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讨罗默碱对梨锈病菌和梨褐斑病菌的抑制活性及作用机理,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罗默碱对梨锈病菌和梨褐斑病菌菌丝体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罗默碱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外渗电导法测定罗默碱对梨锈病菌和梨褐斑病菌菌丝体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并且测定了罗默碱对菌体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罗默碱对梨锈病菌和梨褐斑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MIC分别为0.25 g/L和1g/L;用0.2g/L的罗默碱处理梨锈病菌和梨褐斑病菌菌丝体,结果显示其细胞膜的相对渗透率分别为11.82%和23.08%;用0.2g/L的罗默碱处理梨锈病菌和梨褐斑病菌菌丝体,其对蛋白质合成的抑制率分别为60.06%和32.46%.得出结论罗默碱对梨锈病菌和梨褐斑病菌均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并且可以不同程度的影响梨锈病菌和梨褐斑病菌菌丝体细胞膜的渗透性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试验表明草莓白粉病菌分生孢子不耐高温,但耐低温能力较强;最适宜分生孢子萌发条件为25℃高湿通气:大棚内的温湿度条件和变化特点十分适宜病菌分生孢子的形成和扩散;病菌不能在本地自然繁苗地上越夏,但保护遮阳条件下繁苗少数病菌可越夏并成为主要初侵染菌源和发病中心。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半日花提取物对4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极性的高低用6种溶剂对鄂尔多斯半日花进行活性物质提取,以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半日花6种提取物对棉花黄萎病菌V43-1、扩展青霉病菌、梨黑斑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差异很大,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的综合抑菌效果最好,对棉花黄萎病菌V43-1和棉花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高达100%,对梨黑斑病菌最低也达74%;其次,水煮膏的抑菌率也较高,其他几种有机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明显低于上述两种.不同浓度乙酸乙酯提取物对4种菌的抑菌效果表明,对棉花黄萎病菌V43-1的抑菌效果最好,最低抑菌浓鹰约为5g/L.  相似文献   

4.
云金桂 《汉中科技》2009,(4):55-55,62
阐述了梨黑星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和发病因素,并结合开展组织防治工作,总结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用浓度为0、0.5、1.0、1.5 mg.L-1的亚硒酸钠预先处理梨叶片,3d后接种纶纹病菌(Physalospora Piricola Nose),接种3 d后开始测定各种指标.结果表明,经1.0 mg.L-1亚硒酸钠处理的梨叶片,能抑制轮绞病菌感染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下降.可初步确定,1.0 mg.L-1亚硒酸钠溶液可缓解轮纹病菌对梨叶片的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6.
陕北苹果常见真菌病害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组织分离法从陕北苹果的6种常见真菌病害的病组织中分离出了9种病原菌,并对其进行鉴定和病原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分别为苹果黑腐皮壳菌、壳囊孢菌、苹果干腐病菌;早期落叶病菌4种:分别有褐斑病由苹果盘二孢菌引起,斑点落叶病由苹果链格孢菌引起,灰斑病和圆斑病分别由梨叶点霉菌和孤生叶点霉菌所致。另外还有引起苹果果实病害的苹果轮纹病:梨生囊孢壳菌和苹果炭疽病:围小丛壳菌。  相似文献   

7.
杉木炭疽病与针叶中几种生化物质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历年发病与不发病的杉木群体间针叶生化物质量值存在着差异。不发病的健康杉木具有低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比活性、低的N、P含量及高的K和纤维素含素。炭疽病菌侵入当年新梢在发病盛期不发病,可能此时正值新梢生长盛期,寄主抗病性强之故。翌年,历年病株先年秋梢顶端表现出炭疽病症状,与还原糖含量高有利于病菌打破潜伏浸染状态,且由于该部位针叶维生素含量低也有利于病菌扩展从而导致寄主发病。随着病害的发  相似文献   

8.
梨黑星病是陕南梨产区的主要病害。本文在观察研究其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该病的关键时期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马铃薯作为经济作物倍受青睐,由于连年轮作、重茬,马铃薯早、晚疫病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别是晚疫病已成为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病害发生后引起叶片严重卷缩,严重的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从而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保护地、露地、春秋栽培马铃薯均可发病,常年损失20~30%。(1)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发芽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系列1-芳基取代咪唑及其盐,测试了1-芳基咪唑化合物及其盐对月季灰霉病菌、梨炭疽病菌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1.
《石河子科技》2014,(4):50-50
引起烂铃的病害有两大类:一是病菌直接侵染健康无伤的棉铃,如疫病、炭疽病、角斑病等。其中疫病病菌可直接侵入铃缝处引起烂铃病;二是病菌浸染已受害的棉铃即从伤口侵入而引起棉铃病害的发生,如红腐病、红粉病、软腐病等。一般第1果枝到第5果枝上的棉铃易发病,第5果枝以上的棉铃发病轻。这是因为病原菌生存在地表,下部果枝接近地表,雨水飞溅病菌土沾到棉铃上,造成病菌浸染引起烂铃。由于虫害近几年发生严重,造成棉铃受伤,如棉铃虫、红铃虫、棉盲蝽等为害,受害棉铃形成的孔洞遇雨会使病菌侵入、传播和繁殖,导致烂铃的发生。棉农投入氮肥施用量过多,种植密度过大田间荫蔽,管理粗放,特别是棉株疯长的棉田田间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也会造成病菌的繁殖侵入,烂铃发生偏重。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小麦茵核性根腐病Sclerotium rolfsii Sacc,为半知菌亚门小核菌属,白绢病菌。从文献看,我国山东、江苏两省均有发生,但目前国内外研究不多。近年来,在冀东地区发病面积逐年上升,是目前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该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分级标准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小麦纹枯病是滁州市常年发生的重要病害,90年代中期,发病面积达6万hm~2,1998年发病面积超过8万hm~2,占小麦播种总面积的41%,而且发病程度也明显加重,造成枯孕穗、枯白穗的面积已占发病面积的20%以上,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一、发病规律及特点 小麦纹枯病菌以菌核或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夏、越冬,病菌侵入小麦叶鞘后,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逐渐形成尖眼状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稳定的生防制剂,对能够有效抑制致病疫霉的拮抗菌梨黑斑病菌LH-03和白菜黑斑病菌BH-09混合发酵的可行性及发酵条件进行了确定和优化,同时对混合发酵产物的抗菌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2种真菌之间无桔抗作用,可进行混合发酵,并且发现混合发酵后可有效提高2种真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混合发酵的最佳...  相似文献   

15.
拮抗梨黑斑病菌的链霉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河北梨树果园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rd)有强拮抗作用的链霉菌菌株B-105,该菌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离体叶片和鸭梨果实试验表明,B-105菌株对梨黑斑病防治效果显著.通过对拮抗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进行综合试验分析.鉴定该菌株为灰色链霉菌(sfreptomyces griseus).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当地酿酒葡萄霜霉病的发病规律,以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葡萄为材料,采用离体叶片、室内、室外人工接种等方法,对葡萄霜霉病发病的适宜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接种浓度过高和过低均不利于酿酒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当接种浓度为1×108~2×108个/L最有利于发病;低温处理接种和菌液在叶片上长时间留存叶片发病较重;清晨6:00和傍晚18:00接种发病率最高,室外晴天18:00接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病菌虽小,威力却很大。它是科技界备受关注的课题之一,人类与它的战斗必须继续下去。为什么接触了病原后,有的人会发病,有的人不会发病?有的人自己不发病,却将疾病传给他人?遗传演化速度比高等生物快的病菌又该如何消灭?人类滥用抗生素以后会带来什么后遗症呢?最令人担心的是,人类目前所看到的病菌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18.
果实采后病害拮抗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水果、叶片表面及果园土壤中分离到76株细菌和26株酵母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和果实接种法筛选到1株细菌2株酵母菌,对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kikuchiana)、柑橘青霉病菌(Penicillium italicum)都表现出显著的拮抗效果.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细菌的16SrDNA序列的进化树分析,初步鉴定这3株菌分别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假丝酵母(Candida sp.)和克勒克酵母(Kloeckea sp.).  相似文献   

19.
武威梨大青叶蝉为害是阻碍当地梨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故本文对近年来当地梨大青叶蝉生活史及习性、发生规律、为害特征、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进行了详细总结分析,旨在为当地梨树大青叶蝉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机制及抗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胞内病原苗,在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活菌疫苗中的分泌蛋白起主要的免疫保护作用,它们激活宿主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影响宿主免疫保护与病菌耐受性之间的不稳定平衡,决定宿主是否得病.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性和保护性抗原的筛选为结核病的快速诊断及新型疫苗构建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