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茛属两种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毛茛属的毛茛(Ranunculus ja ponicusscus Thunb.)和扬子毛茛(Ranun-culus siebodii Miq.)在不同生境中的叶、茎、果实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酯酶同工酶的分析,2个种的各组织器官均存在相似的酶谱,其中过氧化物酶的分离效果较酯酶的分离效果好,茎、果的酶带较叶的酶带多且分离效果好。结果表明,不同种之间、同一种类在不同生境中及同一种类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同工酶谱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对新疆甘草属七个种和变种的幼苗下胚轴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表明:供试种具有2—6条数目不等的酶带,其中以乌拉甘草酶带最多;各个种共同存在着1—2条基本的酶带;黄甘草有一条带特宽、色特深的酶带;供试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为阴极同工酶带。  相似文献   

3.
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以黄芪属A.adsurgens,A.discolor,A.hocrntchy,A.mahoschanicus,A.melilotoides,A.dahuricus 6个种的2片真叶整体幼苗为材料,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分析.结果表明,黄芪属这6个种共有16条不同的酶带,各种间酶带数量和相对迁移率有着显著差异.上述各种的酶带数及迁移率的变化范围分别是6条(Rf0.03~0.35),7条(Rf0.03~0.56),8条(Pf0.03~0.07),7条(Rf0.11~0.49),7条(Rf0.04~0.54)7条(Rf0.14~0.45).据谱带条数越多和变化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西北地区百合科萱草属6种、1变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根据酶谱可将该区萱草属植物划分成两大自然类群,第一类群包括黄花菜、小黄花菜、北萱草;第二类群包括北黄花菜、萱草、重瓣萱草、折叶萱草.小黄花菜与北黄花菜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差异较大,故从分子水平证明,有些学者把小黄花菜作为北黄花菜的变种是不恰当的,而应将其作为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5.
根据起源地域、类群、物种以及形态特征的差异,从海南大学苦丁茶研究所种质资源圃中选取15份冬青属苦丁茶种质材料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并从冬青属5个物种中各取1份种质材料进行醇酶同工酶酶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冬青属苦丁茶其不同物种之种质材料的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和醇酶酶谱均显示出明显的物种间差异;2.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冬青属的5个供试物种的所有不同种质材料中均存在一条共同的谱带(PA3),该谱带可视为冬青属苦丁茶的特征谱带;3.不同地域来源的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其过氧化物酶酶谱显示出差异,而同一地域内(或同一类群内)苦丁茶冬青的不同种质材料,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则基本相同;4.醇酶酶谱特征显示,冬青属内不同物种的苦丁茶其酯酶同工酶多态性显著。以上研究结果初步显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醇酶同工酶之酶谱分析结果可以作为判断冬青属苦丁茶种质材料的起源地域、遗传差异、亲缘关系以及种级水平的分类鉴定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木槿属几种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木槿属植物裂瓣槿、木芙蓉以及扶桑 4个栽培变种不同器官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结果表明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的酶谱不同 ,酶谱具有器官特异性 ;木芙蓉与裂瓣槿和扶桑的酶谱差异较大 ,裂瓣槿与扶桑的酶谱有一致性 ,扶桑 4个栽培变种的酶谱有较高的一致性 ,其中红色中玫槿的酶谱兼有洋红中玫槿和裂瓣槿的酶带 ,结合形态学特征和染色体倍性关系的研究结果 ,推测红色中玫槿是从后两者起源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对鸢尾蒜(Ixioliriontataricum)和新种准噶尔鸢尾蒜(I.songaricum)二种植物的根、鳞茎、地下茎、地上茎、基生叶及果实等器官的POD及Est同工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二种植物的POD及Est同工酶的酶带数目、Rf值和酶带相对活性均有很明显的差异;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同工酶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同时,本实验从同工酶方面为鸢尼蒜属新分类群的确定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槭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复叶槭、平基槭、五角枫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明确了其酶谱的特征及分布,并通过排序分析方法分析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五角枫与平基槭的亲缘关系较近,而复叶槭与上述两种的亲缘关系较远。从酶带的数量和染色深浅可发现在三种供试材料中,五角枫的抗性及适应性都比较强。  相似文献   

9.
缬草属两种一变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贵州缬草属两种一变种的过氧化的酶同工酶。结果表明,1.宽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L. var.latifolia Miq。过氧化物酶酶谱带4条,缬草V.officinalis L.3条,蜘蛛香V.jatamansii Jones 1条。2.它们的酶谱带共有5条,其中第2第为共有谱带;3.蜘蛛香与宽叶缬草,缬草的酶谱差异大。  相似文献   

10.
六个矮牵牛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6种不同花色矮牵牛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并用排序分析法对其亲缘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矮牵牛叶片具有不同酶谱,从酶谱分析中看出白色矮牵牛品种与粉色单瓣矮牵牛品种、玫瑰红色矮牵牛品种、紫色矮牵牛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远,粉色矮牵牛品种与红色矮牵牛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近,粉色单瓣矮牵牛品种与玫瑰红色矮牵牛品种、紫色矮牵牛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1.
12.
玉兰属植物起源与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玉兰属植物的起源和地理分布,认为:①木兰属起源于白垩纪的阿普第阶期,因为在阿普第阶至阿尔必阶期不少地区有Magnolia植物化石或孢粉的发现;②玉兰属植物起源于阿普第阶期或巴列姆阶期,我国新疆、山东、吉林等地有木兰属的温带成分,即有玉兰属植物化石或孢粉出现;③玉兰属共计40种,中国分布区内种数有36种,占该属植物总种数的90%.中国为玉兰属植物起源、分布和多样性中心,其中又以河南、陕西、湖北及四川东北部的广大山区分布种类最多、栽培面积最大,是玉兰属植物在中国的分布中心、起源中心和多样性中心.  相似文献   

13.
14.
河南玉兰属二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河南木兰科Magnoliaceae玉兰属Yulania Spach的两个新品种,即:莓蕊玉兰(Yulania fragar-igynandria T.B.Zhao Z.X.Chen et H.T.Dai,sp.Nov)和大别玉兰Y.dabieshanensis T.B.Zhao Z.X.Chenet H.T.Dai,sp.nov.ined.莓蕊玉兰叶倒卵圆状椭圆形,背面灰绿色,基部心形、圆形,稀楔形.玉蕾顶生,或腋生,大,陀螺状,或卵球状(基部短柱状,长8~12 mm),长2.0~3.0 cm,径2.0~2.5 cm;芽鳞状托叶花前脱落.单花具花被片9~18枚,花瓣状,花被片外面中部以下中间亮紫红色;有时具1~3枚肉质、披针形、亮紫红色花被片.雌雄蕊群大,草莓状,径1.8~2.3 cm,有时具2~5枚雌蕊群而特殊.大别玉兰叶椭圆形及菱萼状—卵圆形.有4种花型.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将同工酶技术应用到果树品种间,尤其是无性系品种间差异分析中,证明在苹果无性系中,富士系与元帅系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而富士系与国光更为接近。另外,在富士系各品种间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17.
杜仲形成层活动周期及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形成层3月中旬恢复活动,7月下旬形成层细胞停止分解,同时停止产生新的韧皮部细胞,但直到8月中旬才停止产生新的木质部细胞。12月新形成的未成熟韧皮部和木质部组织都继续分化、成熟。形成层活动周期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和酶活性在形成层区域和木质部区域中变化最大。POⅠ和POⅡ组同工酶只在春季形成层恢复活动时期的活动状态发生变化。负极端的ESTⅢ ̄Ⅴ组  相似文献   

18.
番茄种属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番茄不同种(变种)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研究了彼此间酶带的差异及酶带与性状间的关系,为今后远缘杂交亲本的选择及杂交后代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了黄粉虫两种色型杂交后代的三种虫态(老熟幼虫、蛹和成虫)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用NBT光化还原法测定了不同虫态的SOD活性。结果表明:黄粉虫幼虫-蛹-成虫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活性均呈现强-弱-强的变化规律。杂交后代的各虫态,除雌蛹外其SOD活性均高于其自交后代的SOD活性;以黄色型黄粉虫为母本的雌、雄成虫和雄蛹的SOD活性较高,而以黑色型黄粉虫为母本的雌蛹和幼虫的SOD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