络组织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创新集群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模式,这来自于关联效应、知识溢出和其他外部经济所构成的向心力和地租及拥挤效应所产生的离心力两种力场综合交错作用的结果.集群中以同济大学为代表的知识源所形成的"中心",通过知识和信息交流及制度模式创新与强化所形成的地方化特征,使企业在交通网结构约束下,依据产品性质、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的地方化适宜性进行空间决策,是构成创新集群空间组织模式的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