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发展经济和节能减排双重驱动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文章采用基于MinDS-U-DEA模型的MinDS-U-M指数,对中国能源动态利用效率进行评价,深入挖掘省际能源投入产出存在的不足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省际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时间序列特征、空间异质性和增长模式。最后,从绿色低碳发展、资源优化配置和技术转化效率三个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部件故障导致设备停机的风险评价,建立了考虑风险的机会维修模型.该模型采用役龄残余因子描述不同维修方式对部件故障率的影响,并推导了多次维修时故障率演化的递推关系.克服了以往模型仅考虑运行时间,忽视设备劣化过程非线性以及部件故障导致设备停机损失的不足.以故障率服从威布尔分布的多部件设备的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符合实际情况,能够为维修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采用DEA模型,以地级市为研究单元,对2001~2010年淮海经济区能源效率及节能潜力的时空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该经济区能源综合效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呈现波动增长趋势;2)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呈现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特征,且均显示出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3)能源综合效率呈现由西北高而东南低的"单向倾斜型"格局演变为以济宁、泰安为中心向外围逐渐下降的"核心-边缘"型格局;纯技术效率高值区分布由以京沪沿线地区与鲁南经济带为骨架的"十"字型格局演变为以京沪沿线地区为主轴的"一"字型格局;规模效率由以鲁南为核心向外围逐渐降低的"核心-边缘"型格局演变为北部和东西两侧高、中部低的倒"U"型格局;4)节能潜力呈现以亳州、徐州、临沂3市为核心向外围逐渐降低的"核心-边缘"型空间格局;5)根据能源效率和节能潜力,将该经济区划分高效率高潜力型、高效率低潜力型、低效率高潜力型、低效率低潜力型4种地域类型.  相似文献   

4.
提高能源效率与节约能源不仅能解决一国能源安全问题,而且能解决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本文从概念入手,分析了美国能源效率与节约能源法的发展历程,评析了美国《能源政策法》中的能效,提出了对我国能源法律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多设备串行系统,提出一种基于双时间窗策略的机会维护决策模型,改变传统单窗策略中以达到单设备最优维护周期为系统停机条件这一决策方式,转而以此作为维护决策触发条件,进而基于维护组合时间窗确定最佳的维护设备组合,并引入维护时机时间窗优化系统的维护停机时刻.在此基础上,通过最小化系统在规划期内的维护总成本,获取系统的最优维护策略.算例分析表明,双窗策略在维护总成本方面优于单窗策略.  相似文献   

6.
以省级行政区为单元,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Malmquist指数测度2005-2011年中国住宿业能源效率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我国住宿业能源效率水平一般,只有少数省份达到能源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有效.按区域分类特征显示,东部地区能源效率、纯技术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呈现出与中国东中西区域经济格局相似的特征.规模效率则中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纯技术效率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大于规模效率.(2)2005-2011年,中国住宿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上是逐步提高的,2008-2011年的提高幅度和速度均快于2005-2008年.技术进步的幅度和速度均高于技术效率提高的幅度和速度,技术进步是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的关键.从区域能源效率及分解的变动特征看,东中西三大区域住宿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的幅度和速度差异都呈逐步扩大的态势,三大区域的技术效率变动及其分解呈波动性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8.
运用DEA与Malmquist指数相结合的方法,以能源、劳动力、资本作为投入指标,以GDP作为产出指标,测算了2000-2011年间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及其构成情况.结果表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上在提高,且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的推动,而技术效率的作用有待加强.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能源技术研发、深化能源体制改革、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等四点有助于提高我国能源效率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故障相关与外部冲击的两部件系统机会维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为两部件系统制定预防性维修策略时,传统的研究只考虑故障相关或外部冲击一方面的影响,导致系统的故障率被低估.针对这一问题,文章综合考虑二者的共同影响,且外部冲击的到达服从非齐次泊松过程,更符合实际情况.首先通过年龄预防性维修确定出最优更换周期,然后在年龄预防性维修的基础上引入机会维修,以预防性维修周期内的维修费用率最低为优化目标,利用更新报酬理论构建期望维修费用率的模型,确定出最优机会维修阈值,并通过算例分析了故障相关性与外部冲击对机会维修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结合能源效率的内涵与特点,构建以能源消费总量、从业人数以及资本存量为投入指标,GDP和环境影响(非期望产出)为产出指标的能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用超效率DEA方法建立了能源效率评价模型,并评价了2003—2010年我国30个省市的能源效率.运用Tobit模型对我国能源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与能源效率负相关,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水平、进口依存度与能源效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以内蒙古地区的蒙古包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实验测量和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T-h的仿真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从自然采光和建筑供暖能耗两方面分析蒙古包的现状,并研究窗地比和窗户材质对蒙古包的供暖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包的供暖能耗随窗地比的增大而减小,在窗户节能改造中宜采用大窗地比,在窗地比最大为0.0482时,采暖季热负荷指标相比传统蒙古包降低0.73 W?m-2;选取蒙古包窗户材质时,要综合考虑窗户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SC值和太阳能得热系数SHGC等参数,在本文研究中高透低辐射玻璃的供暖能耗最小,相比采用普通6 mm单玻璃的传统蒙古包节省6.64 kW?h?m-2能耗,降低1.38 W?m-2热负荷指标。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云南7个城市现有典型的太阳辐射资源,建立了计算模型。通过对建筑室内温度的模拟计算和分析,研究了太阳辐射对建筑南向有大面积单层玻璃窗的房间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纬度地区(21°~23°N),4~9月份气温较高,建筑大面积南窗接收太阳辐射会引起室内过热,应作适当遮阳处理或缩小南窗面积。云南大部分地区(23°~29°N)建筑南立面大面积开窗非常有利于室内温度的提升,尤其是冬半年,可达6℃~7℃,且夏半年室内无过热现象。建筑南立面开大面积窗户对减少建筑能耗、节约能源、改善大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节能服务行业迅速发展,在政府规定企业节能配额和采取补贴政策下,探讨用能企业节能方案选择的问题.给定补贴情景下,分别建立自己投资节能的利润最大化模型和外包节能的斯坦伯格模型,采用Stackelberg动态博弈确定最优节能量和效益分享比例,并对比分析不同补贴情景下用能公司节能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考虑政府补贴后用能公司会改变原来的节能方式,倾向于选择外包节能,有利于节能服务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夏先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3):3647-3652,3675
能量有效性是WSN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其评价模型的研究有助于WSN的发展与应用。将WSN视为一个物理做功系统,用做功效率衡量WSN的能量有效性。引入功率聚合函数和有效功权函数屏蔽WSN的应用差异,提出了一种基于做功模型的能量有效性评价框架。针对WSN中节点的能量异构特性,模型使用相对能耗来度量不同节点的操作代价,以平均能量衰减率和能量熵作为异构WSN能耗状态的衡量指标。实验结果表明这些指标能有效地衡量异构WSN的能耗水平,基于做功模型评价WSN的能量有效性能指导应用系统的开发与部署。  相似文献   

15.
巨博  奚立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41(9):1526-1528,1532
针对目前智能维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性能退化预测等方面,而智能维护模型和策略缺乏这一现状,结合智能维护对设备接近零损坏的要求,以维护人员数量最小化为优化目标,提出了一种智能维护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将约束理论(TOC)引入到维护策略制定中,为以上模型开发了一种基于TOC的维护策略.通过实例分析,证实了模型和策略在实际运用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水下生产系统关键设备预防性维修策略制定及优化问题,通过建立以威布尔分布为模型的可靠性衰退趋势模型,构建以可靠性和经济性为指标的多组件系统的预防性维修策略多目标优化模型,并在可靠性预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水下生产系统中实际生产中各组件全寿期内的维修成本进行计算,并对三种维修策略下的维修成本与可靠性进行分析与讨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基于功能的多组件成组维修策略可以在对可靠性水平较小的牺牲下,有效降低维修成本,同时有效避免传统成组维修策略中欠维修与过维修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7.
从传统DEA模型出发,考虑环境污染产出,基于2005-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引入不同的交叉评价模型对中国各省份的能源效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效率整体水平偏低,各省份能源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大体呈现出东部省份能源效率高,西部省份能源效率低的格局.此外,“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能源效率大体呈上升趋势,但东西部地区能源效率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区域供冷技术在国内多个重大项目中得以应用,但是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节能性并不理想,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区域供冷技术的应用未具备良好的区域负荷特性.因此,通过理论分析区域负荷特性对区域供冷系统各组成部分能耗的影响,探讨在已有的"供冷半径"概念上提出区域负荷特性指标这个综合概念,用于评价区域供冷技术实现节能性所需具备的负荷特性条件.分析结果认为,区域负荷特性需综合考虑最大管长距离、区域供冷峰值负荷、时间加权平均负荷率和总管长4个指标.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R134a循环系统和带中间冷却器的双级压缩C02制冷循环系统的工作过程及性能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冷循环系统冷却器的设计依据。通过建立热力学模型,对CO2跨临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R134a循环系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制冷循环效能分析,重点研究了影响系统循环的主要参数,如排气出口压力、回气过热、蒸发器温度和COP的表现,旨在为实际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