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探索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站台候车位置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从乘客主体、站台特性、列车运行等3方面分析其对候车位置选择行为的影响。应用Logit模型,构建了包含拥挤容忍程度、排队长度、列车车厢满载率、走行距离、视野关注范围、出行目的等6个影响因素的乘客候车位置选择行为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结果表明不同轨道交通乘客候车位置选择行为存在差异,拥挤容忍程度高的乘客倾向于综合列车车厢满载率和排队长度再选择候车位置,而视野关注范围小的乘客倾向于综合走行距离和列车车厢满载率再选择候车位置。  相似文献   

2.
为缓解地铁高峰期出行人流量大,容易在楼梯两侧拥堵,造成候车乘客分布与各车厢拥挤程度不匹配,进而使得乘客在车厢分布不均的情况,设计了上车点择优系统。该系统利用2对红外传感器和2对超声传感器来监控每次上下车厢的人流量,通过STM32F103单片机处理,统计出各节车厢内人数,然后将数据传输至候车区的USART HMI串口显示屏上,使候车乘客了解各节车厢内的拥挤情况,从而选择更优的上车点。上述系统可以改善人们在采用轨道交通出行时,候车位置选择的盲目性和随机性,避免候车客流分布差别很大的情况出现。  相似文献   

3.
地铁车站乘客疏散出口选择行为仿真建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地铁车站乘客疏散过程中的出口选择行为受到自身感知和判断能力的制约,且可能会根据当前位置和出口实时状况重新选择出口,提出一种出口动态选择模型,模型引入感知因子和判断系数反映乘客的感觉和知觉能力,采用动态比较过程和预测决策过程来模拟乘客的出口选择和出口变换行为.以某地铁车站站台层为场景分析乘客的感知和判断能力对出口选择、出口变换行为及疏散效果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模型参数可以有效调节乘客的出口选择和出口变换行为,进而影响疏散结果.当车站视野不佳或乘客偏好等待时,需要引导乘客从拥堵的出口到通畅的出口进行疏散;而当车站视野良好且乘客偏好走行时,需要引导乘客选择适当的出口,并在等待时多一些耐心.  相似文献   

4.
接驳城市轨道交通的社区公交可有效解决乘客出行"最后一千米"的问题,社区公交站点的合理布设需要统筹兼顾乘客出行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在候选站点中,将乘客的步行时间和在途时间作为乘客选择站点候车的影响因子,并将乘客的站点选择行为转化为该站点被选择的概率,以乘客的步行时间成本、候车时间成本、在途时间成本和企业的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以步行距离、满载率、发车频率和站间距为约束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最后通过仿真实例,给出了优化的发车间隔和站点布设方案,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合理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视频识别和实地观测,基于乘客候车行为提出岛式站台乘客候车6个阶段站台功能区域转变的方式,遵循乘客安全候车和顺利流通的原则,提出上、下行列车等待区和流通区互不重叠、相互独立的要求,确定考虑等待区长度和流通区宽度的站台宽度设计方法,并与现行规范站台宽度设计方法对比,说明现行方法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而新方法符合加设屏蔽门的站台运行特点,可以为轨道站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预测地铁列车延误发生后不同类型乘客可容忍候车时间以深化非正常运营情况下地铁乘客出行行为方面研究,引入生存分析理论并建模.首先明确乘客可容忍候车时间的定义并分析其特征,在此基础上选择参数模型及Weibull分布构建考虑影响因素的乘客可容忍候车时间预测模型,最后通过行为(RP)和意向(SP)混合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标定并检...  相似文献   

7.
对典型既有岛式站台在自然通风条件和上送下回空调方式下单列车进站、停车及出站过程中温度场的分布进行了三维动态数值模拟,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对比研究,分析了这种特定空调方式与列车运动所造成的活塞风对站台乘客候车环境舒适性的综合作用.研究表明在自然通风状态下,列车通过站台的过程会引起候车区域空气温度明显上升.而采用上送下回空调系统能够有效抑制活塞风在这一区域造成的温升,并改善候车区域在垂直方向的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8.
1.乘客应该在进入地铁车厢后,对车厢内的报警装置特别留意。报警装置是为发生紧急情况而设置的,通常安装在一节车厢两端的侧墙上方。乘客在选择按响报警之前,最好对事态进行初步判断,如果不是特别紧急的情况,大部分事故应该等列车行驶到站台后再解决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为了指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划及管理,在考虑轨道车厢内拥挤和早到与晚到成本的情况下,通过建立轨道交通廊道中的出行动态均衡模型,研究了模型算法以及出行时间价值对乘客出行分布的影响.如果乘客通过权衡拥挤成本与延误成本,选择最佳轨道班次使得个人出行总成本最小,那么会达到出行成本的用户均衡状态.基于Frank-Wolfe算法迭代计算轨道交通廊道中用户出行时间分布均衡解.结果 表明,均衡状态时,不同讫点的乘客连续分布在不同班次之间,人数分别在各自误时成本最小的车次上达到峰值;晚到成本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没有乘客选择晚到的班次;减少单位早到误时成本时,乘客只权衡拥挤成本来选择班次.研究结果不仅对轨道交通管理有一定理论意义,也对个人出行选择行为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铁路旅客候车时间分布规律是研究铁路旅客集散行为特征的基础. 基于北京南站旅客平均候车时间与列车开行距离正相关,研究列车开行距离对旅客候车时间分布的影响. 针对7组不同开行距离列车的旅客候车时间,运用对数正态分布模型进行拟合研究,发现参数 μσ 与列车开行距离 l 分别服从线性函数和对数函数关系并拟合标定,建立了关于开行距离的旅客候车时间分布函数 g(t)=ξ(l). 将该模型应用于候车室(厅)旅客到达强度预测,结果表明列车开行距离之间的差异性可影响铁路客运站旅客到达强度,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部分高负载节点车站存在站台拥挤的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优化乘客的平均等待时间,制定相应限流策略。以乘客在车站各处的等待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进站口单位时间的限流人数作为决策变量,通过乘客在车站中不同位置的行为特征,制定站台容量、列车容量、限流区域3个约束条件,同时设计了基于滚动时域控制的算法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较于一般的限流策略,在超限次数和超限人数上都有较大优势,能够在保证站台安全性的前提下,在繁忙时期有效减少超限次数,站台超限人数降低9%,并将乘客出行的总延误时间降低11%。该研究可为城市轨道交通限流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任新惠  潘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9):12772-12780
为向旅客推送精细化座位推荐服务,通过潜在类别条件logit模型探究了旅客座位偏好及座位效用差异。首先运用解释结构模型筛选出影响旅客选座的关键因素;其次对旅客及其选择偏好进行RP-SP调查,运用潜在类别条件Logit模型划分旅客类别,进一步探究不同因素对旅客类别的影响程度;最后构建不同类别旅客机舱座位效用函数,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判断旅客选择行为。结果表明,旅客在机舱座位选择行为上存在异质性,旅客被划分为三个类别:class1占比38.8%,倾向于选择第一排或紧急通道排的过道位置;class2占比39.8%,倾向于选择靠窗座位;class3占比21.4%,倾向于过道位置。研究将为航空公司进行座位管理及制定座位附加服务费提供理论及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给公路客运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了提高公路客运企业竞争力,结合中长旅客出行需求和发展态势,笔者从旅客特性、出行特征、运输方式特性等角度,分析了旅客出行行为偏好影响因素,构建了基于非集计的多元Logistic旅客选择方式回归模型。论文依据北京公路客运数据,对0~400km和400~800km的中短途和中长途旅客出行选择行为进行了敏感度分析实验。实验表明,0~400km中短途出行的旅客对便捷性和准时性的敏感度高,而400~800km中长途出行的旅客对出行费用、出行时间、舒适性和安全性的敏感度高。  相似文献   

14.
Mine rescue capsule is a typical emergency equipment in a coal mine. It provides a safe and confined space for miners when mining disasters occurred. The length of the passenger survival cell is suitable to be adjusted with several predefined modular cells according to various numbers of passengers. Aiming at the shortage of guidance rules for the modular combination design of mine rescue capsule, the configuration situations of survival cells are experimented with static and impact load analysis in ANSYS Workbench. The length range of a single cell, the combination schemes of miner survival section, and the effectiveness proof of assembled rescue capsules were solved sequentially by simulated load analysis on constructed structural models. The modular combination rules of the survival section are developed for variant passenger number ranging from 8 to 20. It also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optimal selection of rescue capsules with the same capacity. The proposed modular rules are effective for the rapid configuration design for mine rescue capsule driven by the number of passengers.  相似文献   

15.
以尽快疏散客流为出发点,提出协同调整城市轨道交通初始延误列车前方列车的方法.基于列车能力与客流需求的交互关系、运行约束和调整时间约束,协调考虑车内乘客和站台乘客,以全部乘客总旅行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了整数规划模型,并构建多列车、多车站时刻调整的组合动态规划求解算法.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了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与其他方法相比,该协同调整方法得到了更少的乘客旅行时间.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日渐增长,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服务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根据乘客需求,以最小乘客总等待时间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成本为综合目标,建立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通过模拟退火算法,设计给出了某一线路的列车时刻表和车底调度方案,并通过算例分析验证其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根据乘客需求设计出一个合适的列车时刻表和车底调度协同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日渐增长,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服务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根据乘客需求,以最小乘客总等待时间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成本为综合目标,建立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通过模拟退火算法,设计给出了某一线路的列车时刻表和车底调度方案,并通过算例分析验证其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根据乘客需求设计出一个合适的列车时刻表和车底调度协同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